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心里,始终有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不仅爱吃,而且会吃。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国人细煮慢炖出来的饮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
热爱美食的中国人,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养成了做饭的天赋。祖先们在使用青铜器的基础上,发明出了许多种对食物的加工方式。夏商时期的烹饪方法还不算多,但到了周朝,生产力快速发展,此时的烹饪方法已十分多样。因周朝人偏爱蒸煮的食物,故此时的青铜炊食器多属蒸煮之器。
假如你穿越回到了青铜时代,比如西周时期好了,并且有机会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饭局,以下几种青铜器皿的用途你都晓得吗?吃饭时都要注意哪些礼仪呢?下面就让三毛给你简单地说一说吧。
【烹煮工具类】
No.1 鼎
鼎,在周朝是最重要的炊器,有三足和四足的形制,它主要是用来煮肉或盛肉的锅,有时也可以用来盛放其他珍贵食品。古人把牛、羊、猪、鱼等肉食一同放进鼎里乱炖,之后在进行分食。如果要类比现代工具的话,那你可以把它当作是“纯肉火锅”。
No.2 鬲(lì)
鬲,也是周朝时用来炊煮食物主要的器物之一,鬲的形状和鼎很相似,三足的造型是为了方面在下面点火加柴火,并扩大与火的接触面积,使食物熟得更快一些。它一般用来煮粥,也可煮饭,相当于现代的高压锅。
No.3 甑(zèng)
甑,主要用来放置被蒸的食物的器皿,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一般与鬲组合使用,相当于现代的蒸笼。
No.4 甗(yǎn)
甗,实际就是甑+鬲的合体,上部分为甑,下部分为鬲,利用蒸汽把食物煮熟,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根据鬲和甑的组合方式,甗有分体和连体两种样式,一般都是一鬲配一甑。商代晚期,出现了一鬲三甑的三联甗,这种三联甗相当于现代的炉灶。
【装盛工具类】
No.5 簋(guǐ)
簋,主要用来盛黍稷稻粱等谷类的主食,相当于装饭的圆形大碗。簋流行的时间很长,商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其造型多样、变化复杂,一般为敞口、鼓腹、双耳。
No.6 簠(fǔ)
簠,和簋功能相似,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簋是圆形,簠为方形。也就是说,簠同样是用来装主食的碗,不过是方形的大碗。
No.7 盨(xǔ)
盨,又是一款用来装主食的饭碗,形状似簋而椭圆。换言之,这是带有双耳的椭圆碗。盨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基本消失,流行时间较短。
No.8 敦(duì)
敦,基本形制是上下内外皆圆,器与盖可以分开单独使用。没错!它同样是一款饭碗,不过因为它的盖子也能用来盛食物,所以这是套装碗。
【辅助工具类】
No.9 豆——调料碟
豆,大多有盖,盖上有抓手或环纽。和盾一样,豆的盖子也可以翻倒过来使用。豆是专门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与鼎、簋等配套使用,它相当于是现代人吃饭时用到的调料碗。
No.10 匕
匕,前端似勺,形如桃叶状,勺边薄利,尖端锋锐,能割切、能叉取、能舀汤,轻巧灵活,是现代汤勺的原始形状。它是集刀、叉、勺三种功能为一体的食用餐具,常与鼎、鬲等配套使用。
【吃饭是一件充满仪式的事情】
介绍了那么多的青铜食器,我们可以想象周代贵族吃饭的情景 :一尊大鼎摆在正中,鼎中正煮着鲜肉,贵族们从鼎中捞出煮好的肉,用匕割成小块,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各式“饭碗”中。豆中盛放着甜、咸、酸一应俱全的各种酱料,他们挑着各自喜欢的口味,蘸着酱料细品肉的滑嫩鲜美。值得一提的是,饭桌上的各式各样的菜肴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取食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比如说要先吃哪部分的肉,这就是西周贵族的饭局写照。
对于生活在青铜时代的贵族来说,吃饭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在这种事情上面,周天子是最有发言权的,每次吃饭,从优选食材、搭配配菜,到使用精美的青铜器,再到依据礼仪制度进行摆设,等每一步都做到位了,才能算得上是一顿称心的饭。
西周时代的饭局有着一套十分严格又繁复的礼仪制度,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都对身份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违规,不能越级行事,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么看来,周朝贵族们吃饭时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吃,不然一不小心就吃错了,吃出了祸事,轻则入狱,重则没命。
贵族们饮食时所使用的青铜器具除实用的功能以外,还起着“别上下,明贵贱”的作用。而在众多的青铜器之中,鼎和簋是青铜食器中的主角。当时有着一套严格的“列鼎制度”,它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套餐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列鼎制度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鼎和簋是配套使用的,鼎一般为奇数,簋一般为偶数。
正所谓“夫礼之初起诸饮食”,贵族们用大量青铜制作了食器,形成一套繁缛的饮食礼仪,以区别君臣、嫡庶、长幼的等级身份。杯盘交叠,觥筹交错,这就是融合了美食、盛器、礼仪的青铜时代饭局。如果你真的穿越到青铜时代,千万要记得遵守这些礼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