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直至弹尽。在面对日伪军的劝降下,他们誓死不屈,毁掉枪支后,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这8名女战士分别为: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部队后勤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是指导员冷云23岁,年龄最小的是战士王惠民才13岁。
他们是巾帼英雄,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一个年龄仅13岁的炎黄子孙,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在中国名族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全体中国儿女真正践行了这样一句话:“若战事一开,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中国名族遭受亡族灭种的灾难时,无数炎黄子孙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巾帼不让须眉,无数巾帼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用柔弱的身体、坚强的意志为抵抗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他们致敬!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8名女战士和其它友军部队,行进至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准备渡河。
战士们到达乌斯浑河后,时值秋雨绵绵,河水暴涨。而渡河用的船只也早已被日军破坏。
由于天寒地冻,此时的她们早已饥寒交迫,困顿至极。疲惫不堪的抗联战士,决定在这里休整一夜。
深秋的乌斯浑河畔,天已大寒,夜风刀一样的刺骨。为了取暖,战士们沿着河岸点燃了十几堆篝火。篝火映红了翻滚的乌斯浑河,给战士们带来了温暖。
由于汉奸告密,第二天拂晓,1000多名日伪军向抗联发起了进攻。指导员冷云带领妇女团8名女战士,隐蔽在江边茂密的柳树条丛中。
看到大部队被敌军死死拖住,难以突出重围。看着大部队随时有可能被日军包围。
冷军果断决定放弃渡河,把女战士分成3组。分别从隐蔽处开枪,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日伪军听到自己侧后方忽然响起的枪声,以为掉入了抗联的包围圈。随后日伪军的主要火力马上转移了方向,步步逼近女战士藏身的河边。
由于日伪军火力的转移,抗联部队主力得已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已突围的大部队发现八名女战友还据守在河边,处境异常险恶,立即返回接应。
八名女战士目睹这一切,向青山密林齐声呼喊:“同志们,冲出去,保护好手中武器,抗日到底。”
听到女战士最后的离别声,已经脱离日军包围的抗联战士立即进行回援。
然而,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之下,抗联负伤的战士越来越多。继续纠缠下去反而会失去最后的撤退机会,抗联战士望着8名女兵只好忍痛向密林深处撤退。
而8名女战士此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日伪军见女战士已经没有了子弹。开始进行劝降:“你们只要投降,就可以饶你们不死,前面就是江水,你们是跑不了的。”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女战士们目光对视,大义凌然。指导员冷云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我们是抗联战士,是中华儿女,宁死也不做俘虏!”
战士们听着指导员的话异口同声的答道:“对!我们是抗联,宁可死去,也决不跪着生!”
女战士们从隐身的地方站了起来,用最后的三颗手榴弹,回应了敌军劝降的嚎叫。
随后她们砸坏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她们互相搀扶着、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迈进了汹涌的乌斯浑河……
八名年轻女战士的热血,染红了乌斯浑河,她们的躯体连同,她们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溶入了愤怒浩渺的江河,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华章。
(1)冷云
冷云,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8年牺牲,年仅23岁。
(2)胡秀芝
胡秀芝,1918年出生于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中国共产党党员。胡秀芝是位久经锻炼的老战士。有一次她带着两名战士摸到敌人哨所前,用手榴弹炸毁了日寇据点。
1938年牺牲,年仅20岁。
(3)杨贵珍
杨贵珍,192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乡,1936年11月参加抗联第五军,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牺牲,年仅18岁。
(4)郭桂琴
郭桂琴,1920年出生于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牺牲,年仅18岁。
(5)黄桂清
黄桂清,191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黄桂清的家是抗联“堡垒户”,家中经常住着抗联战士。因不堪日寇的蹂躏奴役,全家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牺牲,年仅20岁。
(6)
王惠民,1925出生于黑龙江(具体哪个地方很多资料都没有查到,希望有知道她地址的读者)共产党员。
牺牲时,王惠民年仅十三岁,是八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
1938年牺牲,年仅13岁。
(7)李凤善
李凤善,应该是1918年出生吧,(她的具体出生日期很多资料都没有查到)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出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
1938年牺牲,年仅20岁。
(8)安顺福
安顺福,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消、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参加了抗日联军,被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其它女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
1938年牺牲,年仅23岁。
1938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8名巾帼英雄却救下一个汉奸
8名女战士的牺牲却是救下了这样一位大汉奸,其实8名女战士完全是可以不用牺牲的。
1938年10月,抗联第5军第1师师长关书范带领着参加西征的指战员折返远征出发地寻找第5军军部。途中,他们露宿在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由于当地的汉奸告密,日本守备队和伪军连夜向他们袭来。
而最先发现敌人的就是妇女团的八名同志,指导员冷云和其他七个女战士,本来隐蔽在敌人无法看见的一侧,完全可以安全转移,但为了保护师长和部队,冷云毅然下令开火。
随后敌人蜂拥而至,他们以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抓到八名女战士了。可是让他们惊讶的是:八名女战士相互搀扶着毅然决然走进了波浪翻滚的乌斯浑河……
八名女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师长的关书范应该受到八名女战士的激励,更加顽强地进行抗日斗争。没承想关书范却吓破了胆,从此以后经常在部队中散布悲观失望情绪和假投降理论,四处动摇军心。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下山和日本人谈判之前,居然抱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抗战到了最后关,不投降部队一定会被日本人全部“剿灭”,投降了或许就能躲过这一厄。
即使下山和日军谈判后,身穿日本军装回来见自己的军长柴世荣,他也不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投降,而是设法把队伍保存下来,柴世荣大惊,急报周保中。
周保中立即将其逮捕,面对盛怒中的周保中,关书范又“悔悟”了。他不但涕泪交流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向周保中交代了他和日本人的所有交易,尤其重要的是他向周保中讲了日本人已经从他口中知道了我军的哪些密营。
无论关书范如何狡辩和“悔悟”周保中毅然决然将其枪决。
对于关书范真是可耻至极,司马迁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13岁的女战士都不怕死,这样可耻的行为真是让人!在面对民族存亡之际,有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尊严,也缺有人充当“走狗、汉奸”贪生怕死,为民族败类,为名族所不耻。
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中华民族历史最悲痛的那个年代,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这样来之不易的生活。一个13岁的女战士面对祖国被日寇践踏,毅然决然拿起手枪武器,在面对死亡时,慷慨赴死,这是说什么都不为过的民族英雄。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未必有他善。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为铭记我们名族曾经的苦难岁月,告慰死去的无数同胞,我们不能因为远离了战争,而且拒绝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深切缅怀八名女烈士,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