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萨福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受赞誉的女诗人。柏拉图曾这样写道:“漫不经心的人声称缪斯只有九个,须知雷斯博斯岛上的萨福是第十位文艺女神。”
萨福(Sappho),(约前630年~约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莱斯波斯岛(Lesbos)的一个贵族家庭。据说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她是第一位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青年时期曾被逐出故乡,原因可能同当地的政治斗争有关。被允许返回后,曾开设女子学堂。古时流传过不少有损于她的声誉的说法,但从一些材料看,她实际上很受乡人敬重。
萨福:苏格拉底称她为“唯一的美人”
今天我们要说一位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古希腊女性,她叫萨福(Sappho)。
在西方,如果提到“诗人”,人们知道说的是荷马,而如果提到“女诗人”,人们则马上明白,你说的是萨福。
萨福不仅是诗人,她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第一所女子学校的创办人,以及女同性恋。
她的一生堪称传奇,但也备受争议。
如果用我们熟悉的人做比较,那她应该是李清照与武则天的结合。她的经历比李清照丰富,而才华则远超过武则天。
苏格拉底称她为“唯一的美人”,而柏拉图更盛赞她是,除了天上的九位文艺女神外,人间的第十位文艺女神。
古代人盛赞她的才华,而现代人更是将她当做女性解放的先锋。因此,如果我们想多理解一点西方,与世界文化接轨,那萨福绝对是要好好了解的。
1、成长
萨福于公元前630年,出生在莱斯博斯岛的一个富裕家庭。
莱斯博斯岛位于爱琴海的东北角,紧靠着小亚细亚半岛的西北海岸,这里是希腊人最早建立的殖民地,被称为爱奥利亚地区(Aeolis)。
这里不如南边的伊奥尼亚地区繁荣,但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也基本上完成了商业革命,各城邦纷纷建立了独裁统治。
萨福19岁时已崭露头角,她并不是因美貌而知名,相反,她身材瘦小,头发和皮肤都比普通希腊人稍黑。但她举止优雅,仪态超俗,具有内在的智慧。
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贵族诗人向萨福求爱,并写了一首赞美她的求爱诗:
戴着紫罗兰花冠、洁白而甜蜜的萨福,
我很想向你倾诉衷肠,但羞耻使我难以启齿。
不久,萨福参与政治活动,想要推翻独裁统治。
2、放逐
革命失败后,当权者十分忌惮她的声望与才华,于是,将她放逐到遥远的意大利西西里岛。
那时她才30岁。大约在这个时候,她嫁给了一个富商,但不久,丈夫便去世了。许多年后,她写道:
我现在有一个小女孩,美丽如金花,
我亲爱的克拉斯,我宁可舍去全世界,
也不能舍去她。
被放逐5年后,她回到了家乡莱斯博斯岛,并成为社会各界的领袖。
3、情感
她与弟弟十分依恋,但后来,她的弟弟爱上了一名埃及娼妓,这使她十分苦恼。
此时的萨福感到了寂寞,她体会到,生活既需要热情的投入,也需要感情的寄托。
于是,她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女子精修学校,教授少女诗歌、音乐和舞蹈。她称呼这些学生为“伴侣”,并逐一和她们发生恋情。
就在这一时期,她创作了大量描写爱情的诗篇:
爱情好像下降的疾风,
横扫橡叶般的震撼我。
当时,萨福喜欢一名叫阿提西斯的女学生,但阿提西斯接受了一个少年的求爱,萨福写了一首诗来发泄她的嫉妒:
啊!我欲语无言,肝肠寸断,
我热血沸腾!火辣直冲双颊。
四肢颤抖,汗如雨下,
面枯胜秋草,难堪死神缠。
我蹒跚,我得之于爱情的是恍惚失身,而非狂喜。
后来,阿提西斯的父母勒令她退学,萨福写了一首长长的信函,记录了她们离别时的感触,在最后,我们发现了她悲痛的哭号:
我生不如死,从此不要再看到阿提西斯。
我认为,这些都是纯真的爱情呼喊,它的真诚已经超乎了善与恶的境界。萨福在2600年前,就已经替今天的人们喊出了心底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她的诗稿共有9本,总数1.2万行,不过,现在只剩下了600多行。
其中,只有一首是完整的,诗名为“美神颂”,其余的都是断简残篇。如今,只有少数人还在意她文笔的优美,而更多的人只对她女同性恋的身份感兴趣。以至于英语中lesbian(女同性恋)一词,就来自于她的家乡——莱斯博斯岛(Lesbos)。
4、诋毁
后世的男人为了报复她,捏造了一个故事,说她单恋一个男人,并为她跳海而死。
这个故事世代相传,连希腊著名的剧作家米南德和历史学家斯特拉博都引述过这个故事。但现代学者对此嗤之以鼻,而事实上,我们对萨福的真实生活知之甚少。据说,晚年,她又重新喜欢上了男人,在零星的记载中,有一段她对求婚者的回复,却令人伤感:
倘若我的胸部仍能哺乳,我的子宫仍能怀孕,
则我对结婚的床底毫不犹豫,
但我的皮肤已呈现很多皱纹,
因此,爱神的催促将不再来临。
我们并不知道萨福是如何去世的,我们只知道,她在诗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忆。
在最后的残简里,她告诉人们,她的歌声已经结束:
孩子们哪!
