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大禹,一位站在文明时代门槛上的伟人。

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已经成为过往云烟,由于大禹治水有功,进入政治中心手握大权,顺应的大禹所在的夏部族势力也增强。

后来,帝舜把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在涂山(安徽蚌埠怀远县)召集部落会盟,宣布再次征讨三苗,以来增加自己的威权。大禹征三苗的事迹,只有《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而春秋时期的《左传·哀公七年》中也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后汉书》中也有“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的说法,不过《后汉书》的记载很可能出自《左传》

后来大禹又在会稽(浙江绍兴会稽)会盟时,防风氏首领因为迟到而被大禹所处死,可见此时的大禹权力已经非常大,都可以随意处死部落首领。

同时,大禹还以诸侯部落路途的远近来规定进贡的数量,足见大禹对其周边部落经济上的控制。

在继承者的选择上,大禹最初推举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要比大禹年长很多,没能熬过大禹,比他先走了一步。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皋陶

大禹只好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但同时大禹也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大禹想让启即位称帝,就私下挑唆亲禹的部落不要拥戴伯益。

大禹死后,按照禅让制传统,伯益即位称帝。

那些亲禹的部落并没有臣服伯益,转去拥护启。随后,启开始对伯益的部落开战,最后启胜利夺得帝位。

被赶下帝位的伯益并不服气,又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

经过六年腥风血雨的战争后,启最终击败了伯益,并杀死了他。

杀死伯益后,启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时为公元前2070年。

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此事都形容是自此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大夏的诞生。自从后,启也被称为夏启。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夏朝活动范围

但是夏启的篡位,让很多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非常不满。比如西方的有扈氏对夏启的夺权不服,起兵反抗。

在经过十年筹备以后,公元前2059年,有扈氏正式掀起反旗,痛斥夏启是弑君者,破坏社会传统道德秩序。夏启也想好好修理一下有扈氏,以正自己的威信。随后双方大战于甘,大夏开国第一战“甘之战”爆发。

夏启战前作《甘誓》声称: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大逆不道的罪行,又说“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意思为: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服从我的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我将把他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

甘之战的结果是有扈氏被击败,夏军直打到扈地。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幸存的部落人员沦为奴隶。

此役让夏启的帝位更加稳固,再无人敢挑战。这次胜利代表着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王,延续470年,为商朝所灭。

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的夏字,应为夏季之夏的本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唐代学者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又说,“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

中国的前三王朝,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有的同学就会疑问“中国古代不就一直是封建王朝吗?课本上一直写着: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秦至清两千年的封建延续。”

但其实,封建的意思是指封土建国、封爵建藩。中国真正的封建王朝只有夏、商、周三朝而已。

自秦开始,中国步入中央集权的王朝时期,直至满清灭亡。所以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秦至清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王朝延续。

继续介绍夏朝。

关于记载夏朝的一些文献里,都说“夏后氏官百”,足可见当时夏朝已经有系统性的官职系统。

夏朝的统治范围是从夏朝都邑地理距离的远近分作甸、侯、绥、要、荒“五服”。

五服分别是:

甸服:距离夏都城500里以内的方国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统治区,也是重要的粮食供应区。

侯服:距离夏都城500至1000里间的方国部落是夏王室自己的氏族诸侯部落封地,按照先小后大往外布置。

绥服:距离夏都城1000至1500里的方国部落为夏朝势力所及的边缘区域,为夏朝作卫戍之用。

要服:距离夏都城1500至2000里的方国部落为夏朝的羁縻统治范围。夏民犯罪被流放也在此地。

荒服:距离夏都城2000至2500里的方国部落处为其他部落的疆域,与夏朝只有间接的沟通。这块区域充满了异族和蛮夷。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五服示意图

所谓的方国部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

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朝直接管辖。一些方国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甚至大于夏朝。

当时的夏朝时期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与世袭封建社会的过渡期,社会上下形成等级观念,人的价值逐渐以他在社会的等级高低定位,而这个社会级别又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方式世袭相传。

一个人在社会中得到的礼节待遇,根据的是他的社会等级,而不再是他的德性和情操。

夏朝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社会生活在生产技术的提高与中央集权的落实的同时有了质的变化。

