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时期】
端平三年,1236年5月2日(公历1236、6、6)子时(23时至1时),文丞相生于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市庐陵区)富田村。因祖父文时用梦见“腾紫云而上”,故命名为“云孙”,字天祥。
嘉熙元年,1237年,2岁——弟弟文璧出生。
嘉熙四年,1240年,5岁——二弟文霆孙出生。
淳祐元年,1241年,6岁——启蒙读书。
淳祐六年,1246年,11岁——祖父文时用卒。
淳祐十一年,1251年,16岁——小弟文璋出生。元宪宗即位,派兵进攻云南,希望形成南北夹击南宋的策略。
淳祐十二年,1252年,17岁——元宪宗命令其弟忽必烈进攻云南,消灭大理。南宋的形势愈加严峻。
宝祐元年,1253年,18岁——参加乡校考试,名列前茅,进入邑校(庐陵县学校)学习。
宝祐二年,1254年,19岁——来到庐陵县学宫,看到被祭祀的宋朝先贤图像,有支持政治改革而屡遭贬谪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有被金兵俘虏至死不屈的杨邦义,有力主抗金请求诛杀秦桧的名臣胡铨,便感叹道“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意思是说“死后不置身于那些受后人祭祀的忠臣之间,就不是大丈夫”。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对民族危机有了清醒认知,并抒发了自己的抗敌志向。
宝祐三年,1255年,20岁——春季,进入吉州白鹭洲书院学习,书院院长是当时的大学者名儒欧阳守道。当年,改字覆善,与弟文璧同举吉州贡士。冬季,父亲文仪携自己、弟弟文璧二人赴京,参加礼部举办的会试。当时,16岁的二弟文霆孙不幸去世。
宝祐四年,1256年,21岁——正月,到达京城临安。五月初八,参加在集英殿举办的殿试,提出改革政治、以息民怨;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罢黜只知道猎取官职俸禄之辈;禁止外戚宦官参政;加强海防,抵御敌寇;加强宰相权利,理宗御览以上信息后,钦定为第一名。五月二十四日,发布皇榜,在601名考生中名列第一,高中状元。理宗见其名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于是,以原字“天祥”为名,取新字为“宋瑞”。但天有不测风云,中状元后第四天,五月二十八日,父亲文仪在临安去世。六月初一,与弟弟文璧扶父亲灵柩回归故里庐陵。
宝祐五年,1257年,22岁——守孝。
宝祐六年,1258年,23岁——1月至7月守孝。8月,满27个月,丁忧满。吉州知州想举荐官职,力辞谢绝。
开庆元年,1259年,24岁——正月,携弟文璧,由水路入京参加殿试。五月,弟弟文璧举进士。同时,朝廷以文天祥状元的身份,授予承事郎、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闻命辞免。七月,到任。九月,当文天祥再度入京,南宋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忽必烈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突破长江天险,围逼鄂州,而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哈台部也与忽必烈会合,此时的临安朝廷已大为震动,隐瞒军情的丁大全被罢免宰相。十月,吴潜出任左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一月,文天祥身在京城,听说权宦董宋臣请求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便撰写《己未上皇帝书》上书皇帝,请求斩杀董宋臣,以安定人心,可惜奏议并未得到上报;后来,他又撰写了《贺吴丞相书》,提出了许多切实的建议。十二月,元宪宗蒙哥病逝,“阿里不哥”想夺取汗位,忽必烈被迫领兵北撤,手握重兵的贾似道,趁胜追击,大败蒙军,是为鄂州大捷,文天祥评价这场战役为“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
