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十九首里的白杨,白杨多悲风,白杨何萧萧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汉朝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我喜欢白杨树,白杨树总是以非常巨大的姿态出现。比如有一座园林里有一棵白杨,我小的时候它在,我长大了它依然在。它高大笃定,绿荫广袤,且夏天的叶子是银绿色,像桃子形状,秋天又是杏黄色。
比如我住的地方常有白杨树,风吹过白杨,那声音哗啦哗啦的,如同下雨。又比如太阳和月光下的白杨树,一点微风,许多树叶就如手掌一样晃动,很是热闹。
比如在江边,有巨大的白杨林,那树叶颜色青深且茂密,在白杨林中比在柳树林中更凉快。且柳树常常枝干不挺拔,没有白杨俊俏伟岸。
没有理由不喜欢白杨树呀。况且小时候常在白杨树下斗草,用得就是树叶修长的叶柄,两柄相交,以谁的先断为输,游戏完了,一手草木的汁气,现在还记得。
我想赞美白杨,但是翻遍了古诗,却没有我那种天然的快乐。比如这首《古诗十九首》。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那离开的无论是岁月还是人,都一天天远了,模糊在记忆里,或者连记忆也要老了吧,那到来的,无论是岁月还是人,再次穿越自己,走向过去。就算是那亲密,也感觉如此清晰却又如此把握不住。
这是汉朝末年,一个盛世的坍塌。东汉末年处于历史的大动荡期,群雄割据,动乱和农民起义交织在这片曾经安定富庶的国土上,如果你因为想找份工作上京城,普通人可能走不到京城。而走到京城里的人又如何呢?这里没有太多的就业机会。等待你的仍旧是无尽的风险。
你看见各种人,他们朝你走近,又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了,其实你明白,你很可能不久也会像他们那样,意外在乱世是种正常。你想珍惜那种亲密,但是剩下的也只是朝不保夕的亲密感。你甚至在极度的压力下忘了故乡,忘记了曾经的安定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豪情,你只想活着。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你终于有个时间去城外看看,或者是朋友的丧礼,你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一些战事和传闻,你也看过了死亡。但是当你走出城外时,你还是震撼了。到处都是新翻的土堆,到处都是坟。
那些消失的人,那些久以没有音讯的朋友,还有那些曾经如潮水一样走在城市街道的烟火中的人们,还有那些未知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都在这里,他们因为疾病,饥饿,格斗,战争,都沉埋在这里。他们以这种方式告诉你,这就是乱世和末世,你幸运吗?只是你尚有呼吸。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明明上边说到处都是坟头,为什么这里说坟墓变成耕田?实际坟和墓是两个概念。坟就是土包,最原始安葬人的方式。而墓是有规格的,通常是有陵园,墓碑,而达官贵人的墓地豪华如宫殿,种植代表永生和长青的松柏。有点条件的家庭,也会树碑种树。
这里古墓犁做田,是证明权贵失势,或者因为政治斗争而没落,或者是在末世里战乱里,富贵家庭和许多家族也没有办法守护自家的墓地,这里早就没有了主人。
而饥饿的人们只能为生存,伐木取火,平墓造田,满足最基本的生存。
乱世无人能免,已经从这首诗感受到了那种末世的萧条和惊恐。稳定的国家才能有文明和文明的保护。无论这是谁家的松柏,到了这种伐木燃薪的地步,这个社会已经沦陷在地狱里了。
那么就谈一下为什么还有白杨?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白杨真是奇特的树种,它非常耐贫瘠。一截枝条扔在土地上,它就能一点雨水生根,三五年长成大树。
在饥荒年代,白杨树的叶子是可以当救荒粮食吃的。而松柏显然在乱世中徒有形态的高贵,它们虽然可作栋梁之材,但显然,不能提供食品,只能当最原始的木材用以取火。当然烧完了,再种是个麻烦事,需要环境太平。
而白杨树就幸存了下来。不是没有被砍伐燃烧,而是这种树木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只要有根在,它就想办法抽芽。而且正是它的救荒功能,也让热爱土地的人们手下留情吧。
白杨是生命之树,用生命守护生死一线的人。
只是这样的大片平原和山丘上只剩下或高或低的白杨树,当一阵风过,旷野上只听见白杨树拍着手掌一样叶子的声音,而这树叶有一种奇特的放大摩擦声的功能,那种哗哗声,萧萧声,成为一道震撼你心情的风景和响动,你就再也不能像无忧童年一样,笑出声来。
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末世之中之后的人们,听见白杨树的摇动,只能悲从心起。
从此白杨树和死亡,墓地,悲凉在人们心中挂上了勾。这是汉朝灭亡的集体悲哀深入到民俗和文化。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他终于想到了家乡,但是以他的聪明,他不知道家乡能好到哪里?但是在死亡迫近的时候,他是多么的想家。但是他没有钱,而且道路也阻隔了。
我不知道这个人最后怎么了。如果他的身份是游子,我只能说他回家的几率非常渺茫。
来谈谈白杨吧。乱世死亡的沉痛记忆沉淀在人们的基因里。普通的人家会在墓地上引种白杨,这种树高大,成活率高,可以形成巨大的绿荫,也可以作为辨识的地标。
它在墓地上被风吹动的树叶,在人们悲哀肃穆时,容易激起巨大悲伤的共鸣感,那声音如潮水如挽歌。而在人们心情好的时候,这声音又如同窃窃私语,让灵魂不那么寂寞吧。
这是人对逝者对生命的善意。
实际白杨树正是有众多的优点,成为农村,园林,绿化,木材不可或缺的优良树种。白杨树笔直,是做古代建筑的最经济的木料之选,白杨树冠巨大,是驿路城市道路的优良树种。当然我说过白杨的嫩叶可以吃哦,虽然苦,但可以救命。
只是许多人盛世求富求贵,反而忌讳在庭院中种白杨树。比如唐朝修建大明宫时,主管农业和树木的梁修仁,非常高兴地种植白杨树,他说,不出数年,这里就绿荫满地,庇护宫廷和建筑。但是他的一位久经战场的少数民族朋友劝他,说,不可。因为白杨容易唤起人们对末世的记忆。他引用的就是古诗十九首。梁修仁忽然意识到了,马上将白杨树改种梧桐树。
这是传统民俗和文化和迷信交缠而成的畸形审美。对白杨树不公平。
倒是人民作家茅盾,在1941年为白杨树正了名,一篇《白杨礼赞》讴歌了白杨那种向上的生命力和韧力,那是白杨的,也是千百年来普通中国人的精神。
窗外有一棵白杨树,我喜欢月光下它们集体的舞蹈。那不是鬼声,那是灵魂的自由歌唱,是爱是永生是安抚。
我爱白杨,它承载的不是悲凉,是希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