夏朝的人口情况,王育民专家据此按每家五口人计算虞夏之际有43.2万户、216万人。最后还有利用二里头文化遗址考古调查进行的推算,夏朝估计总人口在240至270万之间。

在生活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就有了酿酒的习惯,到了生产力更强的夏朝,酿好酒、饮好酒变成了一种权力和财力的象征。古文献中记载到的杜康造酒、仪狄作酒、太康造秫酒、少康作秫酒等传说都可以证明酒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夏朝的纺织业有了进步,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织布机。

夏朝的重要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被定于公元前2395年至公元前1625年间。后来二里头文化被分为四期。其中一期至二期(公元前2080年~公元前前1590年)属于夏朝时期,而三期至四期(前1590年~前1300年),属于商朝早期,其中第三期内涵尤其丰富。

二里头文化出土的文物中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与“禹穴之时,以铜为兵”的记载一致。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刀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天然海贝、蚌贝,以及骨贝、石贝、铜贝等人造贝,可能充当货币使用。这也与汉字中与“钱”有关系的字,比如“贵贱”、“财”、“贫”、“费”、“贡”、“货”、“赋”等等。

在语言方面,周人认为夏朝的通用语言是”夏言”。上古“夏”、“雅”相通,“夏言”又称作“雅言”,是周朝社会上层人士交流使用的语言,周代的《诗经》便是以雅言写作。

夏朝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夏历”,至今中国传统农历还有这个名字,这些迹象可以说明夏时为农业生产需要,结合积累的天文知识编成简单的历法

夏历在《诗经》、《左传》、《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载,夏朝晚期的三位君主,胤甲(廑)、孔甲、履癸(桀),都以天干为名,这种做法近似商朝君王的命名方式,则可以说明干支纪日法在夏晚期已经出现。

《大戴礼记》引述的一篇《夏小正》,对各个月份的物候、气候、星象信息做了简单的记录。《夏小正》根据月球的盈亏将一年分作十二个月。

在宗教方面,夏朝流行人祭。当时多为夫死妻殉,而后又发展成奴仆殉葬。时人认为妻妾仆人的灵魂可以在死后的世界里服侍主人。

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人祭的迹象,但规模远小于商朝数以百计的祭祀数量(当然啦,商朝杀的是外族战俘,杀个几百人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夏朝实行奴隶制度,但是相对比西方的古希腊城邦里奴隶人口普遍超逾自由人口,或者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人口占意大利半岛总人口的四成以上。

而夏朝真正的奴隶只是比例占少数的罪人和战俘,他们并没有取代平民主体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而更多的是用在人祭方面。

以上就是夏朝的社会制度、风俗文化等的情况。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夏朝青铜酒樽

我们继续讲夏启的故事。

夏启此人能歌善舞,喜欢大场面,常常举行盛席、大宴诸侯。

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这就是传说中钧台之享。

钧台(河南省禹州市)之享后,夏代诸王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都在此,成为夏代“王宫王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夏启还在“天穆之野”表演歌舞。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的记载:夏启在舞蹈时“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献传说启曾经上天取乐舞。

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与《九招》均称夏启为其原作者。

中华通史第五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诞生

九歌(局部)

夏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时常作乱。《韩非子·说疑》说他“害国伤民败法”,最终被诛杀。

所谓“武观之乱”是指夏启统治后期,日益骄奢淫逸,武(五)观为其第五子,他反对父亲的奢靡作风,妄图效仿父王那样武力夺权篡位。

于是夏启父子日渐矛盾严重,夏启决定将其幼子武观放逐到西河地区(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南段地区),让武观好好反省自己。

夏启十五年(前2055年),武观在西河率领当地的部落发动叛乱。

夏启为镇压叛乱,巩固帝权,调动大军,任命彭伯寿为太师,出兵平乱。

夏军一举击败西河军,控制了西河地区,武观战败投降,夏启又命武观率部东迁至沿海地区。后来武观再次造反,最终被杀。

除了夏朝内部的纠纷外,东部的东夷部落也一直与夏朝作对,双方时常发生战争,著名的“太康失国”就是和东夷部落有关。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夏启在位39年后驾崩,享年78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546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