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在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
这个新联盟条约非常尴尬,它其实就是保留个苏联的名义,各加盟共和国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原来概念上的苏联不复存在了。
戈尔巴乔夫想以这个条约来维护苏联形式上的地位,约束各路诸侯,特别是叶利钦。但他在条约中的妥协和巨大让步激怒了坚决维护苏联的人们;另一方面,激进派的一些极端人物则认为条约草案中还是保留了太多的苏维埃国家成分,也对它表示反对。
不过戈氏认为签订了条约,事情就会好转,生活就能走上正常的轨道。
长时间的政治缠斗也让戈氏身心俱疲,他觉得身体不适,神经根炎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强化治疗。
8月4日,戈尔巴乔夫认为万事俱备只待签约,就前往克里米亚休假去了,这也是为了避开莫斯科的反对派——等自己结束休假归来,正好是条约签字之日。
戈氏也不是毫无智慧之人,他对国内局势有所警觉。为防生变,在休假前,他责成国防部长亚佐内、内务部长普戈和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再次分析形势,判断事态可能的发展方向,准备好在不得不实行紧急状态时所必须餐区的措施。
他在休假前与克留奇科夫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戈氏意味深长地说:“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一切都可能发生。假若有直接威胁,就必须采取行动。”
联盟条约草案公布后,苏联的形势并没有得到稳定,各方面矛盾反而都在加剧中。
克留奇科夫此人本就对联盟条约不满,他曾多次发表言论,认为国家正在走向混乱,还在电视上发表过声明,警告“苏联解体的威胁已经出现”。
国防部长亚佐夫也同样如此,他虽然是戈尔巴乔夫提拔的元帅,但此时军队与戈氏离心离德,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军人的信任,亚佐夫对他的失望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对这些高官来说,联盟条约的签署,就意味着苏联这个主权国家的灭亡,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群体将面临意想不到的变数,这是无法接受的。
他们还想挽救苏联。
克留奇科夫几乎每天和戈尔巴乔夫通电话,向他报告国内形势的恶化,希望把他劝回来,回到莫斯科作出使国家免遭灾难的决策。
戈尔巴乔夫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离开莫斯科就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至少先拖延几天,等到了条约签署后再说。
反复通话无效,克留奇科夫等人认定,总统已决心不顾一切签署条约了。时间紧迫,在这个大难临头的紧急时刻,众人决心相聚一起讨论形势寻求出路。
1991年8月17日,他们在克格勃的一个工作据点内进行了聚会。出席的除了国防部长亚佐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还包括了国防部副部长阿恰洛夫、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克格勃副主席格鲁什科。
这个名单相当豪华,但细看之下,会发现少了点什么。没错,这里面缺少有分量的政治人物,甚至连内务部长普戈也不在里面。
没有政治人物牵头的政变不是一场好政变,这点将在随后体现出来。
众人彼此交换危机信息,并从克格勃的秘密渠道得知,西方国家都在期待苏联局势进一步严重恶化。
大家商量后作出决定:首先,再次去找总统,要求他客观评价局势,采取措施拯救国家、拒签联盟条约,维持苏联的存在。
众人确定了巴克拉诺夫、舍宁、博尔金、瓦连尼科夫、普列汉诺夫等五人前往戈氏休假地——位于克里米亚黑海之滨的福罗斯别墅。这些人的目的是当面向总统报告形势,并得到他的具体答复:他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国家。
等到这批人一有结果,他们马上在克里姆林宫再次进行会议,以做出进一步采取何种行动的最后决定。
同时,他们根据戈氏的一贯表现分析了各种可能,并作了相应的预案。此外,他们担心戈尔巴乔夫投靠美国总统布什求得他的帮助,于是由克留奇科夫下令,在他们的同志到达福罗斯之前切断戈氏的通讯。
8月18日下午16:30分左右,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休假别墅的电话被切断。17点左右,巴克拉诺夫一行抵达,对戈尔巴乔夫进行劝说。
他们说,国家正濒临灾难,其他方法无济于事,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劝戈氏在实行紧急状态命令上签字。
但戈尔巴乔夫也是老资格的政客,若没有足够压力,又怎会在他们三言两语下妥协。他非但拒绝签字,还把这些人训了一顿,戈氏给他们上课:拯救国家的一项主要措施,就是签订新联盟条约。你们要采取紧急措施,那就请召开最高苏维埃和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解决。
