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之中,一共出现了十六位正统皇帝,但是在明十三陵却只埋葬了十三位皇帝,那么剩下的那三位正统皇帝埋在哪儿了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明朝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超过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先后共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明十三陵,具体是指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共十三座。
而除开这些正统皇帝之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明代宗朱祁钰,他们之所以没能埋葬在明十三陵,原因各异。
首先来看朱元璋,他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选择自己的陵墓时十分地仔细小心。
最开始是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安徽凤阳,但是在修建陵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的淮西集团势力过于庞大,最后将自己的陵墓就近安排,设置在了南京的钟山,史称明孝陵。
而他为什么没有被埋进明十三陵呢?
这里面肯定是不行的,即便是大臣们不反对,朱棣这一关也过不去的。毕竟朱棣是抢了自己侄子的皇帝宝座的,这是朱元璋十分憎恨的事情。
要是朱元璋被后来的朱棣及其他皇帝迁到明十三陵的话,估计爷儿俩在地下都能够打起来的。所以,朱棣没有胆子将父亲朱元璋的皇陵迁到北京,其他皇帝也只好作罢了。
其次是建文帝朱允炆,他在朱棣起兵造反成功之后,就失去了踪迹。
根据《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个时候的朱棣刚刚夺取了侄子的帝位,很多事情都要去处理,所以就草草安葬了建文帝。
至于建文帝趁乱逃走的说法也有很多。“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这些都只不过是一些传言罢了。即便是朱允炆真的在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就更没有理由葬入十三陵了。
并且《明史》还提到了“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即便是连替建文帝封帝以及加庙谥都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所以就别提其他的事情了。
最后是明代宗朱祁钰,这个人是比较悲催的存在,因为自己哥哥明英宗朱祁镇的胡作胡为,最后被蒙古人抓住了,关了好几年,他不得已成为了皇帝,并在大臣们的帮助之下,打败了蒙古人。
却不料蒙古人将自己的皇帝哥哥放了回来,更为悲剧的是,自己治理了好几年的江山竟然被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抢走了皇帝之位,不仅如此,甚至连自己的皇陵也别明英宗朱祁镇破坏了,最后只能够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并且还是以王爷的身份。“王(朱祁钰)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
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明朝没被葬在明十三陵的三个皇帝之中,以建文帝和明代宗最为悲剧,特别是明代宗,辛辛苦苦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裳,并且还是处于英年早逝,仅仅三十岁而已,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实在是在憋屈了。
来源: 唐风秦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