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伏尔坎惊吓的维纳斯与玛尔斯
亚历山大·查尔斯·古利莫特于1827年所绘的油画
“当人们谈论爱情时,大多在谈论自己。”
虽然经常随随便便就出现在生活里,但爱其实很严肃,作为诸多无解事物中的一个,它一直都是哲学家们的最爱。卢梭说爱让人与自然和宇宙成为一体;42岁英年早逝的祁克果说有了爱,人才有了表达的无限可能;冷艳的萨特认为爱是一种无用的激情,一种妄图成为上帝的尝试。Everday is 丧 day 的叔本华觉得,爱不过是人类为了给生殖正名的精神发明,一种狡猾的性欲本能。
那么柏拉图呢?那个谁都知道“柏拉图之恋”的柏拉图怎么看待爱?2400年前,柏拉图在古希腊写下了两篇以爱为中心论题的对话《会饮篇》和《斐德罗篇》,探讨爱情的威力与危险,成为西方文化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分。
毁 灭 爱 情
于1991年上映的电影《情如物证》,由乔斯林·穆尔豪斯编剧并执导。它教会我们如何认知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何理解人类害怕爱情,以至于在爱情面前想要遮蔽双眼让自己变得盲目,甚至想要毁灭它。
这部神奇的电影,揭示了一种阴暗的精神地带,与隐藏在《奥赛罗》背后的想法如出一辙:人类倾向于对世事,特别是爱,提出非人性的要求。奥赛罗提出了对苔丝狄蒙娜不忠“目击证据”的非分要求,编剧兼导演乔斯林·穆尔豪斯在此给出了自己的精彩版本。《情如物证》讲述了盲人马丁(雨果·维文饰演,小编注:《指环王》里阿尔温的爸)拼命致力自我独立的故事。
导演: 乔瑟琳·穆尔豪斯
编剧: 乔瑟琳·穆尔豪斯
主演: 雨果·维文 / Geneviève Picot / 罗素·克劳 / Heather Mitchell / 杰弗里·沃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1-08-15
豆瓣评分:8.4
情如物证 Proof (1991)
性,谎言和照相机
马丁害怕别人会利用他的失明,这种害怕和恐惧缔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住满了连地狱都装不下的魔鬼。
《情如物证》剧照
马丁抱着猫,安迪开车和他一起前往兽医办公室,马丁经常带他的狗比尔来这里。在等候区有不少人,都带着自家的宠物,马丁出人意料地突然拿出相机,让安迪抱着流浪猫“丑八怪”拍张照片。
安迪有些尴尬,因为房间里的所有人都很奇怪,不知道他和这个拿着相机的盲人在干什么。然而,当他们看到马丁拍照片时,都想和自己的宠物合影,于是,马丁拍了不下于几十张照片,在其中捕捉了每个人、每只动物和房间里的每个特征。影片没有放映这些照片被拍摄的过程,而是直接以移动的画面展示了一张张静态的照片。当事件被照片记录下来后,看到这些静态的照片就好像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
安迪和马丁驱车回家,他们在车上的谈话加深了我们对拍照这件事的疑问。安迪笑着说:“盲人摄影师。现在不出一周,消息就会传开来。”马丁讲述了他拥有相机的故事。“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部相机。”安迪不理解:“有些残酷,不是吗?”但马丁解释说:“是我想要一部相机。我想它能帮我看到东西。”
我们开始理解了这句奇怪的话的第二天,马丁来到安迪所在的餐馆,他带来了一些照片,让安迪将它们简要准确地描述给他听。(因此,在西莉亚身上所禁止的亲密,在安迪这里被允许。)当安迪看照片的时候,马丁拿出一个小机器,好像在上面打着什么东西。事实上,他是将安迪的简要描述用盲文打孔做成标签,贴在照片的背面。
安迪又一次有些尴尬,他问马丁这样做是在干什么——盲目地拍照片,然后找个人来解释,同时做好标签。“我所获得的,”他说,“是证据——照片里有的就是当时在那儿的。”安迪本是一个没有抱负、无忧无虑、看起来并不可靠的年轻人,可现在,他像一个真理代言人一样,严肃地描述照片,让他感觉不太舒服。“可是这些照片,”他说,“哪里都有,什么都有。”“除非它不是(记录事件的那张照片)。”马丁回答道。
他提醒安迪,对兽医院候诊室里当时的种种特征,他所感受到的要比安迪多,特别是声音和气味,不管是动物的,还是人的。“这个,”马丁手持其中一张候诊室的照片说,“就是我所了解的通过你的眼睛看到的证据——真相。”马丁说,他喜欢安迪简单直接的描述风格,并提出聘请安迪为他描述照片。
