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自古才子配佳人,而更别说是像王映霞这般美丽的不可方物的女子。
王映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被誉为杭州第一美女。而如此一个美人一生中的爱情故事却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
那是1927年的1月,作家郁达夫接到好友孙白刚的邀请,前往孙家做客,此时孙白刚的家中还有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便是王映霞,那年王映霞刚刚满19岁,面若桃花,眼波流转,加之正处于最美年华,相貌自然是惊为天人。
那时的郁达夫,年轻有为,精通多国语言,风流倜傥,还著有畅销书籍《沉沦》,这样的文学成就也为之增色不少。
只是因为那意外的一面,王映霞就在郁达夫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对她一见钟情。
受到这样一位名士的关注,王映霞心中自然也是满心欢喜,毕竟不是每一个美人都足够幸运被名士喜爱。
面对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王映霞也卸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与郁达夫谈天说地。
但对于郁达夫后来展开的热烈追求,虽然王映霞心中早已掀起了涟漪,但谈及后来的婚嫁之事,王映霞却是百般推辞。
原因则是那时的郁达夫家中已有妻室,身为好人家的女儿,自然是没有给别人当小三的道理,受尽世人的千夫所指。
后来,王映霞便返回杭州,将此事告诉自己的母亲,王映霞的母亲出自大家,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对于女儿与已婚男子暧昧不清这件事,很是责怪自己的女儿。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了结,但1927年的4月,郁达夫竟追到了王映霞的老家杭州。
对于这样一位名士的到来,王映霞的母亲就算千般万般不乐意,也没有将别人赶走的道理,面对郁达夫,也是尽到了应尽的礼数。
王映霞的外公与郁达夫相谈甚欢,连连夸赞郁达夫的诗文水平比他的小说写得还要好。
得到了王映霞外公的赏识,虽然王母觉得勉强,但最终也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
但王映霞身为大家闺秀,自然是不肯做郁达夫的妾室,她要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妻子,这件事可是难坏了郁达夫。
彼时,郁达夫的家中已有原配,名为孙荃,虽然不及王映霞的美貌与学识,可也是识文断字,与丈夫过着相处甚安的生活,两人还共同育有一个儿子。
对于这件事,郁达夫心中明白,若是因为自己爱上了王映霞的皮相而抛弃自己的发妻,必会招来妻子的愤恨与世人的辱骂,所以郁达夫最终没有与原配诀别。
可怜貌美、文化均有的王映霞就这样做实了妾的名号。
订婚仪式上,郁家人对待王映霞的态度都是鄙夷至极,甚至连郁达夫的母亲都没有到场,大哥还专门邮寄了书信来谴责郁达夫。
但事已至此,就算王映霞有了退婚的念头,也被郁达夫的“甜言蜜语”所劝退了。
两人婚后定居上海,王映霞担当起了丈夫“经纪人”的职责,丈夫的稿费、版权问题均由王映霞负责解决。
王映霞宛如一个贤内助,把不大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饱读诗书,虽然不及郁达夫那般,但也不至于两人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但相爱容易相处难,随着时间的流逝,郁达夫生活中的作风引起了王映霞的不满,他不修边幅、不爱清洁、喝酒无度,就这样,两人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有了争吵。
时间越长争吵越多,争吵中的郁达夫没有半点名人雅士的风度,大吵大闹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王映霞有时也会在思索,这样的婚姻,是否真的有坚持下去的必要。接下来的一次争吵后,郁达夫竟直接回到富阳老家,与原配孙氏生活在一起。
对于这件事,王映霞久久不能释怀,但在最后外公的调解下,郁达夫答应将自己的所有版权赠与王映霞,这才平息了此事。
1933年,两人回到杭州,并修建了一所房子,名为风雨茅庐。在“风雨茅庐”的修筑过程中,王映霞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的诸多帮助。
加上许绍棣还是王映霞在日本留学时的好友,两人相谈甚欢,由于相处的过于亲近,两人也受到了他人的猜疑,并流传出了许多暧昧的传闻。
夫妻之间若是没有了信任,就像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着崩塌的危险。