戈氏的话有理有节,这就是政客和军人的区别。要论耍嘴皮子,这些军人哪里是戈尔巴乔夫对手。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要求,戈氏的回答很微妙,根据克留奇科夫说,他得到的消息是:戈氏的回答既有“是”,也有“不”。他没有直接批准实施紧急状态。但在与来人握手告别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吧,干吧,行动吧。
他也拒绝回莫斯科,说自己不大舒服,需要几次治疗。
众人最后得出结论,戈尔巴乔夫在观望等待,他只要确信实行紧急措施会取得初步的良好效果,就将公开且以最积极的方式给予支持。
但是,到了8月18日晚上8时左右在克里姆林宫聚会时,这个结论又被推翻了,11点左右前往福罗斯的人们返回,详细汇报了与戈尔巴乔夫谈话的情况。大家得出新的结论:指望戈尔巴乔夫支持是件不可靠的事。
他们认为,他们已做了各种努力,包括最后一次去见总统,袖手旁观看着让苏联覆灭,这将成为历史罪人。
于是,他们决心“采取沉重的具有历史责任的、关系到苏联命运的抉择”。
既然戈尔巴乔夫拿生病为理由,他们干脆以此为理由,决定把权力临时移交给副总统亚纳耶夫。
亚纳耶夫并不在最初的政变团队中,他是到最后一刻才被拉进来的。直到8月18日这天晚上,亚纳耶夫还在博斯克郊外的一个别墅里参加总理帕夫洛夫举办的一个晚会。亚纳耶夫正陶醉于晚会时,接到克格勃的电话,说克格勃和其他领导人需要马上开会讨论一项可怕的紧急事件。他和帕夫洛夫这才驱车前往克里姆林宫。
亚纳耶夫听到要实行紧急措施的消息是懵圈的,没有总统授权,这无疑是政变。所以即便博尔金告诉他总统病逝严重,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他也不愿意履行总统职责。
因为一旦同意,就必须签署命令实行紧急状态,这会对他带来巨大的风险。
直到接近12点,在众人轮番劝说下,亚纳耶夫才终于决心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告成立,先相机实施紧急状态,再由最高苏维埃或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试图以冒险的方式拯救大国的行动开始了,但这场行动从开始就是非法的,总统还健在且被非法软禁,副总统是被临时拉来凑数的,且没有得到立法机构的批准,所有行动都是先斩后奏。
当然政变没有合法一说,关键看能不能成功。就第一步而言,至少表面看来他们达到了目的: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并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
深夜散会之后,各人分头行动。亚佐夫在19日清晨4时30分签发致各副部长及各兵种司令长官密码电报,要求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5时30分,亚佐夫指示莫斯科军区司令加里宁上将把塔曼摩托化步兵师、坎杰米洛夫坦克师,空降兵第一副司令格拉乔夫将图拉空降师等部队开进莫斯科。
6时,亚佐夫召开国防部部务会议,宣布紧急状态委员会已经成立,现命令:军队开进首都,保障秩序及军事设施安全,稳定局势。同时,任命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军区司令为两市的卫戍司令。
6时05分,亚纳耶夫发表声明:鉴于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根据宪法127条第7款,副总统从1991年8月19日起履行总统职责。
上午9点左右,苏军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开入莫斯科,占据重要机关、广场、交通要道。
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正式启动了。
苏联发生的动向必然引发全世界关注。国际上首先做出强烈反应的是美国总统布什,他早在8月18日半夜就得知了事变消息。
布什立即召集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里夫特等人商量对策。布什毫无疑问对政变持反对态度,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是“我已多次说过的我们不想看到的克格勃和军方支持的政变”。
布什旋即返回华盛顿进行紧急磋商,美国国务院组成了一个24小时值班的小组,同时利用现代侦察手段,严密监视苏联境内的部队位置和调动。
美国最机密的无线电侦察机关——国家安全局严密监听苏军各指挥部的电讯,破译了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克留奇科夫和亚佐夫等人的保密通话,准确地知道了各高级指挥官的政治态度。布什随即把机密情报转告给了叶利钦。
苏联国内特别是莫斯科的斗争是整个形势的焦点。苏联内阁和联盟议员团表示拥护紧急状态委员会,不过各共和国大多表态谨慎,除了俄罗斯外。
叶利钦为首的俄联邦领导人对紧委会的反对最为坚决和激烈。紧急状态委员会如何与叶利钦交锋是个关键性问题,这将决定政变的成败。
叶利钦分析,其他共和国之所以立场暧昧,是想保持中立,保住政权,以平等身份和紧委会进行对话,以便留有后手,在事态发展中为本共和国争得最大利益。
叶利钦最担心的是一点,由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是反对联盟条约的,如果最高苏维埃赋予紧委会的行动以法律效力,军队将派往各共和国的首都,这样政变将在一周内转变成不可逆转的全球性事件。
叶利钦认为,克留奇科夫想促成的,正是这种形式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