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0月,毛泽建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这个地方,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她是家里的长女,出生的时候,韶山冲漫山遍野的菊花盛开,其父母便为她取了个名“菊妹子”。
正如古人之诗:“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柣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
“菊妹子”这个乳名,似乎已经预示了毛泽建傲立风雪、凛然不畏的一生。她的父亲是毛泽东父亲毛贻昌的亲弟弟毛尉生,所以,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父亲毛贻昌是个白手起家,从农民变到韶山冲富裕人家的一个传统勤奋、聪明的中国农民,应该说毛泽东家里条件不错,属于富农家庭。
但毛泽建家庭可就不太好了,她父亲是佃户患有肺病,母亲又有眼疾,一家人缺乏主要劳动力,穷得揭不开锅。还好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常常接济她们,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在毛泽建七岁那年,毛贻昌夫妇为了给弟弟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也因为自己只有儿子,没有女儿,所以他们夫妇俩决定收养“菊妹子”,并正式给她取名——毛泽建。
从此,这个名字伴随她直到为革命献出最后一滴热血。
毛泽建搬到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里后,由于她是最小的,深受三个哥哥喜爱,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一直把她视若亲生妹妹。
而毛贻昌常年在外做生意,毛泽东是家里老大,又比毛泽建大上十二岁,所以,他也扮演了毛泽建半个“父亲”的角色。
毛泽东常教妹妹读书写字,母亲也特意叮嘱他:
“你把她当亲妹妹看待,多让她读点书,日后过上好日子。”
毛泽建在毛泽东的培养下,逐渐度过了快乐充实的童年,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之种,也在一次次玩耍、嬉闹、学习中,深深地扎进了毛泽建幼小的心灵中。
可惜好景不长,自1917年起,毛家先后被溃兵、强盗抢劫,家里积蓄受损不少,文七妹又身患重病,毛贻昌不得不咬起牙支撑六口人的负担(孩子们在外也要学费)。
毛泽建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她英勇不屈,强盗来时问她家里金银细软放在哪里,毛泽建一言不发,任凭打骂。直到强盗们累了,以为女孩是个“智商低下者”,才悻悻而去。
1919年,文七妹去世,次年,毛贻昌去世。
当时,毛泽东远在北京参加驱张运动,根本无暇顾及家里,没奈何,无依无靠的毛泽建只得回到了自己亲生父母家里度日。
当时,毛泽建家里共有四个孩子,大的不到十岁,小的还没断奶,母亲又将近失明,于是,作为家中长女的毛泽建被送到了同乡的肖家当童养媳,过上了寄人篱下的苦日子。
1920年8月,毛泽东回乡,他问弟弟毛泽民,妹妹去哪儿了?当他得知毛泽建回家后被送去当童养媳了,还吃了不少苦,他又气又怒,带着还未结婚的杨开慧就去把毛泽建不合理的婚约给解除了。
毛泽建十分感激,她对毛泽东说:“我不要再回肖家了,三哥(毛泽东还有两个哥哥早夭,他实为老大),我要和你一块闹革命去。”
于是,毛泽建同哥哥一起,去了长沙,她一生的真正起点就在那里。
到了长沙的毛泽建仿佛进了新天地一般,他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洋楼,这么宽敞的街道。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她在毛泽东为她安排的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
她十分努力刻苦,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本来设定六年才结束的课程。
1922年的时候,结束了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课程的毛泽建,又到了毛泽东亲自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附设的补习学校学习。她一个自小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村娃娃”此时能读书写字,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她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白天在自修大学上课,晚上还去夜校旁听。
同时她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知识、上街发放革命传单,这些事情,毛泽建做得滚瓜烂熟了。
1923年,军阀赵恒锡开始通缉革命家毛泽东,毛泽东被迫前往上海,也就在此时,为了安全,毛泽东为毛泽建化名毛达湘,托夏明翰送往衡阳。
而毛泽建也不负哥哥的期望,顺利考上了衡阳省立女子第三师范学校就读,同年她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在学校的日子里,她四处介绍革命思想,努力学习知识,被选为中共女三师支部负责人。就在女三师学习的日子里,她也遇见了一生的爱人——陈芬。
1924年4月28日,毛泽东取道衡阳赴广州活动,路上他抽出几天的时间看望在学校的毛泽建。毛泽东一进门就看到一副漂亮的联字:踏平人间坎坷路,巾帼英豪赛须眉。落款是:书赠毛达湘学友,陈芬。
陈芬是何许人也?
