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群雄并起
陈县争夺战打得如火如荼时,另一支人马正从会稽起步开始了北伐的道路。
这支人马打着项字旗,领导人项梁。
在介绍项梁之前,让我们先来介绍下项梁的侄子。
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字羽,名籍。男,生于前232年,卒于前202年。下相(江苏宿迁)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在众多草头阶级或从民间寻觅来所谓的六国后裔中,此人的出身非常好。他的祖父就是项燕,这个想必不用说了。概括来讲,项家在楚国,就如同蒙氏在秦国,世代公卿,是贵族。
至于其父是谁,很抱歉,史料无考。有人说是项燕次子项超,也有人说是项少龙。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的部分都留给后人很多遐想的空间。
楚国灭亡后,项羽和项四叔逃难定居在江苏宿迁。后来项四叔因事杀人,知本地不可居住,便带同项羽逃到江苏苏州。
定居在苏州的日子里,项四叔很快和当地名流官员打成一片。要知道在任何一个朝代结交权贵必不可少黄白之物,项四叔带小项羽连着逃命,转战两地却不忘带上金银珠宝,不得不说,此人的确非同寻常。
苏州官员名流们在和项四叔深交后纷纷发现,此人不但荷包足,且才学出众,办事干练,都觉十分敬服。
每当这些官员们遇到难题,如政府性大工程,或富贵人家出丧,无法解决就会请教项四叔。说起大工、大丧,事务烦琐,人众又多。若使用人不当,调度失宜,不是贻误时机,便是虚糜费用。所以主办之人,非有十分才干不能胜任。
后者也大方,来者不拒。且再烦琐难办的事到了项梁手上也会漂亮搞定。这样一来二去,没多久,项四叔反而成为整个苏州民政大权的掌管人,凡是朝廷要有什么大事,都是项四叔拿主意。当然,他这算是无照经营。
项四叔能谋善断,精明强干的名声就这样传遍了周边的县乡。无数有本事,或只求混口饭吃的闲散人员便瞄准这棵大树,纷纷来投奔。对于这些人,无论其能力动机如何,项四叔一概收之下榻。项四叔的影响力也随着门客的增多日益深厚。
楚国相氏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发展,项羽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
按理说有项四叔这样的强人言传身教,项羽综合素质应该不差吧,但事实呢?请看项羽同学的求学史。
少年时,项四叔教项同学读书。这当然是好的,读书可以明志,这个是人都知道。可没读两天,项同学把书一扔,说:“不读了。”
项四叔开通,或许这孩子对文的不感兴趣,那咱就换一个吧,于是教项同学学剑。可没耍两天,项同学把剑一扔,说:“不练了。”
很好,很强大,项四叔终于怒了:“你小子到底想干吗,今天就给老子说清楚!”
项同学振振有词,道:“读书只不过能认几个字,练剑最多混个武林盟主,我要学就学称霸天下的绝技。”
叹为观止,项老师的脑海中闪过以往的一幕。
那一年,在浙江钱塘江上,皇帝巡游的龙舟绵延数十里,吸引了沿途无数百姓围观。百姓们惊叹皇家的天威排场,纷纷匐地叩拜。在众多忙着磕头作揖的身影中,有个少年冷冷地说:“我能取代他!”
今天,当年语出惊人的少年又说,要学就学称霸天下的绝技,一切似乎顺理成章。项四叔静默片刻,说:“好吧,你想称霸天下,我教你兵法。”
项同学的学习热情依然没有保持太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四叔无奈,也没有再说什么。时光荏苒,成年后的项羽,身高一米八五,魁梧雄伟,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少年,亦皆畏惧。那简直就是苏州城的一霸。
很快到了前209年,这一年项羽24岁,也是这一年传来了来自大泽乡的信息。陈胜吴广反了。
各地响应陈吴的起义者很多,会稽郡守殷通忍不住了。把项四叔请来商议。为什么请项四叔商议,前面说过,在这块地盘上项某人才是实际上的决策者。
殷通说,现在各地都造反,晚反不如早反,要是我不反,别人也会来反我。
这个理由是相当充分的,项四叔听完又惊又喜。
老子正想造反,可惜寻不到由头,这位恰好送上门,那咱就不客气了。项四叔想罢,遂满口同意。
殷通又说,我想以会稽郡为根据地,任命你和桓楚为大将军,从本地开始一路攻打和起义军会合。
项四叔微笑着说,好主意。只是现在还有个问题,我当大将军没问题,但是桓楚就比较难办。
殷通为什么还要找桓楚。这里需要解释下桓楚的身份。这一位也是先楚的名流人士。有才学能带兵,他和项四叔不同,楚国灭亡后,此人就心灰意冷,这么多年来一直隐匿在深山大泽,早已经不问世事多年。
项四叔又说,桓楚现在行踪不明,你我都找不到他,但我知道有一个人能找到他。
殷通大喜。
项四叔又说,我的侄子项羽就能办这事,我现在出去叫他。
其实话说到这份上,真怨不得项氏叔侄不厚道。殷通先生你也太单纯了。虽说造反的星火已经点燃,但其势离燎原还远了去呢。你殷通知道要私下密谋,无论才智能力都比你强出百倍的项四叔如何能不知道。知道还在密谋的时候带上侄子,且是这么一位恶名在外的主儿,你就不觉得事有蹊跷?
好,殷通满心欢喜地在等项四叔出去叫项羽。果然没一会儿工夫,项羽进来了。三人于密室内,没寒暄两句,项四叔目中寒光一闪,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可以了。
就见这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项同学抄起家伙,手起剑落,殷通大好头颅搬了家。项同学一手人头,一手长剑,身上挂了郡守官印,在衙门内招摇。部下们陡然见到此血腥场面,乱作一团。趁乱,项同学杀性顿起,砍人如切菜,一连杀了一百来个叫得最欢、乱得最甚的守卫。
这下,众人连慌乱的力气都没有了,纷纷体如筛糠,面条样瘫软在地。
项四叔适时走出来,先对项同学表示嘉许。接着,目如冷电环顾道:大家都这么熟,我也不多说。此刻反秦起事势在必行,有哪位不愿意的,请现在站出来。我项某人绝不为难。
众人噤若寒蝉。谁敢说不愿意那就是一刀啊。
很好!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项氏叔侄相视而笑。
接下来打铁趁热。项四叔用多年来,免费办公积累出的经验,雷厉风行地处理郡内事务。
头一件事,先派人去下级地区招兵买马,得精兵八千。
有了兵,自然要有将。项四叔府中门客早就跃跃欲试,项四叔只是笑笑,不用急,人者有份。
项四叔先自封为会稽郡守,从此摇身变为项老板,封项羽为副将,接下来的校尉、侯、司马等官职也一一分出去。只有八千兵马,太多虚职也没必要,分封只费片刻工夫就完毕。这时候有个门客不愿意了,跳出来喊,分赃不均。
原来这位候在旁边半天。一直等到最小的卒长都被分出去还没他的份,就开始抱怨了,他对项老板说:刚才说人人有份,为什么人人有官职,唯独我没有。
项老板微笑,避重就轻道,我问你,前段时间我让你去主持某某家丧礼,结果你给办砸了,有这事没有。
“有!”这位倒也老实,“只是此与丧礼何干?”
