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爱情,是两情相悦,彼此相爱;但还有很多爱情模式,是“你爱我,我爱他”的错位,因缘际会之下,作为爱情归宿的婚姻,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一个女人的史诗》中,主人公田苏菲就是这样,被旅长都汉爱了一辈子,可她终其一生,眼里都只有一个看不到她的高傲才子欧阳萸。这三个人的爱情,在彼此的情感逃离与传递中,又有怎样的收获与结局?
《一个女人的史诗》,是著名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据说是严歌苓以父母的情感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从解放战争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话剧团名演员田苏菲追求爱情的故事,在宏大阔远的时代背景下,展示了小人物的生活轨迹。
田苏菲少年丧父,靠寡母变卖家产读了教会女中。16岁那年,同学伍善贞拉她去投奔革命,之后进入文工团,成为戏份最多最活跃的团员,大家昵称她“小菲”,还被久经战场的都汉旅长追求,可田苏菲有自己的爱情标准。在历史长河中,田苏菲和她身边的每一人,都经历了生活的冲撞和时代的洗礼。
这部长篇小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世俗的“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的故事。在爱情的选择和婚姻中,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女性究竟该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自己的价值,比故事本身,更引人深思。
01. 糊涂的性格,不糊涂的“爱”
田苏菲是稀里糊涂走上革命道路的。
组织者伍善贞因伙伴爽约,偶遇田苏菲,问她“要不要革命”,田苏菲说“要”,因为她从来不说“不”。田苏菲并不清楚什么是革命,只是迫切想逃离那个阴暗下贱的小城,还有妈妈抡向她的笤帚。
一路的神秘与新鲜,让田苏菲充满了快乐,她被分配到文工团。乐观大条的性格,让她没有心机去争取什么,要求什么,“小菲”成了所有角色的替补,她喜欢在舞台上“疯疯癫癫”地表演。
在田妈妈眼里,小菲从小就是“一颗好心,满脑糊涂”,“人搀着不走鬼搀着直转”的笨丫头,平时多嘴多舌废话连篇,关键时刻就犯糊涂。没想到,在感情面前,小菲一点儿不含糊,反而十分清楚,自己爱哪一个,不爱什么。
旅长都汉在看小菲演出时,喜欢上了这个“三分憨态,七分俏皮”的女孩。那个年代,都汉以为一切胜券在握,他主动去看田妈妈,还在小菲不知情的情况下,请田妈妈去看女儿的演出。
能够靠上都旅长这样的大靠山,是所有人乐观其成的。伍善贞讥讽、伍妈妈羡慕,田妈妈威逼,还有团长等适时的推动促进,只有小菲,像个糊涂虫,好像这一切都和她无关。
小菲一直认真地说“我不让他娶我”,都汉在她眼里,始终是“首长”,而她心仪的,是“侧面看十分俊雅 ”的欧阳萸;仅凭一个帅气的侧影,就让小菲为之倾倒。她崇拜欧阳萸的才华和气质,勇敢展开了追求。
爱就是爱,容不下任何杂质。单纯的小菲,对爱情没有停留在想象中,她也在努力践行。她大方不害羞的性格,让她在舞台上成为一名好演员,也在感情上,给了她推动力。
她热烈而执着地追求欧阳萸,听欧阳萸的话去背字典,偷偷为他拆洗被子,甚至在紧要关头,更是抛下少女的羞涩矜持,直接把“我想嫁给你”的纸条夹在书里,送给欧阳萸。
田妈妈劝她:“一个女人聪明就聪明在趁年轻给自己找个大靠山。你多福气啊,大靠山自己来找你了。妈讲句没脸的话,你有靠山,妈也能靠靠。过去妈打死都不肯讲这句话。”
那个年代,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并不多见。在大多数人眼里,女性只有被动地等着接受男人的追求,主动出击的女性,往往会被嘲笑,被看低,也让人瞧不起。
陷入爱情的小菲却不懂这些,她依照自己的本性,按照自己的本心傻傻地活着。
加缪说: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在这个意义上说,小菲是强大的。她对欧阳萸的爱,让她无视一切,让她放都旅长鸽子,让她主动献身欧阳萸,让她面对田妈妈的打骂,冷静地不惜以死相抗。
小菲终于得到了欧阳萸,得到了她的“爱”。
她以为有欧阳萸的地方,都是夏天;事实上,她不过是拥有了一个不可战胜的隆冬。
02.得到了婚姻,却得不到爱
小菲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取得了爱情的胜利,但这并不是欧阳萸想要的。
在欧阳萸眼里,小菲心性单纯,但平庸简单,并不是他想要的恋人,为了小菲肚子里的骨肉,他忍痛割舍了自己的爱情。
小菲和欧阳萸的爱情观,根本不在同一高度上。
集狷狂柔弱、放荡不羁、细致入微于一身的欧阳萸,总能激起女性最大的性兴奋与征服欲。可在生活中,欧阳萸只是个高谈阔论、百无一用的书生,他“自理能力极差”,不但给不了小菲爱情,连稳定的家庭生活也无法带给她。
小菲是凭直觉着了魔似的,迷恋欧阳萸的气质和才华;欧阳萸要求的,是精神的交流与共鸣,这种精神高度,绝不是小菲能够企及的,所以小菲的爱,显得又卑微又可怜。
