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阴雨天怀人,和辛弃疾一起赏读陶渊明停云赋
59岁的辛弃疾,离他生命的终结还不到十年。辛弃疾死于68岁。其实在宋朝承平时代,这样的年龄并非高寿,尤其对于辛弃疾来讲,他身体素质良好,二十二岁,以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金国大营,成功劫出叛徒,可以看到他身体素质的优越良好。陆游尚有85岁高龄,何以身体素质好的辛弃疾反而只活了不到七十岁呢?
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常年志气压抑,刻意沉湎在酒中。虽然无法知道宋朝酒的度数有多高,但是辛弃疾长年喝酒,并非养身,而是刻意麻醉他的悲愤,抒发他的苦闷慷慨。
59岁的辛弃疾,已经非刻意隐居长达10多年,不是他不想做官,而是他的官职在41岁时被弹劾罢免,因为他主张抗战,一味妥协的南宋朝廷,忌惮他的名望,捏拿他的错处,比如他严格管理下属,爱护百姓,想在浑浊的官场上保持清正,却被人诬告是酷吏。虽然此后有几次做官,但时间都不长。好在辛弃疾少年归宋,声望极高,积攒了分内的家产,又因为他善于经营,所以四十来岁就在江西兴建了庄园,以农养家。
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56岁那年,庄园失火。但是这一年,有资料显示他被剥夺了各种头衔,是出于别人的恶意报复?于是他在瓢泉乡间又建了一个住所。并在半山修建了一个亭子。这座亭子完工在两三年之后,命名为“停云堂”。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宋代 辛弃疾 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序言)
他说了建立这座亭子的理由,说,这地方的建筑,我都用贺新郎这首曲牌来写,祝福我自己新的隐居岁月,有一天,我独自坐在停云亭上,水光山色,自然和我亲近。我想了想,我心中的有些想法,大抵像陶渊明思念亲友吧。所以这个亭子叫做停云亭。
那么这里就牵涉到陶渊明,陶渊明比辛弃疾辛苦,因为陶渊明不是大地主,他是有田,但是过得和普通农民差不多,园子里种满蔬菜,需要亲自劳动,所以陶渊明没有财力建立一座中看不中用的亭子。但是陶渊明的住所靠近南山,他时常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就看到那自然壮美的山峦,写下美丽的田园诗篇。
陶渊明的归隐有多种因素,一是在做官的时候太知道官场的黑暗,以他的能力,心有忧患,却无法作为,二是他的家庭可能已经很贫困,没有出力种田的人,所以他必须为家庭负起责任来。所以陶渊明的归隐带着主动性。但是正是由于山居环境的艰苦,时常风雨阻塞道路,很多亲朋好友不能随时来他这里。
所以他写了《停云》一赋,表明是思念因为山雨隔绝而不能来的亲朋好友。
”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陶渊明《停云》节录
山居寂寞的心情。家里有酒,因为风雨,所有的愿望都不能达成。
那天上是低沉不动地停留的阴云,从上面飘下蒙蒙的雨,天地四方昏暗一片,连平地也变成沼泽。我只能在东边的房子里看着酿好的酒。
那些朋友在远方,我只能等着。因为船和车都不通啊!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写了春夏山区那种低沉压抑的气候。在这种环境中,人会变得格外感伤。
实际这首诗最适合夏天阴雨读,因为被困在阴雨不定中的心情,让思念变得格外清晰难受。
张爱玲《小团圆》里,有句经典美句,”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是陶渊明这句“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最凄厉的情感注脚。
所以停云两字,在古典文学里,多半是阴雨天气,思念亲人朋友。
那么辛弃疾将亭子特意命名为停云,自然是致敬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但是又有不同,因为辛弃疾是被迫隐居的。而他真正的亲人在哪里呢?在北方金国。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匹马归宋,他以为很快南宋会看到金国沦陷区人民的斗志,会里应外合,迅速收复辛弃疾的家乡。
但是辛弃疾错了。他不但一生没有等到这个机会,而且南宋钳制主战派,一味妥协,将他所有的官职头衔全部扒掉,他就像蝴蝶努力想飞过沧海,结果连有限的翅膀也给他拔掉了。
辛弃疾在这首词和序中不断强调是特意用陶渊明的《停云》做的亭子名,不止是致敬陶渊明,更是一种悲愤和伤感,因为他被困在南宋的局中,时局阴云密布,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是被迫困在这里了。才有了不同陶渊明的那种悲愤慷慨。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 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我惆怅我老了,惆怅平生,知己零落,现在还活着几个?我的头发如同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只能笑笑,笑这人间万事。
辛弃疾当然笑,但肯定是苦笑。一骑归宋的少年侠客被岁月被时局折腾老了,他的梦想,渐渐不可能实现。那还在北方的亲人呀,你们和我一样在苦等还是妥协?这真的是无法把握的世间事,如此荒谬的现实。
问什么能够让我开心一点?辛弃疾的千古名句来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这是一个重大新奇,劈头盖脸而来的奇句。
在上面还说自己白发丛生,已经衰老,却转头一句,超越了现实,我看见这青山永恒,在这多阴多雨的季节露出了他非凡的妩媚动人,我想青山看见我同样有知己之感,因为我也是这么在灵魂深处永恒的伫立和守望啊!
这是被压抑在岁月中灵魂的爆发。看起来我是老了,可是我的精神还在,我的守望还在。
我和这绵延青山在灵魂上是一样的,那种笃定,那种守望,那种慷慨磅礴,都相似。
这句诗否认了自己的衰老,那衰老只是久无共鸣的压抑,不关本质不关本心。
辛弃疾是一条被南宋刻意束缚的龙,但是不妨碍他虎啸龙吟。
我喝一杯在窗前,想陶渊明此时停云诗写完,是和我有类似的状态吧。辛弃疾想象陶渊明客人不来,干脆自己喝掉待客的酒,以图一醉。那些求名求利者,岂知,这山野美酒的风味?
在喝到沉酣时,回头长啸,看着天边风起云涌,那风为我起,那云为我涌,我就是风云中的青山,幻化成一条恣意翱翔的龙啊!
实际辛弃疾也清楚,陶渊明不是他,他远比陶渊明惨烈。因为陶渊明的亲友不过因雨不来,或者也是困在晋朝的压抑里,但总还有机会。
但辛弃疾的亲友在哪里?那是需要靠打仗才能解救的故国乡民。他的悲愤和思念远比陶渊明深重。
所以他大胆地说,我不恨我见不到古人,我恨古人哪里有我这样的遭遇和让人癫狂的压抑?我不能不狂,年轻狂在纵横杀敌,如今狂在千杯买醉,啸气冲天!
但是知道我的,没有几个人呀!两三人,而已。
辛弃疾用了陶渊明停云的典故,因为只能如此,在他之前的古人有过他这样憋屈的经历没有?没有!
这首词屡次用陶渊明停云的典故,但是意境和情感是早已经冲破了的。
落脚在青山。这不是陶渊明的青山,那是一种闲适,这是辛弃疾的青山,自然有根子的龙盘虎踞。虽然南宋如此昏聩,虽然辛弃疾被迫隐居,但是那收复河山的梦想,对北方家人永恒的思念和守望从来都没有改变。
只是可惜常年的压抑,让他沉湎于酒,等到60多岁,南宋破天荒启用他时,他已经重病缠身。他无奈临死前大呼“杀敌!”
英雄等老了自己,但那停云之思,青山之气,永恒在他的词里和灵魂里。
陶渊明的停云,惆怅而美,辛弃疾的停云却更深沉悲壮。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