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
【引子】
前几天欣赏过曹植的《白马篇》,自“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驰”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洋洋洒洒、俊姿英骨、荡气回肠。
今天再给大家带来一篇诗仙李白的《白马篇》,看看曹植和李白这两个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能够在《白马篇》这同一题目中碰撞出怎样的光华。
【诗篇】
白马篇
李白 〔唐代〕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临境】
李白好任侠,能剑术,这是在史书中明确记载的(虽然是出自李白本人之口),这件事情真实性虽然不敢断定,但李白至少有一个任侠的梦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李白出身蜀地,那里开化较中原为晚,文化主流亦不用于中原。在盛唐,**蜀地便是一个道教氛围浓厚,任侠之气亦重的地方。**青城山、峨眉山一直到今天都是道教名山,李白前四分之一的生命都是在蜀地度过,也就意味着他后来的一生,再无法与道教、任侠脱开干系。
开元十八年,公元731年,那年的李白31岁(说起来李白的年龄挺好记,他生卒年大概是701-762,公元纪年的后面两位就是李白在那一年的岁数。),刚刚结束一段漫游的日子返回长安,继续自己的求仕之路。然而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李白期待的一飞冲天的机会始终不至,而他在长安的生活也不快活,偶尔还会受到当地土著恶势力的欺凌。
心灵上救济苍生的愿望既没有实现,现实中又有繁多糟心事等着。这些促使李白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仍旧浪漫豪壮、仍旧潇洒飘逸,但诗的主题从一味表达、歌颂变成了抒发愤怒、担忧。
这样的表达可能不容易理解,我们还是通过这首诗来看李白的创作历程。
【诵析】
这首诗也是有一点长,我们根据诗意分成三段来读。
前三句为一段,主要内容是介绍诗中这位侠客的“排场”,分别从他的坐骑、佩剑仪容、朝廷地位三个方面来描绘。
首先是坐骑,骑的是什么呢?龙马花雪毛,何谓龙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也就是魁梧庞大、气宇轩昂的高头大马。花雪毛,大概是通体雪白而鬃毛呈花瓣状的外形,一如岑参所提“五花连钱旋作冰”以及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
而且还不止于此,座下之鞍为黄金打造珠玉雕饰,更显座上人之豪气。
第二句的结构比较特殊,是221的句式。秋霜和切玉并列来形容剑,落日和明珠并列来形容袍。
佩戴的宝剑气如秋霜,切玉如泥;披着的长袍缀有明珠,光耀落日。这是何等辉煌的场景?
第三句讲地位,唐代斗鸡盛行,常有以斗鸡事天子,加官进爵的人,这也是李白很瞧不起的行径。不过这里形容豪侠为什么要说他是“斗鸡事万乘”呢?
李白这里的真正用意,或许是强调英雄不问出处,他因为商人出身无法参加科举,这一句也颇有些影射自己的意思。
后面三句为第二段,从豪侠的外在讲到了内在,他有些什么本事呢?
这里李白就来劲了,不再像前一段一样纠着一个场景给我们细细描述,而是用接连不断的场景和动作为我们塑造豪侠形象。
拉弓射箭,能够”射杀山中白额虎“;徒手搏斗,可以擒拿太行山上凶悍狡黠的猿猴。
开怀痛饮,喝到烂醉却更加的神光奕奕;三杯下肚宝刀出鞘,遥对秋月舞。
杀人就如同剪草一般,手起刀落再不回头;身边是剧孟这位汉代大侠畅谈豪饮。
这三句与其说是在描述豪侠,不如说是李白在描绘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这时的李白30出头,既希望像谢安一样出山而天下安定,也在向往着快意恩仇的任侠生活。
**欲居庙堂,则为民请命;身在草野,则思仗剑锄奸。**看似为个人的浪漫,归根结底都落到”天下“二字上,故盛唐之气象,李白可为典范。
最后4句为一段,讲了这位豪侠的一段生平履历。
听闻国家有难黎民倒悬,立刻怒发冲冠,骑马携剑望函谷关而去。
去那里干嘛呢?报名从军,随游侠豪杰共往临洮,杀敌报国!
在边疆,叱咤沙场,身经百战,血染征衣,打到尘沙漫漫,明珠蒙尘。终于将匈奴尽数驱逐。
身有大功,归来后却也不屑求报于朝廷,借着酒气不去见萧曹。萧曹又是谁?大家应该听过萧规曹随这个成语,萧何和曹参是汉代开国的两任宰相,对汉朝初建的稳定起了巨大作用,这里李白用来代指朝廷官员。
不拜朝廷,那去干嘛呢?自然是继续过自己任侠纵酒的豪杰生活了。到这里,对豪侠形象的刻画就完结了,大家脑海中是否对这位豪杰有一个概念了呢?
还有最后一句”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原宪是孔子的弟子,居于陋室之中。这一句更像是自白。
在唐代,诗人文人在世人眼中并不特别尊贵,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他们心里始终是抱有家国情怀的,从不是把自己当做全职的诗人文人。所以李白会嘲笑书生文人:“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杜甫会说“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千秋万代名”是因为为天下做了些事情而流传的,这就是唐代文人伟大的地方,他们始终肩负着那么神圣的使命感,并为之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