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之前,德国的科技遥遥领先。
在物理、化学和医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人数分别为11人、18人和7人,远超同期任何一个国家。
二战期间,德国更是利用科技优势,研制并投入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
空气动力学、燃料、制导导弹、弹道导弹、红外探测和V-1发动机等诸多方面技术都领先于盟国。
此外,德国还率先开展了原子弹研制计划。
先声夺人
如果一旦德国先研究出来了原子弹,后果不堪设想,这让美国人坐立不安。
于是,在1943年秋,美国组建了“阿尔索斯”谍报队。
为此,他们详细梳理了德国重要的铀矿、实验室、工厂以及50多名德国物理学家的信息。
甚至打算抢夺德国原子能专家,拆除所有相关设备,抢夺有关原子能研究的文件和材料。
不过,一切还好,德国的原子弹研制并不顺利。
但是,该计划在二战期间依然收获颇丰,调查了70多所学术机构,提交了近400份科学报告。
这仅仅是对德国科技资源争夺的一个先头战。
1945年,在盟军攻入德国之初。
英美两国成立了特别作战部队,打算立即接管和占领与战争有关的德国科研或武器研发及制造设施。
此外,还设立了情报机关派相关人员调查这些设施,并找出德国境内所有关联军工科学的信息。
1945年年初,两国牛刀小试,采取联合行动将德国境内1100吨高质量铀矿石,成功转移至美国。
同年4—5月,英美拘捕了10位德国原子科学家,并将他们拘留在英国长达一年时间,其中就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托·哈恩和维尔纳·海森堡等人。
到1945年夏,他们完成了3377份德国目标设施的调查报告。
1945年7月,一项名为“笼罩”的秘密军事计划出笼。
美国人将350名“精心挑选的、稀缺的”德国科技人才转移到美国,利用他们的专门技能帮助美国进行军事技术研发。
同时,英国也开展了“副参谋长计划”,提供给德国军工研发的人才就业的机会,从而帮助英国开发新式武器。
在二战结束之际,两国还开展了代号为“逆火”的秘密行动,收获了500多名从事V-2火箭研发的人才。
瓜分占领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盟国就战后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德国以实物形式偿付盟国损失。
赔偿方式主要有三种:
1.没收德国财富,包括设备、机床、船舶、车辆、专利等;
2.当年交付的产品;
3.德国的人力资源。
其中,前2项赔偿估值约为200亿美元。
波兹坦会议又确立了分区赔偿原则,除了对德国的索赔之外,还可以没收各自占领区内的资产和德国国外投资。
同时,苏联可以在苏占区获得赔偿,还可拆除和搬迁工业设备作为战争补偿。
当然,科技人才更是英美苏等战胜国觊觎的目标。
从德国苏占区抢夺了大量科技资源,基本实现了消除德国军事威胁、提高自身科技实,还可以在苏联开展科技对抗中获得优势。
为了掌握更多的德国科学家与技术,美英两国也积极抢占原本属于苏联占领区的军事科技资源。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正式确立了战后由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原则。
这些占领区内,资源分布并不均衡。
英国占领区是德国传统的工业区,工业基础最为雄厚,且拥有大量科研设施。该区域内原德国威廉皇家研究院共有17所,并有31家工业研究设施与军工生产相关。
美国占领区科研设施数量仅次于英占区,共有8所威廉皇家研究院;
此外,还有28所与军工相关的工业研究机构,其中6个机构从事和V型武器相关的研究,5个与雷达研发相关,其余17个机构重点从事航空航天、军械军备、重型机车的研究和生产。
苏联占领区的面积是四个占领区最大的,其农业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在该区域内有43家关联军工生产的工业研究设施。
同时还有数量庞大的军工厂和实验室,大量科技工作者掌握着相关武器生产和应用技术。
1946年10月,苏联开展了代号为奥索维阿希姆的秘密行动,夺走了2300名德国军工科技人才。
此外,苏联还大规模搬迁了德国工厂、设备和相关人员,并在其原子弹计划中启用了大量德国科技资源。
犹嫌不足
战争未结束之前,英美已经收获丰厚,但是这些资源被苏联利用,英美心里觉得非常不满,开始深挖苏联墙角跟。
当时开展了许多行动,将苏联占领区的科技工作者迁出苏占区。
同时,也开展更大范围的行动严格控制相关军事科技人才向苏占区流动。
英国在1946年12月批准了此项举措,并在1947年1月正式开展了代号为“火柴盒”的秘密计划。
仅在该计划最初三个月内,英国就对106位德国科学家进行了评估,并将其中74人及其家属撤出苏占区。