景定元年,1260年,25岁——正月,忽必烈留下看守长江浮桥的偏师,与大将“兀良哈台”部会合,双方全部撤离江南。二月,被改任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因自己的许多建议未被理宗采纳,因而力辞,朝廷准请,改任“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四月,蒙古忽必烈即位。
景定二年,1261年,26岁——十月,奉命任秘书省正字(掌编集书籍、校正脱误),刘克庄代宋理宗起草《诰词》(任命书),褒奖文天祥“素志不在温饱,是朕亲擢敢言之士”,而文天祥以“未历外庸(未担任地方官),以读书学从政之方”为由,再次力辞。
景定三年,1262年,27岁——正月,接受朝廷任命的“秘书省正字”职务。四月,正式担任秘书省正字,认为担任此职要具备“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刘安世)之气节”,如此才能胜任官职。不久后,又兼任景献太子府教授,讲授四书五经,深得理宗赞赏。五月,又兼任殿试考官,进校书郎。当年,邓光荐考中进士,后来成为挚友。
景定四年,1263年,28岁——正月,升任著作佐郎;二月,兼任权刑部郎官, 到任后,认真对待每个案件,史书称“为之钩考裁决,昼夜精力不倦”,这样,吏不能欺,都被他的精神所折服。八月, 理宗再次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无比愤慨,再撰写《癸亥上皇帝书》, 历数董宋臣之恶;上书之后,没有下文,便辞职回乡。不久后,丞相派人来挽回,任命为知瑞州(今江西高安)。十一月,正式到任,当时的瑞州满目疮痍,因此“抚以宽惠,镇以廉静”,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看到当地的军纪松散后,又惩处违法的典型人物,使“上下肃然”。十二月,将自己的亲人从吉州迎接到瑞州来抚养。
景定五年,1264年,29岁—— 九月,修复杨万里曾居住过的碧落堂;后来,又修复三贤堂,这里祭祀宋朝三位名臣余靖、苏辙和杨万里。十月,接受诏命前往京城,授予礼部郎官;不久,宋理宗病逝,贾似道拥戴太子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十一月,被任命为江西提刑。
【宋度宗时期】
咸淳元年,1265年,30岁——二月,离开京城,前往瑞州移交手续,正式担任江西提邢。四月,因伯祖母梁氏(本生祖父文时习妻子、父亲文仪生母,因父亲文仪过继其叔父文时用,称梁氏为伯祖母) 去世, 申请辞官,承心制(指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不料,当时无赖之徒弹劾不孝,文天祥深感人心险恶、仕途艰难,更加心生退意。
咸淳二年,1266年,31岁——正月,长子文道生出生(原配欧阳氏生)。文天祥隐居文山。
咸淳三年,1267年,32岁——正月,次子文佛生出生(次夫人黄氏生)。二月, 柳娘生。三月, 环娘生(次夫人颜氏生)。九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左郎官,力辞,朝廷不准。十二月,到临安正式任职。
咸淳四年,1268年,33岁——正月,兼任学士院权直、国史院编修官及实录院检讨官。是月, 因力主抗金,被御史黄镛弹劾罢免。冬至,被重新任命为福建提邢,还未上任,被御史陈懋钦弹劾,再次被罢免。
咸淳五年,1269年,34岁——三月,江万里任左丞相,马廷鸾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四月, 在江、马两位丞相的举荐下,差知宁国府(今安徽宣城),依然力辞,希望能养亲读书、免过安身,但朝廷不准。 十一月, 由水路离家赴任,到任后,立刻整理政务、境内肃然,奏请朝廷免赋税、人民欢喜。十二月,受命前往京城,撰写《宣州劝农文》,劝告百姓重视农桑,勤教子弟,勿逃徭役,以此作为临别赠言。
咸淳六年,1270年,35岁——正月,到达临安,担任军器监(监制军事武器)兼右司(监管兵部、刑部、工部、案钞房)。四月,再兼崇政殿说书、学士院权直、玉牒所检讨官。六月,贾似道以致仕要挟宋度宗,宋度宗命天祥起草诏书予以挽留,文天祥拒绝阿谀奉承,在诏书中明确描述“大臣以安危为重,苟利于国,皇恤其身”,并责问“胡为以疾,而欲告休”,之后,文天祥将稿子直接交给皇帝,对此,贾似道非常不乐。七月,改任秘书少监,兼职依旧;当月,贾似道唆使台臣张志立弹劾,再次被罢官。九月,回到家乡(从此隐居文山二年余)。
