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最后个人独白部分,顾佳、钟晓芹和王漫妮都说了四个字:“未完,待续。”我觉得特别好,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定格在某一点,事实上也定格不了。
小时候看童话的时候,最后总是看到谁和谁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时候总觉得这样就是幸福了,长大后才恍然意识到,没那么容易。
“大团圆”虽然能给人带来感动,但却不能引人思考,无形中会让很多人觉得幸福就是这样,但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所以才会生出“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之类的感慨。
张爱玲在谈及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种问题: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的是她心目中的好丈夫,而不是那个回来之后试探戏侮她并且带个公主老婆的薛平贵,这三个人之后的故事能是两女共侍一夫的大团圆结局吗?
她说这个结局好恐怖:“面对一个美丽、能干又掌权的公主,你可以活几天?”
或许大团圆文化可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但也有可能让人思想僵化,不去思考,从而就容易被大团圆结局中“假装不存在”的东西击垮。
比如前面提到的谁和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有讲两个人在一起的摩擦,没有讲两个人婚姻中遇到的问题,这对现实中的人来说,其实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很多人不就是如此吗?自认为结婚了就可以一直幸福下去了,结果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没有思考过,所以轻而易举就被挫折击垮了。
就像朋友瑶瑶的感悟:“或许是因为我看多了童话,太相信童话的缘故,以至于我认为两个人结婚后会更幸福,会像童话结局一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真结了婚我才发现,根本没有我想得那么乐观,婆媳矛盾有,夫妻矛盾也有,而且他还爱上了别人,我对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以至于我当时除了伤心难过,什么都做不了。”
虽然不是人人都这样,但总有人是这样,而且这样的人都是受了“大团圆结局”的影响,心中只有理想主义,没有现实主义,所以才会经不起现实的打击。
任何一对夫妻都不可能一直保持着同一个状态,偶尔有分歧,吵架拌嘴很正常,再严重点就会有背叛之类的问题,如果提前不考虑,就无法从长远角度规划婚姻,也不知道该提那些要求,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慌乱。
瑶瑶当时就是,她不想失去婚姻,于是就要求男人回归家庭,结果男人却冷笑着说:“我不是你养的狗,你无权霸占我,别人也可以爱我,我也可以去爱别人,你管不着!”
不想经历这种问题的人,应该警惕大团圆带给你的影响,从以下两方面管好自己以及自己的感情。
做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但有很多人却没有个体的意识,从不把自己当成个体去经营,总是随波逐流,或者按照别人的规则活着。这样的人是不独立的,也是不成熟的,不仅总想着依赖别人,而且无法带给任何人安全感。
蒋勋说:“个体在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依赖。成熟的爱是倚靠而不是依赖,倚靠是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而依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独立成熟的个体,不会赖着不走,既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倚靠的人。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是独立成熟的个体,彼此的关系既近又远,始终都有“遇到知己”的喜悦,肯定可以从容应对很多问题。
始终坚持“未完,待续”。
即便夫妻两个人都是独立成熟的个体,也不意味着永远不会遇到问题,因为人生是无常的,随时有可能发生各种事。
能接受“人生无常”这种常态,就不难发现,我们不管在开始一份工作之后,开始一段爱情之后,还是开始一段婚姻之后,都不该有“一劳永逸”的心态,不该想着从今以后就是“大团圆”了,而应该始终保持着“未完,待续”的清醒。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生到死,由A点到B点,不管我们处在哪一个人生阶段,只要还没到B点,我们就不能放松警惕,只要还活着,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应该做好随时应对人生无常的准备。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杞人忧天,而是:当无常之事发生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都得面对。经历过挫折的人应该都知道,你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某件事,跟你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某件事,你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准备可以让你很从容。
结合婚姻来讲就是:我们不要陶醉于影视剧和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应该用“未完待续”的思路看问题。有这样的思路,你就会思考换做是你,遇到问题该怎么办。这样会让我们变得慎重,会有敬畏心,在做自己和选择婚姻的时候就不会大意,从而可以让幸福来得更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