当你们说:“亲爱的萨福,
我们尊崇你是七弦琴最佳的演奏者”的时候,
你们就侮辱了女神的恩赐。
你们没有看到我的皮肤已经满布皱纹,
头发由黑变白了吗?
诚然,一如多星的黑夜紧随灿烂的破晓,
并把黑暗带到大地的尽头,
死亡也会终结每个生命,
将他们捕捉于尽头,无从逃脱……
对于萨福,我不敢用丝毫自己的语言去评述她的人生。
延伸阅读:赏读萨福的诗
暮色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水建馥 译)
赏析:
动态的画面感:这首小诗使用了诸多动词,多个“带回了”与“散步”,不仅将大自然的事物人格化,而且使诗歌具有了动态的画面感,仿佛让人眼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线丝丝缕缕撒入大地直至夜色一点点吞没光线,群星闪烁的画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曙光”到“晚星”的时间跨度,其实暗含一日之内牧童早晨迎着曙光放羊再到乘着星光赶着羊群回到母亲身边的意思,自然的静谧与人性的淳朴在此处融为了一体。
致安那托利亚
有人说世间最好的东西
是骑兵,步兵和舰队。
在我看来最好是
心中的爱。
这全部道理很容易
理解。那美丽绝伦的
海伦就把那毁灭特洛伊
名声的人
看做天下最好的人,
她忘记女儿和自己的
双亲,任凭“爱情”拐带,
摆布她去
恋爱。女性总是对往事
掉以轻心,容易动摇。
可是安那托利亚,你千万
想着我们。
我爱你快步轻移的步履,
我爱你光艳明媚的脸,
不爱吕底亚的战车
和武装步兵。
我知道世上事绝不能
尽如人意。但记住
往日中共享的一切胜似
将它忘怀。
(水建馥译)
这是一首书信体的诗歌,萨福写给她最喜欢的女伴之一——安那托利亚。在诗中,诗人反复提到自己对军人、军队、战车等的反感,原因便是安那托利亚嫁给了一位军官,到吕底亚去了。
诗歌的开头,诗人便郑重其事地表达了自己的喜好:与那些喜欢骑兵、步兵和舰队的人相比,她把“爱”看成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接下来诗人以海伦为例来说明爱情的魔力:在海伦眼中,爱人是最好的人,爱情是最美妙的事情。海伦正是被帕里斯的爱冲昏了头脑,抛下女儿和双亲,最终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海伦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勒达之女。据说宙斯化作天鹅与王后交配,生下了海伦。帕里斯对海伦一见倾心,他把“给最美丽者”的金苹果判给爱神阿佛罗狄特,诗中的“爱情”便是爱神的代名词。作为报酬,女神帮他从希腊拐走了美丽的海伦。海伦的美果真是倾国倾城,她的“美丽绝伦”成了特洛伊毁灭的源头。
由海伦这一特例,诗人把“对往事掉以轻心”、“容易动摇”的弱点推广到所有的女性,顺势提醒安那托利亚:千万不要忘了自己以及阿提斯等留在米蒂利尼城的女伴。诗人接下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安那托利亚的爱慕之情——“我爱你快步轻移的步履,/我爱你光艳明媚的脸”。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安那托利亚的爱,并且委婉地流露了对掠走自己心上人的军官的怨恨:“不爱吕底亚的战车/和武装步兵。”但诗人也清醒地意识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彼此永远不分离是不可能的。因此,她惟有寄希望于安那托利亚——记住“往日中共享的一切”,记住彼此之间的亲密友谊。
除了每节四行、三长一短的“萨福体”,这首诗歌形式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跨行连续”(enjambement)的运用。诗歌的第二、三节中,最长的跨行句连跨四行,诗人把海伦的故事娓娓道来,语势连绵、流转,给人一种紧迫感。诗句长短相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节奏的律动。时而庄重、时而痛惜、时而渴望、时而奔放、时而哀怨,种种情感状态尽在诗人感性的风格中,萨福这样一位天才女性非同寻常的情感世界由此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杨 莉 )
赠别
我和阿提斯从此不能再见,
我不骗你,我真恨不得死,
她临别时,曾经痛哭流涕,
