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人来说
想到胡同
总有一种亲近感
胡同自元代始称始建以来
作为北京城市空间的肌理
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历经元明清三代
又历民国和新中国
胡同承载着老北京无尽的记忆
本期,跟着文旅君来到
位于朝阳门附近的“芳嘉园胡同”
看看曾在那里行走过的人与事
芳嘉园胡同南起大方家胡同,西止朝阳门南小街,全长342 米。胡同呈类似“7”的曲折形状,周围百姓戏称其为胳膊肘。清代属镶白旗,称大、小方家园,到民国时改称芳嘉园现名。在更早的明代则称方家园,系因胡同里有一方姓人家建有一个大花园。
来源:新浪博客 厚德东方,侵权即删
它的俗称“凤凰巢”
11号的桂公府和老北京首先就会想到
说起芳嘉园胡同
凤凰巢
桂公府
桂公府所在之地即是明代的净业庵,此前则为清道咸年间清军统帅瓜尔佳·胜保的宅邸。胜保死后,他的这座府宅便赐给了慈禧的弟弟桂祥,自此称为桂公府。桂祥是慈禧太后的幼弟,曾任工部右侍郎,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御前侍卫、满洲正蓝旗都统,三等承恩公。桂公府择址方家园之后,晚清时期,宫内外都习惯地称“方家园”为慈禧的娘家,坊间则盛传着“大清朝的国运,要看方家园的风水”一类的说法。
桂祥生有三个女儿,老大静荣许配给了辅国公载泽,三女儿静芳嫁给了孚郡王的嗣子贝勒载澍,二女儿静芬则由慈禧做主,成了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桂公府也因此被民间称为凤凰巢。在宣旨奉迎隆裕皇后之日的前两天,从桂祥家里向宫中发皇后的嫁妆,妆奁总计两百抬,连发了两天,从方家园胡同桂公府出门,经过史家胡同、东单大街,再转入东江米巷、兵部街,由大清门抬入紫禁城,引得万人空巷来看热闹。
桂公府鼎盛时期规模很大,分东中西三路共有5组大院,彼此相连,其屋舍不下200间。中路为正院,是举办仪式见客的空间;东路为轩馆,休闲所用;西路有三组院落,是主要的居住区域。其时,作为慈禧弟弟的桂祥先是同治皇帝的舅舅,后是光绪皇帝的岳父,桂公府于京城之地位之风光自然可以想见了!
来源:首都人网,侵权即删
现在的承恩公府,门上仍高悬着“桂公府”大匾,院内的紫藤萝、秋海棠,以及墙边的抱石门墩,废弃在屋角的剥落砖雕,似乎还能让人寻觅到昔日贵族府邸的些许气息。
号称“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
则是芳嘉园胡同另一位
大名鼎鼎的人物
文物收藏大家
王世襄出生在芳嘉园,成长在芳嘉园,生活在芳嘉园。九十五载的人生中,除去在重庆和李庄,“文革”期间下放湖北,以及晚年搬到芳草地,前前后后近70年都是在芳嘉园3号(后改为15号)度过的。
1914年,王世襄父亲王继曾买下了桂公府旁边一座三进院落作为宅邸,这便是芳嘉园3号。也是在这一年,王世襄出生了。王继曾置办的这个芳嘉园3号当时只是一个花园,并不是一个正规的四合院。王继曾买下后,决心对这个院子进行彻底的改造,既要有中式的基本布局,还有要西式的合用与格调。据说,王继曾在里院东西两侧的耳房前,接出一间西洋建筑风格的平顶房用作餐厅,还专门从东单德国洋行订制了可伸缩的椭圆形餐桌,以及6把皮面高背椅。上房前种了两棵名贵的西府海棠,东西厢房则被茂盛的太平花簇拥着。
王世襄在芳嘉园小院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侵权即删
王世襄幸福的童年生活就是在父亲改造好的这个中西合璧的院落中度过的。1941年,王世襄从燕京大学硕士毕业后赴川西李庄,1945年回京后又赴日留美,再回北京芳嘉园3号时已是1949年了。1957年到1958年间,芳嘉园3号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先是王世襄慷慨地邀请黄苗子郁风夫妇住进了里院的东厢房,后又是张光宇一家住进了里院的西厢房。前院西边一半给了王世襄的哥哥,另一半出租给两户人家,王世襄自家住的,此时只剩里院的北房、耳房以及旁边的小跨院了。黄苗子和张光宇家搬进来后,聂绀弩、启功、叶浅予、沈从文、张正宇、黄永玉等好友就成为这里的常客,大家云集,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王世襄和郁风在芳嘉园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侵权即删
1969年7月,王世襄夫妇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待1975年回来时,芳嘉园3号的门牌已变为芳嘉园15号,成了10家人共同生活的大杂院了。王世襄夫妇回来后,就暂时蜗居在北房东边的一间耳房里。封存在国家文物局处的王世襄藏品,陆陆续续发还了。几百件明式家具、一大堆书画古籍文玩,层层叠叠在屋里摞着。
1991年,王世襄所居住的芳嘉园北房一隅 来源:田家青《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侵权即删
在随后的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扛鼎之作《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在芳嘉园胡同完稿并先后出版了。而老先生收藏的明式家具中的79件珍品,则在1993年转给好友庄贵仑,并以其父庄志宸、叔父庄志刚的名义,无偿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这一段时期,也是王世襄和夫人袁荃猷的一段幸福时光。袁荃猷是王世襄燕京大学的同窗才女,书法、绘画与古琴的造诣都是一流,曾先后师从汪孟舒和管平湖两位大家。《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中上千幅图样都出自袁荃猷之手,精描细绘的小图中显露神韵。
《明式家具珍赏》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侵权即删
芳嘉园胡同的故事
就为您讲述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
内容来源:《老北京述闻 胡同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