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天择杂谈由原大学教员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40年10月的苏北大地战火弥漫,陈毅在严徐庄的指挥部里来回走动,因为敌我双方将在黄桥进行一场决战,严峻的形势使陈毅坐立不安。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性格爽直、快人快语的陈毅在黄桥决战胜利后,对时任苏北区党委副书记的陈丕显说起笑话来:

“阿丕,前几天我在严徐庄真够紧张的啊!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有几夜连眼睛都没有闭过。说老实话,战争这玩意儿,多少总有点子冒险,当然不是冒险主义啰。我既担心外线的出击,又担心黄桥镇的坚守,还担心日寇趁机捞一把。”

陈丕显笑着说道:“我当时也捏了一把汗。”

陈毅笑道:“谁说不是呢,我怕万一被敌人赶上山再打游击,已经叫张茜把一挑子书籍、文稿都打包起来,做了最坏的打算。我们这些人,都不是圣人,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解放全人类,就得靠我们自己,靠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陈毅后来对黄桥战役说起来谈笑风声,但实际上开战前他紧张到睡不着觉的程度,为此他让秘书找地方故事来读,以此来缓解紧张的心情。

秘书给他找一个黄桥的故事读给他听,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明初泰兴有位县令姓黄,两榜出身,一身正气,疾恶如仇、执法如山,深得民之称颂,尊为“黄公”。

当时正在永丰西门建石桥,当地民众公议后决定将桥命名为“黄公桥”,在桥侧镌“黄公桥”三字以颂黄县令之德。

黄县令因为一身正气,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联合起来联名诬告黄县令,说黄县令自大,连桥上也刻名颂德,使百姓“只知有黄公,不知有皇上”,犯了欺君大罪。

这件事被皇上知道后大怒,命人前去调查,这下当地民众后悔了,没想到一件好事反而给黄县令带来杀身之祸。

这时一个老秀才说:“无妨,但将桥石三字中间公字凿去,使其成‘黄桥’,便无把柄可抓。”

而受命查办的钦差亦是一位正直地监察御史,一路微服访处,尽闻赞颂黄公之声,待及永丰西门,但见石桥“黄桥”二字赫然入目,全无恶棍所告“黄公桥”之影。

钦差心明肚知,连赞“黄桥好!”据实上报。皇上闻奏,龙颜大悦,破格升七品黄县令为四品黄堂。从此“永丰镇”便改称“黄桥镇”流传至今。

当时秘书找到的故事很多,经常念给陈毅听。从中也可以看出黄桥战役的艰难。

其实在黄桥战役前,不仅陈毅担心,其他人也很担心。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战役背景。

1940年3月以后,国民党不断在华中地区制造摩擦,在敌强我弱的大形势下,江南我新四军处境十分危险。

党中央认为新四军必须北进才能赢得发展机遇,为此于1940年5月4日发出了著名的“五四指示”。

这个指示要求东南局及新四军不应强调华中的特殊性,而坐失发展时机,必须立即向苏北进军,电报还明确规定此指示在皖南由项英传达,在苏南由陈毅传达,并于接电后一个月内讨论和传达完毕。

陈毅接电后,立即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各部队的干部进行了传达,并迅速调集主力,部署渡江北上。

我军将渡江北上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刘炎、钟期光分别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与此同时,陈毅、粟裕将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每个纵队3个团。

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下辖第1、第4、第5团;

第2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下辖第2、第6、第9团;

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下辖第3、第7、第8团。

部队共7000余人,人数量虽然不多,但统一了指挥,协调了行动,部队面貌为之一新,这对开辟苏北局面有着重要意义。陈毅和粟裕率领部队迅速在苏北打开了局面,并占领了战略要地黄桥。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黄桥,地处苏北靖江、如皋、海安、泰县、泰兴等县的中心地段,是长江边、如(皋)泰(兴)公路中间的一个大镇。

黄桥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0年就发生过党领导的农民暴动,成立了红14军。后来虽然失败了,但党的影响深入人心。

抗战爆发后,黄桥已恢复和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群众基础比较好。新四军进驻黄桥后,在陈毅、粟裕的亲自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根据地建设。

黄桥是战略要地,我军占领黄桥后,使国民党军如坐针毡,决定集中重兵将我军赶出黄桥。

当时盘踞在苏北大部分地区的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省保安司令韩德勤指挥的部队。

韩德勤是江苏泗阳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曾率部参加对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围剿”,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3战区参谋长。

韩德勤属于“打仗不行、反共坚决”的那一种人,从而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抗战时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

在国民党内,凡是打仗厉害的基本上都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而蒋介石信任与重用的人基本上都不会打仗,这也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特点。