他是湖南省耒阳人,7岁便上学,1919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五四运动以后他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爱国爱民之志,成为了学生运动的中心人物。
早在湘南学联成立之时,他就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命运给他牵下了红线,在学联工作时,他认识了省立女三师的一名学生,毛泽东之妹——毛泽建。
在二人的长期相处中,毛泽建发现,他上台时口若悬河,但生活中又十分诚恳厚道。革命意志坚定,一手好字在学生中无出其右,深入研究写出的文章也名噪一时,这令毛泽建逐渐倾心于这个才子。
陈芬曾写下《与友人论女子职业教育》一文,文采、思想俱佳,并将毛泽建也列作作者,毛泽建也感到对方的心意了。
毛泽东一来,只与妹妹三言两语,便察觉了她的心意,于是,在5月1日的湖南学联会议上,毛泽东单独找陈芬聊了天。
他是毛泽建的兄长,更像是毛泽建的半个父亲。
他提前向周围同志打听了陈芬的情况,又和陈芬单独了解了一下他家里的情况,自己的革命志向,确定陈芬对妹妹的心意。当毛泽东确定陈芬各方面都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的时候,他终于露出了微笑。
毛泽东亲自牵线搭桥,二人捅开了最后一层窗户纸,终于,在1925年冬,回到陈芬老家耒阳结婚,从此二人相伴相依,互相扶持,直到先后牺牲。
1926年,组织上将陈芬调到衡阳主持县委工作,而他的新婚妻子毛泽建则负责衡阳县委妇女运动委员。
同年夏天,北伐军打进了衡阳城,二人正好到任此处。
他们到任后,不断宣传革命思想,在学校、在工厂、在农田、在渡口,他们是播种机、是宣传队,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参加革命军或开始了解究竟什么是“革命”?
他们组织了农协,帮助包办婚姻的妇女离婚,鼓励女子放足(封建礼教女子要裹足、盘发)、剪发。
当然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组织游击队,打土豪、批劣绅。当地有名的劣绅“罗老八”向来欺压乡里、鱼肉百姓,毛泽建夫妇将他带上黑牌子,游街示众,夹道百姓无不喝彩、欢呼。
这一年,湖南的革命形势发展大好,可接下来的确是血腥的屠杀。
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清党”。霎时间,国际政治格局风云突变,国民党抛弃苏联转向英美,而在国内更是刀光剑影、屠刀落地。
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始四处捕杀共产党人,大量的共产党人士、国民党左翼被屠杀殆尽,死亡的阴云笼罩在每个革命者的头上。
蒋介石的行为给全国国民党反动势力做了个“示范”,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部攻击革命机关,捕杀共产党员同革命群众共一百多人。
而陈独秀的大脑仍然被“右”的思想占据,他作为党的领导者,面对敌人的屠刀竟束手无策,直到“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武装斗争策略。
湖南大部分群众组织停止活动,许多同志被捕杀。
在极度反动的三十五军军长何建的支持下,湖南各地大资本家、大地主纷纷出钱组建了“挨户团”,就是地痞流氓打手组建的地方武装势力,剿灭反对他们的人。
而毛泽建夫妻审时度势,他们认为敌人势大,硬打硬拼是不理智的,何况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已经被缴,手上武装力量缺乏,于是他们采取了游击战术。
他们率领游击队多次进攻挨户团,集中兵力,以少打多,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于是毛泽建与肖觉先等人,在妙溪山组成了衡北游击师,队伍越来越大,声势也越来越大。
集兵区团防局长钟亚阶,也被毛泽建等同志诱敌深入,而后击杀。可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支持,地方武装势力加大了对游击队伍的进攻,游击队伍也在艰难地抗争着。
1928年1月,由朱德和陈毅等同志,率领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2000多人的部队由广东取道湖南,并在湘南地区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史称“年关暴动”或“湘南暴动”。
朱老总在我弱敌强、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巧妙设伏,击溃了国民党独立第三师,占领了宜章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这场行动大大地鼓舞了整个湖南的革命人士,随后安仁、茶陵、衡阳、南岳等地武装暴动纷纷开展,朱德也分兵耒阳等地,协助地方农民运动。
就在此时,毛泽建夫妇领导、参加了南岳暴动,起义的农民们把对地主民团的怒火统统倾泻而出,一下子竟然只凭手里的“破烂武器”占领了南岳镇。
随着战斗的日渐激烈,县委里有的人当了叛徒,中共湘南特委被敌人渗透破坏,形势危急。毛泽建二人深知此时占领了镇子,表面占优,但敌人一旦缓过劲来,一定会调动大批地方武装,更加疯狂地反扑。
正好他们听说朱德的工农革命军到了耒阳,他们决定赶紧转移到耒阳开展游击工作。
可不幸的是,4月28日朱德就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耒阳地区已经没有我党主力部队在此了。
毛泽建此时已经到了即将分娩的阶段,但她见到如此形势,毫不犹豫地上山里组织当地老百姓打游击,开展“游击战争”,她是游击队队长,陈芬则是党代表。
两人面对残忍的挨户团坚决反击,多次冲出重围,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但随着弹药粮食的耗尽,游击队也出现了叛徒。
5月,在叛徒告密的情况下,毛泽建和陈芬领导的游击队在夏塘铺一带与敌人不期而遇,这场遭遇战十分惨烈,可敌人数量太多了,他们夫妇终究寡不敌众。敌人在战前就已经着重强调要活捉毛泽建,捉到活的赏银500大洋。
于是,他们夫妻被双双俘虏。
他们知道毛泽建是“匪首”毛泽东之妹,有重大价值,为了恐吓进步群众,也为了逼迫毛泽建吐露情报,他们在毛泽建的眼前,把陈芬的头割了下来。他们将陈芬枭首之后,还把他的首级放进笼子里,高高地挂在耒阳城头三天。
我们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出生孩子的父亲,被敌人割去头颅是要承受多少痛苦,悲伤像海水般袭来,疼痛淹没了这个身怀六甲的母亲。阶级斗争就是这么残酷!
