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语
公元770年(大历五年)的冬天,湘江之上,寒风冷冽,阴云蔽日。
59岁的杜甫,在历经一生的,艰难险阻后,终于摆脱了,俗世的苦难。
带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在被迫,漂流于,湘江之上的,那条小船上睡着了。
之后,便再也没有醒来。
至此,世间从此,不再有杜甫;
至此,世人却再也忘不掉,那个时刻,忧国忧民的杜甫;
至此,杜甫羽化成了诗圣,永远的,活在了我们心中。
712年(先天元年)。
新年伊始,河南巩县瑶湾村,一个男婴的啼哭声,惊醒了沉寂已久的诗坛。
这个婴儿,就是今后名震四方的“诗圣”——杜甫。
名门之后的杜甫,很早就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
6岁时,杜甫跟着家人去看了一场,对他影响深远的舞蹈表演。
这次经历,给了小杜甫新的启发,让50年后的杜甫,也久久难以忘怀。
于是,在杜甫7岁时,便作了一首,今已失传的《奇鸟凤凰》的诗。
老杜曾在《壮游》一诗中证实了此事。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杜甫正好是这样。诗圣果然不同凡响。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不凡之人,却在当时,成了最不受君王待见的人。
君王不喜欢老杜这款,所以,老杜这一路走的辛苦之极。
玄宗前期,唐朝各方面的发展,可谓是达到了,鼎盛的状态。
那时候的青年男子,个个雄心壮志,心怀天下,一心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杜甫也不例外。
虽然家道中落,但此时的杜甫,不用为了生计而发愁。
一心只读圣贤书,准备考取功名,大干一场。
游学,是那个时代盛行的。
于是,杜甫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730年(开元十八年),19岁的杜甫,带着他的热血和理想出发了。
这次的旅行,极大的丰富了杜甫的知识。
行程中的见闻、感受,对杜甫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一路结交好友,一起寻访古迹,访仙问道,吟诗作对,互谈理想。
中途,老杜还自信满满地,回到家乡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老天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
对老杜也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老杜落榜了!时年24岁。
虽然这件事,让人心中有些不快,但到底是年轻,老杜大袖一挥:没事!
然后继续他的旅行。
从老杜在大考失利后,登泰山时,写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老杜,自信依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4年(天宝三年),这一年,杜甫遇到了李白。
此时,杜甫33岁,李白44岁。
诗圣与诗仙初遇便一见如故。
老杜很是崇拜,这位诗坛上的,风云人物,曾这样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于是,这一大一小结伴而行,谈天说地,壮志豪情,越聊越投缘。
以后很多年里,老杜对李白也是常常感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这该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长达10年的,较为安稳的游历生活,结束了,杜甫来到了长安。
而这一次,悲惨的苦难,便一生缠绕着他,紧紧不愿放手。
746年(天宝五年)。
老杜又一次,自信满满的,参加了科举考试。
然而,迎接他的又是:落榜!
此时,老杜的父亲已经去世,老杜失去了经济来源,饥饿和贫穷,时刻拦绕着他,经常十来天,没米下锅。
老杜穿着破衣草鞋,穿梭在长安的街市上,低声下气的,去贵族豪门府里,找寻门路,但却,无门为他而开。
生活所迫的老杜,除了朋友的接济之外,还要上山采药,拿到集市上去,出售换些口粮。
杜甫曾对朋友说:“但使残年能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面对这样的境况,自己又怀才不遇,杜甫此时,既是心痛,又是气愤。
正当老杜无路可走时,三篇《大礼赋》,让老杜,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这时的老杜,可谓光彩夺目。
而这也是,老杜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这种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老杜片刻间,又成了最穷的诗人。
这年,长安多雨,到处房屋倒塌,老杜在旅馆里面,病了一秋,并染上了,严重的疟疾。
客栈外的积水中,生了小鱼,病床前的地上,长满了青苔。
老杜此刻,面黄肌瘦,饥肠辘辘,店老板时不时的,冷言冷语相对。
好友王倚,见到老杜大吃一惊,赶忙让妻子,准备好饭菜,老杜终于饱餐了一顿。
此时,老杜四十多岁了,一事无成。
此处没有老杜的容身之地,于是,他决定去看妻儿。
路过咸阳桥时,看到即将远行的士兵,在跟家人告别:父母妻儿哭成一片,哭声震天!
老杜异常悲愤,于是提笔写下了著名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终于,到了家门口,却被得知,小儿子,刚刚被饿死的消息。
此刻,老杜心如刀割,悲痛万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穷和没有门路,让伟大的诗圣也无可奈何。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个国家和百姓,立刻陷入了一场,巨大的苦难中。
老杜一家,也成了众多逃难中的一员。
一路上,老杜摔折了腿,遇到了虎豹豺狼,与猴子争吃野果,历经千辛万苦,却还被叛军抓走。
叛军头领看老杜,又老又瘦又脏,头发胡子白乱,不像大官,便放了老杜,老杜就这样,捡回一条性命。
虽然,生活欺骗了,善良淳朴的老杜,但强烈的爱国心,使他依旧心怀天下。
即使仕途上,阴云蔽日,但他还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个,此刻满目疮痍的国家,做点事情。
757年(至德二年),他见到了唐肃宗,得到了左拾遗一职。
老杜欣喜万分,原本以为,终于要天下太平,可以施展他一身的,抱负了。
没曾想,这一切,也只是他一厢情愿。
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忠于职守,勤勤恳恳,每天披星戴月的工作。
然而,最终,还是被君王抛弃了。
流亡,成了他一生的宿命。
但还是不能停止,他热爱国家、热爱百姓的愿望。
仕途无路,他便用诗,为百姓发声,为国心忧。
即使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坚持写诗明志。
写尽,人世沧桑,悲欢离合,生死别离,国破家亡。
“三吏三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诗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老杜,将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个时代辜负了他,却也成就了他。
那个时代忘记了他,他却永远的,伫立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为后人,立起了一座“诗圣”的丰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忙碌的老杜,终于累了,闭上了双眼。
虽然,唐玄宗、唐肃宗不要他,让他成了最穷的诗人。
但乌云,终究抵不过,太阳的光芒。
40年后,老杜终于红了。
红遍了,大江南北,红在了,天下人的心中。
让他,成了最富有的,诗圣!
执着,是把双刃剑,舞的不好会伤了自己,得其精髓,便会成就一个人。
杜甫就是后者,无论多么严苛的环境下,也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抱负,一生心忧国家和百姓。
也正是这份执着,成就了杜甫,也成全了天下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