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中轴线之西,除了西六宫,还有养心殿一片建筑。
乾清宫与西六宫之间有西一长街,顺此街向南,在西六宫之南有一片建筑,即养心殿一组建筑。见下图所示。
在此街的南端西侧,有一座遵义门,进此门为养心门,面向南,进养心门,其北即为养心殿。
殿正中有宝座,此殿东西暖阁,分成多室,东有寄所托、随安室、如在其上、明窗等室,西有勤政亲贤、三希堂、自强不息、无倦斋、长春书屋、梅坞、为君难、能见室等室。
后殿东为体顺堂,堂东北为吉祥门,殿西为燕乐堂,堂北为如意门。
如下图。
养心殿一带曾发生过一些怪异之事。
据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八日的《罪己诏》:
有天理教的七十多人,攻进故宫,虽被逮捕数人,但仍有人执旗上墙,欲入养心殿门,幸亏有嘉庆的皇次子绵宁(后改名旻宁,即道光皇帝),拿着鸟枪,连毙二人,贝勒绵志也击毙一人,其他的人只好退走。但在隆宗门外,天理教人多,靠诸王大臣督率人众用鸟枪抵抗两天一夜,才把攻入天理教徒全部抓拿。
此次天理教攻入故宫之事,其首领为林清,据事后审问案犯,宫内竟有太监六人为内应,为之引路。有两个太监引天理教徒入东华门,两个太监引入西华门,另有两个太监在内接应。
据事后绵宁等人写的奏折,九月十五日中午,绵宁等人在书房,听见太监叫喊“关门”。绵宁等人即从日精门探查情况,见太监押来数人,又到储秀宫给皇后请安,是时闻有贼人翻墙,从内右门西边进入。于是绵宁派人取来撒袋、鸟枪、腰刀,其他太监也率众人持棍棒在遵义门外巡防。各房各墙上,也派太监登上了望。此时,有五六个天理教徒在养心门对面的南墙外膳房上,从西大墙欲向北窜。綿宁怕他们逃跑,就在宫内放枪,在养心门外西边,用枪把西大墙上一个天理教打下来。还有两三个人在墙上,还有一人手持白旗,绵宁等又进入养心殿院内,隔墙用枪把执白旗者击落,其他人不敢再上墙。之后配合众大臣及所率兵丁等,在内膳房又搜出两个天理教徒。
养心殿明代已建,清雍正时加以修缮,作为皇帝经常活动的地方。如批章阅本、召对引见、宣谕筹几,都在此殿进行,如在乾清宫处理政事一样。嘉庆继位后,也在此殿居住。
养心殿在乾清门之西、遵义门之内,乾隆时也在此殿召见大臣及引见官员等,均由乾清门进入。
皇帝阅览殿试前十名卷子,就在养心殿西暖阁。乾隆时,曾在养心殿召见新科进士,当时御试翰林等,在乾清宫,试前要先引入养心殿由皇帝召见,再到乾清宫考试。雍正时,曾召王承烈进养心殿讲《大学》,分析儒释的区别,甚为详细,雍正极为高兴,就赐他《性理精心》《古文渊鉴》及其他珍玩等。
从乾隆时起,在养心殿西暖阁的西门上,悬挂各省总督以下、知府以上、将军以下、总兵以上姓名单。
乾隆曾在养心殿的藏书中发现一本《明朝宫史》,书中分段叙述宫殿楼台及四时服食宴茶,并内监职掌宫闱琐事。据记载,乾隆继位以来,在养心殿住了六十多年。
同治时,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所谓垂帘,是纱屏八扇,黄色。同治在帘前御榻坐。王大臣则在养心殿阶下摘帽叩头听旨或谢赏。
据《圣德纪略》记载,慈禧批阅章奏,每天都要看数百件,并对其中所说的事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曾对大臣下谕说:
我十八岁入宫,当时咸丰皇帝在宫内办事,我必敬谨侍立,不敢旁窥,对政事一无所晓。后来军务繁多,奏折极多,咸丰常令我帮忙清理奏折,于是略知分类。自从垂帘听政以来,阅历始多,至今犹时时加慎,惟恐用心不到。
可知慈禧是逐渐了解国家政务,小心用事,故能熟悉国家大事。后来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慈禧将他召见进京,据《曾文正公国藩年谱》记载,曾氏于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四从南京乘舟出发,十二月十三日进入北京,十四日入宫,慈禧在养心殿召见他,此后十五、十六日连续召见,当时朝廷官员都对曾氏另眼相看。
据《曾文正公大事记》,记载了他见慈禧时的对话详细内容:
慈禧问: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
曾答:办完了。
慈禧问:勇都撤完了?
曾答:都撤完了。
问:遣散几多勇?
答:撤的二万人,留的尚有三万。
问:何处人多?
答:安徽人多。湖南人也有些,不过数千。安徽人极多。
问:撤的安静?
答:安静。
问:汝一路可安静?
答:路上很安静。先恐有游勇滋事,却倒平安无事。
问:汝出京多少年?
答:臣出京十七年了。
问:汝带兵多少年?