韩德勤虽然不会打仗,但是手上兵力可不少,他名义上可指挥的部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第89军,该军辖第33师、第117师,另外还有独立第6旅、江苏省常备第1至第10保安旅。这一部分军队是韩德勤的“嫡系”。这些军队大约11万人

第二部分是苏鲁皖边游击军,下辖第1至第11纵队,共约3万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区。李明扬为游击军总指挥,李长江为副总指挥。他们属于地方实力派。

第三部分是由国民党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的游击第8军,由陈泰运指挥,名义上隶属于李明扬和李长江,实际是宋子文系统的力量,这些力量大约1万人。

这些部队加起来大约有15万人,虽然这三部分力量矛盾很多,但是韩德勤的嫡系部队11万人,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另外这一地区还有日军5000余人,皇协军2000余人。

韩德勤的部队多,而陈毅、粟裕手上的部队总共加起来只有7000余人,力量相差悬殊。

而且韩德勤的部队武器装备好,在江苏经营多年,环境熟悉,属于主场作战。

正因如此,当韩德勤兵分三路向黄桥进攻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场战役。

韩德勤将进攻黄桥的情况报告给了远在重庆的蒋介石,蒋介石非常高兴,他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认为韩德勤要为党国立一大功。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他都认为韩德勤赢定了。

上饶的顾祝同频频举杯,提前祝贺韩德勤在苏北把陈毅赶进长江。南京的汪精卫暗自高兴,“这次蒋介石下决心了

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毛主席则认为我军必赢,毛主席说:有粟裕我就放心。

有人要问,毛主席为何这么相信粟裕呢?这当然是因为粟裕的表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就知道粟裕,全面抗战开始后,粟裕打了韦岗伏击战,后面又率先遣队成功挺进敌后,一个又一个战绩,使毛主席相信粟裕的军事能力。

粟裕有个职业习惯,每到一地,就要把该地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钉在墙上,自己搬把椅子,反骑而坐,全神贯注地“背”地图,将地形地貌和敌我力量结合起来,找出敌军的破绽。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当时的武器装备并不先进,地形对战争影响的因素特别大,这一点和现代战争并不相同,一个出色的指挥员必然是一个看地图的高手,粟裕经过研究发现这一带的地形特别适合打伏击。

粟裕发现黄桥以北30余里,便是越来越密的河网,再北便是宽而深的运河。通往黄桥的只是偏北的一条旱路。

由于河流多、桥梁多,导致通路少、道路窄,这对韩德勤军队的山炮野炮是个天然障碍。而黄桥附近,又是低度的起伏地,干沟小坎,旱地高苗,高粱半割半留,玉米尚处待熟期,如此青纱帐非常便于部队埋伏隐蔽。

经过粟裕艰苦的思索,他决定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各路敌军进攻的速度不一样,打一个时间差,将一部敌军歼灭后再集中力量歼另一部,这一战法的核心要义就是:运动速度要快,歼灭敌人要快。

1940年10月1日,随着89军军长李守维手捧着韩德勤下达的进攻命令,率领89军两师的全部主力出动,黄桥决战正式打响了。

敌、我、顽、奸都把黄桥决战当做是全国性的大事。苏北各方面更被事关生死存亡的黄桥一战,搞得神经高度紧张。

在战前,除了韩德勤的嫡系部队外,其余部队都被陈毅给统战了,都答应新四军按兵不动,他们都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陈毅清楚,一旦形势不利,这些墙头草般的家伙就会站到对立 面。

作战一开始,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紧紧守着电话机,按时听取战况汇报。李长江派出亲侄子,带参谋和骑兵传令,驻在陈毅指挥所的严徐庄,随时飞骑报告战况。

他手下的纵队司令也派出便衣侦探近抵黄桥附近窥探军情。陈泰运在盐河设立联络点,经常转报黄桥消息。没有参战的保安旅也不断打电话询问军情,以定自己进退。

虽然陈毅压力很大,但是粟裕淡定自若,他命令新四军一面死守黄桥东门,顶住了敌33师的疯狂进攻,一面以1纵埋伏在黄桥西北、高桥以南的顾高庄、横港桥地区,耐心地等待翁达独立第6旅的到来。

粟裕为何将首歼的目标定为翁达的独立第6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独立第6旅人数少,装备好,可以被快速歼灭,而且可以迅速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

翁达善于打滑头仗,他的部队虽然战斗力比较强,但他从不肯打头阵,这次韩德勤让他打头阵,但是他一路上磨磨蹭蹭,猥琐不前,他的企图是让新四军和89军先打,等两败俱伤后再抢胜利果实,轻轻松松就抢个头功。