项老板不再和颜悦色,把脸一沉道,你连丧礼都主持不好,怎么领兵打仗。
围观的众人纷纷做恍然大悟状:靠,原来早就进行过摸底考试了。
见被拆穿西洋镜,项老板丝毫不以为意,反而信手拈来各就职将领的成绩单,朗朗道:
“你行事果敢,然缜密不足。容易中计。”
“你为人精细,但当断之时心存疑虑,易耽搁战机。”
“至于你嘛,什么都挺好,就是嘴巴不牢,容易泄露秘密。”
打一巴掌揉一揉,所有人都被点遍。大家忍不住激动:好运气啊,跟了个知人善用的好老板!
就这样,项老板带着大掌柜的项羽,麾下众伙计总计八千人,开始从会稽出发一路向北挺进。
一大群人高举“项”字旗,一路高喊招摇过市。这和陈胜那厮打的伪劣产品不同,咱这是硬邦邦祖传的金字招牌。
项家的金招牌非常管用,项老板走出苏州没多远。就有人闻招牌来投。
此人名叫召平,男,江苏扬州人。这位原先是跟陈胜混饭吃的,陈老板风光的时候派他去攻打江苏扬州,此人打不下扬州城。完不成任务又不敢回去述职,就带着一票人长期在扬州一带游荡。最近又听到陈老板吃了败仗,生死未卜的消息,正在对未来迷惘呢,却陡然看见项家的金字招牌,于艳阳下光芒万丈熠熠生辉。
召平当即决定,换个老板。
“哎呀,项老板,久违老板生意做得一流,今日得见果然是财大气粗。”
“哪里哪里,不知先生哪里高就。”恕项梁眼拙,那年头是个人都有可能不是一把手就是二把手。不问清楚,下面戏怎么唱。
“不敢。小子在陈王驾下谋事,今日特为我王纳贤而来。”
“哦?”
“我王素闻项老板贤名,今特拜为楚上柱国。另外,陈王有信,江东已定,上柱国可引兵西击秦,大业可成。”
“哦,真的假的?”项老板异常惊讶。
“当然是假的,陈王现在人在哪还指不定呢。”召平不小心说漏了嘴。
项老板不以为意道:“谁问你前一句,我是问后一句。”
“哦,您问的是向西出兵能否捡到便宜啊。这个我敢打包票。”召平胸膛拍得乒乓响,“章邯那小子杀得兴起,现在奔魏国去了,西边空得很……另外陈王估计要没戏,您现在去……正好。”
哦!项老板大悦,收下小弟召平,得了楚上柱国的附属品牌后,改变行军路线,引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发。
部队走到东阳的时候,忽然发现前方聚集了一大队人马。本来项老板的八千人马已经够壮观的了,可此时和人家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从对方占地幅员来看,这票人马绝不少于两万人。
就在项老板万分惊异的时候,这队人马中忽然走出个首领模样的人。这位一见项梁面就热泪盈眶,激动道:可算找到组织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陈婴。
陈婴
陈婴,男,安徽人,东阳县令史。这位的身份原是秦朝官员,职务大概相当于县令的秘书。
陈秘书虽然是当官的,但为人很和气,见到老百姓也不摆官架子。为人诚实又厚道,大家都不因为他官员的身份而排斥他,相反还很喜欢他。
东阳县“少年”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杀了县令,聚集几千人,也准备起义。
这个想法虽是好的,但问题是军队有了谁当首领呢?
众人面面相觑,还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首领。
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下“少年”这个词。这里的少年和咱们现在说的意义有些不同,不仅仅是指年龄限制。还有个年少轻狂、惹是生非的意思在里面。这些人大多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混混无业小青年。
大家想,在这么群“少年”中想推举出一位首领,那还真是相当难!为什么,因为少年的秉性啊,年少气盛谁也不服谁。
就在众少年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眼尖的说:那不是陈秘书吗?
对啊!众人恍悟,怎么没想到陈秘书,他这个人不错啊!挺合适的!成,就是他了。
众少年将陈婴陈秘书推搡着过来要他当首领。
开什么玩笑?你们疯,让老子陪着你们一起疯。陈婴到底是政府官员,比较有觉悟,知道现在革命股涨势大好,却只是虚高。陈婴当即婉言拒绝说:诸位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本人能力低微,实在不能胜任领导一职,请各位另请高明。好了,我走了就不要送了。
想走?门都没有。
众少年一看软的不成就来横的,钢刀往陈秘书脖子里一架:要么当领导,要么吃滚刀,您自己看着办!
好吧,这年头当领导都这么难,陈婴被迫无奈只好同意当领导。
有了领导的少年们格外兴奋,陈婴当领导的消息传得风快,由于陈秘书的个人魅力,县中前来追随的有两万人。好可怕!
少年们和领导陈婴开座谈会。少年们说:当领导的需要个拉风的称号,不如您也称王吧!另外,我们用青巾裹头,以示和其他军队区别。以后大王只要一看到青头,就知道是自己人马到了,这样多酷啊!
众少年越说越兴奋,对于称号问题,起义军的名称标志问题众说纷纭。陈领导被吵得头昏趁乱遁了。
遁回家的陈婴,对母亲说了今天的古怪遭遇。被人用刀架着当领导云云,被人怂恿着称王云云。一边说一边唉声叹气连呼倒霉。
陈母在旁观望片刻,说:“听你这么叹气可见你还不糊涂。我从嫁到你们陈家为妇,就未曾听说过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名声大噪,恐怕不吉利。”
陈婴点头称是。
陈母想了想又说:“我看不如这样。你暂且做他们的首领,但不要称王。而后注意打探明主,带他们去投奔。这样,所投之人如若成事,我儿自可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如果所投之人事败,我儿也易脱罪,不做那为后世指名诟骂之人。你看,我这办法可行不?”
陈母的这番话被载入史册,陈母其人也被后世说成个明理聪明之人。
只是我却觉得,这里的陈母只是以一个母亲的立场说出的一番话。因为对母亲而言,儿子封侯拜相,远不及儿子的平安重要。她劝诫陈婴的话也只基于一个出发点:平安。
陈婴听从了母亲的话,守住了最后底线:只做领导,坚决不称王。
从这天起,陈婴在管理手下军队的同时,也在日夜观望等待着那个能让他投靠的人。
项老板的金字招牌招摇过市时,陈婴陡然觉得他等到了。
于是陈婴召集部下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指日可待。到时候,我们人人有封赏,要钱钱要官官,大家觉得怎么样?”
军众都说好,这支军队就这样被陈婴双手奉送给项梁。
而陈婴日后的际遇,也果如陈母所言。在乱世中,他不当老板,只换老板,最终封侯拜相、一世平安。
项老板的心情非常好。这次收的小弟陈婴,和那个穷光蛋召平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人家手上有兵啊。两万人马加上项老板的家底,这下项军已有三万余人。一路行来招牌更晃眼,声势更浩大。
大军渡过淮河继续向北进发。在这时候,另一支军队也慕名来投,这支军队比起陈婴的那支还要庞大精锐,率领他们的将领一个叫英布,一个叫“蒲将军”。
注:“蒲将军”其人,史上素有争议。一说为“番君”吴芮;一说为“棘蒲侯”陈武。本文中取第一种说法,即蒲将军为吴芮。
原因怕说多了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典籍。
奇人英布
吴芮和英布,这两个人的关系是翁婿。英布是女婿,吴芮是岳丈。
英布,男,安徽六安人。生年不详,卒于前195年,西汉十一年。
说到这个人,我只能感慨一句Nothingis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这实在是个奇人啊!
