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时期,有这样一个群体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红军队伍中被称为“红小鬼”的娃娃兵。
这些尚未成年,甚至只有十一二岁的红小鬼们,跟随着红军主力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与普通红军战士没有丝毫区别的艰苦长征,最终到达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种子。
例如,被总政治部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向轩,在9岁时就参加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经历万里长征后,最终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红小鬼们并非是红军长征时期的特例。早在红军长征之前,红军队伍中就普遍存在着这些尚未成年的红小鬼们。
而这其中,1933年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无疑是红小鬼数量最多、经历最为传奇,战果也最为丰富的一支“红小鬼”队伍。
自毛主席等人率领中央红军开辟中央苏区之后,这片位于江西和福建之间的红色根据地,就成为蒋介石眼中的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众所周知,蒋介石对于红军和共产党的仇恨甚至已经达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步。在蒋介石眼中,红军对于他的威胁之大,甚至已经超越了日寇等列强。
所以,蒋介石对于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在对于中央苏区的第4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屡败屡战的蒋介石立刻部署百万大军,再次对于包括中央苏区的红军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全面围剿。
而这其中,负责围剿红军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兵力高达50余万,面对如空前严峻的形势,当时的中共中央局在1933年2月8日开始了“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100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号召。
一时间,扩红行动席卷各个红军根据地。也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兴国模范师、瑞金模范师、红军工人师等红军部队纷纷建立起来。
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发出了“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1933年5月,少共中央局5月20日发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发出号召后,根据地上下掀起了热烈的参军运动,青少年参军的热情尤其高涨,1933年9月,前后先后有7个少先队模范团参加了红军。
这些来自各个县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纷纷拿着梭镖长枪在宁都地区集结,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有1万多人参加了少共国际师,这其中,共青团员占到了70%以上。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县城举行授旗仪式,宣布正式成立。
在少共国际师成立的大会上,这些刚刚参加的年轻红军战士们参加了检阅,检阅完成之后,少共国际师在军委代表的宣布之下,被编入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第15师。
当时少共国际师下辖三个团,分别为43团、44团和45团。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后,林彪的三杆枪之一,他最倚重的战将陈光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政委为冯文彬,政治部主任则为罗华明。
不过,冯文彬当少共国际师的政委时间很短,很快,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肖华就被军委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而当时,萧华甚至还未成年,年仅十七岁。
因此,少共国际师从师长、政委到普通战士,都以巨大的优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队伍。少共国际师成立之时,指战员的平均年龄还不满18周岁。在全师队伍中,十四五岁的战士比比皆是。
然而,年轻丝毫不影响少共国际师的战斗力,青少年本身就是最为激情澎湃的年龄阶段,而从根据地成立时就接受了红色教育的少共国际师指战员们,对于中国的革命更是无比热情,因此,少共国际师上下士气极为高昂。
少共国际师宣布成立之后,由于这些年轻的红小鬼们并没有战斗经验,因此,他们此时的主要任务为接受全面培训,对于军队纪律、革命理想、刺杀、投弹等科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训练。
当时,由于红军几乎没有工业实力可言,再加上频繁的战事,因此,少共国际师的武器十分简陋,他们的装备大多是队员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红缨枪、梭镖等武器。
直到红三军团打下了福建沙县,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师之后,少共国际师才从前线搬来了缴获的一个团枪支弹药,真正了装备了大量火器。
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军事和政治训练之后,已经初步掌握军事技能的少共国际师开始开赴第5次反围剿前线,与国民党军队真正的作战。
而众所周知,第5次反围剿的战争是极为惨烈的,尤其是因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装备、人数等诸多方面都居于绝对劣势的红军,不得不在正面战场与国民党打起了堡垒战和硬碰硬的攻坚战。
因此,虽然红军指战员表现得极为英勇顽强,但是,面对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和飞机大炮,红军损失依然极为惨重。正是在如此惨烈的情况下,少共国际师开赴前线开始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而在战场之上,少共国际师的表现不弱于任何一支革命队伍,哪怕首次作战,少共国际师依然打得有声有色,战场上的他们机智、顽强、勇敢,但又十分悲壮,许多尚未成年的红小鬼牺牲在战场之上。
