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相约巴黎——常玉的艺术”画展,从初春三月一直到持续到六月,展出的是经由博物馆修复的49件常玉画作,为的是纪念已经逝去五十年的常玉。
在常玉生前,台北就曾邀请常玉来举办个人画展。但那时,常玉远在巴黎,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来。
他给台北博物馆寄来了42件他的画作,他死后,这些画也遗留在这里。
常玉与徐悲鸿等人是同时代的优秀画家,国内鲜少有人听说过常玉的名号,因为常玉成名是在巴黎。
其实常玉早年在国内发展时,也有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他的画作题材多为裸女,这在民国时代被认为是“异类”、“有伤风化”。
直到常玉赴法后,才逐渐声名鹊起。
常玉出生于四川,家境优渥。从小就有很多学习机会。当时,他家里为他找了当时的书法名家赵熙,来教他学习书法,同时他也学习传统中国山水画。
幼年的学习奠定了他之后的绘画基础,而中国书法和山水画的独特风格也影响了他之后画作的风格形成。
从他之后的画作风格可以看出,他的画作具有很独特的东方韵味。而同时,也受到他常年居住的城市的影响,这个城市就是巴黎。
常玉一生的绘画作品大多是在巴黎完成,这座浪漫的城市记录了当时许多画家的一生。
当时蔡元培、李石曾等进步人士提出一项叫“勤工俭学”的计划,倡导学生留学,以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计划。
于是在1921年,常玉加入“勤工俭学”计划,前往巴黎,成为早期留学法国的人之一。
与他一起去往法国留学的还有徐悲鸿、林风眠和潘玉良等人。但常玉与他们有所不同。
到达法国后,所有人都在寻找合适的美术学院,他们怀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希望能接受法国正规的教育,为中国美术开辟新的道路。
但常玉向往自由,他不喜欢被拘束,他的人正如同他的画作风格一样随性。
常玉是在大茅屋艺术学院留的学,因为这个学院气氛轻松自由。也是从这里开始,常玉这个个性鲜明的画家,开始了自己潇洒不羁的绘画生涯。
刚到巴黎的时候,因为家庭的支持,常玉过得还很恣意。他时常穿着讲究,端着咖啡坐在巴黎街头,观察往来的人的姿势形态。
有时也拉小提琴等乐器,或者跟人一起去打网球、登山。
他的悠闲与徐悲鸿的努力形成强烈对比。徐悲鸿更愿意在学校用尽一切时间学习知识。
比起他,常玉在巴黎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但艺术没有优劣之分,只不过常玉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风格。
在常玉看来,艺术就是要从生活中寻找。
他会在学院作画,会在咖啡馆读书,也会在街边画速写。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与人聊天、来往之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一生爱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这是王季冈先生对他的评价。在来巴黎时,他与常玉同路,见识了常玉对艺术的追求后,他赞叹于这个画家的不平凡之处。
在巴黎的日子里,常玉画了很多作品。他喜欢画花,更喜欢画女性。在他的笔下,女性曼妙的身体曲线一览无遗。
并且,对于绘画需要的模特他毫不吝啬,即便后来他穷困潦倒,依然将一大半的钱用来请模特。
对此,他并不觉得心疼,他说:“我就不能一天没有一个女人坐在面前,我真是穷,饭都吃不上,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儿——我怎么也省不了。”
在他屋里破旧的沙发上,曾有过几百个女人坐在上面。常玉则拿着画本观察她们,以便为了画出他心中的艺术。
他的法国妻子玛素,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常玉将模特请到家里来,从而和他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最后离他而去。
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吝啬,他才能画出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的画作。虽然在他生前并没有卖出多少画,但在2011年,他的作品《五裸女》卖到了1.07亿人民币,刷新了华人油画最高纪录。
这足以体现他在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而常玉这个对当下人来说较为陌生的名字,也慢慢被人熟悉起来。
在巴黎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不多见。晚年的常玉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巴黎认识了不少名家,并且他自己也在那个圈子有着不低的地位。
留学法国的袁枢谈起常玉时直说:“我在巴黎留学,听到常玉的名字,就像现在的人听到赵无极一样,总是心存敬仰的”。
常玉生前的画作并非是到了无人问津的那种地步,相反,有不少人喜欢他的画。
