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墙
雷坛河握桥
兰州城外的水车
兰州码头
狭窄不平的街道
兰州城隍庙
商贸街
西式建筑
水车转动,握桥凌空,市民还留着辫子……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兰州最真切的写照。百年前,一位法国人抵达兰州,拍下了一组非常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当时兰州的真实情形。
民国初年,甘肃社会处在一种畸形的状态中。
1921年,北洋军阀的陆洪涛督甘,全省虽说统一了,其实已经分崩离析。上世纪二十年代,是甘肃历史上最苦难的年代,军阀混战,地震、旱灾叠加,天灾人祸不断。当时,甘肃各地有八大镇守使,他们分别占据一方,拥兵自重。
1925年,国民军进入甘肃后,甘肃省省长薛笃弼一边破除封建迷信,一边组织人员杀灭蚊蝇、清扫垃圾、整修道路,并专门成立放足处,督促妇女放足。同时,创办了一系列报纸刊物,宣传科学文明,抨击愚昧落后,给甘肃打开了一扇扇文明的窗户。在中山林植树造林就是扭转甘肃政府官员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国民军进入甘肃的标志性事件。
上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天主教神父狄化淳,抵达兰州,拍摄了一组照片,留下宝贵的记录。
当时的人们想不到,百年后的兰州,已成为一座充满时尚,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也是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 撰文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