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稻六首致敬袁隆平:稻花花中王,一川明月稻花香
91的老人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至少在公元前12,000年到16,000年,中国人就种植水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先秦诗经《白华》
这是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先秦时代,种植水稻已经是很大的规模,将滮河之水,引到北边的农田里,让稻田浸透在水中。但是种稻谷真是一个体力活,妇女常常因为劳累而感叹伤怀,因为家里没有健壮的男子,耕种和收获都是极其艰辛的事。而古代,水稻是从野生到人工驯养,产量不高,意味着占用土地就会多。
而在广袤的土地上种植,绝大多数粮食会被奴隶主或贵族占有。
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大土地主拥有土地权。连曹操的儿子都忍不住感叹。
“居世一何不同。
上留田。富人食稻粱。
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
上留田。贫贱亦何伤。
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
上留田。今尔叹息将欲谁怨。
上留田。”魏晋 曹丕《上留田行》
想必曹丕在此时还没有当上皇帝。中国的古代的贵族,也有不少有一种天下为民的良心。他是这么看待土地,稻田和贫富的关系。
同样是老天留下来的土地,为什么。富贵人家可以吃得起稻谷和高粱,而普通的农民只能吃稻谷皮和酒渣?贫富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人的一生,粮食命运都要靠苍天做主,这一种不平等该怨谁?
这里我们通常会从土地的占有量,来谈贫富之间的差异,但另外有一点,就是古代的稻谷粮食产量不高,当交租税收之后,普通的农民并不能吃饱肚子。
曹丕的父亲曹操大力实行屯田制,实际就是用集约的方式开垦荒地,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整片土地和相对少的人力来获得粮食。但是粮食的亩产是有限的,还会受到天灾,病虫害的袭击,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农民,都会非常辛苦。
而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都会将粮食放在重要的地位。首先要保证大部分人有吃的,哪怕是糟糠,但往往会因为天灾,战乱,导致粮食不够吃,进而恶性循环。许多王朝的覆灭,都和粮食有关。没有吃的,整个国家体系崩坏。
农业为国本。唐朝的地方官重要的政绩就是你管辖的地方,收成如何。而普通的农民渴望丰年,因为风调雨顺的年景,会让收获有结余,丰衣足食。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朝张演《社日》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鼎盛的时期,国土面积高达1,237万平方公里,最高峰的人口6,000万,唐朝靠武力守护国家,在振兴农业的同时开展对外贸易。所以唐朝的前期和中期,是相对富庶的,粮食够吃。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农村,在中早期还不错,因为土地广袤,人民勤劳,而安定的生活促进农业的发展,立体经济发达,在湖边种植稻谷和高粱,养猪养鸡,还有空闲时间参加集体春社,在丰足的氛围里喝酒,享受太平。
当然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因为饥荒灾难频繁起义,最终唐朝覆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朝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北宋朝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以人为本政治相对开明的时代。北宋的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最后是学者估计当时有人口1.12亿。那么是什么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呢?
第1个方面就是。国家重视农业官员下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向山林要土地,向河滩要土地,像海边的沙滩要土地,甚至在水上发展农业。而且各种新的农具出现。
第2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水稻。他们从越南占城引出了耐旱早熟的水稻,向江淮两浙推广,精耕细作,优良的稻谷种子,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人口增殖打下了重要的粮食基础。
那么到了南宋之后,虽然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河山,但是大量的人才,涌入南方地区,向土地要粮食,也促进了南方的农业发展。
辛弃疾的这首词最让人动人的就是,人们沉浸在风调雨顺的丰年里,闻着十里稻花的香气,体会着田园的富足和美好。因为粮食代表着富裕,代表着发展,代表着将来,代表着更好更安宁的生活。
“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
余花毕嫔妃,以色媚左右。
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
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
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宋 舒岳祥《稻花桑花》
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知道稻花香是怎样的一种让人满足和期待的香气,因为那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稻花是花中的王,而桑花是花中的皇后。所有的花都赶不上稻花,因为它们徒有其表。当稻花飘香的时候,那意味着千万亩的稻子即将成熟。
稻子提供最美的食品,可以酿酒,稻谷更是能吃饱苍生,亿万人靠它养活啊!
“行歌曳杖到新塘,银阙瑶台无此凉。
万里秋风菰菜老,一川明月稻花香。”宋朝陆游《秋日郊居》
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安定都需要粮食做基础。所以陆游虽然很气愤南宋对金国妥协的态度,但是他每每回到农村,看到无限的田园景色,就感动于劳动人民的勤劳。使得最美的场景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两岸稻花香,一川明月照稻田,这是乱世中的安定和希望。
那么我写这么多是为了什么?是因为粮食是国家的基础。而我国当代的人口,已经接近14亿。古代的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在现有的国土上是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的。而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的育种专家,向土地要粮食,用科学提高产量,培育种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亩产高达900公斤,1000公斤,让水稻的亩产量翻了10倍。
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粮食自足,缔造大国繁荣,中华之伟大复兴,袁隆平老先生功不可没。
无论是十里稻花香还是百里稻花香,在稻花香里真正感受到了太平富庶,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梦啊。
致敬伟大的袁隆平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