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的腹地
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
有一块十分特殊而又神秘的地方
她就是曾经有着“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
它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如果你想了解宗教层面的固原,你就叫他西海固
如果你要探寻历史深处的固原,你索性把他称作萧关
这样,宁夏境内一个最具神秘性的州府便使你开始了灵魂之旅
西海固,一个地图上没有的概念
在地理上来说,是宁夏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隆德、泾源等六个县市的统称,区域内地形复杂,无数的沟、壑、塬、峁、梁、壕、川纵横交错,更是贫苦的代名词!
它不缺历史,不缺信仰,也不缺勤劳。丝绸之路从它身上穿过,各朝各代的铁骑更是留下无数的厮杀声。
千年古城,在萧关古道聆听战争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用足迹踏出的丝绸之路蜿蜒千年,宁夏可谓必经之地,因这条路而兴起的重要关塞—萧关(固原的古称),一度地位超然!
萧关,这个历史上重要的关隘,帝王出巡、文人出塞,都与它有缘,同时还是战争运兵、民族融合、中西文化交融的通道,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留下了璀璨的文化!
昭君出塞便是走的这条路,王维路过萧关更是吟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林则徐被贬伊犁也是走的这条路,透过这条古道仿佛可以清晰的看见朝代的兴亡交替!
萧关古道上留下过不少辉煌的古城与驿站,至今还有迹可循,如位于泾源县大湾乡境内的瓦亭古城,内城从高处看就是个琵琶形状,自汉唐起就雄踞萧关古道,向西,可翻越六盘山,向北,可直取固原。
▍苍茫之城
起先是狼烟。马蹄。刀刃倒卷。
血染黄沙……
若干年。
风吹。沙净。
马背上的鲜卑首领,匍匐在了一册汉语经卷的脚下。
若干年。
丝帛裹住刀刃。
美人一笑卸甲。
一个倦于杀伐的党项人,用提惯马刀的手
捏起了一支竹制的羊毫笔管。
又若干年。
原州城的集贸市场
熙攘的人群中,几个高鼻深眼的色目人后裔
用标准的西部汉语方言兜售着自产的羊皮和药材。
▍北海之笳
大雪覆盖了所有的事物:北海。雁阵。身边的羊群。
就连夜晚时听到的笳声
也是白的。
只有一个人,拒绝被覆盖
变白。
在胡天的八月,
在天地间,像一粒又黑又硬的石头。
十九年。
如今,对家园的思念取代了版图庞大的帝国
在我的记忆里,逐渐模糊,
缩小,
最终成为,另一粒黑色、坚硬的石子。
白色笼罩的山塬上,一粒黑握着另一粒黑,
像一盏灯,照着另一盏的
空洞。
▍过萧关
大漠还在。长河还在。落日还在——
像一个句号
拒绝了后来试图狗尾续貂的小诗人。
一座因为蒿草得名的雄关,最终
消失在了一蓬蒿草中。
那位候骑呢?
那些征夫、戍卒、守关的将军呢?
那些坚固的关隘、功业呢?
留下的,只有古道两侧,峡谷里的累累白骨。
只有废墟上,变换了时空的烟云。
帝国塌陷了,只有一首诗,像一道夕光
留住了它最后的辉煌。
只有一柱孤烟
继续把边塞的天空撑得高远、寥廓。
▍一座城
一枚纽扣
钉在胡服和汉裳的纽结处。
一支载着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驼队,在金戈和弓角的缝隙中穿针引线。
风吹。
一只悬挂在丝绸之路上的摇摇晃晃的马灯
响了又灭。灭了
又响。
风吹。
世纪的册页哗哗翻动,
历史深处的沙粒,打磨着高平古城墙体厚实的青砖。
风吹。
风吹动20世纪70年代
早已成废墟的高平城外的一片糜子地——
一个锄地的农妇
对着夕光举起了一枚锈迹斑斑的五铢钱,
透过方孔的光线,看到一列梦幻的驼队驮着华丽的丝绸逶迤西去。
高鹏程,1974年6月生于宁夏,客居浙东。汉族。中国作协会员。诗文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散文》等刊物。著有诗集《海边书》《风暴眼》《退潮》《县城书》《江南:时光考古学》,散文集《低声部》等,参加《诗刊》第22届青春诗会,就读于鲁院第21届高研班。曾获浙江青年文学之星、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人民文学新人奖、红高粱诗歌奖、国际华文诗歌奖首奖、徐志摩诗歌奖、李杜诗歌奖银奖等奖项。
本书为中国作协“一带一路”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
作者:高鹏程,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定价:38.00元
本书是高鹏程近年还乡考察和体验创作之旅后创作的诗集作品。在作者写下的这些诗篇中,大致使用了两重身份,涉及到了两块题材。
一是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事件的探寻者,寻求那些散佚在丝绸古道上的遗迹遗址,去把握它的未尽之谜和历史走向,它今天有可能被重新擦亮的荣光;
二是作为一个久居异乡的还乡者,重新审视故土风物的前世今生,去感知它貌似贫瘠的表面下那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度,书写一个离乡背井者的乡愁,一个还乡者的心灵皈依的道路轨迹。
【后记】:
这原本是一场试图沿着萧关古道,追寻散落在我的故土——这块神秘的大原之地的诗意旅途,但逐渐试图深入探究的途中,因为产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即便我们认为那些最有诗意的最美的句子,它的背后,同样连着霏霏雨雪,连着连天烽火,连着将军的白发征夫的泪水,连着背井离乡的无奈和刻骨铭心的乡愁。连着人心的凛冽和人心惟危。我想,这其实就是真正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