作者:相忘于江湖
淮海战役结束后,敌军在华北只剩下青岛、长山列岛等据点。
青岛是当时国内经济实力排名第4的大城市,仅次于上海、天津和南京,高于无锡、武汉、重庆、沈阳、广州、哈尔滨,纺织工业有”上青天”之誉。
当时的青岛还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有外国领馆、19国侨民,还有1945年后美军军事设施和驻军,在青岛常年驻有十四五艘军舰、几千名士兵。因为青岛很复杂,解放青岛并不简单。
二野、三野横渡长江,美军舰撤离青岛,谭希林32军谋划解放青岛。
1949年4月25日,山东军区许世友致电总部及华东军区:鉴于驻青美军登舰离开,敌军空军南飞、204师南撤,守军2周内撤离。建议发动战役,进入青岛市区以防敌人破坏。
主席对此非常慎重,3天后才回复这封”AAAA”电报。
山东军区并告华东局,粟、张:卯有电悉。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第一步集十二个团,对若干据点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此点应与部队干部讲明白)。
考虑到横渡长江时美英等没有干涉,所以主席叮嘱尽量不与美军冲突。
接到指示,战役指挥部很快成立,32军军长谭希林担任前线指挥,副军长刘涌、政委彭林任副指挥。参战主力除32军6个主力团,还有邓龙翔胶东警备第4旅3个团、警5旅1个团、胶东军区2个团共12个团,外加军区炮兵团、榴弹炮营和部分民兵。
在具体战术上,许世友和谭希林等人决定兵分三路。西路32军95师打击胶济铁路两侧,中路32军94师进攻即墨城北,警东路4旅和警5旅1个团进攻即墨城以东,保障32军左翼安全。
32军军长谭希林,1908年3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制陶工人家庭。
1926年,谭希林考入黄埔五期工兵科,毕业后分配到叶挺独立团见习排长,后调入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副连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警卫团没有追上,却参加了秋收起义,任红1师1团1营2连连长,上了井冈山。
1927年底,毛委员到一个山村宣传革命,不巧被地主武装包围。谭希林闻讯,立即带着2连急行军赶到,给困境的毛委员解了危。从此以后,谭希林就被称为”救驾将军”。
1928年夏,朱毛红军主力转战赣南,敌纠集4个团进攻黄洋界,留守部队不足1个营,大部分还是标枪、梭镖、大刀。贺子珍忽然想起茨坪军械所有一门迫击炮。于是,和大哥贺敏学、谭希林带着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炎炎烈日下把150斤的迫击炮和3发炮弹抬上黄洋界。
谭希林亲自指挥迫击炮瞄准敌军的指挥所射击,可是第一发炮弹居然哑了火,换上第二发炮弹,还是打不响,可能是炮弹放得时间太久有一些受潮。
眼看敌军就要发起新一波进攻,谭希林命令炮手把最后一发炮弹擦拭以后填进炮筒,这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敌人指挥所,一声巨响,敌人以为朱毛红军主力回归赶忙撤退。
凭借战功,谭希林很快从连长升任红20军代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红12军参谋长兼34师师长。1931年夏,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谭希林率34师攻打赖村失利,被撤职查办。
后来,在毛、周的干预下,谭希林只是降为特科学校教员。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特科学校被编入干部团,谭希林任工兵教员。
1935年元旦刚过,谭希林接受了一个重大任务:急行军60里赶赴乌江,帮助工兵连架设浮桥。此时工兵连在黄朝天带领下,正在水流湍急的乌江边为架桥心急如焚、束手无策。
江水最深五丈流速每秒一米八,工兵连在敌人机枪疯狂射击下搭设浮桥,黄竹、门板、木材、绳索搭起竹排做桥脚,铺上枕木连接桥桁上铺门板组成门桥。隆冬季节,战士们手脚冻得麻木僵硬。
但是,如何让门桥在湍急的江水中稳住,一时间大家没了主意。
关键时刻,谭希林想到一个办法:用篓子装大小石头,中间交插三根削尖长木棍作锚爪。做成大石锚把门桥拖住,果然奏效了。没有绳索,战士们都把绑带解下来。在谭希林指导下,工兵连奋战36小时浮桥终于跨过乌江。
1937年4月,红大从保安迁到延安,并改为抗日军政大学,起招二期。
此时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教育长罗瑞卿,抗大二期学员1362人分成14个队,学员队长分别是陈赓、倪志亮、谭希林、韩起振、苏振华、曹里怀、贾若瑜、方正平、聂鹤亭、边章五、何长工、刘忠、谢翰文、李干辉。女生队队长金维映。
全面抗战爆发后,谭希林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1938年底,谭希林调任豫鄂边区军事部长,新四军4支队参谋长兼14团团长,司令员高敬亭。不久,谭希林升任2师6旅旅长兼政委,师长是”谭老板”谭震林。
1943年9月,谭希林接替老资格的张鼎丞,继任皖江军区司令员兼7师代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谭希林任山野7师师长,胶东军区代司令员。
1949年2月,为解放华北重镇青岛,地方主力部队升级组建了32军。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委,刘涌任副军长,赵一萍任参谋长,全军共2.1万人。此外,加上警备4旅等部共3万人。
青岛敌军是刘安祺32军、50军、204师,还有警备旅、独立旅、山东保安1旅、2旅,以及工兵、宪兵3个团。除此之外,还有海军第一舰队、第二巡防队,空军第五大队等,共5万人。
华野32军对决敌军32军,谭希林3万人要进攻刘安祺5万大军。
刘安祺字寿如,山东微山人,黄埔三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在长期征战中,一步步从排长升至兵团司令官、青岛十一绥靖区司令官。为确保青岛,从沧口到即墨城设立了3道防线。这样一方面可牵制谭希林,一方面便于从海上撤退。
1949年5月3日,谭希林一声令下,警4旅收复灵山,我32军歼灭敌32军704团。
接着,我32军解放上疃、马山、窝洛子等20多个据点,打破敌军第一道防线。随后,攻占铁骑山、驯虎山,打破第二道防线,5月31日,32军占领丹山。6月1日攻占张村和沙子口,切断敌东退去路。32军收复娄山、李村,轻取第三道防线。
6月2日上午,32军攻克水清沟,战至中午,青岛完全解放。
谭希林在广播里宣布,青岛解放,谭震林就任青岛警备司令员,马保三任青岛市长。主席来电:部队领导进入青岛后不得进驻洋房、不得坐小轿车,接管的花园洋房和小轿车一律上交。
谭希林32军和胶东军区警4旅等严格遵照主席指示,在青岛秋毫无犯。
1950年1月,谭希林被点将,出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谭希林等11位将军大使,上任前经过半年多培训,这位沙场老将吃尽了苦头,在回忆中表示:吃一顿西餐,比上阵杀敌、炸个碉堡还要累。1954年10月,谭希林任期届满,调回国内。
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如伍修权、耿飙、袁仲贤、姬鹏飞、黄镇、韩念龙、曹祥仁、王幼平、罗贵波等人,在1955年9月授衔时,或者从事外交或到了地方,都因离开军队未评衔。
与其他将军大使相比,谭希林和彭明治则比较幸运,他们再次回到了军队工作。其中谭希林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彭明治任河北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双双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