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改革开放已经步入正轨,邓小平没有再公开露面。

国外媒体不断地对他的健康状况进行猜测,时不时传出他已经“病危”的消息。然而在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3号,一座绿荫满庭、灰墙青瓦的两进院子里,邓小平悠闲舒适地与夫人卓琳及其子女一同安度着他最后的时光,尽享阖家欢乐。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一、晚年的日子

晚年的邓小平空闲了下来,不再是文件资料,书籍笔记不离手的繁忙“大人物”。他喜欢看看地图,喜欢翻字典,有时也翻一翻《史记》和《资治通鉴》,最喜爱《聊斋》。有时,他也看看武侠小说。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他笑着对邓榕评价,武侠小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记得,重新拿起来看看的时候,还能接着去体验故事里的人生。

他一贯爱打桥牌,时不时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去打牌。有时也到河边游泳,去球场看人踢足球,可最喜欢的还是散步。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在江西的日子里,他和卓琳在每日下班的路上,一步步地走出了一条“邓小平小道”。如今闲居在家,他也经常和卓琳相互扶持,在金黄的夕阳光照耀之下,漫步在充满烟火气息的胡同巷子中。

然而,在1996年深冬一个平常的清晨,邓小平一觉醒来,却觉得有些呼吸不畅。原本,他应该和往常一样到卫生间洗漱后,坐到小方桌旁开始吃早餐:几个鸡蛋和一杯牛奶。10点,护士就会走进来提醒他要外出散步了。

可这个清晨,他觉得他无法出门了。呼吸时带入的冷气侵入肺部,令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久久不止。久咳不止令他满脸通红,食物也全然无法下咽。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跟在他身旁的保健医生已经无法应对这个场面,只好将他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我们所熟知的三〇一医院。可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到他们那个绿意满庭充满烟火气息的小院落了。

1997年元旦,原本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北京下过一场小雪,在银色的世界里,人们互相奉上新一年的祝福。邓小平的病房里总是围绕着许多人,还有许多医护人员进进出出,随身医护黄琳一直陪在他身边。

长期为邓小平作医护,黄琳明白这种病会令人感到十分痛苦:咳嗽不止,食物也难以下咽。而邓小平已经得了这种病有十余年了。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对于这个消息,只有家人和新一代领袖们比较清楚。邓小平的保健医生吴蔚然说:

“他的心脏十分健康,肝脾也好,也没有老人常见的糖尿病或前列腺炎。致命的问题发生在神经系统,医学上叫‘帕金森综合征’,这种疾病是没有办法根治的 。”

这个病症首先影响到他的食欲,后来蔓延到了他的呼吸系统。

这天,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纪录片。邓小平静静听着,他精神稍微好了些,可还是看不清电视里向他走来的那个人是谁。

黄琳笑着告诉他:“那个人是您,您看清楚了吧?”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电视里的那个人走近了,他看到了自己,动了动嘴角,微笑了起来。黄琳又告诉他,这部片子一共有12集,是一部大型纪录片,名字就是《邓小平》

黄琳知道他有些听不清电视里在讲些什么,于是凑近他将台词一句句重复给他听。邓小平静静听着,黄琳感觉到他有一丝羞涩,似乎是听到表扬自己的话,感到了不好意思。

然而,从那时起,邓小平的病情就越发严重。很多深陷这种病的人,发作起来特别折磨人,会忍不住呻吟叫喊,但邓小平忍住了。有时候他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很比较清醒,只是不说话。

尽管他表现得很平静,但黄琳还是能体会到他的痛苦。他只是忍着不想表现出来。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邓小平的坚毅令医护人员感到十分敬佩。傅春恩医生同样也难以忘怀:

“对于疾病本身,首长总是十分坚持的。他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会感到十二分痛苦,但对于他,感到再痛苦却没有吱声。”

他的亲属也和他一样,对医护人员没有任何要求,总是特别愿意相信他们,不会干涉医护小组的方案。正因为这种全心全意的信任,邓小平在治病的过程中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全是依靠医护人员的细心观察和发现,总能十分敏锐地察觉病情。

黄琳也已经察觉到了他可能命不久矣,问他需要对世人留下什么话吗?邓小平摇了摇头,他早已不想对任何事情有所评价,当然也不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他淡然道:“该说的早就已经说过了。”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二、最后的团圆饭

