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的主人公林祥福,原本是一个北方大户人家的少爷,父母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木工手艺和家里的百亩良田,本来他的生活会这样波澜无惊下去,直到一个南方女子小美的到来,他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小美很神秘,只知道她来自“文城”,因探亲路上生了病恳请暂住一阵。两个正当年纪的年轻人,共处一室,感情迅速升温,没多久就成了亲。林祥福踏实肯干,小美织布做饭,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是突然有一天,小美不告而别,还卷走了林祥福祖上积攒的8根金条。
这让林祥福的生活天崩地裂,此后他变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时常望着村口的路发呆。正当他快忘记小美的时候,小美却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和来时一样无声无息。原来小美怀了他的骨肉……
宽厚的林祥福选择原谅了她,两人重新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生活好像重新又回到了正轨。随后,女儿顺利出生。大概半年后,10月的一天,小美再一次不告而别。这一次,林祥福选择了带着孩子背井离乡,他要去南方那个叫“文城”的地方,把小美找回来。
当时正值清朝覆灭,军阀混战,匪祸不断,民不聊生。乱世中,悍匪、恶兵、妓女、乡绅,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就这样,林祥福踏上了他动荡起伏的人生……
不愧是余华!牛!
《文城》的整个阅读过程,是在欲罢不能的爽,和纠结无比的沉痛中摇摆的,内心却洋溢着持久的共振和感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叹:不愧是余华!牛!
王安忆曾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活着》里的福贵是个平凡的世人,可他以异乎寻常的忍耐和乐观,包容生命中接踵而来的悲剧,他是一个英雄。许三观也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可他心甘情愿卖血抚养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他是一个英雄。在《文城》中,偏执地用一生去兑现一个承诺的林祥福,和溪镇的一众百姓也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平淡而壮烈地生活着,令人扼腕嗟叹,也肃然起敬,他们也是英雄。
让人热泪盈眶又肃然起敬的小人物
《文城》的封面插画,是余华老师自己选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题为《失忆与记忆:男人》。画中的男人眉眼低垂,目光忧郁哀伤。仔细看去,眼中将落未落的泪水,又饱含无限的悲悯。
余华曾在随笔中提到,由于小时候住在父亲工作的医院附近,他经常能听到来自医院太平间的哭声:“各种各样的哭声,男声女声,男女混声;有苍老的,有年轻的,也有稚气的;有大声哭叫的,也有低声抽泣的;有歌谣般动听的,也有阴森森让人害怕的……哭声各不相同,可是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那就是失去亲人的悲伤。”
童年聆听的哭声转化为余华长篇作品中一种坚实的情感力量,一种厚重的悲悯底色。他书写苦难,书写个体与残酷命运对峙的悲剧,却又赋予这种苦难与悲剧一种温情和暖意。
所以余华的小说里写了许多哭声和眼泪,《文城》也不例外。它们并非人物软弱的象征,而是他们高尚的体现。
余华老师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确实,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过去的时代,过去的无名之辈,但他们又分明轻易踏进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余华老师认可的文学力量,也是我认同的,这本书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