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蒋介石不顾民众呼声,不顾早已签署的《双十协定》,发起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先前的历史经验教训上,我党看出来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虚伪面目,对于这次战争,我军秉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理念,积极从容面对。
1946年7、8月间,在司令员粟裕的指挥下,3万余将士的华中野战军与12万国民党军经过一场场激战,接连赢得胜利的战果,这也铸就了载入史册的苏中“七战七捷”。面对连续的7次失利,蒋介石自然暗自叹气,声声叹息中,也饱含着不相信与不甘心。
于是,不死心的蒋介石派出被日军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军长”的张灵甫,任命其前往涟水一带,继续战斗。涟水是苏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及司令员粟裕自然对这一地区十分重视。于是,粟裕派兵驻扎在涟水一带,这其中,就包含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
第74师将领张灵甫,接到蒋介石命令后,随即率军4万奔赴涟水一带。到达之后,他心中暗喜,心想,以自己军队的实力,再加上现在地形的优势,拿下华东野战军,自然不在话下。但让张灵甫没想到的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节节败退的张灵甫反而落了个落荒而逃的下场。我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全军将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战场将才,骁勇善战
原来,我军牺牲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
谢祥军,1914年出生于湖北大悟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历经磨难的他,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早早便有了立志报国的决心。
16岁时,谢祥军便加入了红军。他随部队曾前往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南征北战之中,谢祥军频频立下战功。不久,他便得到了组织上的重用。除此之外,谢祥军还前往抗大,沉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汲取营养,这也为他日后可以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谢祥军被组织上任命为新四军教导总队科长,为我军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力量,为我军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一次,面对敌军的疯狂“扫荡”,谢祥军不仅有条有理地组织学员成功突出了重围,他还一鼓作气,率领部队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了敌军。
解放战争时期,经组织任命,谢祥军先后任职第5、9军分区司令员,第10纵队司令员等职务。上任没多久谢祥军,很快就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国民党军队显然有备而来,他们用美式飞机大炮向我军所驻扎的地区狂轰乱炸。谢祥军深知我军在武器上无法与之抗衡,便以“军民联合”的战术来抵抗敌军的袭击。这一方法很快获得了成效,最终,在军民的同仇敌忾中,成功歼灭敌军5万余人。
一次,在与敌军的作战过程中,谢祥军的腿部不幸中了枪。由于有限的医疗条件,军队医生害怕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便想要在当下锯掉谢祥军中枪的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听到这一治疗方案的谢祥军急得哭红了眼,他对老战友罗炳辉说道:“我是一个战士,宁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战场!”万幸的是,谢祥军的腿最终保留了下来。
1946年,谢祥军又担任了10纵队司令员。第10纵队作为华中野战军的主力,为“七战七捷”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涟水一战,英勇牺牲
1946年,在涟水一带,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连续几天来到前线,仔细勘察着地势,回去后便认真研究作战策略。
战斗打响后,谢祥军先是率领了3个团,猛攻敌军的左翼,竭力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一日,在战斗过程中,拿着望远镜正在观察黄河对岸的敌情时,厄运降临在了谢祥军身上,此时正在观望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敌军的狙击手瞄准。随着枪声的击中,谢祥军倒了下去。军医急忙为他诊治,但终因抢救无效,32岁的谢祥军最终牺牲。
听闻这一消息,华中野战军的全军将士无不惋惜。司令员粟裕听到后,更是声声叹息。叹息过后,粟裕下令:不开追悼会,封锁消息!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一方面是由于战局紧张,司令员粟裕为了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敌军在这件事上捕风作影,以此大做文章。
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他!新中国成立后,在谢祥军牺牲后的第13年,他的棺椁由板湖迁到了芦蒲烈士陵园,迟到了追悼会也在此时召开!