并且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唉,我俩的命运实在是苦,
萨福,我真不愿和你分离。”
听了她的话,我就对她说:
“从我身边高高兴兴地去吧。
记住我。你知道我多疼你。
你若忘记,我就会提醒你,
让你想起你忘记了的往事:
我俩相处时多么美好甜蜜。
紫罗兰和芬芳玫瑰的花环,
你曾在你鬈发上戴过许多,
走来挨着我坐在我的身旁。
用百朵鲜花编成的那项链,
你也曾一次又一次拿起来
围在你那纤细柔嫩的颈下。
还有许多次你在我的眼前,
用那种贵重的宫廷的香脂
擦抹着你那年轻的细皮肤。
我俩还躺在一张柔软的床榻,
从那些娇柔的女伴的手中
得到娇贵人所向往的一切。
哪一座小山丘,哪一处圣林,
哪一个有淙淙流水的地方,
我们不曾在那儿走来走去。
没有哪个地方,在那儿
开始有春天里的热闹喧嚣,
开始有夜莺唱出华丽歌调,
我们不曾一同一到再到。
(水建馥译)
萨福的一首热烈奔放,直抒胸臆的抒情诗《我觉得》,题赠对象就是阿提斯。诗人把自己对恋人的痴狂诉诸各种感官,把自己百感交集的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酣畅。作为萨福最亲密的女伴,阿提斯曾收到多首赠诗。这首《赠别》作于阿提斯远嫁海外,与萨福分别之际。
与《我觉得》一诗中的热情奔放相比,这首《赠别》显得婉约柔美、含蓄细腻。似乎诗人已从狂热躁动中平静下来,万般无奈地接受了分别的事实。首先诗人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两人对待分离的态度:一个恨不得死,一个也不愿意分离。诗的开端看似平淡,但这样平稳的开头却为后面诗人对往事的从容回忆做好了铺垫。接下来诗人用纯朴优美的语言追忆了以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希望对方能将美好的往昔永留心底。
“鬈发”一词可见萨福与阿提斯相识已久,那时后者还是个小女孩。从戴在阿提斯鬈发上的“紫罗兰和芬芳玫瑰的花环”,到围在她颈下的百朵鲜花编成的项链,从擦抹她肌肤的“贵重的宫廷的香脂”,到两人一起躺过的“柔软的床榻”,有关阿提斯的一切,诗人都念念不忘,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尚——人们对享乐的关注和追求。此时诗行的语气由悠雅娴静一转为慷慨激昂,诗人这样写道:“哪一座小山丘,哪一处圣林,/哪一个有淙淙流水的地方,/我们不曾在那儿走来走去。”在时而精致婉约、时而高昂激越的追述中,散发着诗人对往昔岁月深深的留念,对阿提斯的痴迷爱恋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诗中最后一句“我们不曾一同一到再到……”诗歌到此就戛然止住了,致使我们无法窥见原诗的风貌。诗人还有什么话要说呢?这不禁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就用自己的想象来填满它吧。( 杨 莉 )
一个少女
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梢,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它忘掉——
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朱湘译)
这是一首充满惆怅和哀怨的诗歌。一个少女,在花容月貌时无人问津、遭人忽视冷落;等到韶华已逝,才在不经意间被人发现。一个少女,在风华正茂时被人蹂躏践踏,最后落得个香消玉碎。诗行中透出诗人对少女无常命运的深深的感慨。
诗人先是把少女比作苹果,“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梢”。正如熟了的苹果等人来摘一样,一天天长成的少女也满心期待,期待着白马王子的出现,期待着在自己最青春靓丽的时候能够得到意中人的爱宠。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意中人居然把自己忘了,甚至可以说是无视自己的存在;而等到有人发现自己时,少女已风光不再。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少女的心理落差,但读者却能想见她的愁肠百转、哀怨满怀。此节中第三行的翻译似有可疑的地方,在周作人和水建馥的译本中,第三行分别是“不,不是忘记,只是够不着”和“不是遗忘了,是够不着”。这二者意思吻合:并非无人采摘苹果,而是她“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好像观望者不断仰视,目光不断上移”,最终却“不能企及”(田晓菲)。
