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江而下的李白一行除了在江陵和江夏换船稍作逗留,和地方故知名流做些短暂的应酬外,剩余的日子几乎全是在船中度过的:读书、写诗与两个解差畅所欲言。
杜甫赠诗
春天已过,夏季来临,人们已把夹衣换成单衣,李白一行三人又回到了一年多前的始发地浔阳。
途中,他了解到杜甫写给他的诗《梦李白》: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紵,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六十寿诞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豫章县小官吏宗璟家里。宗氏夫人在窗前坐着愣神,对着桌子上的一个首饰匣子发呆。
这匣子里原本有金步摇一支、玉条脱两副、银簪三副、大小珍珠数十颗,各色佩玉十余件——这些都是宗氏当年为“相门女”时积攒下的首饰。
自打十年前和李白结婚以后,多年变卖来贴补了家用,现在已剩得寥寥无几,只剩下仅仅十多颗绿豆大小的珍珠,首饰店连正眼都不看的货色,只能卖给药铺,最多也不过值几斤酒钱。
最后,宗氏渐渐抬起手来,从头上把一支绾发的玉簪摘了下来,随手在弟媳的梳头匣里拿了一支铜簪换上。这支玉簪是宗太夫人的遗物,现在她想把它交给兄弟拿去当了,为了使李白过一个多年没能过的生日。
宗璟却把自己的皮袍拿进当铺,也不想变卖姐姐的玉簪,因为那是母亲的遗物。宗氏害怕皮袍当了,没钱去赎,到了冬天使得兄弟受冻,而不同意宗璟的做法。两姊弟争执不下,最后不约而同看准了那只首饰匣子。
这只匣子是紫檀木做的,质地昂贵,工艺精美,并且上面还嵌有一块盘螭形的白玉,可能还值些钱。果然,让他们高兴的是,这只空而无用的匣子居然换来了一桌不太寒碜的酒席,让李白高兴地度过了他的六十寿诞。
出仕再无可能
尽管宗氏如此贤惠,兄弟如此仁义,只是一个九品县尉终究负担不了他们二人生活,因此李白在豫章没呆两个月,便决定出游鄱阳。依然按照老方法,去州县官吏门上做食客。
所到之处,尽管还保存着开元、天宝年间的遗风,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安史之乱后,什么东西都涨价,唯独诗文不值钱。
尽管他弹铗作歌,主人却充耳不闻。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投奔其他地方。到了鄱阳湖东的建昌县,恰遇屈突县令和他有旧,留他多住了一些日子,好好款待了他们,临行赠送的盘缠也比较充裕,这才让李白脸面有光回到宗璟家中,和宗氏姊弟一块过了一个年。
在出游都阳途中,李白曾经重登庐山,庐山的风景又使他顿兴出世之思。他觉得如今,能够免于大戮就算幸运了,自己以刑余之人还望登朝出仕,共议恢复,未免太可笑了。不如就在这庐山之中,学道修仙,度过残年吧。于是写了《庐山谣》一诗,并把它寄给故人盧虚舟,劝他也辞官隐退。
时光如水,历年奔波操劳使李白染上了沉疴。
天气渐渐地变凉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得黄了起来,继而是遍地凋零。李白连续吃了几付药后,病情有了好转:胸部脓液外流少了,脸色慢慢地变得红润起来,也能够在晴朗的日子里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走了。宗氏夫人高兴之余又十分担心,因为,这几天看到李白总是一个人时哭时笑,反复地吟诵着一首诗: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
金玉满堂应不守,死生一变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