答:臣从前总是带兵,这两年蒙皇上恩典,在江南做官。
问:汝从前在礼部?
答:臣从前在礼部当差。
问:在部几年?
答:四年。道光二十九年到礼部侍郎,咸丰三年出京。
问:曾国荃是汝胞弟?
答:是臣胞弟。
问:汝兄弟几个?
答:臣兄弟五个。有两个在军营死的,曾蒙皇上非常天恩。
问:汝从前在京,直隶的事自然知道?
答:直隶的事臣也晓得些。
问:直隶甚是空虚,汝须好好练兵。
答:臣的才力怕办不好。
可知说话都非常简短,不像现在电视剧里那样长篇大论,胡编乱造。
据《大事记》记载,曾从直隶总督调任两江总督时,也曾被慈禧召见,当时对话也被记录下来,见《清宫述闻》第816页,此略。
清宫一个姓陈的老太监曾口述光绪居养心殿的琐事数则,据此可知光绪不爱多说话,而爱看书、散步,也不喜欢各种游戏。吃饭也很简单,早晨起来喝奶茶,吃点心,中晚餐,有肴菜、米饭、面食,一个独用,与以前的皇帝一样。慈禧住乐寿宫,光绪每晨前往问安,称慈禧“皇爸爸”,慈禧则称光绪为“皇帝”。还说到光绪与他的皇后及妃子之间的事,因为民间传说光绪是天阉,老太监说这是不对的,但光绪不喜欢皇后,只喜欢珍妃与瑾妃,但瑾妃长得胖,珍妃长得养,又能讨光绪喜欢,所以光绪经常传珍妃。而皇后住在钟粹宫,珍妃住在景仁宫,皇后不高兴,就向慈禧报告。
光绪时,也在养心殿召见侍学诸臣,光绪坐北朝南,设矮案,铺纸执笔作书,翁同龢以墨染笔,光绪写下“天下太平”四字,又书“正大光明”四字。
据《清稗类钞》记载,光绪时,两后也垂帘听政,光绪坐在前面,两后坐后面,隔以幕帘,慈安与慈禧左右对坐。慈安死后,慈禧独坐于后,到光绪戊戌变法时,慈禧就与光绪并排坐,犹如两个皇帝。
以下养心殿内的随安室、明窗、无倦斋、长春书屋、体顺堂、燕喜堂、略,但三希堂的情况值得一说。
此堂收藏三种著名的书法帖,一是王羲之的《快雪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帖》,一是王珣的《伯远帖》。三帖都是希世之珍,故乾隆时将它们在养心殿的温室中进行收藏,而将此室命名为“三希堂”。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曾在光绪十五年被赐观此三帖,称此三帖“真希世宝也,宋锦装池,光彩照耀”。
在养心殿前面为御膳房,有匾额“膳房”,是顺治御笔。御膳房在明代为无梁殿,是嘉靖炼丹的地方,清代改为御膳房。
在清宫内,皇帝有御膳房,皇后有内外膳房,寿康宫皇太后还有外膳房,皇子、皇孙娶福晋后则有饭房。
皇帝的御膳房,其中的物品及某物为何为烹调,逐日开单具稿呈内务府画行。进膳之物按照备供。
清朝皇帝的用膳极为奢侈,乾隆时自奉俭约,膳房费用屡加减少,到后来一年也要用二万多金。据清人的笔记《春水堂野乘》记载:
乾隆一次召见汪由敦,乾隆问他:卿昧爽就来上朝,在家可曾用点心?
汪答:臣家计贫,每晨餐不过鸡子数枚而已。
乾隆听了大为惊奇,说:鸡子一枚要十金,四枚就是四十金了,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
汪不敢问宫的情况,就说:外间所售的鸡子都是残破的,不能拿来供皇帝食用,臣能以便宜价钱买到,每枚鸡子不过数文钱而已。
可知膳房欺骗皇帝有多厉害。据《南亭笔记》,光绪每天吃四枚鸡子,而御膳房开价为三十两银子。
这种情况在明代就已存在,据文献记载,明穆宗隆庆帝有次想吃果馅瓶,第二天御膳房报开支五十金,穆宗笑着说:只须五钱银子,就可在东华门口买一大盒了。这是因为他未继位为帝时,就已熟悉这种情况了,所以能不受欺骗。
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乾隆时皇帝及嫔妃等人每日备用的肉类数量极大:
皇上的要准备包哈盘肉十五斤,汤肉五斤。嫔妃盘肉六斤、菜肉三斤,低一点的妃子贵人等,盘肉四斤,菜肉二斤。八阿哥盘肉四斤,十一、十五阿哥等,盘肉四斤,绵宁阿哥等盘肉二斤,菜肉一斤,奕纯阿哥等盘肉四斤,菜肉二斤,但十一等阿哥的福晋,盘肉则要十二斤,菜肉八斤。军机大臣,盘肉十五斤,汤肉三斤。上书房师傅,盘肉十八斤,南书房翰林,盘肉九斤,军机章京等,盘肉六斤,菜肉二十斤。
看来大臣吃的肉比皇帝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