转眼到了除夕夜,万家灯火通明,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迎新春,过新年。

主管营养部的侯生伟和炊事员张罗起了年夜饭,为邓小平炒了几个菜,煮好了饺子,送到餐厅,和这段日子陪护在邓小平身边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年夜饭。

病房的门上,贴着邓小平的卫士们写的一副对联,红通通的对联透着喜庆。

上联是“同吃同住同欢乐同在一个空间”,下联是“爱国爱家爱事业共为一个心愿”,横批是“一切为了首长”。他们都盼着邓小平的病情能逐渐好转,再次恢复健康,还能和他们有说有笑,一起打桥牌,看足球。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然而大家心里都明白,最后的日子不日就要来到,他们寸步都不敢离开。

尽管如此,在饭桌上他们仍然举杯祝贺邓小平:“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望,也是全国人民的夙愿。

警卫秘书张宝忠心想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应该向大家互道“新年快乐”“恭贺新禧”,可大家默契地道不出口,却努力地活跃起氛围。众人举起酒杯,一杯一杯地互相劝着,努力让老人最后的新年也过得热闹。

张宝忠默默希望着,新的一年里,或许医护人员能创造出奇迹。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次日正是正月初一。老人没有回家,病房里医护人员也没有回家。他们也都守着邓小平。他的亲人们都来了,就坐在病房外小会客室的沙发上,沉默不语。

可惜奇迹并没有出现。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在正月十二,就陷入了呼吸功能衰竭的境地。病床上满头鹤发的老人,只能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急促而不畅。

直到下午五点,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也都未能开饭,他们守候在邓小平身旁,紧张地忙碌着,额头渗出了汗,手中的动作不停。他们默默在心里期盼奇迹降临。

主持当天手术的医生是傅春恩。他在现场紧急施救,并一直持续到邓小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一天的到来其实已经早有预料。此前,邓小平的病情有过数次变化,都抢救过来了。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但一直到晚上9点情况都没有任何起色。医疗组最终认定,已经回天乏术。医疗组组长陶寿淇与三○一医院副院长牟善初宣布“停止抢救”。

宣布落下,邓小平的亲人们和卫士们都止不住哽咽,病房里充斥着哀痛。

老人的另一名随身医护人员郭勤英尽管早有准备,但过了良久后,她心情才缓缓平复,回忆到前几日一个下午,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还去看望他,那个时候邓小平的气色还挺好的。那时候大伙都挺高兴,可没想到才几天时间,说走就走了。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那天,郭勤英被安排在家轮休。经过前一天24小时高强度值班后,她显得有些疲惫。准备吃完饭后再去医院看看。

刚端起饭碗,突然医院来了一个十分急促的电话,对方在那边十分着急地说:“快来!首长不太好了!”她赶忙放下饭碗,朝着医院赶过去。一路上,她心跳很快,心情不太好,止不住猜测邓小平现在的状况。

她一直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是她想的那个最坏的结果。但前天已经高强度值班了24个小时,若不是十分紧急的事情,医院不会如此催促她回去。

她赶到三〇一医院的时候,一屋子都是人。卓琳稍晚一点,也带着一家人来到了病房之中。他们其实也早有心理准备了,可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2月19号,邓小平与世长辞。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一代伟人,最终因帕金森综合征引发呼吸功能衰竭,因抢救无效离世。众人企盼的奇迹最终并没有出现。

卓琳在4天以前写信给江泽民,向他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他的遗体可供医院解剖,供医院研究用。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在他死后,将骨灰撒入大海。

这一刻终于到来,卓琳悲痛万分,她的呼喊邓小平已经听不见了。他伟大的一生、劳累的一生也已经终止,并肩作战、相互扶持也已成往事,是时候诀别了。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三、告别仪式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第二天凌晨,这个消息传遍了华夏大地,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播音员哀痛的语调一遍又一遍地宣告着这个消息。哀婉的乐声在每个人的心上萦绕不散,公共汽车披着黑色丝带,车头挂着白花。

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聚集了静候着升旗仪式的人们。原本只是一个平常的早晨,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见证到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随着朝阳初升,护旗兵出现了。如同往常一样,中队长王金耀略带沙哑的嗓音响起,“敬礼!”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国歌响起,国旗随着国歌的旋律步步升高,直至旗杆顶端。

