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没有冷饮的古代,怎样度过炎炎夏日呢?翻开一卷卷诗词,你会惊喜地发现,先人的聪明才智,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通过这些年代久远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夏日的酷暑,反倒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笔下的初夏,清新扑面,还带着泥土的清香。他走在乡间小路上,路两旁的桑麻,郁郁葱葱,绵延到远方。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此情此景,总会产生一种身处盛世的感觉。可是,诗人怎么能忘了中原的百姓?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是他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愿望。
被称为神童的白朴,小时候为元好问所救,两个人一起逃出南京城。在相依为命的那段岁月里,元好问耐心地指导他写作,聪颖异常、悟性极高的白朴,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十几岁时,便已名扬四方。他无心仕途,纵情山水,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他词中的夏天,清爽、恬淡,宛如一幅水墨画,那种清凉的感觉,宛如山间的清泉。
《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雨后的夏天,乌云散去,雨过天晴。水面因为雨水的缘故,升高了不少。波浪随风翻滚,给人送来阵阵凉意。因为天空开阔,连远处的高楼都好像比平时看起来高大了一些。被雨冲刷后的瓜果,吃起来又脆又甜,还有一丝凉意,沁人心脾。房前的几株树木,在雨后更加苍翠,垂下长长的枝条,恰好遮住屋檐,给屋内送去凉爽。
你看,古人用藤簟纳凉,纯天然的藤席,让夏日变得清凉。窗纱用来阻挡蚊虫的侵袭,透过窗纱,依稀可见床上的佳人身着绢制的衣衫,轻盈透气。她手中的罗扇轻轻摇动,时光仿佛静止,这温馨的夏日图画,让人心生向往。
白朴仿佛用了国画中的写意手法,淡淡几笔,勾勒出意境深远的一幅画。诗人独辟蹊径,不写夏日的喧嚣、炎热,把雨后庭院的清新、安静刻画得活灵活现,读来让人如沐清风,如饮甘泉。
夏天,怎能少了荷花呢?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谦谦君子。江南才子周邦彦笔下的荷花,是浓浓的乡愁。每到初夏,他便会回想起故乡缠绵多情的梅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是江南最美的意境。
当梅雨季节过去,夏天的脚步,款款而来,带着蝉鸣,还有荷香。山前村外,绿树浓荫。柳树是金蝉的最爱,它们总是占据高高的树枝,尽情歌唱。窗外的池塘里,微波荡漾。荷叶随风跳起舞来,调皮的鱼儿在水下追逐着,做着游戏。
这么美的夏日景色,出自才子周邦彦的笔下。你看,诗人对夏天情有独钟。因为,北方的夏天,是最像故乡的时节。他架起轻薄的纱帐,摇着羽扇。庭院深深,浓密的树荫阻挡骄阳的燥热,连枕头和竹席都变得凉爽舒适。诗人的心情,也如此时的天气,轻松而畅快。他自己呢,仿佛天上的神仙,逍遥自在。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鹤冲天· 周邦彦 〔宋代〕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很显然,周邦彦不仅喜爱夏天,也喜欢荷花。他的很多诗词中都写过荷花。生机勃勃的夏天让人心旷神怡。你看,春天才刚冒出地面的竹笋到了夏天,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竹林,翠葆参差竹径成。竹叶摇风,为夏日注入一丝清凉。
周邦彦填词,不落窠臼,清新脱俗。雨后的荷花分外娇嫩,荷叶青翠欲滴。荷叶上滚动的水珠,才子形容为泪珠。他说,新荷跳雨泪珠倾,让人耳目一新,非常别致。
让才子周邦彦魂牵梦萦的江南,夏天有多美呢?白居易在诗中写得最为透彻。公元823年,51岁的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夏天的时候,他在江边漫步,登上高楼,晚风习习吹来,天上星光点点,远处灯火通明,杭州的夜景静谧优美。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唐代〕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夏夜,白居易和朋友聚会饮酒,谈笑风生。他们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看到繁华的杭州夜景,深有感触。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诗人开门见山写出夜幕下江天一色的壮丽景色,登高临远才能看清杭州的全貌。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画中有山川、灯火、星河、古木、江楼。
星河,其实是钱塘江水面上的渔火。黑夜中,夜行的渔船点起灯火,密集的小船星罗棋布,船上的灯火闪烁着光芒,好似天上灿烂的星河。这里的比喻,非常独特。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这两句诗中的晴天雨和夏夜霜,分别用来形容风吹古木树叶发出的沙沙响声,以及月光洒在平沙上的颜色。这两个比喻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又在字里行间透出无限清凉。
诗的最后,诗人风趣幽默地自问自答,让这首诗更加灵动活泼。夏夜的杭州,江楼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可比茅舍清凉多了。
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打算彻底治理西湖。原来李泌所建的六口井,因为年久失修,地下水道堵塞,城内六井的供水,受到影响。他亲自出面指挥,到824年的春天,六井得以重新疏通,这一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圆满竣工。
岭南的夏天,是怎么样的景致呢?跟随着李商隐的脚步,我们去看一下。838年,二十五岁的李商隐,离开长安,来到桂林,在郑亚的幕府任职。远离官场的争斗,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给了李商隐心灵的慰藉。他的心境,在描写初夏的一首诗中表现得最为清楚。
晚晴 李商隐 〔唐代〕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诗的首联,李商隐告诉我们他自己住所的幽静,以及写这首诗的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清爽柔和的初夏时节。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颔联的本意,原本是说,上天怜惜被雨水淋湿的小草,在傍晚时分,夕阳给小草送去温暖。而人们也格外珍视这傍晚的晴天。后来,这句诗逐渐引申为对长辈的尊重,含义更为深刻。这句话与刘禹锡的一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诗人在颈联的描述,告诉我们,诗人在夕阳下登上高高的阁楼,看到的景色。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诗人的身上,远处群山连绵不断,晚霞映红了天空,眼前芳草萋萋,绿意盈盈,让他忘记了烦恼,这天地间,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
诗的最后,很有深意。倦鸟归飞,是最温馨的场景,也是最让游子伤心的时刻。试想,连鸟儿都有家可回,远在异乡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家呢?雨后,鸟巢被夕阳晒干,小鸟回家的心情更加迫切,连飞行的姿态都变得轻盈起来。
李商隐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在朝中受尽冷遇。如今的离开,不是长久之计。他从内心深处盼望,自己能像那只南方的小鸟归巢一样,早一点回到长安。
李商隐的这首诗,蕴含哲理,寓意深刻,浑然天成,不露痕迹。他用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也激励后人。
夏天的热情,恐怕只有石榴花可以代表吧?苏轼说,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一个然字,把红得像火焰的石榴花写得唯美浪漫,也为夏天添上热情艳丽的色调。
相传,武则天喜欢石榴花,令人在长安广泛栽培。每到初夏时节,长安近郊,榴花遍野,甚是壮观。李商隐还曾为石榴专门写过一首七绝: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夏夜有多美?正如才子纳兰所说,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