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从东汉时期开始就开始了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引入对于日本本土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方面和中国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遣隋使和遣唐使频繁来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这让日本的封建政治体制逐渐走向成熟。
不过在晚唐时期,由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乱世,中日之间的往来也没有之前那般热络了。
到了两宋时期,中日之间的官方往来几乎不见于史料,这让许多人产生了中日关系变淡的结论。
那么中日两国在两宋时期的关系究竟如何,两国的政府真的没有正式往来吗,在崖山海战后日本举国茹素的事情又是不是真的呢?
一、两宋时期中日往来情况
在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历史中,隋唐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随着中国文化在这一时期取得巨大发展,周边的国家纷纷遣使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以及治国经验,日本也是如此。
这些来华的使者在中国地区潜心学习知识,并将彼时在中国地区流行的宗教文化也一并带回了日本,这些文化交织在一起,催生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
这也是如今日本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而到了晚唐时期,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华帝国在黄巢等义军的打击下已经日薄西山。
当时日本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继续向唐朝学习的必要,而且派遣遣唐使需要耗费不小的财力,于是他们便停止了两国间的通使,中日之间的联系也进入了停滞期。
在北宋结束了五代乱世之后,日本对于中国的印象也没有出现太多的变化,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平安时代。
他们依然以自己的文化为尊,不再虚心向中国学习政治理念,甚至不再将中国视为宗主国,自然也就没有派出使节。
不过宋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其手工业生产和海外贸易都是极其发达的。
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邻国,其和中国的经济往来还是十分频繁的。
尤其当时日本国内大多地方都将北宋铜钱视为最可靠的货币,因此其对中国货物和货币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不过两国政府之间的往来却没有唐朝那么频繁,在《宋史》中也没有记载两国之间的正式往来。
但是在日本地区的史料中,却有日本和两宋政府通使的证明。
和之前朝代不同的是,宋代的日本并不像之前那样作为完全藩属国存在,当时的日本甚至一度投靠了北边的辽国,但北宋政府并未对此提出异议。
这主要是因为北宋政府的北方有强大的游牧政府存在,因而他们对待异族的态度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更加看重经济利益而非政治地位。
因此在整个两宋时期,除了像靖康之难后发表的《国亡通知牒》等文书之外,宋朝和日本之间的官方政治往来十分有限。
而且交流主要都是在商讨贸易问题,日本并非完全的藩属国,其对于宋朝政府也不似之前对唐朝那般恭敬。
部分日本人甚至将到日本做生意的北宋商人称为“蛮夷”。
二、北宋政府对于日本的态度
那么在两国往来不甚频繁的宋朝,中国方面对于日本人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也许有人认为鉴于日本的态度变化,北宋应该冷落日本人,但是事实恰好相反,北宋政府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是非常亲善的。
尤其在南宋时期,多次出现日本商队因为船只损坏无法回国的现象。
宋朝皇帝无一不是赏赐给他们丰厚的礼物,并帮助他们准备船只,这和之后明代统治者对待日本人的态度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宋朝皇室亲善态度的来源,笔者认为和宋朝严格的家法制度以及宋太宗对于日本文化的喜爱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北宋是建立在五代乱世后的国家,为了避免北宋重蹈之前短命王朝的覆辙,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一系列的“家法”。
对于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使后世这些家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后面的皇帝也不太敢做出改变。
这样的特点显示出了赵氏皇帝对于先人的绝对遵从,而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对于日本的政治制度有着极高的评价。
当年日本高僧奝(diāo)然和他的弟子们来到北宋交流文化,一行人得到了宋太宗的接见。
在谈话中宋太宗除了和他们讨论佛法之外,也特意向他们询问了当时日本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情况。
在听说日本从始至终都是天皇统治这一情况之后,宋太宗感慨不已,认为这才是一种优秀的政治制度:
此岛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继袭不绝,此盖古之道也。中国自唐季之乱,宇县分裂,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
朕虽德惭往圣,常夙夜寅畏,讲求治本,不敢暇逸。建无穷之业,垂可久之范,亦以为子孙之计,使大臣之后世袭禄位,此朕之心焉。
这段话显然是说给朝堂上的大臣们听的,这是在敲打他们不要有改朝换代的想法,而是要和日本的大臣们一样向赵氏效忠。
虽然宋太宗对于日本政治制度的称赞有一定的私心,但这确实影响了宋朝统治者对于日本人的态度。
再者宋朝是一个以商业为先的朝代,在镰仓时代平清盛掌权之后,日本的海禁被逐渐放开,和南宋的商业往来日益密切。
南宋政府对于日本这样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自然是笑脸相迎的。
因此在整个宋朝时期,中国方面对于日本人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
三、崖山海战后日本人反应究竟如何
那么在宋朝时日本人对于中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相信关心宋朝历史的朋友们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日本人在得知崖山海战结果之后,纷纷为宋朝的消失感慨不已。
并为此全国“茹素”,这个事情也一直被拿来证明宋朝文化对邻国的强大影响力。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件事的出处乃是宋末文人郑思肖所著的《心史》,由于其从来没有去到过日本,因此其论述的真实性并不高。
这很有可能是为了宣扬宋朝政府正统性所做的杜撰。
而且在南宋末年的那段时间里,日本的普通老百姓确实是吃不上肉的。
由于宗教文化的关系,当时日本人是被禁止食用兽肉的,这让他们只能在平日通过吃鱼来开荤。
但彼时日本的川泽湖海都是国家所有,普通人是不得捕鱼的,因此鱼肉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只有贵族和武士阶级才能消费的起鱼肉,老百姓平日里就只能吃素。
也许郑思肖是听说了日本百姓的生活情况后,产生了进一步的联想,将其和南宋终结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
不过日本方面也确实有怀念宋朝的理由。
一方面是因为南宋作为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为日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货物,还是他们流通货币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南宋的继任者元朝对于日本的态度实在太糟糕了。
在元朝建立之后,他们不但终止了和日本方面的贸易,还曾经两次尝试渡海进攻日本本土。
虽然元军因为不善海战以及糟糕的天气被日军所击败,但是这两次战争依然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极重的负担。
在对比了元朝和南宋之后,日本人自然会怀念曾经善待自己的宋朝政府,不过怀念归怀念,为其失败而举国“茹素”就有些过了。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其在发展初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那段时间里日本一直将中国视为先进的宗主国,两国的关系也相对亲密。
但是随着日本文化的逐渐发展,他们对于中国的态度开始逐渐转变,而宋朝正处在这个历史演变期。
因此宋朝时日本方面对于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若即若离的,他们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到中国进贡,和两宋政府的关系也比较冷淡,基本只停留在贸易领域,鲜少有政治上的往来。
这不但因为北方的辽金也很强大,并且对日本又很大的影响,也是因为当时日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等到南宋时期日本解除海禁之后,其和南宋的往来还是比较频繁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南宋时期,日本和中国政府的官方往来也是几乎没有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日本已经不将宋朝视为宗主国了。
因此在南宋消失的时候,日本方面是没有可能像《心史》中记载的那样“举国茹素”的,日本方面的史料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因此这个故事只不过是南宋遗老的一厢情愿罢了,完全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