奇,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罕见特殊的;出人意料令人不测的;怪异惊异的。
英布这三点全占。他这个个例是罕见特殊的,派他出去打仗是令人(敌人)不测的;他的反骨程度是令人(所有人)怪异惊异的。
在即将上演的楚汉争霸剧目中,项羽、刘邦手下各聚集了一票战争狂人。就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完成了历时4年多的争雄大剧。而英布就是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剩下四位分别是:龙且、季布、钟离昧、虞子期。下面我们会一一提到,擦汗!
英布出生在安徽六安县的平民家庭。姓英名布,家庭文化素养的关系,小英布只有名无字。除此之外,他还有个更为大家熟悉的名字叫“黥布”,当然,那是以后的事。
小英布从小就长得比一般孩子结实,身高体壮,往那一站两三个同龄小孩不够他打。等到渐渐长大了,这种明显优于他人的体格优势就越发明显。除却体格强壮有力外,英布性格也很彪悍,平时没什么爱好,就是好勇斗狠。每每打架还都能打赢。
曾经有位算命打卦的路过,恰巧看见英布好勇斗狠的雄姿,就感慨地说:这小子先犯罪受刑,后封王!
承蒙他老人家吉言,成年后的英布果真犯罪。被抓到官府判了黥刑。
黥刑也就是墨刑,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用刀在额头脸颊处刺字,再涂以墨。其法怀疑是现代文身的始祖。
文身在现在虽然炫得很,但那时候的纹面就不同了。好好一张脸被弄得花里胡哨不说,脸上有这么个玩意无疑告诉所有人:各位,我有案底。
当时的人民都认为黥面是祸及自身的一种表现。面对众人的嘲讽、同情,或嬉笑的表情,英布却很兴奋地说:太好了!早有算命的说我受刑后能称王,看来这回要发达了。我看这样,以后大家别叫我英布了,就叫我黥布吧。
听到他这么说的人,待审囚犯们笑得更厉害。就做梦吧小子。
“怎么你们还不信?”
“还称王呢,先干活吧小子!”
按秦律,受肉刑的囚犯要去骊山服劳役。黥布被送到骊山立刻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太震撼了。几十万民工的施工场面,还是现场直播的,要是你看了震撼不震撼。秦朝的法律严苛,特别是征召去做苦工,那根本是有死无生的活儿。
渐渐的,在骊山劳动的时间长了。黥布也认识了一些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黥布彪悍的性格,估计一般人物他是看不上眼的。好在骊山囚徒中确实藏龙卧虎,还真有几个看得上眼的角色。
这几位分别是一些帮派的大哥级人物,此外还有一些英雄式人物。黥布就整天和他们来往,时间久了,黥布提议:这么做苦工下去早晚是死,不如我们逃跑。
逃去哪里?
去长江,那里水域宽广,随便找个地方藏身,咱就能做那不花本钱的痛快买卖。
好!
所以当陈胜起义时,黥布正伙同一票人在长江上问“客官你要吃馄饨呢,还是要吃滚刀面?”
收到造反总动员消息的黥布当即去找番县令吴芮,提议:一同造反。
这二位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当即达成共识,由黥布将番县正规军与土匪军整合起来,组成一支人数近万的队伍。
除了全权同意黥布的提议外,吴芮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二位估计有旧,不然凭各地少年杀死县令的起义模式来看,这个说不通。不过也有可能是,黥布吃人的嘴软手也软,下不去手。何况吃的还是可餐秀色。
估计后者的可能性大些,嘿嘿。
翁婿两个带着一万人,开始向起义洪流汇总。无奈,时不我待,二人没赶上陈胜集团的全胜期,走到半路时正巧传出陈胜被杀,陈胜集团崩溃的消息。
正在踌躇之际,黥布遇到一个人。
这位头裹青巾如丧考妣,他见到黥布也是一愣。毕竟以黥布的长相(面有黥纹)和杀气都足够特别的了。
这个人正是吕臣。话说吕臣本已杀死叛徒庄贾夺回陈县,还没来得及上高香告慰陈胜在天之灵。章邯的军队就忽然杀了回来。打得吕臣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退出陈县再谋出路。
这才有了两个人的相遇,听完吕臣的自白,黥布忽然觉得,人生目标有了!
“我和你,联合起来,把章邯打出去!”
“好。我们合作。”
和黥布的踌躇满志不同。对这建议表示赞同的吕臣则显得很沉重。初生牛犊不畏虎,只是因为没有见过老虎的可怕。而吕臣已经败在强大秦军的手下不止一次了。况且他们还随时有可能遭遇,秦帝国第一大将章邯。
这真是个可怕的人啊。
联军在青波与秦军展开会战。这次秦军统帅不是大将章邯,史书中未尝提及具体名姓,只以左右校尉呼之。此时秦军保守人数至少十万。
而黥布和吕臣这边虽说是联合作战,但总兵力满打满算绝不会超过两万。
十万VS两万
这几乎是无法逾越的实力可怕的鸿沟!况且自秦帝国反击战打响以来,秦军未尝一败,当年湮灭六国秦帝国可怕的战争武器似乎又复活了,向世人展示他狰狞的獠牙。
这样的一场仗能打赢吗?或者是这样一场仗怎么会赢?
除非有奇迹出现吧。
然而奇迹真的出现了。
青波一战,黥布吕臣联军击败秦左右校尉军,第二次夺回陈县,“复以为楚”。
这真的只能用“奇迹”二字来描述。由于史料的缺失,这场只有结果,没有战略详情的战斗,将永远无法解释清楚。然而事实胜雄辩,自反击以来殊无败迹的秦军,第一次败在了黥布的手下。
英布,真奇人也!
