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苏东坡清明梨花美诗赏析: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41岁的苏东坡离开山东密州到徐州赴任。难得的接任他密州职务的是孔子后裔孔宗翰,两个人年龄相隔不远。苏东坡比孔宗翰早登进士两年。比起新官旧吏那种官场互相提防,苏轼和孔宗翰简直就是一对相见恨晚的官场朋友。

苏轼初到密州时,这里蝗灾旱灾,民不聊生,经过三年治理,百姓安居乐业,花满城池,而孔宗翰那时正在江西虔州,带领人民抗洪治水,经过六七年治理,虔州之美,让人留连。但是调令如山,两个人不得告别自己奋斗过的地方,这种感情只有深深投入过的人才懂。

苏轼和孔宗翰都是有为的官员而不是浮泛逐利的政客。孔宗翰和苏轼的相会,是在密州,孔宗翰拿出自己描绘的《虔州八境图》给苏轼看,一方面是告诉苏轼,我的用心治理,不会让你的密州沦为苦境,另一方面,他也是请时名大震的苏东坡,为他的图画题诗,这是诚恳知己的作为。

苏轼非常的感慨,当时就提诗。孔宗翰将苏轼的诗寄回虔州,镌刻在虔州石楼下。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他们私人的感情也得到进一步加深和升华。苏东坡离开密州之后,孔宗翰时有诗信和书信,两人互相唱和,互相沟通。这组绝句有五首,都是苏东坡酬和孔宗翰的作品。孔宗翰将密州的西园,梨花,牡丹写成诗,触动了苏轼的回忆和感情。

是真知己,自然不需要刻意修饰和回避。

而东栏正是密州官衙的那树梨花,苏轼曾见过,现在轮到孔宗翰见证。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我记忆中的梨花,此时是淡白的颜色,在满城青深的杨柳里。柳絮飞花的时节,也是梨花满城飘落的季节。从这里可以知道,密州的梨花是一景,或是之前就有,或是苏东坡治理下栽桃种梨,实现密州经济价值最大化的一个成果。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句诗就颇有意味。诗里的清明是什么含义呢?

一是梨花清白明净。

这是苏东坡惆怅自己已经离任,再也看不到曾经朝夕相处的梨花。那树梨花之美,清明俊爽,花落如雪,自己在密州短短三年,再怎么喜欢也只有三年而已。

二是对应节气。

梨花是清明时节的花事,又本身花色清明雪净,用梨花巧对清明,既点出了节气,又分明了梨花之清之明。

三是喻人。

是对这树官衙梨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和孔宗翰梨花人品的互喻。

四是隐喻官场的局面。

孔宗翰当然明白,他又不是糊涂官,身为孔家传人,清正廉洁,做官为民,其间的甘苦和流连,他和苏东坡心情相照。他不也怀念他为之奋斗的“虔州”吗?像他和苏东坡这样的清正努力为民的官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大家都忙着站队,忙着巴结,有几个是真正做实事,达到清明治理效果和境界的官员?

如果苏东坡是梨花,那么孔宗翰同样是梨花。只是对于那一树官衙梨花来讲,苏轼和孔宗翰都是过客。这点,我相信孔宗翰也是懂的。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但这首诗又别有关于人生和清明的感怀。

苏轼虽然早年成名,但是父亲母亲妻子都已经过世,而且他的官路也不顺,他对王安石的变法政见不和,很难有所作为,才自请调任地方,虽然政绩卓著,但是内心那种苍茫和苍凉,已经渗透到诗词里。

他曾经屡次想调到和弟弟临近的地方做官,对于生死的感叹和亲情的珍惜,也让他分外觉得人生时光的仓促。

人生就算是一树梨花,但是人生不满百,又能看见多少次梨花与清明?或者是花在人去,或者是人在花谢。

当然最含蓄,也是最让人琢磨的是,这个“清明”,是否有其它的含义呢?王安石的改革从历史后果上来看,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王安石的变法,暴风骤雨,朝堂震荡,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感受到的是混乱,苏东坡理想的清明之治,在局中是很难看到结果的,而他本身就是受冲击者,一言不合,朝廷无地立身。

不知道后来乌台诗案会不会连这样一首,也被好事者给绕了进去。

但是不得不说,这首诗短小而韵深,让人有无尽感慨和联想。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梨花是在苏东坡的这首《东栏梨花》之后,成为文字文学里特殊的清明之花。在他之前,梨花虽然应对春分寒食,但是没有这么鲜明的显示出自己的地位。虽然宋朝丞相晏殊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的美句,但是写梨花与清明的诗词集中在苏轼之后。

“不下珠帘怕燕瞋。旋移芳槛引流莺。

春光却早又中分。杏火无烟然绿暗。

梨云如雪冷清明。冶游天气冶游心。“宋朝周密《浣溪沙》

周密比苏轼晚百年,梨花对应清明节而不是寒食。有着梨花和清明的清冷美感。

“花闻花落总无情,赢得诗人百感生。

今日东兰看梨雪,坡仙去后岁清明。”宋朝 《陆文圭清明》

清明静赏梨花,是苏东坡带给后人的特殊审美。看见梨花,也就想到清明,想到苏东坡的那树梨花雪。这是文学的心理效应。

“梦随蝴蝶飘零後,尚依依、

花月关心。惆怅一株梨雪

明年甚处清明。”宋朝张炎《风入松·一春不是不寻春》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薛君好事两邀我,骑马看花携酒来。”明朝杨基《北山梨花(有序)》

明清朝之后,清明是大节,所以梨花开时应清明,让清明节更有一种清朗明丽的美,更何况那千树万树之梨花,如同春雪,快人心目。

苏轼的梨花,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的“清明”是指梨花还是节气?

苏东坡这首诗的“清明”是梨花,是清明节,也是人生清明雪亮,如花如树,是苍茫里的清丽,是感叹时光,也是珍爱流年。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551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