咸淳七年,1271年,36岁——居文山,建造厅堂,把文山比喻为李愿在太行山的盘谷,朱熹在武夷山上的桃源,白居易在庐山上的草堂,每日“领客其间,究幽极胜,乐而忘疲”。同时,文天祥散粮救灾,关心庐陵的百姓。当年,蒙古忽必烈定国号元,元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咸淳八年,1272年,37岁——居文山,六月,刚过完生日不久后,染上疟疾,大病四十天左右(依床腰见骨,览镜眼留眶),可见病魔对他的身体璀璨还是挺严重的。当年,岳父老师欧阳守道去世,文天祥十分悲痛,含泪撰写《祭欧阳巽斋先生文》,赞扬老师品德高尚,称“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饥,而宁使我无卓锥,治学致用,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文章言辞恳切,不尚雕琢,充分体现了师生、亲属间浓厚的感情。
咸淳九年,1273年,38岁——正月,被任命为湖南提刑。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被迫降元,南宋形势危在旦夕。三月,正式到任湖南提刑,一上任后,就将贪赃枉法的官吏侯必隆脊杖五十、刺配充军,释放轻犯,将重犯发配荆湖、四川、淮海等地效力,戴罪立功。后来,文天祥主张湖南与江西镇压了秦孟四领导的农民起义。夏季,前往潭州,拜见前宰相、现任湖南安抚大使江万里,双方均为国家危局而忧虑,江万里对文天祥说:“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充分体现出这位恩师对徒弟的肯定和期望。冬季,为了侍养在家里的祖母、母亲,请求回家任职,于是改任知赣州。
咸淳十年,1274年,39 岁——正月,离湘。 二月初八,至庐陵。三月,到任赣州,平易近人,与民相安无事。六月,为了庆祝祖母八十七岁寿辰,对“郡民自七十以上,与钱酒米帛有差”。七月,度宗驾崩,四岁嫡子赵显即位,是为宋恭帝。十二月,元朝大将阿术从汉水入长江,南宋鄂州、黄州、蕲州、江州等地守将纷纷投降,文天祥接到了太皇太后谢氏(理宗皇后)颁布的《罪己诏》,号召天下文经武纬之臣赴临安勤王。
【宋恭帝时期】
德祐元年,1275年,40岁——正月,朝廷改元德祐,文天祥接到谢太皇太后的勤王诏命,捧诏痛哭,尽以家资充军饷,在赣、吉两州招义兵三万,号称十万抗元,参观此次义兵的有刘洙、邓光荐、何时、尹玉、张云、刘伯文、彭震龙、肖敬夫等名将。二月,贾似道兵败,被罢免丞相,陈宜中任右丞相,文天祥任右文殿编撰、枢密院副都承旨、江西安抚副使兼知赣州,不久,再升任集英殿编撰、江西提刑兼江西安抚使。三月,元军攻陷建康。四月,文天祥领兵下吉州,再兼任权兵部侍郎,此前职务依旧,并命令驻军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七月初七,领义军从吉州出发。八月十七日,再升权工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赞军事。八月二十六日,抵达临安,驻兵西湖上。九月,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江西安抚大使兼知平江府(今苏州),当时右丞相陈宜中和左丞相王爚不和,只能暂时驻留临安,不久,留梦炎替代王爚担任左丞相。十月,文天祥正式前往平江府任兵部尚书兼都督参军。十月,朝廷为了讨好元朝大将吕文焕(原南宋将领),追封他的哥哥吕文德为和议郡王,升任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希望能争取和议,知道此事的文天祥极为愤慨,乞斩吕师孟,同时建议将东南分为四镇,广西、江南为一镇,广东、江西为一镇,福建、江东为一镇,淮西、淮东为一镇,各置都督统一指挥军事,以图收复鄂州、蕲黄,右左丞相陈宜中、留梦炎均希望求和,没有采纳建议;不久,文天祥在加端明殿学士。十一月,元军分三路攻取南宋都城临安,一路取嘉兴府华庭,经海路向南;一路由建康出广德,取余杭县西北的独松关(临安门户),最后一路由大将伯颜居中、攻取常州和平江;由于独松关是临安门户,但守卫力量薄弱,两位丞相希望文天祥率领义军增援,文天祥上奏表示平江也是军事要地,如果离去恐怕平江不保;在朝廷的催促下,文天祥留通判王举之、环卫王邦杰守卫平江,自己率领军队星夜援助独松关;不料,元军在本月二十日,攻取常州;二十四日,由常州进攻平江,通判王举之、环卫王邦杰投降;同时,文天祥援兵还未感到,独松关的守将张濡弃城逃跑,文天祥在失去了平江、眼看着独松关失陷后,只能赶赴临安。十二月,文天祥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当时临安岌岌可危,左丞相留梦炎逃跑,太皇太后和右丞相陈宜中都决定投降,南宋风雨飘摇。
