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蹴鞠,早期也称蹋鞠,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脚踢或者蹋球。考史料记载,这种运动早在黄帝时期就初具雏形,而至两汉三国时期,娱乐性的蹴鞠活动就开始流行开来,康庄驰逐,穷巷踏鞠,并逐渐演变成表演性、竞技性的一种游戏,且有图有真相,汉代的画像石中反映蹴鞠的场景经常可见,后在冷兵器时代逐渐成为训练军士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而发展到唐宋时期,由于充气球的出现,蹴鞠运动达到了史上的巅峰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成为一种风靡一时的全民运动,南宋时期甚至出现了相当于现在足球俱乐部性质的蹴鞠组织,成为蹴鞠史上的最高光时刻。而至清代中后期,现代足球的引进使这一运动逐渐衰落,踢毽子取而代之。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东汉 画像石《蹴鞠图》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汉代 画像石《男子蹴鞠舞》

简单回溯蹴鞠运动的发展史,可见这样的娱乐运动早已有之,至今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含有蹴鞠图样的达二十多块。而就真正成熟的绘画作品而言,蹴鞠图这一题材最经典的画面构成乃是宋太祖蹴鞠图,这几乎成了历代蹴鞠图题材的源头活水。据史料记载,南宋苏汉臣场景以宋太祖与众大臣蹴鞠的场景而创作过一幅蹴鞠图,描绘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太宗赵光义、宰相赵普以及石守信、党进、楚昭辅在一起蹴鞠的画面,甫一面世,即成经典。而尽管这幅画至今已不复可见,但宋代苏汉臣的一幅《长春百子图》中就绘有童子蹴鞠的画面,画面中四个童子中,右侧一个童子正在用脚踢起一个色彩艳丽的球,而旁边的三个童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个童子踢球。而从宋代的传承下来的文物看,蹴鞠这一运动在宋代不分男女老幼都对此热爱有加,比如宋代瓷枕中就有女子、儿童单独蹴鞠的图样,而且还有蹴鞠纹饰的铜镜等,可见这一运动在民间普及的程度。南宋马远有一幅《蹴鞠图》是反映大人们聚在一起蹴鞠的场景,画面动中有静,画面上半部右边一支树丫斜插入画,与飞在空中的球构成了一种动静平衡的态势,而画面下方一群人跃跃欲试在翘首仰望着空中的球,还有的一副悠闲自得事不关己的观望神态,从而使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紧张而又活泼的生动情趣,充满着生活气息。从宋代这些蹴鞠图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蹴鞠是深受各界喜爱的一种业余游戏,不拘男女老少和人数多少都可以兴致勃勃玩上一脚。总不免叫人想起朱自清散文《春》中写的那情景:“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南宋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卷》(局部)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宋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宋 蹴鞠纹铜镜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南宋 马远 《蹴鞠图》

就蹴鞠图而言,苏汉臣所描绘的宋太祖蹴鞠的场景更是成为这种图式中的最经典的画面,历代由此而临摹创作的作品中,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图式。究其原因,恐怕与宋太祖的身份息息相关,作为开国皇帝的天子身份在传统社会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这样一种皇帝行乐图性质的画面在民间备受推崇当然毫不为过。言归正传,元代钱选的《宋太祖蹴鞠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钱选在宋亡后不愿北上为官,他的这幅作品也许含有某种心迹的表白。仅从这幅作品来看,画面中六个人物中显然宋太祖占据着C位,而且身材魁梧神采奕奕,将宋太祖与臣子们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一起以蹴鞠来锻炼身心的场景描绘的细致入微而又意趣盎然,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雍容大气的格调,六个人物安排紧紧围在一起也许是特意为之,寓意着一种象征着团结的意味,钱选在这幅作品中题词意味深长:“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这样的题词从表面上看是对苏汉臣画作的一种仰慕之情,但其实从“天人革命”的喟叹中,隐含着对宋代江山灭亡的一种凭吊之情。而元代几乎与此同时期同为吴兴人的胡廷晖也曾创作过同样题材的《蹴鞠图》,这幅作品在构图上更舒朗,显然在构图上的象征意味似乎要淡了一些,似乎更有一种更接近于蹴鞠真实场景,毕竟蹴鞠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施展开来。明清时期这一题材的作品中也不乏佳构,文征明的《蹴鞠图》在人物安排上更忠实于钱选的构图模式,几乎如出一辙;而扬州八怪中黄慎的《蹴鞠图》显然在人物安排上更接近于胡廷晖的作品,而且通过人物之间距离的不同使整个画面别具一格,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上更注重突出各自不同的神态,生活嬉戏的气息更加浓郁,这一图式的早期的象征意味在这幅作品中几不可见,描摹的重点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位移,画中身穿龙袍宋太祖与赵普争抢球的画面刻画的极为传神,旁边观战的几位臣子也是神情各异,整幅作品线条爽利,笔意奇趣,以书入画的艺术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动静之间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闲情逸趣的滋味。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元 钱选 《蹴鞠图》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元 胡廷晖 《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明 文征明 《蹴鞠图》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清 黄慎 《蹴鞠图》

蹴鞠这种活动在明代依然有着广泛的基础,至清代已经渐行渐远渐无踪,这点在蹴鞠图这一题材的画作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宋太祖蹴鞠图之外,明代还有反映当时蹴鞠场景的画作,而清代几乎已经不复可见。比如明代《明宣宗行乐图》中就有蹴鞠场景的描绘,行乐图更多带有一种角色扮演的意味,端坐在亭子中间宝座上的明宣宗正襟危坐,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面前的一群人在蹴鞠,有点像如今坐在包厢中看足球比赛的画面,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蹴鞠在当时的流行程度。而明代杜堇的一幅《仕女图》中更是直接描绘出当时女子们聚在一起蹴鞠的场景,由此可见明朝对这项活动来说巾帼不让须眉,其参与人群与宋代不分彼此,但激烈性似乎有所减弱,更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游戏,以追求乐趣为主,游戏的成分成为这一活动的主旨,强身健体的“武”的一面已经渐渐消弭不见。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明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蹴鞠图|忙里偷闲,乘闲且复相娱嬉,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明 杜堇 《仕女图》(局部)

乘闲且复相娱嬉。梳理蹴鞠图的沿革历史,这一题材的表达重点逐步由早期的那种运动性质转变为娱乐性质,但其内在隐含的愉悦身心的性质却依旧有迹可循,参与其中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在蹴鞠中自得其乐,忙里偷闲,于嬉戏玩耍之中,感悟着蹴鞠这项活动中那种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的原初价值和原始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878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