安迪很乐意进行这样的描述,但他嘲笑也不同意为钱做这件事。这种交换也向我们展示,马丁想要控制安迪,就像控制西莉亚那样,通过付钱让他们来帮助他,而不愿相信他们的关心、友谊以及他们的爱。
当安迪同意作为朋友而不是雇员来帮马丁描述照片时,马丁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对安迪说:“你绝对不可以对我说谎。”安迪回答得很干脆:“我为什么要那样做?”画面又切换到对过去的一个回忆场景中,这个场景时常困扰着马丁,让他不愿意信任任何人的爱。马丁的母亲和这个小男孩一起望着窗外。
她描述着外面的景色,还有一个男人在花园里扫落叶。但是,年幼的马丁拒绝相信她的描述。“我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他说,“他不在那儿,那儿根本就没有人!”马丁的母亲,肯定每天都要忍受这个男孩的不信任以及他愤怒地想要独立的尝试,她不无疲惫地回答道:“我为什么要骗你呢?”这个问题和安迪刚才问的一样。但是,年幼的马丁,带着野蛮和不公平,对他疲惫的母亲说:“因为你能。”
这是本部电影的中心时刻,因为它揭示了,马丁对爱他的任何人都充满了无限的怀疑。
马丁想要证据,所以他拒绝信任。马丁,不管是在成人或是孩童时期,将他的母亲、西莉亚、安迪,将每个想得到他信任的人,都看作可能是伊阿古,或笛卡尔的恶魔。这些肆意的魔鬼将我们作为对象加以愚弄,他们无缘无故的恶意没有任何解释。马丁害怕别人会利用他的失明,这种害怕和恐惧缔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住满了连地狱都装不下的魔鬼。
为保护自己免受未经证实的信任的伤害,马丁始终将自己排除在外,从不信任爱情。没有爱可以足够地证明自己,足以经受马丁的无端猜疑。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想象中的伊阿古的伤害,马丁甚至把自己变成了伊阿古,变成了充满无目的怀疑的怪物,变得无法坠入爱河,也不能身处爱恋。他俨然如紧闭的坟墓一样,固若金汤,无法攻破。
这部电影通过一种奇妙有趣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马丁和安迪之间的友谊是如何与日俱增的。正如许多爱情故事和伙伴电影的桥段一样,朋友的友谊都是通过冒险经历得以建立并巩固的。
要成为马丁的眼睛,仅仅描述静态的照片是不够的,安迪决定更深入更彻底些,于是他带着这个盲人一起去看露天电影。正如在影片开始对马丁肩上斜挎相机的特写镜头一样,在此导演邀请我们将自己置于马丁的位置,而将安迪这个迷人但看起来并不可靠的年轻人放在了导演的位置。
我们——我的意思是指马丁以及我们这些《情如物证》的观众——会让自己信任那些能将我们所见的东西控制到一部电影里的人。安迪选择的是一部便宜的露天恐怖片,一个穿袒胸衣的少女正受到一个持刀杀手的威胁。毫无疑问,比起马丁,这部电影更适合安迪的品位。
马丁在安迪的指引下开着车,但很快就发生了小事故——对一个盲人驾驶员来说没有什么稀奇的!当警察到达时,马丁忽然灵感一现,叫了出来:“我看不见了!”好像因为这个事故他变瞎了。满怀同情的警察——他认为安迪和马丁是爱人——告诉在医院的安迪:“你的朋友马丁他似乎瞎了。”
当然,帮马丁做检查的医生更知道真相,她对马丁说:“你一直都是看不见的。那你怎么还要开车?”马丁给出的回答,让他俩之后大笑不止:“我忘了。”和其他许多有趣的话一样,马丁这句简单的话也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事实。
因为接纳了安迪的友谊,马丁确已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他停止了对爱、信任以及生理上和心理上失明的加倍怀疑。马丁看到了安迪,也被他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马丁拒绝给予,也拒绝接受西莉亚的事实变得更加残酷。
你的欺骗,足以毁灭世界
对人类来说,真相是需要承认信任,但不一定是任何东西都需要完全笃定。
现在,西莉亚尝试着最后一个疯狂的计划,试图让马丁接受她的爱。
她拍下了马丁正在上厕所的照片,并威胁要将照片悄悄地贴在他某件衣服上,除非他和她约会,陪她一个晚上。她对马丁品位的理解,比安迪要好得多,她带他来到音乐大厅,但之前并没有告诉他是在哪里。
他们听着贝多芬雄壮的第五交响曲,这是他热爱的音乐,马丁被音乐深深地吸引并感动着;这是他第一次到现场听并感受这部伟大的音乐巨作。马丁感谢西莉亚,他以为陪她可以结束了,但西莉亚坚持要一起到她家里去。
“我有点儿像个摄影师了,马丁。”她说。
马丁问:“真的吗?你拍过什么?”