诗歌第二节所描述的情形就更惨了,花姿绚烂的少女被比作茂盛的风信子,但在这个时候,她非但得不到恋人的垂青,反而被不懂得怜香惜玉的牧人们随意践踏,少女心中的悲凉是不言自明的了。被誉为“西洋水仙”的风信子,其名原是希腊神话中被太阳神阿波罗所爱的一位英俊美男子的名字。风信子色彩绚丽、洒脱不羁,可美好的事物似乎总是不能长久,风信子的花期仅有20天左右。尽管我们多数人没见过风信子,但对这种花稍作了解之后,则不难看出少女与风信子之间的某种关联。
萨福在写作此诗的时候,充分展示了她在用词与情感表达上的细腻和贴切。例如“蜜甜的,高高转红在树梢”,这里诗人把表述味觉和视觉的词放在一起,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少女的风致和韵味。用“高高”这样一个形容视觉距离的词来描述呈现事物变化的“转红”,乍看有些突兀,然而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这样的用词恰恰突出了少女的可望而不可及。此外,“奇怪,摘果的拿它忘掉——/不,是没有摘……”这样的诗行生动地演绎出了一个少女的惶惑和敏感。诚如一首唐诗所言:“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这何尝不是萨福和本诗中少女的心声呢?( 杨 莉 )
我觉得
我觉得,谁能坐在你的面前,
幸福真不亚于任何神仙,
他静静听着你的软语呢喃,
声音那么甜,
啊,你的笑容真叫人爱煞。
每次我看见你,只消一刹那,
心房就在胸口里狂跳不已,
我说不出话。
我舌头好像断了,奇异的火
突然在我皮肉里流动、烧灼,
我因炫目而失明,一片嗡嗡
充塞了耳朵。
冷汗淋漓,把我全身浇湿,
我颤抖着,苍白得赛过草叶,
只觉得我似乎马上要死去,
马上要昏厥
但……我能忍受一切。
(飞 白 译)
这是萨福留下的另一首基本完整的诗。这首诗也用“萨福律”写成,前面四小节大体完整,后面还有残缺的半行,国外研究者和译者曾用种种方案把它补足,但都是猜测之词,不足为凭。
这首古代抒情诗所用的词句、所描写的情感,都可归入爱情诗这一范畴;然而女诗人抒发的爱情是向着谁的呢?琢磨起来却又令人难解。从口气上看,诗人狂热地爱慕的对象似乎是女性;联系到前一首阿芙洛狄忒颂歌中,女神对萨福恋慕的对象也用了女性的语法变化,这就留下了一个“是爱情还是友情”的疑案。我们知道,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的大多数诗,到底是写给男性的还是女性的,也留下了类似的疑案,至今聚讼不已,而萨福的诗比莎士比亚的年代久远得多,所以更难考证。
我们只知道,萨福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友情的欢乐和离别的痛苦,她抒写的感情既自然细腻,又大胆强烈,特别富于感性色彩。还有,她很爱她所教育的那群少女,对她们中的每一个都非常了解,为她们写了大量的诗,有的表示亲爱,有的表示惜别。由于萨福传下来的诗和资料太少,而传下来的“爱情诗”的对象又似乎是女性,所以西方常把萨福“诗社”成员的关系看作同性恋,而萨福与雷斯博斯岛之名也成了“女性同性恋”的专门术语(sapphism或lesbianism)。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在萨福时代还从根本上缺乏现代爱情的条件,男女间完全不平等,也不能自由恋爱,使得萨福强烈而直感的感情只能得到这样朦胧的表现。
在此诗中,除了开头数行是对“你”的描写外,以下都是对“我”的描写;而且,与其说是对“我”的爱情的描写,不如说是对“我”的感觉的描写。诗人从心房的狂跳、舌头的呆滞,写到“奇异的火”在皮肉里流动,目眩耳鸣,冷汗淋漓,全身颤抖,几乎昏厥。这样强烈的心理体验,在诗中主要是从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这既表现了古代抒情诗原始真挚的特色,也显示了“如火的萨福”(拜伦语)炽烈坦率而细腻的风格。
萨福站在抒情诗的源头之处,她大胆地写出了最早的个人抒情诗。正如斯达尔夫人评论古希腊诗歌时所说:“这种不自觉的诗情的迸发,正因为它是不自觉的,所以具有后学者所不能企及的力量和纯朴;那是初恋的魅力。”( 飞 白 )
永生的阿芙洛狄忒
永生的阿芙洛狄忒,宝座上的女神,
宙斯的善用心计的女儿,求求你,
女神啊,别再用痛苦和忧愁
折磨我的心!