不久之后,少共国际师再次换了师长,这一次,师长为吴高群。少共国际师开始在师长吴高群和政委肖华的率领之下,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上,与拥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作战。
1933年12月,在在黎川东南部团村与敌人三个师作战时,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被国民党炸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1934年春,少共国际师的番号发生了变化,被改为红一军团红15师,师长则为独臂将军彭绍辉。
此时,在博古李德等错误的指挥之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之中损失愈发惨重,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1934年10月初,被赋予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任务的少共国际师与国民党的优势兵力在石城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就是著名的石城保卫战。
面对拥有飞机大炮的国民党军队,少共国际师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搏杀,正是在这场战斗之中,1万余兵力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五千多红小鬼血洒疆场。最终完成任务撤出时,少共国际师兵力只剩下5000余人。
然而,即便包括少共国际师在内的红军队伍浴血奋战,表现极为英勇,但是,他们依然未能挽回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基本被国民党占据,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8.6万余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出发前,少共国际师被补充了2000多名战士,兵力有了稍稍恢复。然而,在长征之初,同样因为博古、李德仁等人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依然面对着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包围和围剿。
红军队伍在踏上长征之路后损失依然十分惨重,尤其是突破国民党重兵防守的湘江防线时,中央红军损失过半。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队伍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损失用惨重都不足以形容,可以说,中央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节点。
也正是在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被赋予了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的任务。当时,这支平均年龄不满18岁的年轻部队在湘江边上,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他们在师长彭绍辉和政委肖华的率领之下,与敌人进行了无比艰苦而惨烈的战斗,在整整5天的时间内,面对拥有绝对优势的敌人,少共国际师始终牢牢的坚守阵地,最终完成了掩护中央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
然而,也正是在这场无比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少共国际师再次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湘江战役之后,少共国际师和中央红军其他多数部队一样损失过半。
正是因为这样无比惨烈的损失,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而此时,只剩下2700余人的少共国际师被编入了红一军团。
也至此,存在了一年零164天的少共国际师被取消。
红军长征前全国红军总数量约30余万,经历万里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后,红军三大方面军已经不足3万。
而这3万人,还并非全部从根据地出发的红军指战员,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红军战士来自长征路途中的扩红,红军长征的伤亡率之高可想而知。
少共国际师由于普遍由红小鬼组成,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他们的体力、耐力等多方面都不如成年人,因此,少共国际师伤亡尤其惨重。在短暂的历史之中,有超过1万名少共国际师指战员牺牲在异乡的土地上。
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幸存的少共国际师指战员的战斗意志,他们跟随红军主力爬雪山、过草地,最终胜利到达陕北,而这些红小鬼们最终也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解放军将领们进行了授衔,而在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之中,少共国际师走出的将军高达24名,其中上将2名,中将3名,少将19名。
当然,除了巅峰时期兵力高达1万余人的少共国际师之外,红军长征队伍中还有一支队伍也以红小鬼著称,他们就是孤军长征最早到达陕北的红25军。
当时的红25军本身就是红4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之后的红军遗孤和子弟组成的。因此,红25军的年龄普遍都很小,长征时期,红25军应该是红军各支长征部队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
红25军的指战员平均年龄虽然没有少共国际师小,但是,平均年龄也不到18岁。出身红25军的开国少将刘华清就曾回忆到:“(红25军的)战士们很大一部分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的更小”。
然而,这支年轻的孤军长征的队伍却最早到达陕北,而且最为奇迹的是,这支主要由红小鬼组成的队伍还成为红军长征各部队中唯一一支兵力不降反增的队伍。
他们从长征出发前不足3000人,到达陕北之后,居然有4000余的兵力,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