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经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Sir还是想再聊聊这事,以不一样的角度。
除了目前舆论集中的关键词:核能、放射性元素、政治……
Sir今天想着重说她——
海洋。
先上动图:
动图视频为德国海洋研究机构Geomar Helmholtz-Zentrum在2012年夏,日本福岛海啸16个月后,对福岛泄漏出的大量核污染中可溶解放射性元素铯-137在太平洋扩散过程做出的电脑模拟。
这也是为什么福岛这次让全世界揪心——
污染一旦在海洋扩散,便没有尽头。
教训很多。
同样,误区也很多。
今天Sir挖来的这部新纪录片,不仅能让你更全面地看待眼下这次热搜危机。
更让你听见,数千米海底世界传来的。
刺耳的哀嚎。
渔业阴谋
Seaspiracy
NETFLIX出品的最新纪录片,目标清晰——
不合时宜地,揭开又一个人类长期心照不宣的阴谋。
海报里渔网捞起了鱼,同样被困住是你我的家。
不过。
渔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那Sir先说点有关系的。
纸吸管,最近频繁让奶茶党、咖啡党、外卖党崩溃的发明。
泡着怕软了,含着怕化了,怎么喝都不得劲。
能让人甘心被纸吸管支配的,只有一个原因,环保。
但你有没有想过——
把塑料管换成纸吸管,有用吗?用处多大?
我们以为的忍耐,对环境来说,究竟有多少贡献呢?
Sir提前预告,答案很扎心。
这两张图或许你有印象。
漂着成片垃圾的海面,和胃里全是塑料的海鸟尸体。
来自大卫·爱登堡的高分纪录片《塑料海洋》。
人们逐渐意识到,塑料污染对海洋的危害,对应到生活中,是99%的环保组织全力抵制塑料吸管。
结果?
事实是:塑料吸管只占塑料海洋垃圾的0.03%。
别顾着惊讶。
再说一个你们熟悉的:
《海豚湾》,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揭开日本一隅的海豚大屠杀。
触目惊心。
据估计,每年有两万三千条海豚与鼠海豚在日本被宰杀
事实是,还有比这触目惊心成百上千倍的屠杀,每日上演。
包括鲸鱼、鲨鱼、海龟……
这些,和渔业又有什么关系?
注意片名关键词,“阴谋”。
区别于大部分环保纪录片,要么充当观察者和记录者,要么是潜伏者和追问者。
《渔业阴谋》,要当侦探。
顺着线索一点一点扒开那些看似无关的事件,挖出背后紧密联系的链条。
末端,拴着我们每一个。
01
隐匿元凶
先认识一下“侦探”,阿里。
他从小喜欢海洋馆,最爱在妈妈的怀里看海豚表演。
这份热爱延续成兴趣和事业,长大后他拿起摄影机,准备拍摄海洋纪录片。
最开始,他镜头里满是美好。
海底波光潋滟,鱼儿欢快游动。
△ 图源:哔哩哔哩 小猫咪字幕组,下同
探索过程,也让他撞上“美好”的另一面。
第一个线索,鲸鱼搁浅。
短短两周内,欧洲海岸就发生29次鲸鱼搁浅事件,包括阿里的老家。
搁浅的鲸鱼体内,堆积着大量塑料。
凭借对海洋的了解,阿里嗅到危机。
先说鲸鱼。
海底世界有两种重要生物,鲸鱼和海豚。
智商高,聪明,还是平衡海洋生态的帮手。
靠它们排泄物存活的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亚马逊雨林吸收的四倍,为地球提供85%氧气。
如果鲸鱼和海豚灭亡,海洋也会灭亡,人类自然也跟着灭亡。
然后是塑料。
在今天,每一分钟就有一卡车塑料被倒入海,与海面上一亿五千万公吨的漂浮垃圾融为一体。
分解出来的塑料微粒会渗入鱼儿体内。
鱼儿被端上餐桌,微粒顺势进入人体。
整个海洋,变成了一锅有毒的塑料汤。
想要记录,得先保护起来。
阿里的镜头不再聚焦海底,来到岸上。
主角,从鱼儿,变成被捡拾的垃圾。