这一个典型的滑头仗。但这个翁达打仗实在不在行,他自作聪明,整个部队行军时摆成了“一字长蛇阵”,3000余人的队伍拖了足足有七八里路长,翁达的设想是,一旦遭到新四军的埋伏,就将队伍变成队首,迅速倒转方向逃走。

作为一个指挥员,把主要心思放在退路上,乃兵家之大忌,由于翁达的独立第6旅前进速度太慢,直到下午3点钟才到达新四军的包围圈内。

当时正值十月,苏北地区水系众多,树木茂盛,杂草长得都有一人多高,几千名新四军战士利用这些树木、杂草和青纱帐做掩护。而且翁达也没有派出精干的警戒部队在队伍两侧进行侦察前进,所以翁达在毫无防备下进入了新四军的包围圈。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粟裕命令部队迅速出击,采用“黄鼠狼吃蛇”的办法,快速消灭独立第6旅。

“黄鼠狼吃蛇”就是黄鼠狼将蛇咬成几段后吃掉,新四军官兵接到命令后,分成4路,像4把利剑,一下子就把翁达正在行军的这条“长蛇”切成了4段。顿时,杀声四起,枪炮声不绝于耳。

翁达的部队有些战斗力,在一阵慌乱之后,他们拼命退到几个小村子里面,企图负隅顽抗。其后卫部队也连忙向高桥方向逃跑,企图占领高桥,夺路而逃。

但新四军先于敌人抢占了高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顽军纷纷逃窜,双方展开了近战,翁达旅的重武器根本展不开,近战主要靠士气,新四军的士气完胜敌军,敌军没几下就开始溃散。

在溃逃的人群中,新四军发现有一些军官,挎着皮包,拎着箱子,拥着一个骑马的家伙正跑得起劲儿,判断这就是翁达的旅部,立刻穷追不舍,将其歼灭。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这支所谓的王牌顽军,终于被新四军全部消灭。

这个翁达虽然打仗不行,但还是有些骨气的,他走投无路之下没有束手就擒,而是举枪自杀了,这在国民党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翁达旅的被歼,不但震慑了犹在观望的李明扬、陈泰运两部,还使正在进攻黄桥东门的李守维部也变得孤立起来。

正在进攻黄桥的李守维部得到翁达旅被围后,既不敢增援,也不敢继续前进,而是命令部队构筑工事就地防守,准备第二天看情况再做打算。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必须当机立断,李守维的这一决定给粟裕赢得了时间,第二天一早,已将翁达旅消灭干净的新四军部队迅速从四面包围了李守维的89军。

但被围部队有2万多人,还有简单的工事,新四军总共才7000人,粟裕果断命令:必须以有我无敌的精神,动员所有人员,坚决把正面的敌人阻挡住,同时向敌营猛插,打乱敌军防御体系。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江南新四军的增援先头部队已到了离黄桥20里的地方。消息传开后,李守维的89军军心大乱,而新四军士气大振,双方进行了正面血拼。

国民党的官兵之所以当兵,纯粹是为了拿饷养家糊口,没有什么理想信念,所以国民党军里有督察队,89军官兵在督察队的威逼下,不断向军冲击,企图冲开一个口子。

我军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主要是手榴弹,手榴弹适合近战,在手榴弹激烈的爆炸声中,双方从早晨打到晚上,89军想逃也逃不了,想冲也没有机会,完全被动防守,一直到天黑。

到了天黑的时候,敌军已经溃散,李守维的部队已寥寥无几,他终于下令残余部队突围,但此时他已经聚不起什么力量了,突围部队刚到河边,溃散的部队将他挤入河中,也活该他倒霉,他在水中被马压在底下挣扎不起来,竟活活被淹死了。

韩德勤逃往兴化,开始“闭门谢客”,因为他无法解释为何15万部队被新四军7000人打败了。

黄桥一战,使粟裕的军事天才充分表现出来,黄桥一战,也使新四军在苏北名声大振,陈毅对于黄桥战役有一段评价非常到位:

当时的苏北有四种力量,日寇是老大,韩顽第二,‘两李’第三,我新四军名副其实是老四。后来经郭村一战,‘两李’溃败,我跃居第三。

如今黄桥又一战,韩顽龟缩兴化,我升居第二位,初步从军事上扫除了在苏北坚持抗战的障碍。倘若政治上再打胜仗,领导千百万苏北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任,就非我莫属了。”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光,毛主席:有粟裕我就放心

黄桥决战前,蒋介石兴高采烈,断言陈毅老本会赔,只有毛主席坚信我军必赢,这体现了伟人的眼光,那就是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对历史和哲学颇有研究,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088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