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约翰·提丢斯的中学教师在观察数列A=4+(2^n×3)的时候,发现当n取1、2、3、4……的时候,恰好是太阳系几颗行星和太阳的距离(以天文单位计算)。
奇怪的是,当n取5的时候,这个位置上并没有行星。而是当n取6的时候,才轮到距离太阳第五远的木星。
天文学家们对此非常好奇,纷纷猜测太阳系还隐藏着一颗“第五大行星”,并且都把望远镜对准了这个距离,来寻找那颗隐藏的天体。
1801年的时候,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终于发现了这个天体,那就是谷神星。
可是,尴尬之处在于,这颗天体实在有点太小了,直径还不到1000公里,别说和地球、火星、水星比,就是和月球相比,也不足1/3直径。
接下来的观测中,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谷神星附近的大量小天体,却没有一个超越谷神星,这就是小行星带。而谷神星本身,也被人们一点点遗忘……
可是,天文学家们的好奇心不会停止,他们还在持续不断地观测,发现谷神星的确还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007年,NASA发射了黎明号探测器,专门用来研究谷神星。2015年,黎明号抵达谷神星,开始了观测。它发现,谷神星表面有很多液态水留下的盐渍,遍及这颗矮行星的各个角落。它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很显然是从内部渗透出来的。这说明,在谷神星的岩石表面以下,还有其他的分层。
在小行星带,绝大部分天体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块一块的石头。而谷神星却不一样,它有一个行星一样内外分层的结构。
这意味着,谷神星当初有机会形成一颗行星,结果失败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息息相关,那就是小行星带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有大量的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带原本就有机会成为一颗行星,结果在外力的干扰下,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而导致这颗“潜在行星”分崩离析的幕后黑手,就是木星。
在太阳系,太阳的确是主宰。但是,木星的干扰仍然无法忽视,它对整个太阳系的演化和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太阳系的早期,距今45亿年前,木星在太阳系内“四处乱窜”,在今天火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不断徘徊,对于整个太阳系的行星系统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被大量科学家所确信)。
就在木星的移动过程中,干扰了那一颗潜在的行星。原本以谷神星为核心,将要继续吸收其他的碎片发展壮大,结果被木星的引力所干涉,最终没能够聚集,并且被掠夺走大量的物质。最后这些碎片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
还有一种说法是早期的水星并不是位于现在的轨道上,它曾经处在小行星带的位置,后来受到早期木星的引力扰动飞向现在的位置,而谷神星则形成于水星离开后剩余的物质集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行星带的总质量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如果真是这样,谷神星还得感谢木星,因为没有木星他可能连出现都不可能。
与谷神星同病相连的还有火星。因为行成火星的原始物质被木星大量的掠夺,导致火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一。早期的火星是个如同地球一样表面布满河流的行星,后来因为个子太小,行星核心冷却,磁场消失,火星再也抵挡不住宇宙射线的侵袭,慢慢的就变成如今这个荒凉的样子。
木星至今依旧扮演着太阳系的教父,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时候,悄悄的干涉着太阳系的运行。
来源 : 最帅男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