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苏军在我边防军的英勇抗击下折戟沉沙,不光损失了边防总队长列夫卡昂上校等军官,连最新式的T-62坦克也被缴获。此仗让苏联大丢颜面,如何摆脱困境,找回面子,苏联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
苏联军方情绪亢奋,以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苏军元帅乌斯季诺夫为代表。格列奇科甚至宣称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为此他还主张对中国核基地进行打击。
莫斯科还设想过联合美国,共同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攻击。苏联军方主办的《红星报》公开发表文章,炫耀核武器的威力,声称要以核武器给“对手”以毁灭性打击。
苏联不仅是说说,它更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苏军的计划是先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瘫痪中国的军事政治力量,然后通过4条路闪击中国内地。一条是通过哈尔滨直击沈阳;一条通过内蒙古直冲北京;第三条是进攻新疆的乌鲁木齐;最后一条派空降部队空降兰州。
按此方案,苏军计划一周就攻到北京,打一场闪电战。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这个计划并没有被实施,不过在当时,中国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战争威胁。
那么,气势汹汹的苏军为何没有将计划付诸行动呢?
这里面有内外几方面原因。
先看苏联自身。
苏军在二战中表现出的战斗力令人震惊,当时最先进的T-64在全球也是引领潮流的先进坦克,钢铁洪流确实不是盖的。
二战时期苏军的大纵深装甲战术让人记忆犹新,苏军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让我国也是非常紧张,以至于当时军委有人提出要修建人工山形成“马奇诺防线”,来抵挡苏军推进的战略构想。
这是给外界的印象,其实苏联自身也有说不出的苦。
首先这个“陈兵百万”,是我们的说法,只是个虚数而不是实数,是为了宣传苏军数量之多,引起大家重视。
陈兵百万只是虚数,苏联在中苏边境兵力最多的时候,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有关,冷战铁幕之下,中美关系正常化后,让苏联认为中国对它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部署了大量兵力,苏军兵力之最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邓小平访美。此时美国将中国视为对付苏联的战略伙伴,根据美国提供的情报,这时候苏军在两国边境部署了54个师,大约70万的兵力。
此外还有部署在蒙古的一些苏军, 加上这些军队,苏联可以用于进攻中国的兵力,不超过80万。
而在珍宝岛冲突发生后,苏联迅速调集远东军区的4个集团军的55个师部署到远东和外蒙古,兵力也就在70-80万之间。
这实际上就是苏联能调动到远东的实际最大兵力了,如果要再多,那就将影响到它的整体战略,这点下面再说。
七八十万大军或许很吓人,但当时中国的兵力是400万,而且还有数量庞大的民兵队伍。
人数只是一方面,经过抗美援朝的淬炼,解放军进步神速,是世界公认的“最强轻步兵”。
这个称号其实有些无奈,因为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的重武器少得可怜,即便如此,英勇的志愿军还是在朝鲜半岛击退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军。这场战争也宣告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了。
此战后,解放军的装备也开始脱胎换骨,再也不是小米加步枪。受苏联影响,中国同样重视重武器的装备和使用,拥有了为数不少的火炮和坦克。
虽然苏联在装备上仍占据优势,中国与它却并没有代差,七八十万苏军虽多,但性质是侵略,与解放军保家卫国的战斗决心不可相提并论。再加上客场作战,地形因素、后勤补给等都对苏军形成着制约,单凭这些军队,是无法将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击败的。
在这方面,美国智库当时曾进行过计算,根据它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的说法:如果苏联打算像攻占柏林那样占领北京,至少需要145个整编师。
这与当时邓小平的估计接近,他说过,苏联要想入侵中国内地,“起码要从欧洲调200万兵力”。
苏联自己也不会不知道,这几十万人撒出去容易,能不能回得来就很难说了。
计划做得很好看,但一个星期攻占北京无异于天方夜谭,打中国不是一场闪电战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做好全面战争乃至世界大战的准备,苏联自己对此是半点信心也无。
再看中国。
苏联咄咄逼人,中国绝非毫无准备。
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我军也一直在加强备战。考虑到苏联可能发起攻击的路线,解放军针锋相对在北方部署了多达170万左右的兵力,其中包括了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四大军区的86个主力师,23个守备师。
要是加上地方上的民兵,数量更加庞大,对苏军形成了兵力的绝对优势。
高层对此未雨绸缪,成立了以周总理为组长的全国防空领导小组。毛主席发出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和“准备打仗”的号召,要求“时刻准备歼灭入侵之敌”。8月28日,中央发出紧急动员令,当天,军委命令东北、华北和西北人民解放军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10月中下旬,战备运动进入高潮,全军共疏散94万余人,4100多架飞机、600余艘舰艇和大量坦克、火炮及车辆。
为了应对可能的威胁,中国已做好了准备。
挟二战余威的美军尚且在中国军队手下讨不了好,苏军自比美军又如何?况且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解放军的装备已于建国之初不可同日而语。苏军若敢来,必将遭受失败。
除了这些,还有更让苏联忌惮的。
苏联扬言要对中国发动核打击,但可别忘了,中国也是有核国家。
中国不光早有了原子弹,1967年6月氢弹也已成功试爆。当时,空军安装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已在1968年首飞成功,并于1969年批量投产,它可以携带一枚百万吨级的核弹,也对苏联形成了不小的核威慑。
另外,随着中苏逐步交恶,中国也在东北和西北增加了中程导弹的数量。
这些更让苏联不敢轻举妄动。
除此以外,苏联还需要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一改赫鲁晓夫的接触政策,奉行的是全面攻势的全球战略,为此华约与北约剑拔弩张。
欧洲是双方的战略重心,陈兵都达到数百万之巨,苏联在欧洲的压力远远大于远东,北约对苏联形成了极大牵制。
苏联在远东发动战争,势必影响到欧洲的力量对比,进而改变战略平衡。
而当时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美国更需要中国牵制苏联,它不会容忍莫斯科在核战争上冒险。尼克松和副国务卿理查森先后表态,美国“不会容忍他们那样做”。美国不但拒绝和苏联一起打击中国的核设施,并且将苏联准备攻击中国核设施的消息通过波兰大使馆告诉了中国驻波兰大使。
显然,美国和北约不会坐视苏联的行动,这与它的全球战略不符。苏联如不管不顾,执意进攻中国,则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同时与中国和北约开战,哪个国家也没这么强的实力,对此莫斯科自然是心知肚明。
种种因素,让苏联高层不敢轻举妄动。虽然勃氏曾倾向于军方,但在柯西金和安德罗波夫这些政治家的反对下,终于同意坐到谈判桌上,争端最后得以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