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都
建安十七年,十一月。
曹操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起兵向西凉的马腾发起进攻。
这一仗曹操等了许久,原本在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就应当向西凉发难的,可是他却因为兵败以及痛失重臣而大病一场,所以,曹操对西凉用兵被推迟了。
而曹操正厉兵秣马,却传来东吴军队攻打合肥的消息,于是曹操又不敢轻举妄动,静候合肥之战的消息。
在合肥之战处于焦灼之时,曹操便放弃了攻打西凉马腾的念头,转而增兵合肥,好在东吴军队虽然狡猾,战力也是不弱,但是在曹军强将的防守下,合肥这座重要的城池终于守了下来。
而后曹操一方和东吴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和约,在和约签订后,曹操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准备对西北用兵了。
因为在合肥之战中,曹操一方损耗了一些元气,所以要对西凉用兵并不容易,曹操又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才率兵攻打西凉。
不过马腾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虽然在实力上不如曹军,但是马腾所率领的西凉部队,却异常的彪悍,再加上有羌族军队的支持,使得西凉部队更加的坚挺!
马腾的手下,也有不少强将,尤其是其子马超,更是力大无穷,被誉为能与吕布媲美的将才!
由于没有了后顾之忧,曹操也是倾尽了全力,尽派遣精兵强将到前线作战,双方战得难分难解……
早在曹操厉兵秣马之时,马腾已经派遣使者知会汉中的张鲁,说两家应同气连枝,共抗曹操。
张鲁畏惧曹操的实力,自然和马腾结盟。
今曹操攻打西凉,张鲁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马腾被攻破了,那么曹操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汉中。
于是张鲁也豁出去了,率着本部的兵马,就从后夹攻曹军。
曹操万万没有想到,懦弱的张鲁竟然敢从后夹攻自己,不过他也早有应对之策,命强将徐晃率军阻击张鲁,张鲁与徐晃军战,虽然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却没有办法分出胜负,直击曹军的后方。
面对两家的攻击,曹操不愧为乱世枭雄,竟也应对得从容不迫。
不过要同时与两家作战,纵然是曹操,也需要多花些时日来应付,西凉一战,一时片刻根本就没有办法分出胜负。
在西北方向战火不断的时候,位于西川的成都。却是繁荣得很!
自从占领了西川之后,刘备主动示好张鲁,说刘璋是个无能之人,为了黎明百姓。自己才取而代之,至于张鲁,却是一位有才干的君主,汉中在张鲁的管辖下。民众安居乐业。
刘备向张鲁许诺,绝不率军攻占汉中,因此张鲁非常的放心。在曹操进攻西凉的时候,张鲁才敢主动出兵,攻击曹军的后翼。
在成都城中,显得非常的热闹。
而热闹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西川和东吴,已经达成了通商的协议,但凡东吴的商人,能够在东吴的官邸处领取凭证,凭着凭证,商人们能够自由的通过东吴、荆州、乃至于西川的各个关卡,能够自由的做买卖。
而西川、荆州的商人们,也是如此……
如此的好消息,商人们自然趋之若鹜。
作为西川的首府,成都自然是最为热闹的,也成为了商人们聚集之地,城内的集市,浩浩荡荡,在集市中,能够买到在西川之地所买不到的东西。
由于接管了交趾,因此东吴的主公孙仁,便命人在交趾开采玉器,所开采出来的玉器颜色上乘,正是商人们最为欣赏的商品。
来自东吴的商人们,将玉器拿到成都的集市中买卖,成都城内的富人们也乐此不彼,与商人们讨价还价。
还有就是东吴出产的番薯,也是成都民众们最为喜爱的,这样的农作物,在西川境内是吃不到的。
当然,除了东吴的商人们在集市中贩卖东吴出产的物品之外,来自于西川的商人们,也将自家出产的特产卖给了东吴的商人。
如此买进卖出,市场就被盘活了,而官府,也能够从商人的买卖中分一杯羹,那就是但凡进入市场的商人,必须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额的入场金,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商人趋之如骛,官府的收益非常的可观!
官员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也认为通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当然,现在的市场还不成熟,还缺少担保的机制,而这也是东吴方面所考虑到了的。
东吴的大财主吴湘,就以东吴主公特遣商人的名义,找到了负责成都内部事务的法正。
吴湘道:“法大人,如今西川与东吴两家的商贸已经通畅,不过还缺少对于市场的监督体制,我东吴的商人前来成都买卖商品,若买商品的人都是善男信女倒也罢了,如若遇到偷鸡摸狗,以次物充好的人,却没有办法能够保护商人的权益。
长此以往,则市场会趋于混乱,那么原本对于双方来讲都有利的事,则就成为了害处,因此,还请法大人支持。”
法正问道:“依吴先生的意思,当如何是好?”
吴湘道:“我认为,应当在成都城内,建立东吴商会,建立商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商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建立了商会之后,那些来成都城内做买卖的生意人,也可以到商会中休憩。
商会也会为东吴的商人和蜀中的商人们的交易提供平台,保证交易的公平,避免那些不法之徒趁势作乱。不仅仅是我东吴,成都城内的商人们若是要做生意,苦于没有机构保护,也是可以设立商会的,法大人,你意下如何?”
吴湘说得言之有理,纵然是法正,也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既然已经通商了,那么对于经商的商人们,自然是要进行保护的,而靠谁来保护,吴湘的意见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法正点点头,便同意了吴湘在成都城内建立东吴商会的想法,他还将此事向刘备禀告,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