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天一次读书会上,平阴博物馆馆长翟建平先生推介《浮生六记》一书。当时即觉好书,须读之为快。前几天到书店,《浮生六记》在目,仅一本,甚喜,莫非专候我乎!关于作者及其《浮生六记》,我荟萃、简述如下:《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沈复,字三白,号梅逸,工诗画、散文。据其所著《浮生六记》,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未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分六部分:卷一《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卷五 《中山记历》(伪作),卷六 《养生记道》(伪作)。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之痕,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笔墨缠绵哀婉,独抒性灵,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陈先生所言符合事实,同时也看出《闺房记乐》在整部书中的重要性。我读过全书,亦认为《闺房之乐》最能打动人心,最富生活情趣,最具美感。特别是沈妻陈芸,更是美善的代表;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如在眼前。难怪林语堂在其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的英文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两位国学大师都这么推崇此书,而不吝赞语。为什么对此书津津乐道?为什么作者叙述的夫妻感情让人难以忘怀?我想,这自然与当代人夫妻感情的疏离或淡漠(当然不是全体,只是一部分,或多或少)有关!而这种状况,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非常复杂。读此书,我自然地想到了归有光《项脊轩志》,林觉民《与妻书》。熟知这两篇美文者,定为描述的真纯情深的夫妻情而赞叹!卿卿我我,小鸟依人,互诉衷肠,谁人不羡!我这种联系,不仅让你自然明晓,而且富有美学意义。“有情人成眷属”,多么美好!应珍之惜之,不可亵玩焉。那就做一个称职的男人吧,做“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吧。
《闺房记乐》,为“六记”之第一“记”,最牵作者情,最动读者心。诗成四句,以表我心:沧浪亭边听雨声,倚窗对饮过三更。情深伉俪悲欢共,意趣天然泪水同。书中夫妻二人之乐体现在方方面面,让人羡煞爱煞。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文学气息。最爱关于“各种古文,宗何为是?”的对话,二人之文学观、审美观浑然彰显,提及“匡衡、刘向、司马迁、班固、欧阳修、三苏、贾谊、董仲舒、庾信、徐陵、陆贽、李白、杜甫”,以及《战国策》《南华经》,让你耳目为之一震。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余笑曰:“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知己。”如此的风雅、品高,人鲜及也。文学之谈如是,其他岂不亦妙哉!“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其妻陈芸的话道出了二人情深意笃之由。故而能够举案齐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可惜,“一灵缥缈,竟尔长逝”。其妻年仅40岁!沈复“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我不禁潸然泪下……卷二《闲情记趣》,记述夫妻二人观虫打斗、幽宅赏玩、护爱花草等美趣,足见其审美。从中看出其妻芸是如何“一个最爱的女人”:“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真是男人爱恋、女子妒羡啊。“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失去爱妻,怎不悲恸!每一个读者读此,既有温暖之意,更有凄凉之感。卷三《坎坷记愁》,顾名思义,自可想见其内容。沈复一生流离失所,穷愁潦倒,时时处处靠“借”钱为生。其子逢森早亡,其女青君年小即尝人生之苦,令人顿生怜悯。更有其妻芸积病缠身,依对丈夫情深而恋恋不舍,又毅然让沈复“续弦”。我不忍再写,唯有敬颂。诗人、散文家高岩芳说:“《浮生六记》读了以后,我竟然有种凄凉的感觉。”我想,这种“凄凉的感觉”主要是这部分内容(当然,全书整体基本如是)。卷四《浪游记快》,记述了作者四处游历之见之感,悲欢哀乐皆有。此“记”最后写游济南之“幽趣”,让我喜从中来:“山东济南府城内,西有大明湖,其中有历下亭、水香亭诸胜。夏月,柳阴浓处,菡萏香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冷烟,一水茫茫而已。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对济南情深者,这样的描述,这样的文字,又怎不心生爱意呢?《浮生六记》之语言亦由此可见一斑矣。无需多言。卷五、卷六,伪作,未读,故不写。若从写作借鉴看,作者将不同内容分开写(当然交融不可避免)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井然有序,眉目清楚。《浮生六记》,让我记住了沈复,其妻陈芸,还有不可言说的世情、人情……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经典作品如同长风而不去。《浮生六记》即是。
作者简介吴福木,山东东阿人,高级教师。语文教学专著三部,诗歌千首,散文百篇,各种评论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