但无论阿里去哪个海滩,清理多少垃圾,总有更多的垃圾和动物被冲上岸。
第二条线索出现了。
日本已确定重启商业捕鲸活动。
这个消息让阿里醍醐灌顶。
是啊,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的,除了塑料,还有人啊。
他赶紧把镜头挪到日本太地町,也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海豚湾”。
在这里,有两样东西最被重视。
一是海豚,一是摄影机。
前者,是恶行源头。
每年有超过七百只海豚和小型鲸类
被当地人驱赶进这里的港湾
后者,是被警惕的对象。
任何外地人来到这里,从下飞机开始就会受到严密监视。
无论走到哪,背后都会跟着警察、特勤局探员、卧底警察、海岸警卫……
更让人震惊——
阿里眼前的海豚湾,与十一年前的纪录片无异。
阿里又疑惑了。
活的海豚和鲸鱼,可以被卖到海洋公园换个好价钱。
那杀死这么多又是为啥?
2000年至2005年期间,每活捉一只海豚,就有至少十二只海豚被屠杀。
渔民的回答听起来十分荒唐。
防止海豚吃掉更多的鱼
为了证明这一说法的可笑,阿里和伙伴又去到当地的渔获码头。
无意间发现,这里是金枪鱼渔业重地。
上岸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鱼类,蓝鳍金枪鱼。
每条售价超三百万美元。
蓝鳍金枪鱼数量因此急剧下降,如今少于50年前总数的3%。
面临威胁的不只有蓝鳍金枪鱼,还包括所有金枪鱼种类……
好家伙,这是让海豚背了“黑锅”啊。
没完。
一转头,在金枪鱼的旁边,阿里看到到处是鲨鱼尸体。
和金枪鱼一样热销的,是鱼翅。
同样百亿美元规模市场。
收获的鱼翅被运往亚洲各国。
象征地位的鱼翅羹汤,虽然毫无营养价值,味道也就那样,但每碗售价一百美元起跳。
代价也没有不同,短短几十年,各类鲨鱼的数量已经减少至少80%。
我们都知道鲨鱼可怕——
每年全球会有10人死于鲨鱼袭击。
如今我们知道“杀鱼”更可怕——
每小时,有一万一千到三万条鲨鱼遭人类捕杀。
震惊的同时,Sir知道你们肯定也想问。
真有这么多?就为了鱼翅?
别急。
侦探阿里的调查才摸到门道,真凶刚露獠牙:
意外捕捞。
每年至少有五千万条鲸鱼,因为意外捕捞落入渔网。
什么意思?
虽然不是捕捞的对象,但一起被捕上船了。
上船之后,人家也不要,扔回海里,但大部分被扔回去之前就已经死亡。
简单说,就是误杀。
此时,前面所有线索串起来了。
在法国大西洋海岸,每年有超过一万只海豚因为意外捕捞而遭到杀害。
比在太地町被捕杀的海豚多出十倍。
真实例子:
一搜金枪鱼渔船,会为打捞八条金枪鱼,而牺牲四十五只海豚。
在冰岛的一个码头,一个月内就意外捕捞了二百六十九只海豚,九百只不同品种的海豹以及五千只海鸟。
没有一种捕捞的对象是海龟,但七种海龟如今有六种濒危,就是因为意外捕捞。
阿里找到了威胁海洋生物的元凶。
却没想到,还只是开始。
02
多方拽紧的破坏网
意外捕捞,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大型的捕捞方式,主要有四种。
其中一种,拖网。
你可以想象成海绵宝宝去抓水母时拿着的小渔网。
只不过,放大N倍。
看这恐怖的形容——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拖网,能够吞没整个大教堂,或者是多达13架大型客机。
既大,且重。
顺着海底一路剐蹭,摧枯拉朽。
别说鲨鱼了,连海床都要去掉一层,一无所剩。
拖网作业每年削去的海床预计高达三十九亿英亩,好比每分钟削去4316个足球场。
另一种方式,延绳钓。
拖网的鱼线长度,可以在一天之内环绕地球直径五百圈。
所以,海洋生物的最大威胁,其实就是商业捕捞活动。
这么明显的问题,没有人管吗?