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做出一切泯灭人性的事情,我们翻开革命史,会看到一个个有名的、或无名的革命者被枭首、被腰斩、被挖去双眼(贺子珍之妹贺仙圆)、被屠戮亲族(徐海东、贺龙),被折磨的四分五裂。鲜血流满了记载革命的书简,文字已经难以描述如此丑恶的罪行。
正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那些人要的不只是消灭革命者的肉体,他们想要的是消灭一切革命的精神,让愚昧和恐惧永远占据广大群众的心灵。
但毛泽建没有屈服!她含着泪水,只字不言。
没过几天,井冈山上下来一只小分队,他们袭击了挨户团,并救走了一部分群众。战士们本也打算带毛泽建走,可她大着肚子,快到十月分娩的时候了,敌人的反扑又接踵而至,枪声已在不远处响起,毛泽建决定,不耽误大家,自己就地隐藏,她不走了。
她躲在当地一位孤寡老婆婆的家里,诞下一子,取名为“陈艰生”,陈艰生是个健康的孩子,出生时哭声洪亮,放到今天,是个令守在产房前全家老小都开心异常的事情。
可那个漆黑的夜晚,产下孩子的毛泽建只能独自一人在老旧屋子里忍受疼痛,孩子父亲死了,她默默地对着哭泣的孩子。
洪亮的孩啼,让挨户团发现了毛泽建,她又一次被捕。敌人这次对她严加看管,逮捕之后随即押送到县城监狱。之后就是残酷无比的审讯。
敌人认为她身份特殊,“其乃毛泽东之妹,马日(事变)前后,均负该党重要职责,干系重大,应严加审问。”
我们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刑具,在毛泽建身上用了一遍又一遍,这个女革命者受尽了酷刑,已然不成人形。
敌人不仅是对她大刑伺候,还动了“怀柔”的策略。
他们骗她:
“只要你透露了情报,我们就放你回家,你就可以和你的孩子团聚了,我们决不食言,想想你的孩子吧,爹死了,娘也没了,那要怎么活啊。”
不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们都只得到了一句话:
“我叫共产党!”
毛泽建为何能忍受如此痛苦呢?笔者认为,不是她不怕疼,也不是她不心疼孩子,而是她心中有大爱,心中装着全国穷苦的老百姓,她知道,革命哪能不流血牺牲呢,是信仰的力量,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在毛泽建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时,陈芬的姐姐花钱买通了看守,来见她一眼。当看到了现在这般模样的毛泽建时,她来不及说话,泪水就流进了嘴里,说不定她宁愿弟媳如弟弟那般直接一死了之,还少吃点苦头。
毛泽建最后一个愿望,是看看自己的孩子——“艰生”,可她不知道,自己被捕过后,孩子早就夭折了。
没有妈妈,哪有奶水给孩子?又有哪个哺乳期的妇女,敢给这个“罪犯”的孩子喂奶?敌人早就把孩子的生路堵死了。
陈芬的姐姐想尽办法,从老乡家里借来了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装作“艰生”,毛泽建则用最后的力气抱了抱“她的”孩子,亲了亲“她的”孩子。
只有姐姐在旁边失声痛哭。
革命尚未成功,但革命者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烈士于衡山县城南门外马庙坪英勇就义,时年24岁。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毛泽建牺牲后,敌人竟然下令“三天不准收尸”,目的就是威慑其他的革命者,但是,在当天晚上还是有几个码头的工人,偷偷地把烈士的遗体抢运出来,葬在了湘江边,半年后,烈士的墓被移到了金紫峰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建的墓,早已淹没在荒山野岭中,后人不好辨认了。
对于“菊妹子”的死,毛泽东是很痛心的,也知道她是为了保护我这个哥哥而牺牲的,然而,建国后,毛泽东并未对这个妹妹有特殊的照顾。
当陈芬的亲属找到毛泽东,希望把毛泽建的墓地修葺一下时,毛泽东考虑到全国刚解放,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并没对这个妹妹有特殊的关照。
毛泽东的家庭为革命一共牺牲了六个亲属,毛泽建是毛家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最后,借用伟大的革命家陈毅《秋菊》的诗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正是这个命运多舛的“菊妹子”坚贞不屈的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历程的缩影。
借此文,在和平年代向所有的革命烈士致敬,革命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