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一个女人,在杀死丈夫后,始终保持沉默。这使得审判、精神治疗,以及真相,一下都陷入了僵局。

可她为何不说话?

好奇的不止书中的心理医生“我”——西奥,还有置身书外的读者。就这样,一打开《沉默的病人》,我们便随着西奥破局的脚步,一步一步陷入这个故事里。

这个故事有多精彩呢?看看下面的成绩:

  • 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整整392天
  • 出版一年来,发行102个版本,热销45国
  • 世界范围内销量突破300万册
  • 2019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
  • 2019年美国亚马逊年度悬疑佳作
  • 2019年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悬疑佳作
  • Goodreads12万则书评疯狂推荐

可是,对别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悬疑故事。但在读了两遍之后,我愈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悲伤之艾丽西亚:“我没有杀死加布里耶尔。是他杀死了我。我只是扣动了扳机。”

这句话,出自艾丽西亚的日记。因为艾丽西亚在杀死丈夫后一言不发,所以日记就成了了解艾丽西亚的一个途径。

而在开篇的日记里,就写着“因为我对他的爱简直无以复加。他无疑是我生命中的最爱。”之后,“秀恩爱”几乎就是整个日记的主题。

她有多爱她的丈夫呢?她像爱“耶稣”一样,爱着他。因为作为画家的艾丽西亚,把丈夫画成了耶稣。无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艾丽西亚都疯狂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

为了丈夫,她不惜淡出朋友圈,更换画廊,甚至怕丈夫悲痛,就连遭受丈夫哥哥的性骚扰都对其隐瞒。

她说:是加布里耶尔拯救了我——就像耶稣一样。他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无论他做了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爱他。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

原以为无条件地付出,可以换来自己渴求的“爱和安全感”。可当她告诉丈夫,有人在“偷窥”她时,他只是将她推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心理医生那里。

原本已经在婚姻中获得“稳定情绪”的艾丽西亚,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分崩离析。直到丈夫被枪指着逼问“不是艾丽西亚死,就是你死。由你来选择”时,丈夫轻声说:我不想死。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这是艾丽西亚第三次被自己所爱的人宣判死刑。

第一次是母亲。小时候,母亲将她绑在车后座上,然后开车飞快撞向一堵红色砖墙。她说,母亲想杀的不是自己,而是她。

第二次是父亲。母亲死后,父亲变得歇斯底里。甚至说出“为什么不让艾丽西亚替她去死”这样的话。而偏偏又被艾丽西亚听到了。她说:“爸爸刚才——杀了我”。

就在她听到枪响,却发现自己没死时,耳边传来“他背着你跟我老婆偷情”的声音……

她的父亲突然浮现在她眼前。她想:我永远得不到安全,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接着,朝丈夫的脸连开5枪。之后,她一言不发,被送进了心理诊疗所。

可怜的艾丽西亚,被小时候的心理伤害所控制,逐渐走向绝境。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心理伤害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

“你对自我价值的意识会在你的内心爆裂,它所造成的巨大的痛苦,大得无法感觉,所以你只好将其咽下,加以压制,将其埋葬。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与伤害的源头渐行渐远,逐渐与之脱离,逐渐将其淡忘。可是有一天,所有的伤痛和怒气会瞬间迸发,就像从龙的腹中喷出来的火——你会拿起一支枪。”

我始终坚信,人性是善良的。之所以会有恶果的产生,是因为人在出生后,内心被埋下了“恶”的种子。这颗种子就在那里,也许永远不会生根发芽,但一旦有了足够的“养料”,它势必会破土而出。

恶的种子并非一个人作恶的根源,而是恶的反射。曾经对孩子“施暴”的人之恶,反射到如同白纸一般的孩子身上。

一如作者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与伤害渐行渐远。正常人尚可把握善恶的平衡,但有心理创伤的人则未必。一旦失去平衡,失去控制,这股恶就会随时爆发。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悲伤之西奥:“在某种程度上,抓住逐渐消失的雪花,就像抓住幸福一样;这种占有转瞬即逝。”

