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着这样一群牧民,他们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地迁徙。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这样的场景,在《冬牧场》这本书里有了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展现。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本书记录了2010年的冬天,作者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她用几个月的时间,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作者李娟是散文作家,诗人,也是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她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

这本《冬牧场》是李娟最偏爱的作品,也是目前为止她认为最重要的一本书,她把这本书看成写作之路上的最大自信,如果非要选一本书作为“代表作”的话,非《冬牧场》莫属。

01 汉族姑娘,进冬窝地生活

李娟是汉族人,高中毕业后跟随家庭进入新疆阿尔泰深山,在阿克哈拉村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

自从她出了两本书后,李娟的母亲以她为傲,在村里逢人就说自己的女儿是“作家”,不过,村民们看见李娟整天蓬头垢面的样子满村追鸭子,表示难以置信。

在阿克哈拉村,李娟算是个扑朔迷离的人物,主要有四个疑点:不结婚、不工作、不串门、不体面。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不过,在2010年的冬天,李娟终于像模像样地做了一件作家才做的事,那就是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的冬季生活。

在李娟母亲的大肆宣扬下,很快,一个汉族姑娘要进冬窝子的消息传遍了喀吾图乡的几个牧业队,母亲着手挑选愿意带李娟同行的家庭。

去冬窝子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可选择的范围小之又小。综合各种因素,李娟的母亲最终选择了居麻一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居麻欠了她家好多钱,看情形还钱是没指望了,所以李娟母亲让她去多住几个月,把钱全吃回来。

每天的行程大抵相似,凌晨三点起床,行走中伴着太阳缓慢而威严地升起。

第三天上午,他们进入了真正的沙漠。到了中午,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是李娟独自一人牵着骆驼前行,因为加玛去追赶远远逃离的散骆驼了,离开前嘱咐李娟一定要沿着路走。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当李娟一个人牵着驼峰,孤独、微弱地走在沙漠中,她感觉既惆怅又沉静,不禁想千百年来,有多少牧人以同样的心情,孤独地经过同一片大地。

然而,长达半年的冬季及土地的贫瘠,使得哈萨克人的祖先不得不选择“游牧”这种生活方式,从阿尔泰深山一直到天山北部的开阔地带,牧人们每年迁徙距离超过千里。

搬迁次数最多的,一年之中每四天就得搬家一次,即使是搬家次数非常少的居麻家,平均12天也得搬一次家,动荡艰辛的生活背后是一颗颗寂寞又坚强的心。

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李娟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02 匮乏的荒野,坚忍的牧人

出发前,李娟的母亲还羡慕她这个冬天可以喝到好水,认为冬窝子处于沙漠地带,唯一的水源来自雪,不像她们在家时喝的水是井水,又咸又苦。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实际上,沙漠里的水味道虽然还算甘爽,没有咸味或异味,但透明度实在不敢恭维,要是放在以往,李娟觉得自己看一眼都会吓晕。

因为,在这里水太珍贵了,水又只能由雪融化而来。每天采雪、背雪回来的过程都显得无比艰辛,一袋雪装满足有三十来斤,还得从大老远的地方背回来。扛一袋雪回家,途中足足要休息五六次,到家已经给压得头晕眼花。况且,一天两趟背回的雪,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一天的用水量。

家里有四口人,水的主要用途是烧茶。除了李娟,其他人都特别能喝茶,一天最少布六道茶,一次最少能消灭到满满一暖瓶。

剩下的水用来做饭,好在一天只有一顿正餐,吃些面条汤或者拉面,其他时间都喝茶泡干馕,干馕是新疆的一种面点,因为是烤起来了,所以能存放的时间更久。

水都是循环利用的,洗过碗的水还能给狗泡干馕,给怀孕的母牛喝。或者洗过头的水顺带用来洗衣服,即使那个水已经脏得不忍直视。

在荒野里生活,最奢侈的东西除了水之外,应该就属食物了。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在这里,食物既不是装饰物,也不是消遣物,而只是简单的食物,用来满足味蕾,驱散饥饿感。

不管是什么食物,在这里都变得很美味。比如,把一把炒熟的碎麦子泡进奶茶,再拌上黄油,每细细咀嚼一下,幸福感的海浪就像席卷一遍身体的沙滩,将沙滩上的所有琐碎脚印抹得一干二净,让人全身心都为之投降。

李娟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长着腿的空口袋,整天不停地往里装能吃的东西。吃成了李娟的头等大事,胃也变成了无底洞,从来没有被真正填满过一次,也得益于食物的匮乏,让她彻底改掉了挑食的坏毛病。

以致于刚开始在居麻家生活时,居麻看到她的吃相后,很有把握地说:“等你回到家,你妈妈都要吓坏了,以为你在我们家天天吃化肥。”

实际上,这个冬天李娟不但没有胖起来,反而瘦到了八十斤以下。

03 荒野生活,对人和物质的磨损

荒野生活对物质的磨损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居麻的军便装只穿了三个月就已经破旧不堪。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爱惜物品,衣服、鞋子都是补了又补,鞋子没有一双不曾打过补丁,即使衣服和鞋子不能穿了,也会回收利用在别处。

即使是一只喝过饮料的塑料瓶也舍不得扔掉,不辞辛苦带进了冬窝子,装了这个又装那个。

同样,被这样的生活磨损的还有健康。

常年的艰苦劳动,令居麻和妻子一身病痛,有时候痛得连路都走不成。于是,两人整天把阿司匹林和去痛片当饭吃,一天四五遍,据说已经吃了五六年。

除了健康,被磨损的还有青春。加玛天天出去放羊,整张脸都渐渐变黑了。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加玛都会伤心地说:“不好,冬天不好。”

远不止这些,渐渐变样的还有孩子们的心。牧民寄宿学校除了校服费,从学习到住宿再到伙食,费用全免。相当于送一个孩子去上学,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冬牧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纪实散文力作,展现真实的游牧生活

不过,上学后的孩子和家庭、传统生活、民族氛围渐行渐远,孩子一年只回两次家,每次回家,家长都能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他们学会了汉族人的讲话方式,想要出去打工,不再安心于眼下寂寞的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牧人的心。居麻也想过定居,希望退牧还草的政策落实或者石油开采,牧场能得到一笔赔偿金,这样以后就不用再放羊了。

他又怕开采遥遥无期,自己等不到那一天,还说如果有了赔偿金,就先买一辆车,在乡间跑运输,以此为业。

结 语

冬牧场的生活对李娟来说,不只是让她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也让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而通过李娟的观察和记录,也让我们看到了冬窝地的艰难生活和牧人的坚忍意志,让我们对游牧一族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畏。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782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