“我爱的东西。” 她回答说,影片镜头拉回到沙发后面的墙上,令我们吃惊的是,整面墙都挂满了照片——都是关于马丁的照片。
“今晚是我期望已久的,”她说,“还有更多。”
但马丁跑出了她家,惊慌失措地,在街边左右徘徊着,希望打辆出租车,直到西莉亚将车开到他跟前接他。西莉亚默默地送他回家,直到下车。“马丁,我为你做了所有的事,”她说,“我就像你的妻子,但你就是不信任我。我需要你的信任,我需要你的尊重。”她希望得到他的爱,即使不行,至少能继续做他的管家。“你喜欢这样。”他对她嗤之以鼻,认为她喜欢他的粗鲁和残忍,当然我们知道,是出于爱和迷恋她才会忍受这一切的。
躺在自己床上,马丁蜷缩着,哭了,哭得那么痛苦。影片画面中,揭示了一段眼泪背后的回忆场景。男孩马丁的母亲告诉他,她要死了,他必须去和奶奶一起生活。对男孩马丁来说,就跟不想依赖母亲的爱一样,他也不能接受母亲的死,他以自己习惯性的拒绝回答道:“你不再想见到我了,你说你要死了,只是想要躲避我。你绝对不会告诉我真相的,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你的。”
之后,影片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而悲凉的画面,男孩马丁,独自站在母亲的棺材旁,他用小手抚摸并叩敲着棺材,说:“这是空的。”甚至死亡,也没有将他带入对现实的触摸之中。
马丁宁可认为母亲抛弃了他,也不愿意承认他难以接受母亲的死。
西莉亚心中满是辛酸,马丁不接受她的爱,她也不愿意他接受其他人的,于是,她引诱安迪。如果这部电影只满足于沿袭《奥赛罗》的悲剧情节,完全就可以以安迪的背叛和马丁对信任的拒绝结尾。
相反,它呈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愿景——马丁与他的母亲、西莉亚、安迪达成了和解。首先,马丁去母亲埋葬的墓地。墓地的管理员将他带到他母亲的坟前,马丁问了一个令管理员感觉奇怪的问题,不过我们观众是理解的:“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空棺材被埋葬的情况?”不过,现在马丁终于接受了:他的母亲是真的去世了,她的棺材并不是空的,她一直深爱着他,而他却一直拒绝她的爱。
然后,我们返回马丁的家,在那里他终于告诉了西莉亚真相,并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抱歉让你受了这么长时间的苦,”他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剥削你的感情是我的错。你被解雇了。”西莉亚还是忍不住要再给马丁一个提醒,提醒他,她已经为他做了很多,提醒他,他是多么地需要她——当她最后一次离开马丁的房子,她又将一个衣帽架放在了走道中间。
马丁和安迪之间的和解,发生于安迪来到马丁房子前的道歉。
马丁对他说:“你应该小心一点儿,安迪。我是一个盲人,和其他人不一样。你不会明白真相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
安迪意识到,他达不到马丁所过生活的标准,但他同时也认为马丁的标准是不可能的、无情的、非人性的。“每个人都说谎,可他们不总是说谎。”马丁回答说,“让我怎么相信你?”——他总是死死地抱住一个绝对的要求,完全是或完全不是,要么是真相,要么是魔鬼般的幻想。
安迪回答说:“你不会的。”
也就是说,你不可能相信我,因为你所理解的“相信”是要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绝对的肯定,没有任何风险,也没有任何怀疑的可能性。“你说得对,马丁,你的一生都是真相,”安迪继续说,“而我们其他人,都有一些遗憾。”
这是一个美丽的时刻,安迪所说的遗憾同时也是一种对真相的思考。马丁的生活不是一种人类的正常生活,因为他将真相变得无情。最终,安迪的友谊和爱,让马丁变得愿意给予并接受遗憾。马丁从保险柜里拿出一张老照片,他很信任地让安迪来描述它。
