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去宛平城中搜寻,日军的非分要求当即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此时的日军一面假意与我方交涉,一方面暗中进行军事部署,准备攻打宛平城。而事实上,那名失踪的士兵早已归队,但是日军隐而不说,将此作为他们下一步行动的借口。
7月8日凌晨,日军突然对我军发动炮击。面对日军的进攻,29军司令部下令一定要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的安全。29军全体将士抗日情绪高涨,誓与宛平城和卢沟桥共存亡。照片中侵华日军正在对我军进行炮击。
“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举国激愤,国共两党发电全国号召进行抗战,保家卫国。蒋介石致电29军:“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随后他又在庐山发表谈话,称“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日军的进攻遭到了29军的顽强抵抗,全国各界都对29军抗战进行声援。慰问团纷纷来到前线进行战地服务,运送弹药,救护伤员。海外华侨联合会也发电支援29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日军的进攻受到极大阻力。照片中29军将士正在卢沟桥与日军激战。
眼看侵占卢沟桥的阴谋不能得逞,日军改变了策略。他们假装谈判争取时间进行兵力部署。当时的冀察当局还寄希望于和平解决争端,对于日军的图谋掉以轻心,导致日军在三次谈判间获得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兵力部署。照片中29军参谋王启元被士兵用绳子系腰缒出城外,去与围城日军谈判。
7月9日、11日、19日三次的“现地谈判”为日军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快速增兵华北,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照片中就是抬着重机枪的日军精锐部队。
其实,早在“七七事变”前一个多月,日军就频繁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侵占卢沟桥早在计划之中。卢沟桥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拿下卢沟桥就可以截断北平与外地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因此日军对卢沟桥的进攻异常猛烈,但是我中国守军毫无畏惧,日军攻上来,29军战士就抡起大刀与日寇展开白刃战。1937年7月26日下午,卢沟桥失守。照片中日军正从卢沟桥上通过。
卢沟桥失守后,宛平城中的中国守军依旧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宛平城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城墙高约10米、宽5米,正临卢沟桥,直扼京畿咽喉要道。城中守军与驻守长辛店高地的中国守军(可以使用迫击炮和大炮援战)相互配合,固守宛平城,日军久攻不下。照片中是死于日军飞机轰炸下的中国守军将士。
7月28日上午,日寇对北平发动了全面进攻,南苑是其进攻的重点。当时南苑守军有8000余人,其中1500名是军事训练团学生。面对日寇飞机和炮弹的进攻,他们不畏生死,浴血奋战,上演了悲壮的一幕。此战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下午,由于南苑战斗的失利,日军随即对宛平城发起总攻。29日傍晚,日军工兵炸毁宛平城东门,日军遂突入城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照片中就是被日军炸毁的宛平城城门。
7月29日晚上8.30,中国守军完全退出宛平城,宛平城失守。“七七事变”吹响了日寇全面侵华的号角,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无数同胞死于日寇的刺刀与枪炮下,山河破碎。历史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绝不能遗忘,这屈辱而又悲伤的岁月永远刻在了我们的民族记忆中,永远提醒着我们落后要挨打,也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