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文中写道:“希望劝说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反动派发出善心,回头是岸,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组织力量和他们斗争,例如我们的人民解放战争,土地革命,揭露帝国主义,‘刺激’他们,把他们打倒,制裁他们的犯法行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然后,才有希望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和外国帝国主义国家打交道。”指出了新中国处理与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原则。在推进改善中美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更是专门交代,在重大问题上要敢于斗争。他说,对美国,“你不顶他一下,他就不舒服”,尤其是台湾问题,即使“再等一百年”恢复关系,也必须坚持中方的立场!同时,中美联合公报草案中一定要加上“人民要革命。他们就是怕革命,他们愈怕,我们愈要提”。
原则问题上的毫不退让和具体问题上的灵活处理,使中方在谈判过程中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最大限度地捍卫了中国国家利益,不仅没有开罪美国,反而赢得了老美的尊重。
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国际环境不太好,但美国的处境更恶劣。外有苏联咄咄逼人,不断压缩美国的活动空间,内有反战情绪的蔓延,此起彼伏的游行示威让美国领导人头疼不已。所以美国政府急于从越战中脱身。而美国对印度支那三国的侵略,其实就是为了构建环中国包围圈,对中国构成了重大的战略威胁。所以,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反抗美国侵略给予了义不容辞的重大支持。美国想从越战“泥潭”中脱身,首先得想法迈过中国这道“坎”。这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主动到中国访问,以求改善中美关系的直接原因。
围绕着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
美国总统没有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访问的先例,更何况是到一个在联合国没有席位,被所谓的“国际社会”排斥的国家。所以,尽管尼克松内心期待着早日访华的渴望,但架子还得端起,他提出要中国“主动”邀请他来华访问。
对这种“充场面”的要求,毛泽东毫不以为然。他对周恩来说,既然他希望我们邀请,我们就邀请吧,总得让他在国内有点交代。
于是,毛泽东又打又拉。一方面义正词严地发表了著名的《五二零声明》,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极其一切走狗”,对美国在印度支那的侵略行径进行谴责,另一方面又搞起了乒乓外交,并通过“巴铁”向美国传递着信息……这种典型的“既斗争又团结”的“毛式风格”让尼克松心里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把访华“大业”搞黄了,郁闷的躲在白宫里好几天不见人。中国这厢,周恩来也曾担心会激怒尼克松,但毛泽东却对他说,放心吧,尼克松会来的。周恩来曾在多个场合说过,毛主席的意见很多时候开始都不为人所接受,但后来事实证明,毛主席总是对的,所以,周恩来在重大问题上总是无条件服从毛泽东。这次同样如此。
果然,尼克松来了,但他是带着“心理阴影”来的。1971年基辛格代表尼克松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说得很清楚,中国得知美国总统有访华意愿后,才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既满足了尼克松的虚荣心,又丝毫无损中国的“面子”。
踏上中国土地后,尼克松更是感觉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霸气”扑面而来。过去,美国总统到世界各地访问,都是乘坐自己的防弹轿车,自己的空军一号专机,靠自己的特工安保。而这次,毛泽东有言在先,“客从主便”,到中国来,就得遵从中国的规矩。于是,第一个访华的尼克松总统,也就成了第一个在出访时坐受访国的车,乘受访国的飞机,服从受访国安保,遵守受访国规矩的总统。
为了渲染“破冰之旅”的重要性,美国方面决定对尼克松访华进行电视直播。当时我国与美国几无往来,难以通过中继方式向美国传输电视信号,而现有的卫星传输设备又难以满足对美直播的要求。对此,美方倒是很“大方”地表示,愿意给中国赠送一套转播车,让美国人民看到尼克松翻开“历史新篇章”的风采。
毛泽东却不爱占“小便宜”,他对有关人员说,咱们落后的是技术,他却来送东西,这算怎么回事?不要!如果美国坚持要进行卫星直播,就让他们向我们出售一辆转播车,我们买!美国人一听中国人想购买,立马坐地起价,一下把价格提高到了平时的两倍。我国采购人员见状立即给国内拍电报,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斡旋一下,也就是希望国家出面讨价还价的意思。
听完汇报,毛泽东不动声色地说 “为这点钱值得外交斡旋?不讲价!马上支付!”