有的。
国外的海洋食品包装上,常会见到一个蓝色的标签。
名为“海豚安全标签”,意思是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因意外捕捞伤害海豚,由地球岛屿协会颁发。
这是一个非盈利性环保组织。
但曾在这个组织工作过的人说,在这里,年薪十万,还有免费人寿保险。
有这好事?
钱从哪儿来?
自然和这个小小的标签分不开。
采访这个组织的过程中,阿里捕捉到了最滑稽一幕。
被问到渔业生产者会因为意外捕捞多少只海豚,而失去这个标签?
对面的回答非常肯定,一只都不行。
带着王者睥睨般的笑容。
这么牛逼?
那你们能保证所有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都没有杀害任何海豚吗?
王者依然淡定。
不能。
笑容顿时消失。
Sir翻译翻译——
组织工作不能说没有价值,简直毫无卵用。
组织为这个标签所做出的努力,就是不定时派观察员去监管。
但人家也很坦诚,可能会拿拿回扣什么的。
至于其他时候……
谁tm知道渔民在做什么。
现场一度陷入了诡异氛围。
-也就是说你们不能保证这个标签的权威性?
-是的。
-真要保护海豚应该怎么做?
–劝人们购买具有海豚安全标签的金枪鱼,获得地球岛屿协会认证,生产过程中未杀害过海豚。
-……你刚刚才说不能保证。
-我们不能保证是因为……这个世界有时太难了。
Sir的心情如同那一串飘过的问号。
一边,是堂而皇之,一边,是避重就轻。
还记得咱说的纸吸管吗。
那些抵制塑料污染为主的海洋环保组织网页上,有99%的内容都以塑料吸管为主。
即使排入大海的塑料吸管只占所有塑料废品的0.03%。
而海洋塑料废品真正的大头,几乎无人讨论。
渔网和渔具。
46%的海洋垃圾,都是由渔网,或者被废弃的渔网组成。
毕竟,那些可绕地球几圈的渔网,也是要扔的。
废弃的渔网渔具,对于渔民来说,最方便的就是随手扔进海里。
这些成团成片的渔网,使用时,是鱼的索命钩,丢弃时,是鱼的拦路虎。
阿里也想起来,那些搁浅的鲸鱼,其实胃里塞满的是渔具。
为什么没人在抵制塑料环保活动上提到这一点?
你可能想说,或许是因为受众?
阿里往背后一查,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他一直支持的抵制塑料污染联盟,就是由地球岛屿保护协会创立的。
也就是刚刚那个发放标签的组织。
呵呵。
又串起来了。
在渔民手中获利,又怎么可能打自己的脸。
你以为这就够细思恐极,够阴谋了?
