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守江山易,弃江山难
开国皇帝作为创业的一代,自然是知道创业的艰辛与不易。纵观历史,曾有一位开国皇帝是“草根”出生,他曾见识过上一朝代在最后的没落,朝纲混乱,民不聊生的一面,他可能曾经也颠沛他可能也知道,一个朝代最后的灭亡往往都是因为末代君王如温室中的花朵一般,被精心照料,不懂民间疾苦,只知道自己享乐,最后发出了一句“何不食肉糜”这种愚蠢
也许每一位开国皇帝经历了创业的苦之后,都不希望自己的基业会毁于一旦。为了不要重蹈覆辙,总是会提倡勤俭节约。
01
风云变迁,打江山难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其实并不高贵,他出生平民,干过苦力,出过家,他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在他登上帝位之后,他施政基本上都是多能惠民。不过,在他在位期间,曾颁布过一条诏令,地方官府上供不可以上贡人参。
众所周知,人参是个好东西。在我国民间有着十分广泛的知名度。它已经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药材了,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是神化的特质。感觉人参具有灵性,因此,种种关于关于人参的传奇故事也随之而来。
正是因为人参作为一种药品,有着神奇的药效,所以才会一度被神化。因此,贵族、有钱人家基本在家都收藏了人参,甚至把它当成了居家常备药品。
但是,为什么向来受达官显贵追捧、可以用来显示身份的人参,曾经有人向朱元璋进献人参,朱元璋并没有龙颜大悦,反而还制止了这种行为?所以,很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人参在朱元璋这里却被禁止呢?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人参呢?
原来,挖采一颗人参需要耗费很多民力物力,而且,在以前,一旦皇帝表现出自己喜欢什么,周边的臣子就会想尽办法去购买。当喜好传到宫墙之外,可能会有许多人费尽心机想要讨皇上喜爱,就会把价格炒高。最后,终究是百姓承担了一切。
朱元璋正式在民间见识过这种场景,所以不忍心让百姓受累,希望能让百姓更好地修养生息,所以才会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应当把养育人民当作首要任务,怎么可以因为口腹之欲而使百姓劳累呢?”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并未因为自己登上九五至尊之位而开始忘本。
02
“草根”皇帝深知民间苦,奈何后代不惜福
当然,朱元璋爱惜百姓,并不仅仅体现在人参这件事情上。除此之外,如果有官员向他进贡什么好东西,朱元璋都会选择拒绝,并下令,地方州府不能随意向朝廷进贡,所以,在他在位期间这种奢靡的风气得到了遏制。
百姓们也得到了机会休养生息。虽然,我们现在看朱元璋,对他在位期间的一些行为褒贬不一,但是在爱民如子这一方面,他是做到了极致。
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留下了许多提倡勤俭节约的祖训,希望后代能够模仿他所提倡的这种帝王行为举止。可惜,到了后期,奢靡之风逐渐盛行。后世的几代皇帝都忘记了祖训,最终这些行为也成了明王朝走向了灭亡的罪魁祸首。
在明朝中后期,宦官持宠,权利滔天。在明英宗时期,有很得皇帝宠幸得太监,甚至可以砸掉朱元璋留下的石碑。
如此嚣张,所以曾经的不准进贡人参的诏令也被子孙后代忘到九霄云外了。上至皇帝,下到王公贵族、朝廷大臣、富贾商人,谁家仓库中没几根上好的人参。在上位者一旦开始贪图享受,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之后,“朱门酒肉臭,外有冻死骨”的现象肯定是盛行。百姓们逐渐需要承担上流政治斗争、阿谀奉承的全部代价。
所以,下层百姓逐渐开始了民不聊生的生活。百姓们一旦坚持不下去,觉得既然如此,总要一死,还不如搏一把,所以在明末,农民起义事件层出不穷。
更为致命的是,人参多产自东北。为了购买人参,只能和当时后金做交易。而后金后是明朝后面的清朝。所以,明朝的皇帝是在自掘坟墓。他们购买人参的资金,都成了后面清朝人攻打自己的炮火。
所以,朱元璋真的要禁止的是人参吗?并不是,而是想要阻止后面隔代继承人有着贪玩享乐之心。要让子孙后代记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凡事都要有着长远考虑。要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深刻体会到民间疾苦,才能做到每一项政策都适合百姓,要永远记得君舟民水的道理。
虽然大道理每位君王应该都明白,但是真的能做到的毕竟都是少数。也许就是,创业者是苦过,所以十分懂得他们如今胜利来之不易,我想虽然他们很想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来之不易的胜利,又不希望随随便便的被后代毁掉。
结语:
放眼如今,有一句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我想这是有原因的,第一代肯吃苦,第二代,在第一代的影响下,也能够吃一点苦,然后守住家业。但是第三代呢?可能会沉迷于享乐,沉迷于纸醉金迷、花丛之中,导致了成为了一无是处的人。在最后接受家业之后,没有这个能力去承担这一切,最终走向败落。
一代王朝的潮起潮落暗含的东西有着太多了,能够学习到的道理也太多了。只有在读完治国利民的道理,并能够贯彻到实际,才能够做到天下归心,民心所想,一根小小的人参能够牵扯出如此多的道理,这也许就是学习历史最有趣和奇妙之处吧!
参考书目:《明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