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此时的蒋介石露出独裁者的本来面目,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扑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由动摇走向反动。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大肆攻击共产党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大批共产党员倒在血泊中。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6天后举行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决断,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
不久之后,秋收起义的战略部署随即展开。在一间草屋内,毛主席神情严峻,看着身边的一面军旗,上面画着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图案,这是人民军队的第一面红旗。毛主席进入沉思之中,由谁来领导这次武装暴动呢?思忖良久后,毛主席在纸上写下三个人的名字: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副总指挥韩浚。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探索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工农红军和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基础。在起义过程中,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副总指挥韩浚却似乎音讯全无,他到哪里去了?
黄埔一期毕业的高材生
1893年,韩浚出生于湖北黄冈,和毛主席是同年人,和林彪是同乡。韩浚虽然出身贫寒,但父母是开明人,明白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勒紧腰带供儿子上学。韩浚也不负所望,是学校妥妥的学霸,虽然错过了考取功名的机会,但留校当上了老师。
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时代,韩浚明白读书不能救国,下决心投身到解放全中国,为普通民众谋幸福的革命事业中去。
在当时,孙中山在广东发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大批爱国青年深受感染,纷纷到广东投身革命。1922年,韩浚来到广州,进入广东军政府财政厅工作。1924年,在国民党元老邓演达的介绍下,韩浚进入黄埔军校学习,与徐向前、陈赓等人成为同学。
在黄埔期间,韩浚展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华,在各项军事考核中表现突出,逐渐脱颖而出。与此同时,韩浚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找到了组织。同一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韩浚从黄埔毕业后,由于表现出众,他作为步兵第1团第4连连长,跟随国民革命军参加了两次东征,立下不少战功,不仅获得了战士们的广泛好评,也赢得了上级的信任。
1925年,党组织安排一批优秀党员赴苏联红军大学学习,韩浚也名列其中。在苏联求学的那段经历,不仅让他的军事理论知识更加过硬,如此显赫的资历也让他足以傲视同期。因此当他在次年返国时,组织安排他到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担任参谋长,而团长正是卢德铭!
起义失败,背叛革命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卢德铭和韩浚得到消息后,立即率警卫团奔赴南昌,准备与起义部队会合。然而当他们走到江西境内时,前方突然传来消息,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会合计划破产。不得已之下,卢德铭和韩浚向我党在武汉的负责人向警予发电,请求指示。向警予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向二人传到命令,要求其率警卫团到湘赣边界,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时,警卫团是其中的主力,因此卢德铭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韩浚担任副总指挥。无奈的是,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疯狂围堵,再加上起义军师长余洒度临阵投敌,秋收起义像南昌起义一样,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激烈的战斗中,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
这对起义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韩浚和政委指导员辛焕文被迫带领剩下的人马,返回江西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然而当部队进入江西境内时,遭到当地一伙民团的伏击,部队损失惨重,辛焕文战死,韩浚则被敌军俘虏。
当地民团得知俘虏的人是起义军副总指挥,顿时欣喜若狂,立即向南京方面报告,抓住了共产党的一个大官。
蒋介石对两类人非常看重,一类是浙江的同乡,一类是从黄埔毕业的学生。收到报告后,他马上致电江西方面,要求不得对韩浚用刑,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争取到国民党阵营来。在利益面前,韩浚最终背叛革命,正式与组织脱离关系,放弃了共产党员的身份。从那一刻起,韩浚走上了一条与革命志士完全相反的道路。
也许是对韩浚的履历有所忌惮,从1927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十年间,蒋介石并没有对他委以重任,给他安排的多是一些闲职,比如南京中央党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等。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正值用人之际,韩浚被重新启用,历任国民党第10军第48师师长、第73军副军长、军长,授陆军中将军衔。在抗战时期,他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雪峰山会战等重大战役,每一次都冲在第一线,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战功。
73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军美械装备,战斗力不容小觑。令韩浚难堪的是,这支部队不仅要在抗日战场上打日本人,有一天也会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
兵败被俘,功德林关押14年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韩浚被调往山东,在王耀武的麾下效力。韩浚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本意不想内战,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他不得不指挥73军,在山东战场上与解放军交战。
1947年2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打响了他革命生涯中的代表作——莱芜战役。2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带领的第73军、第46军包围于莱芜城内。李仙洲突围未果,被华野俘虏,韩浚虽然逃了出来,但73军损失惨重,已回天无力。王耀武得知战况后大怒:“就是五万头猪,解放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韩浚带领73军残部一路逃窜至青石关,暂时摆脱了华野的追击,于是决定休息一下。被打得灰头土脸的韩浚心中一片迷茫,这次莱芜兵败,恐怕没脸再见校长了,可是要向华野投降,且不说脸面往哪放,就凭他在危急存亡时刻背叛革命,共产党能放过他吗?韩浚一时悲从心来,举足无措。
正在此时,天空突然打响一枚信号弹,那是华野九纵的进攻信号!不多时,九纵兵马杀到,73军残部早已失去抵抗能力,全部当了俘虏。
很快,解放军清点俘虏名录,领头的一名战士问:“你们谁是73军军长?”
韩浚脸色苍白,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我就是,我实在跑不动了,也站不起来,你们看着办吧。”
韩浚是国军中将军长,身份特殊,被立即送到潍坊解放军训练团关押。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与他曾经的上级王耀武、李仙洲关押在一起,开始了他为期12年的改造生涯。
不同为黄维那样的死硬派,韩浚在功德林表现积极,深刻认识到曾经犯下的巨大错误,因此到1961年,韩浚作为第三批特赦人员被特赦,成为共和国一位普通公民。不久后,在组织的安排下,韩浚回到家乡湖北,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并当选了湖北省政协委员。但与此同时,韩浚曾经的两位手下,一个已经是元帅(罗荣桓),另一个则是大将(谭政)了。如果他没有背叛革命,继续跟着党走的话,很难想象他会达到怎样的成就。
1989年9月7日,韩浚在武汉病逝,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