在俩人的爱情关系中,基本是小菲追、欧阳萸逃的状态。小菲在身边所有人的反对中,孤军奋战,她不懂利害关系,不计较后果,更无视世俗的眼光和时代的观念,仅凭着她混沌单纯的个性任性地争取。
欧阳萸被劳动改造,小菲依然对他不离不弃,竭尽所能节衣缩食,为他送饭补充营养;甚至在运动结束后,她宁愿再来一场运动,以驱散丈夫身边的追求者,这样她就可以独占她的爱人。
而欧阳萸,并没有因为小菲的牺牲,就放弃或者改变什么,他依然风流倜傥,不断精神出轨,一直到老年,都没有放弃对灵魂伴侣的渴望与寻找,对陪伴自己半生的小菲,有愧疚有感激,还有更多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依赖,唯独没有爱情。
对此,小菲嘴上抱怨,行动上一如既往地付出。她关注的,始终都是自己所爱的人,她所有的出发点,都只是自己的情感。在宏大的时代背景面前,田苏菲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却又浪漫至极。
为这个根本不爱她的男人,为这个阴错阳差的婚姻,她无怨无悔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前途,甚至,用几十年时间和全身心的付出,最终赢得了一具疾病缠身的躯壳、一颗风烛残年的心。算不算幸福?
小菲的深情,让人觉得既同情又佩服,既可怜又无奈。
无疑,作为女性,小菲是优秀的。她内心稳固有力,又柔软温暖,她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有本事在一团糟的生活中,创造出明朗而愉悦的内容,好像有魔法一般,尤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保持这样的个性,需要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力。
03.爱情是女性的,而不是“母性”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未婚先孕的举动,小菲能不能得到她的爱?虽然有了婚姻,却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小菲单方面执着地爱着,至死不渝地爱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爱情”,转化成了一种圣母般的“母性”之爱。
小菲宠着欧阳萸、惯着欧阳萸,顺从着欧阳萸,她无法和他在灵魂上对话,只能把这份爱,化作一碗汤,双手捧到欧阳萸面前。
田苏菲这个美好的女性,拥有了一种博大而宽厚的母性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小菲”具有了更大的感染力。
岁月是把杀猪刀。曾经清纯的轻盈美人,变成了斤斤计较一点点肉、一点点白糖的肥婆,不让他挨饿,是小菲唯一能为爱人做的事,每一顿精心准备的饭,每一片费劲心力得到的肉,都是小菲对欧阳萸的爱。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女人天然地拥有“母性”基因。田苏菲以自己的强大、坚韧和安稳,撑开一把爱的巨伞,庇护欧阳萸躲过了外面的风风雨雨。
小菲解放前参加革命,是新中国的创建者,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职业工作者,为了她的爱情,她却义无反顾地退回到了家庭和男人背后。
身为话剧团风华正茂的名演员,为了病床上的欧阳萸,小菲放弃做女主角;又为了欧阳萸的粮票和白糖,她去争做女主角;她对工作,没有“伟大”的责任心,对“成名”,也没有狂热的渴求;她所思所想,只是“人妻”、“人母”的责任,以及如何拴住爱人的心。
对小菲而言,她生存的意义,就是做好欧阳萸的妻子、欧阳雪的母亲,这就是她的“自我主体”意识。
这样的田苏菲,让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鲁迅的《伤逝》。
原本相爱的子君和涓生同居后,子君把涓生当做生活的全部,失去了自我的追求,主动以“贤妻”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放弃了和涓生进行精神对话的机会,最后被涓生抛弃。
子君的形象,让女性意识到,女性获得独立,并不仅仅是经济独立,和拥有自主经济能力相比,人格独立、思想独立是更高层次的实现。
田苏菲身为一个新时代女性,藉着“爱情”之名,对自我意志不断退守、回归,最后得到欧阳萸的怜惜与尊重,实在是田苏菲之幸,另一方面,这个结果,也是严歌苓对作品主题的表达。现实生活中,“田苏菲”的结局,不可能像小说这般完满。
谈及创作过程,严歌苓曾说:“现在许多人都不能像田苏菲那样爱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她们的杂念太多,有太多爱之外的考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写作《一个女人的史诗》就是试图为现代爱情吟唱挽歌。”
如果像严歌苓认为的,只有田苏菲式无怨无悔地付出,才是爱情的真谛,才值得歌颂与赞扬,我反而庆幸,当今社会,人们对爱情的认知,早已超越了这种单方面奉献的阶段。
爱固然是奉献,不是索取,但一味付出的圣母式婚姻,真的能得到幸福吗?
“田苏菲”常有,“欧阳萸”却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