初始锋芒后的奇人黥布告别吕臣,和吴芮领着军队向东挺进。沿途听到项老板品牌做大做强,已渡过长江,正往西挺进的消息后就有心投靠。后来又听说陈婴也归顺项老板,黥布的投靠意识更加坚定。
奇人黥布的到来,为项梁又添一大助力。
这下项老板的总兵力达到六七万,颇具规模。军队驻扎在下邳。
就在项老板决定继续向西攻打秦国的时候,他遇到了阻力。
打假之战——项梁杀秦嘉
秦嘉,男,山东人。
陈胜刚自立为王时,秦嘉连同,安徽人董、朱鸡石、郑布、丁疾等人单独起兵。这些都是混世魔王,这票人带着打手将东海郡郡守庆,围困在郯城。
消息传到陈胜处。陈胜决定肥水不留外人田。当即派武平君畔做将军,监督这票人马。
看看,这种模式何其眼熟。
下面的状况就好解释了。秦嘉拒不接受陈王的命令,自立为大司马,伙同其他魔王们矫陈王命宰了武平君畔。
所不同的是,这次,秦嘉没有割下武平君的人头送给陈胜。陈胜那边虽收到风声,无奈鞭长莫及顾不过来。等到陈县失守后,秦嘉觉得陈王大势已去,便寻了个傀儡名叫景驹的,立为楚王。
秦嘉率兵,打着楚王的旗号军至方与。准备在定陶附近袭击秦军。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考虑到双方兵力悬殊。秦嘉决定找外援,于是派公孙庆去齐国面见齐王田儋,想联合齐国兵力一同攻秦。
齐王接见公孙庆,弄清对方来意后,很不客气地回绝。
听说你们陈王兵败,如今生死不明。阁下哪来的楚王旗号可打,楚国连我的意见都不问就自立新王,太过分了。
公孙庆冷笑,道,笑话,齐国没请示楚国而自立王,我们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王。何况我们楚国首先反秦,理应号令天下。
这位公孙先生大概是受六国游说遗风荼毒太深,根本忘记了现在复辟的六国可没有那么多规矩,例如不斩说客云云。这年头是谁有兵听谁的,谁的兵多听谁的,谁的兵厉害听谁的。
面对公孙庆的驳斥,田儋是大度的。他二话不说,斩了公孙庆。
派去求援的公孙庆被杀,秦嘉愤怒之余只能驻兵彭城,即江苏徐州。
又听说项老板打着“项”字与“楚上柱国”的双面大旗在徐州地盘招摇过市,顿时怒不可遏。笑话,楚王在我手里捏着呢,我没有要他封,你哪来的上柱国名衔。
秦嘉军牢牢横在项梁军前:冒牌楚军,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项老板冷笑,呸,你才是假的。骂完遂转脸对士兵们训话道:
陈王最先反秦,只因仗打得不顺利,如今生死未卜。秦嘉胆敢背弃陈王,另立新王,实属叛逆。我身为楚上柱国理应勤王除贼。大家跟我一起杀了这可耻的叛徒。
双方各执一词,纷纷说自己才是正宗。既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那么就打吧。打假打假,打败了的那个就是假的。
依稀华山顶上,剑气二宗正名争锋一般。秦嘉军VS项梁军,打假大战拉开帷幕。
交战地点就在徐州,此战两军人数相差不多,估计都是十万以内的编制。无奈双方战斗素质相差太远。甫一交战秦嘉军就被项梁军的威猛所震撼,秦嘉军溃败。
项梁军趁势冲散敌阵。秦嘉在乱军中慌忙逃命,项梁率兵直追。前者且逃且战,后者且追且杀,一直追杀了一百多公里。这二位都是猛人,能追能逃体力超群。到胡陵这个地方,即山东鱼台时,秦嘉停了下来,不逃了。可能实在跑不动了,也有可能是沿途兵都被项梁军杀得差不多了。
在鱼台,秦嘉军与项梁军展开最后搏杀,这仗从白天打到晚上,打得非常辛苦。最终秦嘉战死,剩余部队投降项梁。
值得一提的是傀儡楚王景驹在乱战中逃跑了。这位更厉害,一直逃到河南开封一带,才被人杀死。全程四百多公里,走的还是高速。
击败秦嘉伪楚军的项梁声势更壮,又兼并秦嘉败军降将,诸如朱鸡石,军队人数已达十几万人。
轰轰烈烈的打假战中,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并未见到项羽身影。确实没有看错,只因早在才渡过长江后不久,项羽就被派出去攻打襄城。
屠城恶习的养成——襄城
襄城,在河南省的中部,距离徐州比较远,当项梁军和秦嘉军在徐州打响打假战的时候,项羽那边也忙得不可开交。
襄城攻不下!
襄城位于黄河南岸,东倚伏牛山脉之首,乃中原腹地。攻克此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前636年,周襄王避难居此,前540年楚灵王在西北隅筑城,取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颍川郡。
项羽第一次杀人在会稽郡守府,霸王出世,杀气腾腾,初嗜血腥,味道很好。打仗不可避免要杀人,但和杀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攻襄城是项羽出道后打的第一仗。这一仗对项羽很重要!就在这一仗中他养成一个最坏的习惯。
首次单独出征的项羽遇到了块难啃的骨头。襄城守军坚守,久攻不下。
估计这次的守将也学了李由的流氓招数:任凭城外闹翻天,老子就是不出来。
城池攻防战的模式在解荥阳之围时已经说过。碰到这种死守城门就是不出城的顽固分子,项羽能做的只有派士兵借助各种工具,诸如抛石机、攻城机、夜间软梯爬城、强行使用云梯叼刀爬城、跨越护城河的浮桥、木质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为山、木桩撞城门等工具手段玩硬攻。
守城方使出吃奶的力气,死挡。同时丢下令人愤怒抓狂的火把、开水、石灰水、粪尿狗血等物。
结合荥阳之围,再看襄城攻防战,能说的似乎只有这些。
总之,这是份极度考验人类体力、毅力以及耐力的玩命的活儿。而襄城守将的顽固程度由此看也是丝毫不亚于李由的。史载“襄城坚守不下”。一个坚可见顽固程度。
可惜的是,襄城守军再坚,无奈碰到的是项羽这个猛人、疯子、狂人!
襄城最终还是被项羽给攻下了。
攻下襄城后,项羽做了一件事——屠城!“襄城)已拔,皆坑之。”
在说到荥阳之围的时候,曾对屠城者的心态做过分析。原话如下:
“秦军扔点火把武器什么的下来也就算了,狗血粪便屎尿这种东西想想都觉得恶寒。况且,后者还比前者更天然,制造成本也基本等于零,想必产量更高,使用频率也更繁。这种攻城的日子一旦持续日久,一个月、两个月,乃至数月的时候,相信大家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城破之日,有的人喜欢大开杀戒玩屠城。如果换作你,说不定也会一时冲动的。”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去做又是另一回事。项羽真的屠城了,而且屠得相当彻底。一个“皆”字囊括守军、百姓,甚至家禽家畜,可谓鸡犬不留所有活物都被活埋。呜呼,无法想象当天襄城内的惨况。
现在的项羽才24岁,离成为日后的西楚霸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喜欢屠城的恶习却就此养成。这实在是个很糟糕的习惯,也是他性格中最大的弱点之一。
让我们来退一步讲,屠城,因为包括像屠襄城这种坚守不降的,严格来说和杀降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显然,后者在道德上更站不住脚。
可后来是事实证明,项羽的“爱好屠城”还包括了杀降。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废话少说。襄城既下,项羽坐拥血腥空城(人都被杀光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说项梁那边跟人开战,还吃了败仗。
事情是这样的。
财大气粗的项老板招摇过市,吸引八方好汉来投,同时也吸引了秦军主力章邯军。
章邯敏锐地意识到继陈胜后,又将面临一个麻烦的对手。于是暂时放弃其他目标,兵至夏邑,准备向项梁军发起进攻。
项梁也意识到此番对手不同于秦嘉假冒品牌。对方是秦帝国货真价实的铁蹄战队。此战不得不谨慎出兵。
出于安全考虑,项梁没有亲自迎战。而是派遣原秦嘉军降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
战事在河南夏邑打响。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无论军队数量、将领素质都无可比性。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领少量残军逃回胡陵。
项梁果断决定退军,一方面是因为点子确实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项羽不在军中。由此可见,项羽在项梁阵营中确有不世之功。若无项羽,项梁军实力将大打折扣。
在项羽班师前绝不贸然放手搏秦。事后证明项梁的决策是正确的。
项梁大军一路退至薛县,即山东藤县附近。
抵达薛县后,项梁才下令斩了败将朱鸡石,估计是之前忙着部署军队逃跑顾不上。
恰好,此时项羽返回,并带回襄城已下的消息。
由于此时陈胜的死讯已经确实,照理说项梁应该早就知道这事了。
别忘了,英布来投之前就伙同吕臣去为陈胜报过仇。估计是英布一时把这茬给忘了,项梁也没问,就这么耽搁了下来。好在,消息来得晚,总算是来了。
亲自领教过秦军的厉害,再综合陈王已死的信息,项梁决定召开一次武林大会。会议务必要选出新任盟主。
广发英雄帖后,天下群雄汇集薛县。
在来路混杂的众英雄(其中不乏狗熊)中,有位名叫刘季的中年大叔也位列其中。
玄幻的刘季
此时的刘季,就是日后的汉高祖刘邦。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他,只是刘季。
伯(孟)仲叔季,是古代排行。季其实就是老幺,如果这家人只有三个儿子那么季就是老三。这里咱们还是按习惯上的把刘季称作刘老四。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那个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她其实是姓姜的。伯(孟)、仲、叔、季,在古代还可以用以区分女子是否出嫁。限于周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即男女双方如果不是夫妻,是不允许知道对方名字的。那时候男女都用通用名,即满大街的张大、王三、李四,真是个数字秀的年代啊。为了加以区别未婚女子,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所以,孟姜其实是姜家的大女儿。
刘老四,男,前256年生人,祖籍江苏丰县。故事发生的这一年,他47岁。
刘老四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刘太爷、母亲刘老太。
历代帝王的出生都伴随着种种神话色彩。不是打雷闪电就是五彩霞光,刘老四的似乎更玄幻点。
传说,刘媪一日因事出门,走到半路忽然犯困,于是就在池塘边休息。休息中的刘老太不觉睡着了,并在睡梦中遇到了神仙。说来也怪,老太太方入梦,刹那间天昏地暗,云雾四起,电闪雷鸣,老太太恐怕平日操劳过度难得一盹,这么大动静依然酣睡如故。刘太公人在家中坐,忽见天生异相,担心老太太一人在外,就一路去找。远远地就看见老太太在池塘边呢,昏暗的光线中似乎看见有蛟龙盘在老太上空。太公害怕,只敢远远观望。
过了一会儿,霁散天晴,刘老太醒了。这时候老头子才敢过来问:刚才怎么回事啊?这么大动静也睡得着?