到1951年,共转移了469名苏占区德国科技工作者。
在美国和英国密切配合下,两国从苏占区迁出的德国科技人员涉及电子、动力、物理、化学、化工、冶金、航空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军事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全覆盖。
英国最早提出了将德国科技资源引入本国,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这一主张。
1946年1月23日,英国正式通知美国:英国政府已决定让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服务于英国民用工业。
盟军远征军司令部解散后,在英国与副参谋长计划同时进行的还有一项由英国贸易局支持的“达尔文专家”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将德国科技工作者引入英国,服务于英国的大众工业发展。
1946年3月8日,该计划选用了200名掌握关键技能的德国科技骨干人才。
在英国的推动下,美国在1946年3月发起了一项代号为“回形针”的计划,该计划是二战时“笼罩计划”的延续,但是将任务的范畴从军事转移到民用科技资源收集。
1947年夏,美国推出了“国家利益计划”。
次年,紧接着又推出了“63计划”,允许德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就职于美国有军工背景的企业,在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工作。
当然,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柏林。
虽然德国首都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柏林也采用分区管理的原则。
柏林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
其中,仅美占柏林地区就集中了100多处研究设施。
1946年,美国人还查明了柏林美占区1500多名德国科学家和技师的姓名和住址。
截至1950年,共有665名德国科技工作者签订工作合同,并赴美工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柏林成为了德国科技人才从苏控区流向盟国西部控制区的重要通道。
彻底“分享”
除了以上行动,英美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秘密行动。
1945年8月25日,美国开始把战时对德国科技和工业调查项目转型为战后的商业和工业发掘项目。
随后,美国开展了两项针对德国科技资源的收集计划。
对科技文件进行缩微拍照,派遣科学顾问及技术使团赴德考察。
对德国有科学和工业价值的文件进行筛查、挑选、索引和缩微拍照,并汇总和整理他们的报告。
还主要协调和整合各类军事、非军事机构进行各种科学、工业和技术信息的搜集。
开展对德国工厂的实地探查、询问相关人员、考察生产过程和产品、拍照采样、查看图纸和规划等工作。
截至1948年6月该计划结束之时,大约有625个技术团体和商业协会,3000多家工业研究实验室和数百所大学访问过技术服务办公室的记录和文件。
到1947年6月,美国共派出了4994名科学顾问和技术代表赴德国,并先后开展了2922次现场调查。
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这场战胜国对其科技资源掠夺战中遭受了惨重损失,其国内科技人才大量流出,相关设施和资料也被各占领国充分拆解、搬迁和利用,科研实力严重受挫。
1947年5月,美国陆军欧洲指挥部就公开承认,“回形针计划”使美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提前了10年。
仅在火箭基础研发中,那些年薪不超过3120美元的德国专家们就为美国节省了7.5亿美元支出。
在民用科技领域,德国技术为美国节省数十亿美元,并且使其技术领先他国数年的时间。
将德国科技资源进行成果转化后所带来的长期效益更可观,它可以直接提升两国的科技竞争力。
以空军为例,截至1952年,美国空军在“笼罩计划”和“回形针计划”中征用了七百多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直接贡献,就是提升了美国在近音速和超音速空气动力、风管、涡轮喷气飞机引擎、弹射座椅、机型设计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研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