随着国歌最后一个音符停止,王金耀又一声庄重严肃的口令划破了安静的清晨。“降——半——旗!”广场上凝结着肃穆的气氛,所有的人不禁湿润了眼眶。

中外记者的镁光灯亮起,时间定格在这历史的一刻。

所有人这才意识到,小平同志,是真的离开了。

24日上午,新一代领导人到三〇一医院为邓小平送别,并将他的遗体护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三〇一医院南楼小礼堂一时被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礼堂内饰着洁白的花朵和黑色的挽幛,乐声哀婉低回,夹杂着低低的啜泣声。

邓小平面容安详,身披鲜红的党旗,静静地躺在鲜花和常青松柏的环绕之中。礼堂的两旁放满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敬献的花篮。其中有一个,是卓琳及他们的子女敬献的。缎带上寄托了他们的哀思:“我们永远爱你。”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静默不语的人们向邓小平的遗体三鞠躬后,时间已到。8名解放军礼兵将邓小平的灵柩抬起,在江泽民的护送下,将遗体送上灵车。

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公墓。短短两公里半的路途中,道路两旁都是闻讯赶来的群众。十万多人齐聚在此,他们自发维持着秩序,沉痛地呼喊着,啜泣着,不舍邓小平的离去。

天空满布着乌云,平日里喧嚣的街道也变得寂静。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四、归葬大海

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从不在意他故去之后需要多少风光。

也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生死,老一辈的领导人对自己身后事都相当豁达,毛主席还和陪护他多年的医护人员开玩笑说在他死后可以把他的骨灰撒入海里喂鱼。

邓小平也曾平静且轻松地同家人讨论起身后事宜,也早在五十年代就响应国家推举火葬的号召,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字。 

在这份倡议书的末尾,写着: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工作人员,死后一定要举行火葬。1989年,临退休前,邓小平还叮嘱中央负责的同志说,在他死后,丧事也要一并从简。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态度相当开放。在饭桌上有时聊起来,他也十分豁达,不止一次向家人讲中国人讲究红白喜事。结了婚,是红喜事;到了年纪,该长眠了,就是白喜事。红白喜事是要请吃饭喝酒的。

他不止在自己死后,叮嘱同志将自己遗体火化,一切丧事从简,还和家人讨论起要拿他的骨灰怎么办。邓林《我在我的父亲》一文中就写到了邓小平对他们交代后事:

“骨灰怎么办?埋在果树下!不行,不行!这棵树上结的果子谁都不敢吃了。我们大家说。扔到野外行不行?不行,不行!我们大家都不赞成。撒到大海里怎么样?……”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邓林

他最终选择将碧波万顷作为自己的归宿,大海的波澜壮阔,也十分贴切地象征着他三起三落,最后成就丰功伟业的传奇人生。

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骨灰盒穿过云层,飞向大海的上空,飞至1800米高空。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上,金色的阳光破开了云雾,将海平面映出了些许金色。

高空之上,卓琳眼含热泪,颤抖着双手捧起邓小平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就要送别自己携手58年的伴侣了,她悲痛欲绝!

邓榕哽咽道:“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胡锦涛怀着沉重的心情,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邓小平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质方和孙辈眠子、萌子、羊羊、小弟跪在机舱内,掬起花瓣和骨灰,撒向碧波万顷。

跟随邓小平的卫士孙勇、张宝忠一身戎装,静静地肃立在他们身旁,默默地目送跟随多年的老首长远去。

他最终随着风飘散到这片广袤的天地里,融入广阔的世界,去与恩格斯、周恩来、刘少奇齐聚。

跟随邓小平多年的工作人员王士斌说,直到现在他还没办法接受邓小平已经离开的事实。每当晚上眼睛一闭,他就会想起老首长的音容笑貌。他似乎还坐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审批项目,会和蔼地问你一些什么事。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说实在的,他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和家人一样。”

黄琳说,他的角膜捐献给了需要的人,遗体也捐献给医院做了医学研究。最后他还将骨灰撒到大海里。我们只能默默将他装进心里。他的衣物也全烧了。进锅炉房的时候,工作人员还诧异道,这样一个大人物,还穿着破了的衣服?

他最终什么也没有留下,带走了历史的尘烟和世纪的风云。

邓小平最后的团圆饭:工作人员煮了饺子,炒了几盘菜

参考资料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余玮、吴志菲,新华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289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