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6日,李大钊正在屋里写作。突然,屋外传来尖利的枪声与杂乱的脚步声,一群警察手抓阎振山直接闯了进来,一个特务指着李大钊问阎振山:“他是谁?”
阎振山摇摇头说:“不知道。”
领军人吴郁文冷笑一声:“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他就是李大钊!”
讲完,便逮捕了李大钊以及妻子赵纫兰和他的两个女儿。
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人对他软硬兼施。
先是用酷刑百般折磨,如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残忍地拔去他双手的指甲。
硬的不行,就用软的引诱。
敌方首领的参谋长亲自出马:“李先生,只要你肯为大帅效劳,我敢保证你的官位在我之上。”
李大钊不屑道:“狰狞之子、狼狈之儿,大丈夫就算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李大钊就是不从。
蒋介石给张作霖拍来密电,内容是:“速行处决,以免后患。”
在狱中被折磨22天,张作霖便下令杀害李大钊。
而李葆华作为李大钊的长子,必然也是难逃此劫。
当时李葆华只有18岁,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抓捕,辗转多地,一直找不到好的避险之处。
最后是在周作人的家里躲藏了一个多月,才躲过了风头。
1909年10月2日,李葆华出生在河北一个偏僻的农村,父亲为他取名“葆华”,寓意是“葆我中华,重现青春”。
李葆华(左二)、李星华(左三)、李光华(左四)、李欣华(左一)合影
在李葆华4岁时,父亲便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救国之路,留下妻儿在国内相依为命。
李大钊回国便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带头成立中国共产党。
在李葆华的回忆中里,父亲是指引自己人生方向的启蒙导师。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葆华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决定信仰共产主义,而另一位同样受李大钊影响,产生加入共产党想法的人,叫mao 泽 东 。
在父亲的带领下,17岁的李葆华参加了引发震惊中外“三一八惨案”的游行。
流血与牺牲让李葆华更加坚定共产党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但也因这次活动,让他瞬然间失去了敬爱的父亲。
在中共的帮助下,李葆华化名为“杨震”,被送去日本留学。
人在国外,心在国内。
父亲被杀害,自己又逃亡日本,这些经历让李葆华更加痛恨反动军阀,对革命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留学时,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多次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再也不能安心在日本读书了。他直接中断学业,回国参加抗日工作。
李葆华先后在北平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在一次背钞票的任务中,他们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一番激战,队伍被打散。
李葆华、谷云亭与田映萱等人隐蔽在一个山洞里,三人一起商定好:
第一,坚决抗击,尽可能多杀敌人,宁死不当俘虏。
第二,万一被俘,就在敌人法庭上揭露敌人罪行,就义时高喊“共产党万岁。”
所幸没有被敌人发现,之后翻过险峻的芦芽山,来到了贺龙师长所在的部队。
担任了贺龙的政治秘书,辅助开展抗日工作。
因工作得到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年仅28岁的李葆华,就被任命为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
随着共产党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在mao 主 席的亲自点名之下,李葆华任水利部副部长。
虽然身为共产党创始人之子,但他从不搞特殊化。
在工作上,他多次顶着大风大雨去各个水库视察。
有次去考察,因为那里没设招待所,李葆华和同事就在一个潮湿的工作棚里过夜。
那天晚上,外面下了一夜的大雨,简易的工棚没有防雨措施,李葆华几乎彻夜未眠,次日他没顾及劳累,继续上路工作。
李葆华还自己带头啃起了数理化,钻研起水文、土木工程等方面的书。
连老水利工作人员都说:“李部长在技术上也是行家。”
在水利部的优秀表现,充分证明了李葆华干事的才能与责任感。接下来,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他。
三年灾害,安徽是最严重的省份,饿死的人数高达500多万。
这时的安徽,急需一位有能力,能真正解决百姓问题的人,把百姓从饥饿的死亡线拯救出来。
此时,中央委员长彭真向mao 主 席推荐了李葆华。
在和李葆华的对谈中,彭真说:“江淮父老需要你这位能文善武的儒将!”