没有啊,刚才梦里美得很呢,我还看见了神仙。
太公诧异,左右看看,老婆子没什么问题啊。那就回家吧。
谁知过了没多久老太太就怀孕了,十月怀胎就生下了刘老四。太神奇了!
带着玄幻色彩出彩出生的刘四长大后也没让大家失望。
他相貌奇异。长着龙的鼻子,龙的相貌。龙的相貌逃不出长角、尖耳、兽足、蛇躯等特征,这么多集合体……恕我想象力匮乏,实在想象不出那是怎么样一种造型。
除此之外,他还长了副漂亮的胡子。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这一点不知各位看过有何感想。我是觉得应该去看看皮肤科。
这时候的刘四还没到大叔级别,姑且称他为青年刘四。
根据青年刘四的个性喜好可推测出刘家的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因为青年刘四性格大条,喜欢美女,厌恶劳动。整天游手好闲,而喜欢喝酒。
成年后的刘四不能再游手好闲下去,就去当地政府申请,当了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当了官的刘四越发放纵,经常戏弄同僚,每每醉酒总喜欢往同僚帽子里撒尿。他不喜欢当官的,自己却靠为小吏谋生,这实在是个奇怪的人。因他性格豪爽,好急人之难,更重要的,刘四太玄幻了!被捉弄的同僚们也不和他计较。
刘四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美女,二是喜欢美酒。无奈此刻的他望美女莫及,太穷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地醉乡缅怀。
他常光顾街上酒肆。酒肆老板王媪、武负。去的次数多了这二位就惊奇地发现,刘四喝醉后头顶常常有龙盘旋,更奇怪的是,只要刘四去店里喝酒,这天的生意就会特别的好,常常爆满。久之,两人都极度欢迎刘四来喝酒,虽然这位从来不买单只是大笔一挥说:过年一起结。
商人比一般人更懂得投机,二人一合计,到过年的时候索性把刘四的欠账消了。只关照:大兄弟,以后常来啊,日后发达了更要常来。
刘四的奇特,预知的除了酒店老板以外,有位吕老先生。这位相比两位老板做得更彻底,人家送酒,他送女儿。
吕先生,山东人士。与沛县县令是好友。因为躲避仇家来县令家做客。索性就在沛县安家落户。有一回,吕公大宴宾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参加。不看僧面看佛面,县令的朋友请客面子总是要给的。刘四听到消息也来参加。
萧何是县里的主要办事员,这人素来能干,就负责这次宴会的记录礼单。萧何一看宾客来得很多,估计要爆满就想了个招,说:礼金不满一千钱的请坐堂下。其实就是个包厢和大厅的区别。刘季一看,大咧咧叫道,我出一万钱。实际上就拿了张红纸包了点废报纸。
吕先生一听竟然有人出一万钱礼金顿时大惊,站起来,跑到大门口迎接。
刘四倒也大方呵呵一笑,一万钱小意思,主人不要亲迎了。
这片刻的工夫,吕先生忙将刘四从上到下打量一遍。不看还好,一看格外惊异。这相貌实在是太奇特了!
因吕先生平时爱好读书,却剑走偏锋,尤喜术数。术数这个东西,历来为儒家正统所不耻。肯花式夫研究的人不多。可是吕先生显然很好这口,从他的风险投资来看,这方面的造诣也是颇深的。
吕先生一边惊叹刘四的非人相貌,一边亲自拉他坐上座喝酒。萧何看不下去了,揭老底说:刘四这个人,爱好吹牛皮,他的话不能听。无奈吕先生就是认定刘四非人。根本毫不理会,而后者呢,更是不管,该吃吃该喝喝。
宴席中,吕先生以己所学又对刘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比对,鉴定结果:此人非同寻常。于是就给正喝着的刘四使眼色,“兄台借一步说话。”
“哪里?”
“等下内堂私聊。”
“同意。”
二人眼神交流完毕,相视而笑。酒宴散后,吕先生将刘四引至内堂,开始攀谈。
吕某素来喜好相术,曾相人无数,却从未曾见有阁下之面相者。阁下面相,贵不可言。吕某有一女,愿嫁与阁下为,请千万不要推辞。
你开玩笑吧!当然这是刘四心里的话。
吕先生倒贴把女儿许给刘四后,心满意足回房睡觉。
吕太太不乐意了,责备说:你疯了吗?你常说咱们这个女儿要嫁就得嫁入豪门,之前县令来提亲你都不干,现在可好,竟然白送给刘老四,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今天的礼金,老娘都看了,什么一万钱,就是红包包了张破报纸。你把女儿嫁给这种人,喝多了吗?
哼!吕先生冷笑,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这位吕姑娘就是日后的吕雉。
当然她现在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妇。有一回和两个儿子在田里干活的时候。有个老人家来讨水喝。喝完以后,这位看了吕农妇一眼,说:夫人是天下的贵人。
然后又看到两个儿子,见到大儿子说:哦,原来夫人之所以贵,是因为这个孩子。
又看了女儿,也说好命。
说完老人家告辞,恰这时候刘四回来了,吕农妇把这事情和他一说,刘四非常激动,喊着就冲出去:老人家留步。
一直追了老半天终于追上了,刚才是你给我老婆孩子看相的吧,也看看我的相。
不用他说,这位老人家已经注意到他奇特的相貌了,很肯定地说:看了你才知道,原来你儿子、你老婆的贵命,都从你这儿来。你才是显贵之源啊!