“一个男人在花园里。”安迪说。“送给你了。”马丁说。影片的最后,是孩提时的马丁坐在窗前。他不再需要这张照片了。马丁再也不期望证据了,因为他接受了爱。我们观众也意识到,马丁并不比我们更盲目。
大师是怎样调情的
现在,苏格拉底明白斐德罗向他发来了一个含蓄的浪漫提议。然而,作为一个大师级的高手,他并没有像奥赛罗那样简单地表白。
在柏拉图的作品中,我们感知到的拒绝爱情的暴力,不比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少。对于浪漫爱情中的愤世嫉俗,这位希腊大师和这位英国巨匠有着同样深邃的理解和认知,但他们的思路却截然不同,柏拉图更倾心以喜剧的形式表达。
在《会饮篇》的开场部分,我们所见的那些胆小的男人们,他们渴望成为爱者,但在寻求爱情时他们充满着喜剧性的踌躇犹豫,因为他们拒绝为了爱情舍弃自我。
在他的《斐德罗篇》中,柏拉图不再只用这种胆小的躲避方式,而是尝试用一种激进的方式拒绝爱情,不过即便如此,他仍然以苏格拉底般的轻松语调来对待这个主题。在阴暗的《奥赛罗》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迎来些许光明。
柏拉图的《斐德罗篇》是以《会饮篇》中第一个发表演讲的那个年轻人命名的。斐德罗同时也是被爱之人的典型。这个年轻英俊的男子与苏格拉底在路上不期而遇,令人惊讶的是他俩都要去城外散步。柏拉图选用了一个老主题——从城市去往乡村——不禁将苏格拉底和斐德罗,也将我们读者一起带入到度蜜月的情绪中去。
我们得知,斐德罗实则刚听过当时一个人的演讲,那人是当时伟大的作家和演讲家吕西亚斯。吕西亚斯展示了一篇关于爱情的演讲,斐德罗非常喜欢,于是想溜出城去,找个安静的地方仔细研读。
一番友好的抬杠之后,苏格拉底要求斐德罗将藏在衣襟下的纸卷读出来。
在这篇将斐德罗牢牢吸引的演讲中,吕西亚斯认为,一位年轻英俊的美少年最好将他的浪漫情怀给予欣赏他的美丽却不爱他的人。吕西亚斯的意思是,如果你采纳我的建议,你应当接受不爱你的人。吕西亚斯同时还说,当人们谈论爱情时,大多在谈论自己。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么一个矛盾的结论:一个被爱之人应该更青睐于不爱他的人,而不是爱他的人呢?
吕西亚斯以非常细致的笔调告诉我们,为什么最好避开对我们有爱情的人。问题似乎是,一个有爱情的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个疯狂之人,已经不能用头脑清醒地思考。由此,和一个有爱情的人相处,就必须要忍受他可能做的各种疯狂举动。
吕西亚斯的演讲,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这些人坠入爱河后的种种愚蠢行为一一列举了出来。他在演讲中特别让我们看到,作为这种疯狂之爱的对象,被爱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吕西亚斯尤其说到,爱你的人,对你有极强的占有欲,他会试图将你从亲朋好友身边拉走,因为他会嫉妒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他希望你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死心塌地地认为拥有他会让自己安心,得到保护。
同样恶劣的是,吕西亚斯继续说,爱你的人,会试图让你变得比原来更笨拙、更缺乏男子气概,希望你完全依赖于他,他想让你一直保持“cute”(娇小可爱)的状态。虽然在希腊语中我们难以找到一个与英语中的“cute”相对应的词,但这正是吕西亚斯意欲指出的问题。
娇小可爱是好事吗?有人渴望成为娇小可爱那样的吗?也许没有。其实,娇小可爱与笨拙愚蠢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与《会饮篇》中一样,关于爱情是否会让人失去男子气概,在柏拉图时代的希腊,不仅仅在年轻男子中间会有这种忧虑,相同的忧虑也同样存在于男人和女人的爱情中。年老的恋人经常会说,坠入爱河让他们重新找到了青春,但是,看到一个已是成熟之年的男人或女人形如青少年那样举止言行,除矫揉造作外又有多少吸引力?