抱歉,到这里,片子才过了不到一半(全长仅一个半小时)。
后续,阿里还要一步步问询,从组织,到政府,再到跨国违法集团、西非渔民、泰国渔奴……
到最后你会发现——
这个针对海洋的破坏网,远比你想得大、想得牢。
所以Sir说,《渔业阴谋》就像一个侦探故事。
一开始,看见线索,于是见微知著、居安思危。
慢慢的,它只是固执地想要找到真相。
不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03
众生相
诚然,这部纪录片还不够好。
摆拍明显。
线索庞杂。
没有明确的主线,每次行动就像是一时兴起。
上一秒还在泰国采访渔奴,下一秒就飞去北太平洋的法罗群岛观看当地的捕鲸活动。
触手越伸越长,问题越来越多,却都只是浅尝辄止。
片中,关于为何屠杀海豚,渔民的回答是防止海豚吃掉更多的鱼。
阿里和伙伴因此前往鱼获市场,证明这是谎言。
将海豚的惨剧单纯视为“背黑锅”。
却没有想过,赚钱的人从来不做无用功。
《海豚湾》中就给出过答案。
政府和渔民会把含有超高汞含量的海豚肉,伪装成无污染的昂贵鲸肉。
而汞,是地球上非辐射性物质中毒性最强的。
过去,日本就发生过集体汞中毒,也就是著名的“水俣病事件”。
他们头不能举,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食不能咽
食用海豚肉,会对人体的大脑神经元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致死。
因此,这背后不仅是利益的驱使,还涉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稳固这一所谓的文化
太地町捕杀海豚的渔民
开始免费将海豚肉赠送给学校
最后,落点无力。
《渔业阴谋》的发起点,是对人类破坏海洋生态真相的一次大起底。
落脚点,仅仅只能徒增一个阴谋背后更大的问号。
解决方法约等于无:
呼吁不吃鱼,要吃就吃植物鱼。
对消费者的限制究竟能不能解决一个产业问题,相信不用Sir多说。
同样是关注到渔业捕捞问题,另一个纪录片系列节目《海洋零距离》就务实多了。
应该对捕捞活动进行相应的管理
规制、执法和监督,以规范渔民们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持这种良性的平衡
但比起给出答案,《渔业阴谋》更有价值的:
将各方阵营的答案都摆在明面,提供对比和反思。
虚伪、窘迫、责任和天真……
有之前那位自说自话的。
有假装慈悲的。
在采访终结塑料污染联盟的人员时,阿里甩出数据,说明渔网废品才是塑料污染的大多数。
问到要如何终止渔网废品。
对面只能回答。
其中一个办法是杜绝吃鱼
或是积极减少吃鱼
有甩锅的。
如果你能询问戴安娜科恩,那就再好不过了
有翻车的。
戴安娜科恩:她没说不吃鱼,不,我不信
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
-“永续渔业”是啥意思?
-这个问题问得好
还有来展现智商的。
来自一位部长的电视采访。
-你在这片受保护的海域方面施加了哪些防护措施?有没有打算通过抵制商业捕捞,来保护海洋?
-没有
-有没有打算抵制钻油井作业?
-没有
-那你打算采取什么防护措施?
-我们打算进一步限制海上划皮艇活动
(皮划艇:???)
这些反应,眼不眼熟?我们身边不就天天上演?
亦步亦趋的,不少。
可口可乐:将换纸瓶
翻车的,新鲜麻溜地不就来了。
悦诗风吟:纸瓶里裹塑料瓶
放眼世界。
荒诞无处不在——
不管还有多少阴谋,不管真相如何。
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最终要买单的,一定会是这根绳上所有蚂蚱。
他们。
还有你我。
我们能做什么?
从小事做起,纸吸管也好减少塑料使用也好,控制吃鱼也好。
重要的,是不被带偏,划定自己的判断。
就像片中一个致力于保护鲨鱼的哥们。
十二年前,他曾遭受鲨鱼袭击,丢了右边小腿。
但他说的话,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
知识能够消除恐惧。
人们不应该对海里有鲨鱼这种事感到害怕
而是应该害怕海里没有鲨鱼
说到底,地球太大。
渺小的人类面对她,不免惊慌失措。
纪录片所牵扯的,环保议题、道德议题、外交议题……这些也太大。
渺小的我们,不如就从小事做起。
哪怕就是今晚打开b站,看看这部片子——
尝试了解、接触、学习这庞大而复杂,却又与我们,我们的后代息息相关的事实。
尝试听到、感受、共情那与我们共处的生物,发出的绝望求救。
Sir相信你们知道要做什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