刘四眉开眼笑,拜谢说:如真像您说的,日后一定重酬。
这话也就是句空话,到李四终于成汉高祖刘邦的时候,早把这茬忘了。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恰好嬴政身死,葬于骊山。胡亥下令征发各郡县遣送囚徒去骊山修筑王陵。刘四奉沛县县令之命,押送当地囚徒前往。其实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嬴政从才即位就忙着修筑坟墓,修了三十多年,征用的民工不知几多。这些人全都有去无回,这件事情世人皆知。现在早就弄得全天下谈修坟墓色变的地步。刘四押送的这班犯人人人惧怕,一路上陆续逃跑,刘四一个人根本管不住,越往前走人越少。
眼看人越来越少,刘四也开始发愁。人是他押送的啊,这才走了没多远就跑了好几个,按这种逃跑概率,估计真到咸阳就剩他自己一个,这要怎么交差?按照秦朝的法律,逾期都要杀头,更何况走失囚犯。
这位也是神经大条兼极度乐天,想想既然要逃,自己也管不住,不如送个顺水人情。
刘四想定主意,走到丰邑这个地方的时候,恰好路边有个亭子名叫“泽中亭”,他就命众人在亭子里休息,自己拿酒故意喝得酩酊大醉。
这一醉,果然又逃走几个。到了晚上,刘四看看还剩下这几个老实的,干脆去了他们的刑拘,说,去骊山九死一生,你们逃命去吧。当然我也要就此亡命天涯。
众囚犯见刘四这么仗义,虽然有聪明的知道这位是不得不仗义。心中还是非常感激,其中十几个人当即表态道,刘老大,从今天起兄弟就跟你混了。
剩下的无忠,但有钱,纷纷解囊,买了好酒好菜,送给刘邦作为饯别。
刘四本就好酒,现在有好酒好菜,又新收了十几个忠心小弟极度兴奋。一群人就在路边大吃大喝,直到七分酒意才乘兴上路。由于大家现在是亡命天涯都不敢招摇过市,一群人鱼贯(请注意)找小路穿。走了一段,走在前面的小弟慌张跑回来。
报告老大,前面有怪兽。一条大蛇横在路上,太可怕了,我们还是回去比较安全。
刘四酒后无胆,闻言大怒,道,壮士行路,何惧。
说着,喝到眼发直的刘四大步向前,看见果有怪兽横在路中,遂拔除佩剑,照着蛇身就是一砍。宝剑锋芒过处,竟将大蛇一斩两段。
好剑法!众小弟吹捧惊叹。
刘四老大一笑,将剑擦干净回鞘,继续向前走。这回走了没多久,刘四忽然脚软,不知道是才知道怕,还是酒实在喝太多,就在路边睡着了。
一觉醒来,走到最后面的小弟正好经过,不得不感叹这个鱼贯队列拉得够长。
小弟一见刘四立刻大呼小叫:老大,刚才遇见一件怪事。
哦?说说看。
刚才小弟腹痛拉稀,走得最慢远远落在后头。走着走着就听见有人哭,小弟寻声走近,就看见一条死蛇横在路边,旁边有位老太对着死蛇痛哭。我就问了,老人家怎么哭这么伤心。老太说有人杀了她儿子。我又问,你儿子好好的怎么就被杀了呢?老太又说她儿子本是白帝之子,化身成蛇,挡着道路。却被赤帝之子给砍成两截,这么伤心所以痛哭。
小弟一想估计这老太是拿人寻开心,正想再问,老太忽然不见了。老大您说,这事怪不怪?就是奇怪了,到底是什么人杀了那蛇?
刘四听了真是又惊又喜,努力地保持着深沉,内心异常激动兴奋,一直被神话色彩陶冶的自信心从此愈发爆棚。
而跟随他的小弟们,也更加觉得自家老大非常人,越发敬畏。
以上所述,就是传闻中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
大家就当玄幻故事听吧。好在刘四的玄幻故事还多得很。
逃亡了的刘四带了一票人长期混迹在芒山、砀山一代。
吕氏经常跑去给老公送饭,去的多了刘四就很诧异,说我躲在深山,又没有行动电话,你怎么每次都能找到我。
吕氏一笑说:老公你不知道,你在的地方上空总是有一片无色云彩,只要按这个找就很容易找到你,丝毫不费力。
想来此状颇如耶稣之光圈,只是不知道,这么明显的目标那些当差的怎么就是抓不到刘四这个逃犯。
这下不得了,刘四的兴奋指数攀升不说。这消息还被小弟们大肆传染了传播出去,吸引了无数沛县少年争相投奔,刘四的小弟数目一下子蹿升到上百人。
就这样浪迹江湖的日子没过多久,就传来陈胜吴广造反的消息。
当时各地的起义模式大多是:先杀县令-造反-再杀郡守-再造反。沛县县令收到风声,为求自保决定先发制人。在和属下商量造反事宜时,手下的萧何、曹参就说了,大人是秦朝官吏,却背叛朝廷忙造反,这个说出去不好听,恐怕无法服众。
县令一听也是,就问:那要怎么办呢?
二人又说:不如您先召集一批亡命之徒,借助他们的力量服众,这样才能成事。
县令听从了这个倒霉的建议,分头派人去找符合条件的亡命之徒。又说听以前的亭长刘四正在砀山一带游荡,就派一个叫樊哙的人去找他。
为什么派樊哙?有原因。樊哙的老婆是刘四老婆的妹妹,两个人是连襟。而恰巧樊哙在砀山又和刘四混过一段时间。就这样樊哙很轻易就找到了刘四,把沛县的事情都说了。县令想造反云云,县令找外援云云。
刘四一听大喜,带着手下一票小弟百来人,跟着樊哙就下山。谁知等到了沛县城外,县令忽然反悔了。
原来是这位县令缺乏造反经验,人却不傻。之前听萧何、曹参二人的建议觉得不错。但转念一想又不放心了。再看到刘四带回来一百多号目露凶光的亡命之徒,顿时头皮发麻,脑瓜子瞬间清醒。
这些可都是流亡在外敢杀人的主啊,人数又这么多,天知道他们进来是帮忙的还是造我的反。
县令即刻下令,及时关闭城门重兵把守,将刘邦挡在城外。又一想,萧何曹参二人肯定没安好心,不如将二人宰了了事。
萧何当然没安好心。萧何此人眼光远大、深谋远虑,特别会看人。早在刘季还是布衣时,就运用职权多次维护他。后来刘季任亭长去咸阳出公差,同僚官吏们为其送行每人赠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一送就是五百钱。
之前的提议更是司马昭之心,只他沛县县令不知。
县令忙着算计杀人,更想不到萧曹二人早收到风声,溜了。大家都是在衙门办差的,总还有个把眼线熟人吧。二人匆忙逃到刘邦那里,将城里的情况一一作了汇报。
刘四想了想,看来必须赶快出手了。于是就写了封信,打算策动城内百姓窝里反。无奈此刻城门紧闭,苍蝇也飞不进一只。刘四情急之下,想到一计。将信绑在箭尾上,射入城中。
城里的百姓看到信一念。信上说:天下百姓都造反了,各地响应,现在造反才是主流。你们如果帮忙县令守城,等到起义军打过来,少不了遭殃。如果能够杀了沛县,拥戴一个人为首领,响应起义军,则可以保住性命。不然的话,老子老娘老婆孩子全家都得玩完。
百姓们一想也是,这说得对啊。于是大家组织起来杀死沛县县令,打开城门欢迎刘邦等人入城。
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大家开始民主选举首领。众人的目光纷纷瞄上刘四。
刘四满面微笑,道:现在天下纷乱,群雄并起。当首领并不难,但是当一个有能力打胜仗的首领却相当难。并不是我刘某人怕死推搪,只是怕能力不够耽误大家的身家性命。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希望各位仔细考虑清楚,推选个有能力的人来当首领。
大家见刘四话说得重,头又摇得拨浪鼓一样,顿时转换目标,他们又盯上了萧何、曹参。这二位虽是朝廷的官,但素来官声好口碑好,很能服众。
那边刘四晕了:别啊,只是谦虚一下,你们再挽留一下啊。
好在萧何曹参这二位都是文官,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把身家性命宗族荣辱看得极其重,这二位互换个眼色,觉得造反这样的工作危险性太大,且难度又高。一把手绝不能干,顶多混个二把手玩玩,出了事也好脱身。
见萧何曹参死都不干首领。大家只好又跑去盯刘四。
大家纷纷说:刘四,你向来玄幻色彩浓厚,我们早就知道你小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
刚才又问过卜了,连鬼神都说你刘季最合适,拜托你就不要推辞了!