在古代雅典的文化语境中,吕西亚斯所捕获的忧虑,与我们在《会饮篇》中看到的很是相像:爱者将成为他爱人的年轻男子变得柔弱娇气。因此,吕西亚斯指出,跟一个对你有爱情、迷恋你的人在一起,问题在于,爱你的人会倾向于把你当作宠物来对待。对待你的身体是如此,对待你的心灵亦如是,爱你的人会尽量让你避免成人间的谈话,而让你更多地接触不知所谓的甜言蜜语,当第一次听到从所爱之人嘴里说出“哦,你是我的甜心”或“E等于mc的平方”,爱人会更容易加记得也更加看重哪一句呢?
因此,如果你将自己依附于一个不能清醒思考、爱你爱得发狂的人,不管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你所依附之人会使你变得更加糟糕。另一方面,吕西亚斯说,如果你的情爱青睐于我,而我是不爱你的,即使我觉得你长得很好看,但我并不爱你——因为我的头脑仍然处于清醒状态,我不会做这些疯狂的事。
我不会表现得像奴隶一样,大半夜睡在你家大门外,或者写歌歌颂你的家人——在希腊社会,这些事都是爱者们为引起所爱之人注意的传统套路。
所以,吕西亚斯要说的是,没有爱情的人,也就是我,更适合和你建立情爱关系。和爱你的人一起获得的愉悦,在我这里也同样可以得到,但同时,我却不会试图让你变得更加愚笨。我,没有爱情、充满理智的人,想要成为你的导师,将你介绍到成人社会中——这种非常好的安排令我们很容易想起《会饮篇》中鲍萨尼亚的演讲。
他是要教育你,让你变得更有修养,带你涉足更重要的社会圈。因此,没有爱情的人会关注你的灵魂和心灵,而不是让你变成头脑简单的宠物。要知道,在对情爱有忧虑的文化环境中,这种演讲如家常便饭。
正如我们在《会饮篇》中已经探讨过的,这些忧虑在于,情爱可能意味着失去某些控制力,也可能面临着身份丧失的危险。
在我看来,这种忧虑不管在古代雅典,还是在现在的美国和大学校园里,同样存在。正如吕西亚斯大胆提出的那样,这种忧虑宣称,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有野心和抱负的年轻人最好远离浪漫。现在,要想避免情爱关系中丧失身份的办法,就是拒绝谈情说爱。
鲍萨尼亚认为,从所爱之人那里获得情欲满足是合理的,因为他是所爱之人的老师,帮助其变成好人和聪明人。作为没有爱情的人,吕西亚斯在他的演讲中表达了相同的动机,不过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理性控制是如此强大,情爱关系是如此危险,为什么要告诉这个漂亮的年轻人你青睐他呢?如果你的思想这么纯洁,为什么还要把手放在他的大腿上呢?
让我们重新来想象一下这个对话情景,不管吕西亚斯在发表演讲时头脑中都想了些什么,斐德罗将这些东西统统都为自己所用。苏格拉底正巧撞上了斐德罗,他们都想出去走走,亲近自然,远离人群,在那里他们可以独处。
在这样浪漫的情境中,蜜月般的情绪极易产生,斐德罗展示给苏格拉底的演讲也正巧传递了以下的意思:“我亲爱的理智的人:你无须丧失理智的自我身份,却可以享受一个年轻美男子的陪伴。”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境是多么地恰如其分。斐德罗根本不必如此直白地对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我想做你的爱侣,成为你所爱之人。”取而代之的是,他将这一切都经由第三个人——吕西亚斯——的演讲说了出来,而斐德罗假装只是在复述这个演讲,让调情显得并不那么直接。
苏格拉底执意要求斐德罗复述的演讲,恰恰是斐德罗所希望的,想想这样的情节安排多么精彩。柏拉图上演了比苔丝狄蒙娜强逼奥赛罗讲故事更绝妙的版本。
苔丝狄蒙娜告诉奥赛罗:“如果你有一个朋友爱上了我,只要教会他怎样讲述你的故事,就可以得到我的爱情。”换句话说,苔丝狄蒙娜邀请奥赛罗将他自己的演讲用作追求她或引诱她的行为和道具。奥赛罗即使并非调情高手,也能明白其中的暗示,在苔丝狄蒙娜半遮半掩的邀请后,进行了明确的求爱。
苔丝狄蒙娜邀请奥赛罗成为他自己的朋友;斐德罗邀请苏格拉底成为吕西亚斯。这邀请背后的含义是,苏格拉底可以使用吕西亚斯的演讲来引诱斐德罗,但同时可以保持自己理性的身份。这是大师级别的调情!在这轮情爱的试探中,斐德罗和苏格拉底使用了同样的方式保持了距离感。
