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还是“放养”?——读《可怕的经验》有感
有一篇文章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一个小男孩儿的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此,她特意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位成功的化学家。化学家问明来意后,笑而不语,只是带着母子俩参观实验室。孩子对于实验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很好奇,当他准备伸手去接触一瓶子里的淡黄色液体时,被妈妈喝住,这时,化学家转过身来说道:“抱歉女士!您刚才本能地呵斥吓走了一个天才!”原来那淡黄色液体只不过是染色了的水而已。
看到这儿,我脑海中跳闪出我曾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有关于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圈养”还是“放养”好,那我就这两个教养方式我也小谈一下我的观点吧!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创办者之一。他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与计算机有所接触,后来便是一见钟情——他迷上了计算机。他曾在计算机上做过一些恶作剧,结果让计算机系统全部崩溃——在当时那个年代,计算机真的是一种稀有物品。这让校方大为恼火,盖茨为此受到了惩罚。但事后,学校并没有禁止盖茨在踏入计算机房,且盖茨的父母也没有约束他,所以他才得以继续操作计算机,这为他打下了日后创办微软公司的基础,而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我想或许那位妈妈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他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但是如果事事都如此,那么孩子他还敢有好奇心吗?还敢尝试吗?同样道理,如果盖茨当时闯祸后,校方明令禁止盖茨在踏入计算机房,而他的父母也约束他不让其再接触计算机,今天的微软从何而来?世界首富从何而来?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父母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不可以太过于约束,从这点来说,对孩子不能用“圈养”的方式,因为必要的约束不可或缺,但是如果一味地向那位妈妈一样事事约束,那么孩子将来可能会过于“乖巧”,不敢有一些大胆的想法,更不用说勇敢地去尝试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培养出他们的兴趣,这将是他们成功的基础。
约束就好比鸟笼,而孩子好比被关在鸟笼里的鸟。如果笼子的门一直不打开,那么即使有一天笼子门坏了,再也关不上,鸟依然不会飞走,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约束的感觉,他虽知道门再也关不上,但他依然不会飞走就是因为怕飞出去会不知所措;如果笼子门时常地打开,放小鸟出去飞翔,那么当鸟再一次飞回来时,他一定会感慨,啊!外面的天空多美啊!同时你也会发现,它将愈加健壮,它的羽毛也将愈加丰满。所以对孩子适当适宜地放松放养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果为了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彻底地放手,让孩子尽情地释放他们的天性,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乱跑乱跳,言语粗俗,那么孩子则可能会渐渐变成不懂礼貌,没有规矩,不会约束自我的“熊孩子”,与家长的期望则背道而驰,走向成功的反面。
所以我觉得,父母在“圈养”和“放养”之间必须把握好尺度,“圈中有放,放中有圈”,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养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不同的极端!减少不必要的约束,留下必要的约束,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