连鬼神都搬出来了,这理由是相当充分的。又何况刘四刚才就有些后悔。此刻当然不再推搪,略一迟疑,就痛快答应了。
前208年,二世元年9月,沛县百姓立刘季为沛公。刘季祭祀黄帝,祭祀蚩尤。由于神话故事,高祖为赤帝子,斩白蛇的关系。刘季定红色为吉祥色,旗帜等都选用红色。
封萧何为丞,督理政务;曹参为中涓;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
这几位无一不是猛人,日后会详细讲到这几人的事情。
其他跟随刘季起事的人各有封号,此处也不一一详说。收集了沛县子弟兵,二三千人。起义队伍初步拉起。
这时候的大背景。正是周文军至戏水,被章邯秦军打得溃散。燕、赵、齐、魏各国都自立为王。项梁、项羽在苏州起兵。当时,秦帝国已经打响了反击战,秦朝泗川郡监,有个名叫平的就率兵包围了丰邑。
丰邑,是沛县属地,即现在江苏丰县。
刘季起事两天后,率领军队,就是这两三千子弟兵,出城与秦军交战,打败了秦军。
拿下丰邑后,刘季派了个名叫雍齿的人镇守丰邑。
雍齿,男,生年不详,卒于前192年。沛县本地人,强豪出生。家里有钱有地,不算名门但绝对是望族。
打丰邑是刘季起事后的第一战,初战告捷,并派此人镇守,可见刘季对此人是极其信任的。可惜,对于这个决定,刘季很快就后悔了。
安排好丰邑的事情后,刘季率领军队往薛县进发。这个时候项梁军还远在苏州。
刘季军队在薛县击败了泗川郡守壮。郡守壮军败一直逃到戚县,最终被左司马曹无伤抓获并杀死。曹无伤,刘季手下将领。此人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与项伯,虽同为一对二五仔,其命运下场却截然不同。
再说,刘季军接连大胜,遂改变行军计划,将军队撤到亢父,接着一路行到方与,未遇抵抗。
就在刘季一路享受胜利的时候,丰邑发生了变故。
魏国丞相周市派人给镇守丰邑的雍齿传话说:丰邑这个地方曾是魏国国都,如今魏地已经平定了几十座城池,如果你归降魏国,就封你为侯驻守丰邑。如果不投降,我就屠城。
雍齿这个人本来就不愿意归属刘季,原因可想而知,此人出生豪强,自然看不起像刘季这样的穷光蛋兼痞子懒汉。有骨子里这个因素在,等到魏国来招降雍齿立刻反骨。
沛公听闻雍齿以城降魏的消息大怒,举兵围攻丰邑城。无奈兵少,一时攻打不下。
此时的刘季已经48岁,不像项羽年少力壮,行军打仗本就是件辛苦活又被人背叛还吃了败仗,一时受不了就生病了,无奈之下只好退守沛县。
这段时间,又发生了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驻军留县的事情。刘季病愈后,实在咽不下雍齿背叛之气,就决定去投奔秦嘉,主要是想打打秋风,问他借点兵去打丰邑。
这个决定对刘季日后有莫大影响。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季最终没有去投靠秦嘉,更没有问他借过兵,这中间一个偶遇改变了事态的发展。
他在投奔秦嘉的路途中,遇到了一个人。多年以后,他这么评价这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此人名叫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萧何和韩信。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帝王定律。高祖兴盛旺西都后,汉初三杰中总司令韩信被杀,后勤部长萧何刑囚,只有总参谋长张良不伤毫发。不得不服。
张良
张良,字子房。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
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多元。他既冲动彪悍,又隐忍谨慎。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一般人反秦,比如和张良极其相似的项梁——两者都是世家大族,两者都背负国仇家恨,两者都想反秦。项梁所做的是流亡在外、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几乎也是六国后裔所采取的通用模式。没办法,那么强大的秦国不是你说反就能反的,即便恨得牙痒也得强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古人的处事之道,不得不说多少是有些阿Q精神的。
什么隐忍,什么等待时机,这些理论放在张良身上却统统失效。这位行为模式很简单,恨你就宰了你。他很直接地选择了行刺秦始皇嬴政。
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反将全部家财用以寻求勇士刺杀嬴政。
皇天不负复仇人,几经周折终于让他找得一个大力士。并耗巨资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请注意,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稀罕物,几乎就花完了张良所有的钞票。
在当时的秦朝有这么一种现象。秦军武器是青铜的,农具却是铁的。这看来是种怪现象,实则有它的原因。秦朝的时候已经能铸造出铁,但那时候的冶炼技术还不成熟。
不成熟可以解释成稳定性差和造价高。农具相比武器很显然要更容易打造,且比武器实用年限长得多。所以,才会出现最先进的铁器反而拿去耕田。而武器的特性决定,这种东西必须性能可靠稳定,制造成本低廉,还能大范围普及。在这些方面,只有青铜冶炼技术才能要求,所以,秦军的武器是青铜器。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能想象出张良制造出一百二十斤重铁锤武器大概要花多少钞票了吧。材料费加人工费,这是笔庞大的支出,难怪连亲弟弟死了都不能厚葬。
万事俱备,只等动手。和众多买凶杀人案不同,张良喜欢亲力亲为。在博浪沙这个地方他和大力士袭击了嬴政。无奈混乱中,百斤铁锤误中副车,嬴政侥幸逃脱。
刺杀失败后,嬴政下令全国大肆搜捕张良。张良只好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避起来。
张良的生年无载,但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来。这件事情发生时,他最多20出头。可谓血气方刚豪侠人物。
隐匿在下邳的日子里,张良闲暇时常在下邳桥上闲逛。
有一回,在桥上遇见一位老者,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特意把他的鞋子甩到桥下,然后用眼睛瞪着张良叫喊: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这位老人家的态度真是极度傲慢无礼。
张良有些惊讶,第一反应就是你欠扁啊。别忘记这位是连嬴政都敢宰的,这天下几乎就没什么他不敢的。
但转念一想,算了人年纪大了,还是不要计较。于是强忍住怒意,下桥去捡了鞋子来。
谁知道那位更过分了,脚一伸,大喊:给老子穿上吧!