西奥作为心理治疗师,在艾丽西亚杀死丈夫6年后,蓄意进入艾丽西亚所在的心理诊疗所工作。他对读者很坦诚,他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并且在面试时撒了谎。

而随着调查的展开,看似顺风顺水的他,实在越陷越深。他对艾丽西亚越来越着迷,究其原因,仿佛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好奇:同样的童年心理创伤,同样的被背叛。

西奥亲眼目睹了心爱的凯西跟别的男人亲热幽会,一忍再忍想要杀死那个男人的冲动。最终跟随他们背叛的脚步,来到艾丽西亚面前。

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想要伤害艾丽西亚,相反,他一直想要帮助艾丽西亚。包括把她老公捆起来,也是为了让她认清自己老公的真面目。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是,身负心理创伤的艾丽西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事态就这样一步一步失控。而“我”在短暂的自以为“幸福”后,失去了得来不易的“平衡”。是“我”打破了沉默,那么也由“我”再度让其回归沉默。

这一切,他都心知肚明。所以,即便最后落入警察手中,他依旧可以平静地“打开窗户,伸手抓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我的指尖上消失。我笑了笑。”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抓雪花”是西奥少有的“幸福”记忆。西奥的童年,完全生活在对父亲的恐惧当中,无尽的言语虐待和身体伤害。他说:只要在父亲身边,我就永远没有安全感。

他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都是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抓雪花,就发生在父亲出差的一个夜晚。

在某种程度上,抓住逐渐消失的雪花,就像抓住幸福一样;这种占有转瞬即逝。包裹在这些记忆外层的痛苦,使那短暂燃起的自由之光显得倍加明亮。那是无际黑暗中的一点灯火。

后来,他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再后来,他遇上了心爱的凯西。一切似乎都步上了正轨。却不曾想,雪花又消失在指尖。

其实,西奥一直是那个不停地在追寻爱和幸福的孩子。只是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正如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像艾丽西亚一样,在懵懂无知的童年,西奥的心里,也被埋下了“恶”的种子。西奥一直在努力对抗那股恶的力量,却时不时败下阵来。

好在他并没有放弃,因为在“笑了笑”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又去抓另一片雪花”。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悲伤之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沉默的病人”的影子。

艾丽西亚和西奥,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细想,我们总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同的是,他们被原生家庭伤得太重,越陷越深;而我们,还有机会去察觉和疗愈。

父母因为人格不正常、经济状况不好、文化教育程度低、药物上瘾等问题,把自己的一些愤怒、厌世、不满、自我厌弃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因为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家暴打孩子,或者对孩子恶语相向:“你这个窝囊废”“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你真让我丢脸”“你怎么不死了算了”……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生长环境,就会对孩子造成原生家庭创伤。心理师金尚,曾在《重启人生》中,给原生家庭创伤做了三个分类。

除去躯体虐待和性虐待,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虐待”,比如情感忽视、情感控制、情感勒索。

面对这些伤害,无还手之力的孩子,只能以“沉默”应对。而那些“伤害”就像一颗颗恶的种子,悄悄埋进了孩子的内心深处。如何阻止种子生根发芽,便成了孩子一生的课题。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就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女主塔拉。她生长在一个充满暴力、控制、虐待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患有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父亲为了控制她,17岁之前都没让她上过学。

为了摆脱这样的环境,塔拉拼命自学,最终考上大学,远离家乡。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她最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她说,这都源自于教育。

是的,当我们察觉自身有“心理问题”存在时,请试着去追问,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如果源自父母,那么告诉自己,要“放下过去”,不要让他们的“戾气”毁了自己的生活;如果源自自己,那么尽快将自己“修好”,不要再把问题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沉默的病人》:为何一个悬疑故事令人如此悲伤?

写在最后

鲁迅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放在这里,一样适用。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很多“心理创伤”其实都是隐形的。如果我们不去发现,不去疗愈,就等于在我们的体内藏了一个“沉默的病人”。

没有谁不向往爱与幸福,与其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如主动将心中那一颗颗“恶”的种子替换成“善”的种子,然后静待花开、果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021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