设备采购回来了,大赚了一笔的美国资本家兴奋得嘴都合不上了,他们在盘算着怎样才能让中国再购买几台。可是,资本家的笑声未落,中方就向美国发话了:使用我们的设备进行直播得按国际惯例交付租金!美国佬忙问租金多少?答曰,多少多少刀。美国佬一合计,咦,这正是设备购买价!
就这样,我们理直气壮地免费得到了一套先进的卫星转播系统。哪里还需要别人的“施舍”!
1972年2月21日11点27分,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专机在北京机场着陆。这是尼克松刻意选定的时间,此时正是美国东部时间星期日晚上10点27分,度完周末的美国人收看电视的黄金时间。
尼克松在身着醒目的艳红色大衣的夫人的陪伴下,踏着舷梯走下了飞机。而其他所有的随员都被拦在了机舱内,直到尼克松和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握手”亮相后才被允许走出机舱。
全世界都看见了,一方面是371人仪仗队和数万名少年儿童欢呼雀跃的超规格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便是机场两旁已经竖立了好几年的“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的巨幅标语——友谊归友谊,原则归原则,中方的对美交往原则一目了然。
住进钓鱼台国宾馆仅仅一小时,用完午餐正在进行简单洗漱的尼克松突然接到了周恩来的通知:马上出发,毛主席要接见。
毛泽东平时是不管具体事务的,也从不参与具体的外交谈判。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外宾都能见到毛泽东。而很多外宾都以见到毛泽东为荣,他们认为,如果见不到毛泽东,访问便不是成功的。二战名将,法国的戴高乐将军,在回忆录中就把没有见到毛泽东引以为此生最大的遗憾。林彪事件后,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好,外宾要见到毛泽东就更难了。所以,此前美方拿到的日程表中并未有毛主席要会见尼克松这项内容。
“幸福来的太突然”,尼克松心中立即闪现出来这句五十年后才出现的“网红词汇”。他没想到这么快便受到毛泽东的约见。一看表,时间不多了,尼克松来不及多想,便匆匆忙忙地起身前往中南海,以至于连绝不允许离开总统视线,负责保管核按钮密码箱的副官都忘了叫上!总统与核按钮的“失联”,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后来被基辛格形容为“核威慑失效的十分钟”。
来到毛泽东在中南海那简朴的书房,见到在服务员搀扶下从沙发上站起来的毛泽东,不知被什么气场左右着,尼克松居然像年轻人一样紧走了几步,一边向毛泽东伸出了双手,一边像中国人一样失声叫着“主席”……多年后,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到:“这里既没有爱丽舍宫的辉煌,也没有克里姆林宫的威严,但毛书房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的书仿佛要把我压垮,我知道,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浓缩”。
现场的记者拍下了那张尼克松深深地埋着头,双手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的著名照片。
尼克松当然希望能进行“一把手”之间的“平等”谈话。刚一落座,他便对毛泽东说明来意:“主席阁下,我们这次来华的目的,想跟您探讨一下美中两国共同抗衡苏联的问题。”
中国的战略问题是不会和美国人谈的,能谈的也就是操作层面的东西。所以,毛主席根本没有和尼克松谈这一类问题的兴趣,便用手指了指身边的周恩来:“这些小事你去同他谈,我只同你谈哲学问题”。
接下来的会谈中,毛泽东不仅用哲学原理对世界局势极其演变方向进行了分析,还特地针对美国到处搞殖民地,推行霸权的行径指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可尼克松这哥们儿硬是听不懂 ,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云山雾罩般地听毛跟我谈了一小时十五分钟的哲学,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毛的风采,毛的睿智已经征服了我,站在他的面前,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站在严厉的先生面前那样,因为毛智慧的双眼仿佛把我看透了”。
原定只是礼节性地会谈10分钟,但双方谈性甚浓,会见从2点40分一直持续到3点50分。临别时,尼克松豪迈地说:“我们的会面改变了世界。”
毛泽东没有接茬,直到尼克松的车队离开后,才对周恩来说,“我看是世界改变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