大概是气糊涂了,张良反而不觉得如何火大。已经跑下去捡鞋了,就给你穿上又何妨。于是年轻的张良就跪着替他把鞋子穿上。老人家这才露出一丝笑容,离去了。
张良不可置信地看这位的背影,忍不住在想,我这是在做梦吧。怎么遇这样古怪的老头。
正想着,老人家又回来了,说,孺子可教,五天后黎明时分,跟我在这里相会。
张良点点头,不觉跪下,恭敬回答说:遵命。
看着老人终于真的离去,张良的嘴角才浮现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哼!世外高人又如何,还不是被我三两下套牢。扔次鞋算什么,十次也捡!
五日后的拂晓,张良应时赴约。不想老人早等在那里,并对他迟到非常生气,跟老人家约会,居然迟到,太没有礼貌了,五天后早点来。
张良无奈,你又来!
又五日后,鸡才打鸣,张良就去赴约,无奈老人又早到,依旧一番训斥再约五日后。
张良叹气,我早就知你是世外高人了,就不知你还要考验多久!
再五日后,张良半夜赴约,老人终于晚到。这回老人家开心了,年轻人,这样才对啊。
接着,终于来到张良期盼已久的环节。老人拿出一部书,说:“此乃‘帝师’速成秘籍。你仔细研读十年后必能发迹。小伙子,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世外高人就是高人,老人家说完就闪人。从此杳如黄鹤不见踪影。至于十三年后之约也成遥遥。
而张良得到的这本书则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又称《太公六韬》、《六韬》,传闻为周朝姜尚(姜太公)所作,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今本《六韬》共分六卷。分为:
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
武韬——讲用兵的韬略;
龙韬——论军事组织;
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豹韬——论战术;
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由此六韬囊括大观看,学成此书可为帝师,此言非虚啊。
张良得此奇书日夜诵读研习,这一读又是好多年。
直到十年后,陈胜造反了,张良也立刻响应号召,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他深知自己势单力孤,必须找人依附,于是也将目光瞄准了秦嘉,打算奔赴留县前去投奔,在路上他邂逅了刘季。
这一年,张良40岁左右。此时的张良一洗年少时的冲动彪悍,昔日锐气锋芒已经化作智者谋者深沉内敛。几乎是第一眼,张良就看出刘季颇不简单,此人相貌奇特(很怪),气度不凡(很痞)。
人和人的相遇有时候说起来真是很神奇。
在张良惊叹刘季相貌的时候。对面的刘季也在打量着他。
这家伙怎么长得像个娘们!这就是刘季对张良的第一印象。刘季这个人,素来讨厌官吏看不起儒生,他觉得儒生又酸又腐,满口礼义却又经常背信弃义。这种看法没有什么原因可谈,几乎是性格中的定式。
面前的张良符合刘季讨厌的一切外貌典范。张良文弱书生,且貌似女子妇人,长相相当柔弱。
可怪就怪在,初见这么一个本该极度厌恶的人,刘季的心中却丝毫不觉得讨厌。相反,他对张良比较感兴趣。两人对视片刻,既然不讨厌那就攀谈攀谈吧。搭讪这样的事对刘季那是驾轻就熟,交谈之下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兄弟,你这是要去哪里?”寒暄完毕,张良先问。
“哦,去找秦嘉,打算借兵报仇。”刘季回答。
“哦……”张良陷入沉思,原来对方和自己想的一样。但这里是有区别的,张良响应造反却只得一百多人,而看看对面刘季身后的烟尘滚滚,人数粗略估计不下五千。这个规模的部队,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了,只要运用得当,滚大雪球并非难事。
思量片刻,张良很快拿定主意说:“有点唐突了,但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你听不听?”
“哦,”一听这话,刘邦的态度立刻恭敬了不少,站直身体,道,“请讲!”
“求人不如求自己。公拥兵数千余,可先取一城驻军,招兵买马以图后计。”
“好主意,那该怎么办呢?”言下之意,取哪座城。
“近在咫尺,公请看此城!”张良遥指身后下邳城。
“好主意,完全同意。”
刘季当即同意了张良的建议。非常的快,这个过程几乎无悬念可讲。
刘季这个人,有个口头禅“汝之奈何?”意思就是“该怎么办?”很显然,这是个习惯让别人帮着拿主意的人,他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听取得相当彻底。不得不说,这种性格很强。
“汝之奈何”这句话在日后很长的一段岁月中,会被刘季时常挂在嘴边,每一次有麻烦都是凭着这句话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其实,成为汉高祖以后的刘邦真应该亲自书写这四个大字,以为家训传承后代子孙。
五千人马拿下下邳并不难,刘季军轻易攻占下邳。而张良也从这战的观察中萌生了一个想法:你或许就是我要投靠的人,刘季!
拿下下邳后,刘季就任命张良为厩将。此后,张良跟随在刘季身边,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刘季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大凡收买人心古人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知遇之恩。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某个古代文人,极度落魄极度委靡的那种,忽然有一天,有人拍着他冷落的肩膀说:兄弟请坚持自己的信念,我相信你会成功的!于是乎这个死了一半的落魄者就会忽然振奋起来,风风火火去打拼,前后反差好比打了兴奋剂。日后,这个落魄书生真的发达了,他则会含着眼泪,将那个偶然兴起拍了他肩膀下的仁兄引为知己。而后,士为知己者死,终此一生。
这招对古代文人们几乎万试万灵。按张良的贵族出生来看,本不该好这口万灵丹。无奈张良行刺失败后,隐匿下邳多年锐气已消十之三四。之后爆得《太公兵法》,学成帝王术后蓄势待发欲寻个好买家。遗憾的是十余年来,为出售帝王之术他先是价高者得,而后明码标价,最后降价甩卖,结果却一直无人问津,卖不出去啊,唉!
观望的日子里,张良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将太公兵法中的谋略说给刘季听,结果出人意料:刘季居然很感兴趣。张良激动忐忑地尝试献计献策,刘季竟然全部采纳了!苍天啊!皇天不负有心人,张良感动莫名,大喊:沛公,你是天使啊!上帝终于派你来搭救我了!
“不要太激动。兄弟请坚持自己的信念,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刘季说出了经典台词,温情脉脉。
张良没有再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了。
我确定了,你就是我要投靠跟随的人,刘季!我对你也有信心!万灵丹的作用发挥了!
就因为这番际遇曲折刘季投奔秦嘉的打算搁浅了,而事后也证明张良的建议是正确的。他很快收到秦嘉被项梁打假兵败身死的消息。庆幸自己从善如流的同时,立刻带了百把人去找项梁。当然目的还是去打秋风,对刘季而言征讨叛徒雍齿,清理门户的信念是坚定的。项梁很大方地给了刘邦五千兵马,附加十员将领。此时加上外援,刘季的军队已壮大到两万人。轻易夺回丰邑后,叛徒雍齿带残兵逃去魏国。而后许多年,反骨的雍齿最终又反骨过来,并在刘季变身成汉高祖刘邦后,纳爵封侯。
清理门户后,刘季立刻收到项梁在薛县会盟选举反秦盟主的消息。就立刻前往薛县,以报借助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