德祐二年,1276年,41岁——正月初二 任命为知临安府。正月初五,吴坚任左丞相,当时朝廷文官只剩下六人。正月初八,文天祥向右丞相陈宜中建议,先迁走三宫(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在以福王(原吉王)、沂王(原信王)分别驻守福建、广东,再图恢复故土,陈宜中不采纳;文天祥再请福王、沂王亲自任临安府尹,自己任少尹,死守京城,陈宜中仍然不采纳;为此,文天祥前往六和塔会见张世杰,提议“京师义士,可二十万,背城借一,以战为守”,表明战胜元军还是有可能的,张世杰看清了朝廷不愿意坚决抗击元朝的局势,劝文天祥领军回江西,自己到两淮,以图东山再起。正月十三日,杜浒率四千人来拱卫临安,与文天祥促膝长谈、相见恨晚,从此成为文天祥的部下和挚友,这时,朝廷任命文天祥江东西、广东西兼广东经略、知广州、湖南策应大使。十八日,朝廷派赵吉甫、贾余庆献上传国玉玺和降表,三路元军逐渐进驻临安附近,要求右丞相陈宜中去元营商谈投降事宜,陈宜中当夜撤离临安,逃往温州,漂泊在海上。十九日,太皇太后任文天祥为枢密使,当日再改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天下兵马,当时朝廷上下一致希望文天祥前往元营与伯颜商谈,文天祥接受了这一使命,杜浒担心危险反对文天祥前去,被朝臣赶走。二十日,文天祥以“资政殿旧职务”同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同知枢密院事谢堂前往皋亭山会见伯颜,文天祥表示他不是来投降的,而是以宰相的身份来谈判的,伯颜说“丞相来勾对大事说的是”,文天祥说:“宋承帝王正统,非辽金比,今北朝将欲为欲国乎?将欲毁其宗社乎?”,伯颜说“宗社必不毁,百姓必不杀”,文天祥严正指出:“既然如此,则宜退兵平江或嘉兴,若欲毁其宗社,则两淮、两浙、闽、广,尚多未下,穷兵取之,豪杰并起,兵连祸结,必自此始”,伯颜眼看自己不占优势,便恫吓要杀害文丞相,文天祥毫不畏惧地说:“宋状元宰相,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为”,听到这话后的伯颜感到震惊,怕文天祥返回临安组织抗元,便将他拘留。二十一日,吴坚、贾余庆、谢堂、家铉翁、刘岊和吕师孟带着降表来到元营,元朝正式接受了南宋的投降。紧接着,伯颜仍然想劝降文天祥,降将吕文焕从中劝降,文天祥无比愤怒,怒斥吕为“叛逆遗孽”,文天祥的气势让伯颜感到无比惊讶,进一步坚定了扣押文天祥的想法。二月初五日,伯颜正式举行南宋受降仪式,六岁皇帝赵显带领大臣们献降表,退帝位,南宋正式灭亡;同时,伯颜依然想劝降文天祥,胁迫文天祥北上,文天祥想到南宋还有不少国土、复国有望,便放弃了轻生念头、暂时北去,随同北上的还有杜浒、余元庆、金应、张庆、吕武、夏仲、王青、邹捷、李茂、吴亮、肖发等一行十二人。十八日,文天祥等行人抵达镇江,被押进镇江城沈颐家中住了十几天,这十几天里,杜浒和熟悉镇江的余元庆,经过周密的商议,终于得到了偷渡的小船和通行的官灯。二十九日,文天祥与杜浒以下十一人,夜走真州(江苏仪征)。三月初一,文天祥等历经艰险,于天亮到达真州城,守将苗再成亲自出城来接。真州几个月没有得到朝廷的消息,苗再成听了文天祥的叙述后,极其悲愤,誓灭元军,收复失地。苗再成计划联合两淮守将李庭芝、姜才、夏贵等所部宋军,分为四路,进攻瓜州、扬州,收复金陵。两浙元军“无路可出,虏帅可生擒也”,文天祥喜不自制,分别给李庭芝、夏贵、朱涣、姜才、蒙亨写了信。不久,元兵发现文天祥逃走,遣人诈入扬州、以行反间,扬州守将李庭芝听信谣言,要苗再成杀害文天祥以自明,苗再成虽然不同意但也没有再收留文天祥。二月初三,文天祥被逐出扬州。二月二十八日,经历二十多天的逃命,终于到了通州,通州守将杨师亮不相信谣言,亲自迎接文丞相进入通州衙门,在通州几天里,文天祥将离开临安一路上的所写的一百多首诗歌,编撰成《指南录》,以表示衷心向南,誓死抗元。三月十七日,文天祥离开通州,乘船驶向永嘉(今温州),因为当时益王、广王在永嘉继续抗元,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苏刘义陆续集齐永嘉,拥立益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号召天下忠臣义士起兵勤王。三月三十日,文天祥在台州城门登案,在义士张和孙(字哲斋/名将张永德后代)家短暂呆了几天,继续向永嘉前进。四月初八,文天祥到达永嘉,本来有很多想法想和陈宜中、张世杰商议,但此时二王已然将元帅府转移到福州(今福州),因此由永嘉副守将李珏前去福州,自己则留在永嘉,并同意陈宜中拥立益王即帝位的事情,上表劝进。
