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国宝司(后)母戊鼎为何少了一只“耳朵”

国宝司(后)母戊鼎为何少了一只“耳朵”

文|公孙虿

近代中国的文物破坏与流散,外国势力的介入应当是最主要的动因。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和各种面貌的探险家、收藏家亲自动手,搜罗发掘中国的珍贵文物,或在战乱中将文物破坏;另一方面,他们的贪欲也刺激了一些中国人中的败类,促使他们盗掘古墓以求宝物,或将自己祖先传下来的珍奇异宝出售,以换取金钱。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掠与焚烧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军队对北京皇家宫殿园林的破坏和抢掠也非常野蛮。人们都记得火烧圆明园,但也应当记得,八国联军侵华时,虽然没有火烧紫禁城,但将《永乐大典》副本付之一炬。这部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书籍,自明朝永乐年间诞生以后数百年,就只有正、副两本,正本早已不存,副本屡遭劫难,加之官员盗取,本就损失严重。到庚子年一把大火,直接让《永乐大典》彻底消失,只有极少量幸免存世。这毋庸置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典籍孤本、历史记载、思想结晶、诗词歌赋都随着这把大火而灰飞烟灭。

在外国侵略势力中,与日本侵略者相比,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又是木匠见鲁班了。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方方面面的破坏,可谓罄竹难书。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物的破坏和掠夺自然不必多言,相信大多数读者心里都有数。每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五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究竟被日本人搞到哪里去了?这是日本侵略者破坏中国文物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如果不是抗战前许多学者排除万难将大量珍贵文物转移到大后方,可以想见,会有更多极其重要的文物将莫名其妙地消失。

国宝司(后)母戊鼎为何少了一只“耳朵”

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参观司(后)母戊鼎展出

日本侵略者不仅对已有文物垂涎三尺,对那些刚刚出土的文物也保持密切的关注,准备随时掠走。譬如著名的司(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当时安阳已经沦陷,殷墟考古队早已撤走,当地村民开始在考古队重点工作的王陵区一带进行盗掘。司(后)母戊鼎被挖出后,很快就被日本人盯上。当地村民只得尝试将司(后)母戊鼎出售给北京的古董商,以防大鼎落入日本人手中。但因为鼎实在太大,无法运输,只能将之分割成小块再带走。当时两个鼎耳已被锯下,一只鼎足也已经开始切割,但司(后)母戊鼎的发现者吴培文等不愿大鼎被破坏,停止了切割和出售,而是将大鼎埋在庭院地下,以避免被日本人抢走。抗战胜利后,大鼎被挖出,献给蒋介石作为贺礼,此时的司(后)母戊鼎就是没有鼎耳的,还有照片流传。新中国成立后,经多年寻找,只找到一只鼎耳,另一只至今仍无下落。所以今天我们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司(后)母戊鼎,实际上是“一只耳”,另一只鼎耳是后来仿制加上的。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88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