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大决战》里塑造了不少女性角色,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便是其中之一。
在《大决战之平津战役》里,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从南京开会回来后,将女儿傅冬菊叫到书房里秘密谈话,问她“在那边有认识的人吗”。显而易见,这里的“那边”,指的是我党。傅冬菊不清楚父亲的真实意图,故意含糊地说:“抗日的时候,爸爸在那边不是也有几个朋友吗?”
傅作义当然清楚傅冬菊心里的想法,干脆挑明了说,表示自己想给西柏坡方面发电报,直接联系北平和平解放的相关事宜。于是,傅作义口述电文内容,傅冬菊提笔撰写。不过,傅冬菊还没有写完,傅作义便把纸撕掉,吩咐傅冬菊“记在脑子”里,不要留下书面证据。
一
傅冬菊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傅作义在1909年迎娶了第一个妻子张金强,先后生育了长女傅冬菊、次女傅西菊和长子傅瑞元。傅冬菊于1924年出生在山西太原,那时候傅作义还是晋军的一名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入侵山西,并于1937年11月9日攻陷太原。1941年,傅冬菊在母亲的带领下,辗转来到重庆,就读于南开中学。1年后,18岁的傅冬菊考入位于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重庆还是昆明,都属于大后方。这里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就以文化而言,这里各种思潮都比较活跃。傅冬菊接受了进步思想,日益向我党靠近。
二
1946年夏天,傅冬菊有友谊的成绩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来到天津,担任《大公报》副刊编辑。1947年11月15日,在李定的介绍下,傅冬菊加入了我党。这时候,她父亲傅作义担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与晋察冀野战军作战。傅作义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已经悄然站到了敌对阵营。
1947年12月2日,北平行辕,及张垣、保定两个绥靖公署被撤销,成立了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南京方面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军政大员。
由于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我党保持着较好的关系,我党从1948年5月开始与傅作义进行接触,争取他转向正确的道路上来。为此,曾经做过北平《平明日报》社编辑的北平地下党员王汉斌安排傅冬菊离开天津《大公报》,回到北平,回到傅作义身边。
另一种说法,是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安排傅冬菊回北平工作。
三
很快,平津战役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南京方面极力劝告傅作义率领60万大军南下。傅冬菊多次与父亲交谈,希望他留在北平。傅作义很清楚南下的危害,便想尽办法说服了南京方面,将60万大军留在了华北地区。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后,傅作义迫于局势,从1948年12月起,不断派出谈判代表,与我军展开秘密谈判。到1949年1月,双方在1个月时间内,紧锣密鼓地谈判了3次,就北平的和平解放问题大致达成了共识。1949年1月16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
在这个过程里,傅冬菊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是北平最终得到和平解放的功臣。
四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冬菊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继续从事新闻宣传事业。她先是来到天津从事老本行,继而担任《进步日报》(由天津《大公报》改编创立)副刊编辑,1950年又随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南下,到云南参与创办了《云南日报》。
1951年3月,傅冬菊被调进《人民日报》社,先是在记者部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继而分配到文艺部当编辑。1982年,傅冬菊被调到新华社,从事统战工作。她的丈夫周毅之是西南联合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两人在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相爱,后来结婚。他们都曾经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老兵”。
2007年7月2日晚,傅冬菊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傅冬菊是一个低调的人,虽然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却从不向人提及自己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的贡献,很少出席媒体活动夸耀自己和父亲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写过相关回忆录。她晚年深居简出,过着简朴的生活,这反而给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