【宋端宗时期】
景炎元年,1276年5月开始,41岁——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基,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陈宜中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观文殿学士、侍读,朝廷诏文天祥赶赴福州行在。但文天祥到达永嘉消息迅速传播,老部下张汴、邹沨、朱华等前来商议抗元大事;杨师亮、张哲斋也远组织力量,协助文天祥收复两浙。这时候,陈宜中再次复相,却依然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文天祥所提的建议依然没被采纳。导致杨师亮开城投降,张哲斋被捕杀,收复两浙、功败垂成。五月二十六日,到达福州,朝廷授予他通议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历辞不任,朝廷只得委任枢密使兼同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继续编辑《指南录》,按照时间分为四卷,出使元营被拘第一卷,被押北上第二卷,镇江逃脱是第三卷,自通州航海到永嘉是第四卷,后来又写了《指南录后序》。六月,广州为元军所陷,文天祥开都督府于广州计划不能实施,于是开府于南剑州(福建南平)。七月初四,从福州启程。七月十三日到达南剑州,立刻建立都督府,高举抗元旗帜,号令所至,应者云集,刘洙率领江西勤王义军旧部,冲破元军封锁而来;著名青年学者谢翱倾尽家产募兵数百相从,任督府咨事参军;赫山义军首脑林琦赶来相投;荆湖老将巩信率部归附,被委以重任;数败元军的宋朝宗室赵时赏,到府领兵,独当一面;文天祥幼年的私塾老师曾凤也前来领兵。十月,受命出兵汀州。十一月,都督府移到汀州。十二月,福州失陷,朝廷行在移到广东潮州,再转移到惠州甲子门,从此漂流海上。
景炎二年,1277年,42 岁——正月,元军进攻汀州,据城难守,移兵漳州龙岩县。三月,再移驻广东梅州(今梅县),见到了母亲、妻子和女儿,一家人在梅州得以相见,朝廷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四月,吴浚投降元年又回到龙岩劝降,被文天祥果断杀害、军威为之一震。五月,举大军入赣,迅速夺回会昌。六月初三,大败元军于雩都。六月二十一日,文天祥移都督府于兴国县。七月,命令张汴、赵时赏和邹沨领兵分别攻打赣州和吉州,攻克了数县。八月,元兵增援赣州、吉州,由于复方实力过于强大,二十八日,在永丰县在空坑战役中战败,,妻妾、子女俱陷,黄夫人跳崖殉国。十月收集散兵,下汀州,接来母亲和长子。十一月,再转移到循州,冬天在南陵山度过。就在文天祥失利的同时,张世杰、陆秀夫与宋末帝在海上飘零,突然台风袭来,船只沉没,宋末帝惊悸得疾,病情逐渐严重。
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43岁——二月,进兵海丰县, 寻找海上的朝廷行在。三月,命弟文璧攻取惠州,潮州、眉州、循州反元归宋,凌震、王道夫也收复了广州。四月十六日,年仅十一岁的端宗在广州崩逝,末帝即位。
【宋末帝时期】
祥兴元年,1278年,43岁——五月初一,末帝正式登基,改元祥兴,陆秀夫为丞相,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仍为枢密使,就在这时,文天祥与朝廷行在取得联系。六月,朝廷行在移至崖山。八月,加授少保、信国公, 任职依旧,封文母曾氏为齐魏国夫人。九月初六,母亲病逝,享年65。十月,长子道生去世。十一月,进驻潮州,剿灭了以陈懿五人为首的匪徒,但陈懿逃脱;文天祥想凭借潮州山海之险,举兵屯粮,把潮州做成中兴基地;元朝任命水陆两军进攻。十二月十五日,移军至广东海丰,二十五日因为此前的陈懿带路,在被五坡岭被俘虏,文天祥服用冰片二两想自杀,不料头晕目眩不得死,从此武装抗元转为狱中斗争。