现在,苏格拉底明白斐德罗向他发来了一个含蓄的浪漫提议。然而,作为一个大师级的高手,他并没有像奥赛罗那样做;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并没有简单地向斐德罗表白,希望斐德罗开始与他的关系,虽然只要简单地说吕西亚斯的演讲也就是他想说的话便可达到目的。
苏格拉底表示要脱离吕西亚斯,给出一个更好的关于无爱之人的演讲。但是,他做事很奇怪,从不能以他自己的名义来发表这个演讲可见一斑。“因此,斐德罗,我不会因为你而分心,”他说,“当我演讲的时候,我要用披风盖住我的头。”所以整篇讲话是在苏格拉底蒙着脸的情况下说出来的。
苏格拉底对斐德罗说:“吕西亚斯的这篇演讲确实有其不赖之处,但我认为,他通过赞扬没有爱情的人想要达到引诱一个被爱之人,还不是足够的好。”斐德罗听出了其中的暗示,他敦促苏格拉底给出一个更好的演讲,因为他认为,苏格拉底会很乐意通过自己的演讲担负起引诱者的身份,虽然他不愿意担负起斐德罗提供的吕西亚斯的身份。
苏格拉底和斐德罗之前一样,扭扭捏捏,假装不愿意,说:“我可写不出能与之争锋的演讲,我只是个外行。”斐德罗现在开始强迫他,说:“我可不吃你这套,别忘了,这里很偏僻,只有你和我,我比你强壮,也比你年轻。”“我只得向你屈服认输了,”苏格拉底笑着说,“那我就给出一个比吕西亚斯的演讲更好的版本。”
注意,苏格拉底并没有说,“我将给出我‘自己’的演讲”。他仍然只是好像提出了一个其他人“可能”给出的演讲,而将这篇演讲所催生出的身份给空了出来,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斐德罗,会愿意担负起这种身份。“这类演讲,”苏格拉底说,“它的作者应该是深爱着某个美少年的人,但他却故意要使这个美少年相信他并不爱他,他是一个理智的、有控制力的、没有爱情的人。”
当演讲中的实际内容慢慢展开,我们发现,苏格拉底给出的演讲是比吕西亚斯更好的版本,更理性,也更愤世嫉俗,是对爱情更有力的拒绝。“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位情爱大师解释,“给出这类演讲的作者,只不过假装成不爱者,看似理性的外观,不过是作者掩盖激情的面具。”
在苏格拉底对吕西亚斯演讲的改进版本中,有一个段落尤其醒目。我们还记得,吕西亚斯抨击疯狂爱者让所爱之人变得愚蠢幼稚。苏格拉底让他的演讲者以更加尖锐的版本对爱者进行控诉。苏格拉底说,爱者让所爱之人丧失的不仅仅是成人领域的交锋,尤其是不让他们接近智慧。由此,苏格拉底将吕西亚斯对于爱者的控诉,转变为一种邀请:如果和我建立关系,成了我的所爱之人,我会带你走进哲学的殿堂。不过,苏格拉底不会直接说:“此时此刻,斐德罗,我所想的其实就是你和我。”
吕西亚斯的演讲通过诽谤爱来赞美理智和哲学,这在苏格拉底隐晦的演讲中表现得更加尖锐和激烈。虽然相比于奥赛罗对爱的暴力拒绝,这里多了些戏剧的元素,但是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很多。
摩尔人和不爱者,两个人都假装想要知识和智慧,实际上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控制。柏拉图想要为哲学找到能够拥抱浪漫爱情的方式,而不是拒绝它。愤世嫉俗者则头脑更僵化,想通过拒绝愚蠢的爱情去追求灵魂的完美。
斐德罗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同《会饮篇》一样,在谈到情爱这个主题时,一开始就打出一个问号——哲学能否忠实于真理?能否摘去面具?在《斐德罗篇》接下来的演讲中,苏格拉底拿下罩在头上的披风,讲述我们为什么需要放纵自己沉湎于危险之中,同时去接受情爱身份丧失的狂喜,我们期望找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身份,这个身份只有在我们所爱之人的眼中才能找到。
本文节选自👇《爱是光脚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