求你像从前一样,只要远远
听到我的声音在求告在呼唤,
你就翩然降临,离开你父亲的
金色的宫殿,
为你驾车的是一群金翅之雀,
它们迅捷地飞向黑暗的下界,
扑着无数翅膀下降而穿越
天空的皎洁,
转眼就飞到此地,女神啊,于是你
永远年轻的脸上浮着笑意,
会叫我说出一切烦恼的缘由,
我为何唤你。
我狂热的心在把什么追逐。
你会问:“你希望蓓脱女神把谁说服,
而领入你的情网?告诉我,是谁
委屈了萨福?
要知道逃避者不久会来追逐你,
拒收礼物者自己会来送礼,
那位冷漠者不久就会爱的,
不由她不愿意。”
求你再度降临,亲爱的女神,
求你解救我于万般痛苦之中,
保佑我的一切心愿能够实现,——
请和我结盟!
(飞 白 译)
萨福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受赞誉的女诗人。柏拉图曾这样写道:“漫不经心的人声称缪斯只有九个,须知雷斯博斯岛上的萨福是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7至前6世纪,是古希腊的抒情诗时代,世界上第一个抒情诗的创作高潮在这里诞生,而萨福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小亚细亚沿岸的雷斯博斯岛,是当时希腊的文化中心,妇女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萨福出身名门,17岁就有诗名,曾与另一著名诗人阿尔凯奥斯唱和。因夫、兄政治活动受到株连,曾被流放或避居到西西里岛数年。回乡后萨福领导一个诗社,有一群崇拜者围绕着她,都是从各地来的少女,萨福教她们诗和音乐。
萨福的诗,曾编成抒情诗九卷、哀歌一卷,但因在中世纪被视为异教思想而遭无情毁灭,能流传至今的只剩一些残简断章了,只有两三首诗还基本完整。本书除选入了两首诗外,也收入了一些著名的断章。
《永生的阿芙洛狄忒》保存完整,是一首阿芙洛狄忒颂歌。阿芙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她的罗马名称维纳斯为我们所熟知。这位女神与萨福的特殊关系,使我们有理由推测:萨福的诗社实际上是个崇拜阿芙洛狄忒的宗教团体,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诗社、诗歌学校,或如有人推测的那种贵族妇女的沙龙。在这个宗教团体中,女诗人仿佛是阿芙洛狄忒的女祭司,她创作阿芙洛狄忒颂歌,教少女们唱,也教她们弹琴、崇拜仪式、白昼的和月夜的庆典之舞。萨福所教的这群未婚少女,则在出嫁前暂时离开家庭和社会,单独住在这个团体里。萨福是她们的领导者和教师,也是女神和少女们的中介,她是最接近神的,可以与女神对话,也负有为女神传话的使命。因此这首阿芙洛狄忒颂歌看起来口气非常亲昵,完全没有诚惶诚恐的口气,没有顶礼膜拜的赞颂,简直像是对平等的女友说话似的。
颂歌的内容是十分个人化的,萨福遇到了感情上的烦恼,向爱情女神求助。前半首诗是诗人向女神的求告和女神闻声而来的描述。
阿芙洛狄忒是宙斯与海洋女神生的女儿,但另一种说法是:阿芙洛狄忒生在海浪的泡沫中。萨福在这里根据的是前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女神和诗人交情很好,所以听到诗人的求告就会驾车飞来。为阿芙洛狄忒驾车的不是马,而是一群麻雀(这一征象向我们透露了阿芙洛狄忒的远古原型也是植物神、谷物神及丰收神的秘密)。
后半首诗是诗人设想女神的询问和安慰,从中反映出:诗人的烦恼是爱情的追求得不到回报的烦恼。第五节中的蓓脱女神是“劝导女神”,可以为相思者去当说客。
阿芙洛狄忒对诗人的回答,口气也很亲切随和,没有架子,说明女神与女诗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平等关系,只是女神具有比人更强的能力而已。所以在诗末萨福要求人神结盟,以求爱的实现。
这首诗是格律诗,用的是每节四行三长一短的“萨福律”。其风格特色是人神对话中表现了真挚细腻的情感。——萨福把颂歌抒情化、个人化了,这是她在诗歌史上的一大贡献。( 飞 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