祥兴二年,1279年,44岁——正月,张弘范击败了南宋大部分义军后,向崖山逼近,文天祥被囚禁于海船中同行,途中手书《过零丁洋》诗。二月,崖山海战溃败,张世杰战死,陆秀夫负昺帝赴海,文璧在惠州降元,南宋全面灭亡。三月十三日,被押往广州,同行的还有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两人互相鼓励、互相慰藉。五月二十五日,到达南安军(江西大余县),从此在自己锁在船内开始绝食,预计七天左右到达吉州,就可以在家族饿死了,以失陷“我过青山欲首丘”的志向,还写了《告先太师墓文》。六月初,到达吉州,再经临江、隆兴、建康(今南京)、真州、杨州、淮安、徐州、保定,十日一日至元大都(北京),元朝上下开展了新一轮的劝降行动。
【元朝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45岁——正月,编辑了被俘以后撰写的诗句,编为三卷,一卷是零丁洋至建康,建康以后是第二卷,正月以后是另一卷,是为《指南后录》;同时,这时候也收集杜诗中的绝句,至二月集诗毕,得诗词二百首。三月,突然收到在空坑战役中失散的女儿柳娘信书,他没有因为儿女私情动摇心志,并叮嘱“痴儿莫问今生计,决不因儿女因”,表示此生足矣。五月,弟弟文璧从惠州至大都,同长兄见面,作诗《闻季万至》托兄弟之情,后来监狱环境逐渐复杂、恶气逼人,文天祥对比处之泰然。八月十五日,南宋音乐家、诗人汪元量来探视,演奏《胡茄曲十八拍》。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46 岁——正月元日,作《狱中家书》给嗣子文升,表示宋朝已经灭亡,“吾以位备将相,义不得不殉国”,只是“不知死何日耳”,并告诫儿子六经要主攻《春秋》,作为立身安命根本。五月十七日夜,大雨倾盆,遍地泥泞,环境愈加恶劣,但文天祥知道这是久旱甘霖,便抒发“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六月,作《正气歌》,长妹文懿获得释放还乡,文天祥给小弟文璋写信“潭庐之西有一坑地,可买以藏我,如骨不可归,则招魂以封之,升子嗣续,吾死奚憾”。七月,由于牢房又遭遇水灾,以致墙壁脱落,因此暂时押回兵马司。八月,再次囚于故处,依然臭味十足、潮湿无比、蒸气湿气很重。冬季,旧友张弘毅入燕探监。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47岁——正月十二日,患痈疽,卧病发热,从此,体质日弱。二月四日,流脓,平生痛苦未尝有此。当时,元朝希望以儒学治国,深知习得孔孟之学的文天祥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对象,且前朝旧官王积翁、谢昌元等十人请求元帝释放文天祥为道士,留梦炎却坚决反对,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元朝参政麦述丁曾在江西任地方官,知道文天祥在抗元复国方面有巨大的号召力,因此也希望解决掉文天祥。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回到元大都,还是想授予文天祥大任,天祥回信拒绝。南宋虽然灭亡了,抗元的斗争却一直存在,又有民间传言起义军要救回文丞相,这进一步坚定了元朝杀害文天祥的决心秋季,撰写致舅父方伯公书,叮嘱后事,望归骨葬于文山之阳。十二月初八,忽必烈正式召天祥入殿,希望委任以中书省丞相,文天祥回答:“天祥受宋朝三帝厚恩,号称状元宰相,今事二姓,非吾愿也”,坚决不拜,唯愿一死。十二月初九,唯愿一死。囚禁三年有余,十二月初九(公历1283、1、9),文丞相一路歌诗,从容受刑于燕京柴市(即今北京育贤坊顺天府学),英勇就义。初十,欧阳夫人得旨,令带二女跪哭收尸;张弘毅带江南十义士奉柩暂葬于燕京小南门外五里道旁,为他日归骨之便路;同时,张弘毅携天祥火化前之齿、爪、须、发及遗文归。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灵柩归故里,安葬于庐陵富田村东南十里许的骛湖之原,虎形地。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 次子佛生在信城疾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