李葆华接受安排,到安徽省任第一书记,七千人大会后,李葆华没有回上海,直接赶往安徽。
为了解决问题,李保华亲自去调查粮食供应配额。
他借到一个粮本,便去买粮,工作人员给了他3斤大米与7斤红薯干。
李葆华说:“这不对,规定上是每人每月3斤红薯干和3斤大米。”
店员说:“我们这么做也是按上边说的。”
李葆华不罢休,两人争执了起来。粮店没办法,给派出所打了电话。
于是,公安人员就带走了这个戴着眼镜、长着知识分子模样的人。
情况了解清楚后,李葆华被放了出来,而后他又开始一步一步追查城市粮食供应的各种问题。他就用这种方法,将安徽的十几个市一个个走遍,解决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随着粮食供应配额问题的解决,省委书记“微服私访”的故事也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李保华却说:“不搞什么微服私访,出去不浩浩荡荡就好。”
李葆华在安徽只干了短短4年多,却留下“李青天”的名声。
虽然李葆华在工作上清廉、低调,但在那场“大运动”中也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有6年时间彻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和家人见面。
当时,妻子和子女都担心他,但最终李葆华挺过了那次浩劫。
1978年,李葆华又有了新的任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此时他已经69岁,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任命下来时,经历了那场“大运动”的李葆华没有任何犹豫,他的回答很简单:服从组织,没有意见。
李葆华边学边做,在主持央行工作期间,他有一个宏伟的心愿: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他经常在嘴边说的一句话是:“人民币什么时候也能国际化?”
在银行工作的4年里,李葆华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认真规划国家金融事业的的发展蓝图。
李大钊虽早早牺牲,但他的精神信念,已经由后代传承下来。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李葆华始终不负父亲对他的教诲,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为复兴中国竭尽所能。
这一精神信念,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连家庭教育也是。
李大钊被军阀杀害时,家里所剩的遗产仅有1块大洋。
为什么会那么穷?
按理说,李大钊在北大当教授月收入都有300块大洋了,而mao 泽 东 在北大当图书馆助理时月薪只有8块大洋。
那么多钱去哪了?
原来,他经常“大手大脚”,把自己的工资都拿去资助贫困的学生与工人。很多时候,他还打欠条预支出钱给急需用钱的人们。
有一次答应好儿女要带他们去吃肉解解馋,结果看到学生没钱交学费,把钱都给他们了,导致没钱可以去。
而儿女们却换了新衣服准备出门,没办法,只好和他们解释:“吃肉塞牙,咱们在家吃面好。”
最后,还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留了一手。
他知道李大钊总是这样,把钱花的精光,自己却没留钱给家里。于是,他专门从李大钊的工资里扣30块大洋,给妻子当生活费,这才有机会带儿女们去吃肉。
李葆华受父亲的影响,他一直把理想与精神信念看得很高,把物质享受看得很低。
有一次,有人给李葆华家里送去几袋新疆葡萄干,李葆华的儿子李宏塔正值少年,对这些没吃过的玩意很好奇,就拆开一包吃了起来。
父亲下班回家发现,立即对他批评教育:“你要记住,我们只有一个权利,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是不能干点工作就收礼物的!”
而后,他把葡萄干退回去,连同儿子吃掉的那包,也折价一同退款。
李葆华经常对儿子说:“我们李家人不要求有多少财富,李大钊的子孙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儿子李宏塔长大后也在安徽当官,虽然是干部,但他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在任职的20多年间,李宏塔骑坏了4辆自行车,直到年迈时,他才逐渐坐车去上班。
在李葆华去世时,作为和钱打交道的银行行长,在人们的想象里,他的日子一定过得很滋润。
直到我们走进他的家中,才惊讶到:李老住的房子是70年代的,里面破旧不堪,墙皮脱落了许多。家里的家具都很老旧,沙发都磨没色了,坐下去就一坑。
过道又拥挤,在这种老房子住的人已经很少了,更何况是一个大官。
作为李大钊的儿子,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精神信念和高贵人格,更是把这些传给了后代。
李葆华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李大钊的画像。
晚年有时间,他就在坐在画像下面的藤椅上沉思。
也许是回忆起与父亲的经历:父亲还在那会,总是会以平等的态度和他谈心,问他的学习情况,和他比赛背诵诗词。
李葆华的一生,就如父亲给他取名的寓意一样,它寄托了革命先烈的伟大梦想。
受李大钊的影响,李葆华加入了共产党;
而李葆华也将这种红色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李宏塔。李宏塔在安徽任职20余年,留下了很多佳话。在工作调动时,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
连李大钊的曾孙李柔刚,也加入共产党,现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2020年夏天,李柔刚奔赴防汛一线,在抗洪大堤上与战友们奋力填运沙袋、构筑堤坝。
四代为官,李大钊的精神影响深远,后代们用行动接过李大钊的革命衣钵。
红色血脉代代传承,这大概就解释了什么叫“精神不死”。
本文作者:小海洋
责任编辑: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