巴黎的艺术家不少,一个国内画家并不容易崭露头角,而常玉的慵懒随性的风格为他开辟了一条道路。
至于他晚年为何落魄潦倒,大概是两个原因。
一是他的家庭突生变故,二是因为他的自身性格原因。他不羁的性格使他画作风格独特,但也影响了他的晚年生活。
黄永玉回忆起常玉说:“常玉晚年时,卖的画仅能勉强维持着生活。他不认为这叫做苦和艰难,自然也并非快乐,他只是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的时光。他自由自在,仅此而已。”
如他所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常玉始终追寻艺术,自由洒脱。
年轻的常玉一直生活在家人的庇护之下,他家境殷实,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
直到他的兄长常俊明去世,常玉的生活的挫折陡然增加。加上二战爆发,法国经济一落千丈,常玉的生活慢慢入不敷出。
有时,他甚至连烧菜的油都买不起。可是这些磨难似乎没有改变常玉哪怕一点,反而越发凸显他的个性。
经济困难之时也全然没有影响到常玉卖画,他根本不会为了维持生活而去卖画。对他来说,艺术和赚钱是两码事。
别人说他“从不拒绝各种宴请而拒绝卖画”。在有人来请他作画时,常玉并没有表现出急需钱用的模样。他极其看重自己的画,不能将画作与金钱挂钩。
甚至他还与请他作画的人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拿了就走,不提其他的意见。
对于这三个条件,常玉从来不管有多少人能接受,他态度坚决,别人同意这三个条件他就画,不同意就不画。
在有画商来找常玉合作时,常玉因为不想将自己的画作变成商品,而多次拒绝了与画商的合作。
他的这些行为使得他的画作更加难以卖出,之后他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一整年都只能卖出几幅画,然后靠着这几幅画生活。
穷困潦倒非他所愿,但从他之后的行为可以看出,如果再给这位画家一个机会,他依然会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
1950年,中国文化艺术团在访问巴黎时,一众仰慕常玉的人去访问了常玉。只见常玉一个人住在阁楼里面,卖出的画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于是,有人邀请常玉回杭州美专任教,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常玉拒绝了他们的邀请,他们不知道常玉并不向往那种每天形式固定的日子。从始至终,他喜欢的都是自由随性的生活。
直到1964年,台湾邀请常玉去举办个人展。
常玉朋友知道后,劝说他去台湾任教,甚至还给他寄了400美元的机票钱。
常玉拒绝了任教的邀请,但个人展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
一个人住在阁楼,常玉自然是感到孤独的。在他离世前,他将自己的孤独融入到画作之中,留下了他最后画的一幅画:《孤独的象》。
在作画时,常玉给自己的好友达昂打电话说他画了一幅画。达昂说要过来看,常玉却说还不到时候。
“那要等到几时?”
“再过几天,我先画它,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
几天之后,常玉打电话告诉达昂:“我完成了。那是只极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这就是我……”
这幅画似乎是常玉给自己画的另一形式上的肖像画。
在宏大的宇宙沙漠,一只小象在此独行,天地任我遨游的孤高自在之感由此凸显。这幅画是常玉的绝笔之作,也是凝练了他一生的作品。
完成这幅作品的当年,常玉就因为瓦斯中毒死亡。
这个一生桀骜的画家最终还是没有向谁低头,他顾自待在小阁楼里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常玉去世后,他的画作流落市场。因为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画商将他的画作成捆出售,并且价格低廉。
可是金子不会被埋没,不久后,常玉的画已经成为众多人难以求得的珍品。
2004年,巴黎东方吉美博物馆,举办了常玉生平大型作品回顾展,呈现了他1920年代至196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
2019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常玉的《五裸女》拍出了2.66亿港元,加上佣金最终的成交价格为3.039亿港元,成为了2019年亚洲艺术拍卖界的最高价拍品。
对于常玉此人,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但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敬仰这位优秀的画家。他将艺术奉为圭臬,即便生活艰难,也仍然执着于艺术的清高。
“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后人感叹他死后的画作拍卖出高价,可是常玉这样的人,即便知道,他大概也不会多说几句。这个孤傲的画家,他一生寂寥,一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