多年之后,汪静之的遗作《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中》中却写道,郁达夫与王映霞关系的破裂,是由于王映霞与戴笠关系暧昧。
无论哪种说法,矛头都指向了王映霞,郁达夫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静下心来与妻子解决矛盾,而是拼命向这件事情上浇油,拼命扇火。
两人大吵之后,王映霞头也不回地离家出走,夫妻关系俨然已经如履薄冰。
王映霞出走之后,郁达夫还曾在《大公报》上登上妻子的寻人启事,向众人曝光了自己的“家丑”,这样的举动更是伤透了王映霞的心。
后来虽然在朋友的百般调解下,二人和好,可破镜终究不能重圆,二人的心中早已充满芥蒂。
想当年,郁达夫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抱得美人归,但当年再怎么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美人也经不住来自郁达夫的摧残。
这时,王映霞已经和郁达夫生育了五个孩子,两人关系虽然如履薄冰,但是一直因为儿女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但后来郁达夫在《毁家诗纪》中,再一次提及当初王映霞红杏出墙的事迹。
他再一次损毁了王映霞的面子,让王映霞下不来台,这一次王映霞终于忍无可忍,与郁达夫离婚。
那年王映霞34岁,她在最美好的年纪嫁给了郁达夫,她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岁都给了他,但却换来了支离破碎。
离婚后,王映霞并不愿顶着“郁达夫前妻”的名头,出现在众人面前,她努力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每次出现在别人面前都是容光焕发。
相比于离婚前,此时的王映霞像是没有了枷锁的束缚,凭着自己的人缘与交际能力在交际场上左右逢源,出尽风头。
1942年,王映霞再一次结婚了,她嫁给了钟贤道,钟贤道时任职重庆华中航业局经理,两人经过友人的牵线,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前,钟贤道就曾许诺:“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这正是王映霞不曾拥有的,也正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她。
后来,钟贤道果真履行诺言,这次的婚姻,王映霞可以说是遇到了对的人。他们在一起的38年,钟贤道始终将王映霞奉为自己的女神,给予她百般呵护。
以往与前夫的伤心事,与王映霞心中的伤痕,被这个男人一一抚平,最终烟消云散。
但1952年,王映霞被突然拘留,原因是她当年在重庆外交部工作时,曾参加过国民政府。
在王映霞被关押期间,钟贤道自然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他只得竭尽所能地不停探望王映霞,来缓解王映霞心中的恐惧与焦虑。
后来查明,王映霞当时只是口头上的言语,并没有付诸实践,所以在向上级解释阐明事实后,王映霞被顺利释放。
解禁后,钟贤道为了给自己的妻子压惊,花重金让妻子休养,带她旅行散心,在心爱的人身上花钱,钟贤道既慷慨又洒脱。
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钟贤道是刻薄又吝啬,他没有不良嗜好,对穿衣服没有讲究,只穿家中最旧,在这样的对比下更是体现了钟贤道对于王映霞的真心。
王映霞也曾经公开地表示过:“他实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本来这样的日子能够持续到最后,但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中国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动荡。
钟贤道与王映霞自然是没有能够逃过灾难,他们被抄家、被隔离、被批斗。
王映霞一边当着学校的教师,一边干着繁重的清洁工工作,那时段黑暗的时期。
但黑暗的终点就是光明,他们一同挺了过来,后来的王映霞被分配到农村工作,晚年便告老还休。
直到1980年,与王映霞相敬如宾的钟贤道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对于这一辈子中的两段婚姻,王映霞在晚年曾评价道:“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的心头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后来的后来,年轻时期的所有爱恨情仇,都化作了平静的湖水,再也没有掀起涟漪。
2000年,92岁高龄的王映霞逝世,这段昔日的感情恩怨纠葛,随着她的离去,也一并埋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